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090

第90章 亦师亦友(3)

或许此刻,您依旧在备课,精心地为大家制作精美的幻灯片,那每一张完美的背景,让我们感受到您的细致用心。

我作为您的“孩子”,我非常自豪、非常庆幸。学会将爱低到尘埃,融入空气,令生命若细水般缓缓长流。

爱您的学生杨雪

(杨雪文学院2010级)记忆中的颜老师

◎何燕真

颜纯钧:197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先后从事写作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电影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0年负责筹备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专业,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首任院长(2004~2009)。现在以教授、博导身份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他,满头白发,高大的身躯有点驼背,和蔼可亲,不苟言笑,是传播学院的首创人,我们都叫他颜老师。颜老师全名叫颜纯钧,他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基本上是学识渊博、资深学者、教学严谨之类的词。我们很少跟他聊天,似乎觉得自己浅浅的学识不足以在大学者面前畅谈。颜老师上课时候从来不看稿,感觉像是一口气讲完一节课的,很少的笔记,我们专注的往往是他说的内容,而不是幻灯片上写的字。老师讲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对于我们初涉电影领域的初级学者来说有些困难,老师往往是给我们看电影,讲身边的例子来帮我诠释那些费解的纯理论。视觉性的动态视频穿插在上课的过程中,使我们的思维能够放松一些,比起焦头烂额地抄笔记有趣许多了。颜老师在讲理论的时候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图文,将上课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同学们看一下图画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在教同学们写论文要扣住主题观点的时候,颜老师便画出一个阶梯的图片,意思就是一个阶梯紧紧扣住上一个阶梯而不能跑题。于是,大家也就明白写论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去构建一个强有力的论文框架,渐渐地,我们也就懂得更深刻、更贴切地诠释文本与创建文本了。

老师的不苟言笑成了同学们私下的佳话,甚至有时候大家很开心地讲一大堆笑话的时候,有个捣蛋的同学便会学颜老师的神情,装作一副很严谨的姿态,同学此时更是爆笑一场。其实,老师的不苟言笑之下还有着很特别的人格魅力。老师给予我们最深刻的笑容是在大二期末考的时候,虽然已经是两年前的事,却是记忆犹新。那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颜老师监考我们。那天刚好是下雨天,我们的考场很暗,而且雨天给人的心情本来就不是很好,这时,负责拿考卷的老师又把发给我们的考卷拿错了,于是颜老师打了一通电话给辅导员。辅导员过来的时候直接变了脸色,一副慌慌张张又畏惧的神态。颜老师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含蓄地问了句怎么回事(其实带着点指责的意思),过了一会儿,老师失望地摇了摇头,动作很像小孩子,全考场的同学都笑了。颜老师也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他也哄然大笑,我们又大笑一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颜老师笑,而那一场考试是我们最轻松的考试,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记得我毕业论文刚好分配到颜老师的时候,我非常开心自己可以得到资深学者的辅导。我很庆幸,也很认真,在老师还未给出意见的时候,我便自己提前动笔,写了几千字,发给老师审阅,有点想跟老师炫耀我是个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学生。老师看了我的文稿之后含蓄地给我提了几个意见,而当我按照这几个意见重新修改论文的时候发现,其实我是把整篇论文从头到尾修改了一番。老师回复批改意见回复得很快,第二遍回复修改文稿的时候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字修改的。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老师连标点符号都画出了红圈。我拖着鼠标的齿轮,电子文档里满目的红色字体让我有点眼花缭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紧赶慢赶地修改完之后,没想到老师的回复还是满页的红笔。如此反复修改了五次,我很敬佩老师的耐心与细心,作为学院的带头人以及学术前沿的领军人,我本以为老师会忙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学院发展,对一个学生的一篇论文应不足挂齿,可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重视以及对每一篇论文的细致研读让我有了更深的敬佩之意。

