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114

第114章 记(2)

继续前行。满校园不言不语的树木和花草,木槿、棕榈、舌黄杨和湖边低垂忍耐的柳树;佛肚竹、山茶、锦叶扶桑和零落的满天星。草木本煽情。冬梅的花苞缀满枝头,时日未到,她们还没学会盛放;她们并不热闹,也不致颓靡,始终有自己来时的路和要去的方向。在她们身后,有一大片的阳光,犹如悬崖上的瀑布,不管不顾地倾泻下来。这是一大片可供挥洒的光阴——与其说是挥洒,其实并不准确。你只是经过她,踮着轻盈的脚步,与你珍惜的人一起,从这大把青春岁月带来的愉悦中,分一杯羹。

这是你喜欢的时刻,这是你从满园子植物中看到的,也是大地给予的,满满的阳光、雨露和风霜。

你要知道,很多逝去的事物要经过累积和洗涤,才会浮现出它应有的本质。当尘埃散尽,覆盖真相的幕布也薄如蝉翼。很久以前的那个时候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但其实是岁月给了你过多的纵容。你总是后知后觉。而如今真正重新走过一遍这片土地,才发现自己所承载的命运、伴随的困惑,也都微不足道。其实你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命运交给时间。这使你满心欢喜地要穿越这片风景。

你一路由北向南。沿着校园中最广阔的那条路走下去,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右侧,看到了一栋暗红色的建筑楼。她被竹子等植物包围,在柔软的草绿中站立成刚强的姿态。你踏过命名为“百年大道”的路,走近了看那建筑——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鹰。你在想,她的恢宏气魄来自于什么?是她的笃定吗?这是自然。因为一个学校的图书馆,是这个学校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她必须明朗、健全,饱含内省的品质,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对待周遭的一切,当然她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和力量。这种力量,类似于一种因为水深而发不出声音的溪流所拥有的力量,它必定要年复一年地沉淀自己而不受岁月侵蚀。但具体是什么呢?好像无话可说,又好像无处不在。而她一定也还留着与过去的种种联系,尽管她不做承诺也不回应。

风在空气中来回走动。

看过清澈的喷泉和池中立着的、浑身透露沧桑的宝鼎,你径直往教学区的方向走去。风吹草动,石头砌的小路曲曲折折;钟楼高高耸立,你愿意看她遗世独立的样子,那是她应有的姿态和最好的装饰;陈宝琛像在环形的广场上坐立,显得温和亲切;“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被铭刻在各个教学楼的墙面上……这是一幅铺陈如山河岁月般的画卷,而你也乐于从时光的缝隙中,寻找景致的微妙。

石头、墙、垂柳。浮云、落叶、灯。

一大片的湖水上,有一座木质小桥,绕绕弯弯,湖水浸透人心,好似一场热烈的镜花水月。平静的湖面上,美术楼的沉稳灰调和音乐楼的热情红调在空旷的视线里交错蔓延。你始终觉得,这平和的风景抵得过千山万水的跋涉。

你看着这个年轻但又豁达如智者的校园,你陷入她温柔的目光里。她崭新的面容下收藏的是一颗百年的心。

因为她有一种近乎热情的气质,这是对世事有所领悟后得出来的感情。这种热情的气质,使得她在待人处事上不致偏颇,也让她在百年光阴中悠然自得。她不浮躁,也不谦卑,那是历练中,微微仰起的头。

你自言自语着,请原谅自己这类似于缅怀的心情。因你不久即将离去。但你说这世上会有不分离的人和事吗?你陪伴了这里五年的光阴,你只是大海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而她的广袤自有人来欣赏。但你也明白,你带走了她千万份之一的寄托,她希望你能从她身上得来勇气,能从容不迫,能对生命有全新的解释和领悟。佛曰“不可说”,于是天地也不便道破。

你从熹微走到暮色昏沉,大地华灯初放,天地间夜幕重开。你在最朦胧的夜色里落满一身星光的回归。

一梦游园。你想啊,这便是你偷来的,浮生半日闲。

(张燕清美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我的寻梦园

◎刘燕

踏着9月依旧暖暖的阳光,迎着和煦的微风,我来到了美丽的师大。绿树成荫,微波粼粼,如画般的美景,是我对师大的第一印象。我的寻梦园,恍如仙境。

不同于高中的忙碌,大学的日子有了许多闲适。我喜欢漫步在去教室的路上,看沿路的风景。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的点点碎光,抚摸着在树荫下微微仰头的我,感觉暖暖的。我的心情,也像那跳跃的斑驳,欢快而又愉悦地跳动。怀着灿烂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子,带着满怀书香,向梦想前进。

于是,在不同的时间,穿梭于各栋教学楼之间。师大的教学楼命名于校训。分别为“知名楼、笃行楼、立诚楼、致广楼”,带着浓厚的文学味儿。其中“笃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为为学的最后阶段,意为既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之,使“知行合一”,寓意着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才能真正做到“笃行”。“立诚”则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修辞立其诚”,可引申为:一、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二、真诚待人,强调诚信,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而“致广”二字出自《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可引申为:一、“终日干干进德修业”,努力达到广阔的境界。二、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提倡兼容、宽容,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知明、行笃、立诚、致广”,这是师大人的灵魂,更是师大人的精神。如此丰富的内涵,引领、激励着一代代师大学子为梦想而奋斗。

师大的建筑多为砖红色,每次看到,总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的气氛。常站在致广楼的走廊上向外看,满眼的绿色。特别是致广楼内的绿化景观,采用对称布置的形式,凸显出景观的对称美。学校体现着人文关怀,在绿化景观中,设有石椅。清晨,伴着清脆的鸟鸣,勤奋的师大学子坐在石椅上晨读,那是清晨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随处可见的绿化景观,美化了教学楼,清新着周围的空气,也有利于学生保护心灵的窗户,提高学习效率,夏天还可以降低炎日的温度。如此优美的环境,让师大学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的寻梦园,如此令人向往

说到师大的特色建筑,我喜欢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它宛如卡通画里的城堡,在师大闻名遐迩。音乐厅在建筑上秉承了罗曼建筑与罗马建筑所具有的特色。墙体巨大而厚实,易在内部空间营造神秘的气氛。罗马建筑多为圆柱体,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音乐厅头上多了顶“帽子”。然而音乐厅并非为单纯地模仿,像那耀眼的红色,象征着喜庆、大气、朝气、热情,体现着中西结合。

寻梦园里还有另一个蕴含着书香的天地,那便是素以历史悠久的丰富馆藏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闻名遐迩的图书馆。据说藏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并陆续汇聚了几个主要前身校的藏书以及师大第一任校长陈宝琛的私家藏书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教授为其写馆名。馆内藏书丰富、环境幽雅,是阅读的最佳地点。在一架架书前寻找自己心仪的那一本,与那些有着同样心情的孩子擦身而过,想象着手中的这本书也曾被学长学姐们学习过,这总让我产生一种源于安静中的力量。馆内总是坐着满满的师大学子,静静的氛围中,偶尔响起的翻书声,更显静谧与和谐。图书馆前有漂亮的音乐喷泉。曾在某个周五的时候,偶然骑着单车从图书馆前经过。幸运地看到了音乐喷泉开始的那一刻,乍然绽放的水花,像个巨大的惊喜。伴着悠扬的音乐,在彩色灯光的衬托下,各种形态的泉水在空中翩然起舞,如此梦幻,如此美好。很难描述