颜老师走路缓慢有致,动作沉稳,给人印象就是对任何事都是谨慎小心的。老师年纪比较大,却是个运动健将,老师的篮球更是从国内打到了国外。颜老师不仅球打得好,而且擅长乐器,老师会拉二胡、小提琴,还会拉手风琴。据说老师在“十年动乱”时期的生产队里因为会拉手风琴被推荐到了宣传队,也是因为会拉手风琴、能编排出色的歌剧而被领导以及队员看好,加上各方面表现出色,最终得以推荐进大学。老师擅长的业余爱好从未跟我们讲过,而是在我们看他的文章时偶然得知的,老师一派正经的教师形象已经在我们脑中根深蒂固,却没想到在体育与音乐方面也出类拔萃。

一想到颜老师,我们便想起电影。颜老师喜欢电影,研究电影,创作电影剧本。他发表个人著作有《电影的读解》、《与电影共舞》、《记述与呈现》、《影片分析教程》等6部,主编与参编的作品也好几十部,如《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传播地理与传媒互动——海峡两岸传媒文化比较研究》、《影视艺术概论》等等。颜老师还撰写已投拍的《阿秀的消息》、《复仇者》、《澳门情缘》等多部影片与电视剧剧本。我们钦佩的不仅是老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创造成果,更是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一直都很谦虚,做事小心谨慎,有耐心,又细心;老师批评别人往往是含蓄的,有时让人感觉不是批评而是真心的引导;老师的话很少,却是少而精,一句话便是一个道理……

(何燕真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你好,Z君

◎张萍萍

闲来无事,和舍友聊起Z君。此人性别男,五官端正,肤色较标准黄色人种白皙,带一银色镜框的眼镜,使其显得十分专业。身高估计有一米八几,偏瘦,背略驼,总是背着一大水壶,拎着公文包,不紧不慢地走到教室授课。别看其貌不扬,确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其在法学院职称乃副教授,来头不大,却个性鲜明、思维独特,在法学院赫赫有名,是法学院众多学子心中的偶像。他一出现,立马引来法学学子们全场尖叫,掌声用如“噼里啪啦响”的雷鸣形容也不为过。

此人谁也?Z君也!法学院学子们,你们懂的!

话说Z君很“冷”。记得在2007级毕业典礼上致辞,堪称史上最短、最精简。乃曰:“记得你们学过法理学就好!”顿时各种笑声、掌声不断。其何出此言也?原因有二:其一,法理学是一门基础课,法理好比人生,只要夯实基础,才能奠定成功;其二,法理学本是一门抽象的课,但是却被Z君上得生动形象、趣味十足,同学们对法理学“日久生情”,对Z君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记住了法理学,便记住了这位睿智的Z君。

一般情况下,“冷”者具有神秘的幽默感。Z君便是如此,幽默细胞绝不比一般人少。犹记得那个“漂浮的人”的故事。话说某学生失恋,且前女友另寻新欢。其弟找到Z君,希望帮忙其兄长脱离苦海。Z君每天陪其到操场上静坐,等待该同学“自首”失败的恋情。日子一天天过去,该同学终于坦白,Z君便对症下药,让其全身放松,看某天能否张开双手,身体“漂浮”。一段时间后,Z君教导该同学如何形成免疫——看到前女友和她现任男友在一起时,不要逃避,跟在后面,仔细盯着,多看几眼,便能习惯。于是该生照做,结果还真的灵验了!该生不再对前女友念念不忘,也不再自我颓废,人也重新容光焕发了!Z君曰:“真正练过的人,是会漂浮的。全身放松,心无杂念,便能成事。”不得不佩服Z君的“神力”,同学们感叹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Z君,那便是:个性。不管是给学生授课还是在领导面前发言,Z君的标准动作便是手托腮。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颠覆了一般人的思维。“Hold不住了啊!说的话句句在理,让对方哑口无言,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不‘放过’,有个性,太佩服了!”舍友观看完学术沙龙后不禁啧啧称赞。据说那次学术沙龙模拟法庭爆满,众多同学都是冲着Z君而去的,可见其人气有多高啦!Z君有一个十分“个性”的习惯,每次下课前必定讲一件自己的“丰功伟绩”,全场为之倾倒却又无奈:怎么会有这么“爱现”的老师?

一年已经过去,对Z君的记忆犹新。而说起Z君,那更是三言两语无法言尽的。他的“耍宝”、他的幽默、他的“冷”,都让我们深深喜欢,他的个性和睿智让我们彻底折服!只想说:你好,Z君!你是我们的偶像!是师大的一朵奇葩!对了,忘了说,Z君乃张天师——张帆老师也!

(张萍萍法学院2010级)爱的赠言

◎章智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大学,最大的收益来源于那些最可爱的老师们。他们不仅教授专业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让我们在象牙塔里能成长得更好一些。这些谆谆教诲一直清晰地存在我的记忆里,而至今最让我经常想起的是胡稹老师!

胡老师爱我们胜过他的爱车,也胜过他自己!我现在每当想起他慈祥的脸庞,每当想起他最后一堂课的谆谆教诲,都会不自觉地翻出他曾送给我们全班26个人的爱的赠言,读一读这些再怎么重复看也看不腻的文字,用心去感受老师对我们深深的期望和浓浓的爱!

犹记得,2010年10月21日,胡老师第一次给我们全班写信,简单而又诙谐的语言,饱含着他对我们的希望:

对材料1的说明是,虽然我与其他老师共同认为2007级同学是学习最认真刻苦的一届学员,并抱有好感,但也认为你们的学习热情和精神仍显不足,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定出一个新的学习目标,积极奋斗,有所建树。

对材料2的说明是,中国大陆现在也开始办理出口汇票保险的业务。另外我希望不管是将来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学,还是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习一些经济贸易知识都是有好处和必须的。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善始善终,坚持到课,上好每一节课。顺告,中国大陆企业的招工一般从每年的11月20日开始。届时若去应聘,可以事先打个招呼。作为老师,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过上美好的生活,故会积极支持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请同学也能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

对材料3的说明是,我们不应该读死书。我们见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还不多吗?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尽一切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争取将来能讲出自己想讲的话。

还有许多话想对大家说,因时间关系,今天暂时打住。

祝: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胡老师最喜欢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用鼓励来指引我们前进。2011年1月17日,胡老师给我们的信上说: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我们将来一定会取得不输于所谓重点大学生的成绩。请努力。另外,我不希望再批评别人,只想将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告诉同学: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暂时是幼稚的,也会有好的评价,因为幼稚终将走向成熟;另外,善于归纳,哪怕是别人的东西也好,能归纳到天衣无缝,说明你已经有了加工和改造(如日本文化),也应给予很高的评价。我没有要求大家都来创新,但希望大家养成将来多为自己和祖国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做好自己。顺祝大家一路走好,终身顺利!

时过境迁,我们毕业已经快一年了,但是胡稹老师带给我们的心灵的触动一直没变!现在偶尔和同学聊起大学生活、聊起大学的点点滴滴,也常常会提及胡老师,提起那位永远带着一顶毡帽的胡老师,那位喜欢躲在走廊的某个角落抽555香烟的胡老师,那位喜欢拿着书刊和报纸在楼下花园边上看的胡老师,那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胡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祝愿我们可亲可敬又可爱的胡稹老师,祝他老人家幸福、安康、快乐、事事顺心!

(章智斌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学高为师,行正为范——陈友良老师在课堂的演绎

◎连文妹

曾有长者论道:一位成功的老师不仅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中学时代,那种应试教育下,我很难去发现与感悟这一点。直到大学我才慢慢体会到,作为一位优秀“师者”的魅力所在。而在我的任课老师中就有这么一位,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授课老师陈友良副教授,我们亲切喊他为“友良哥”。

——题记

“友良哥”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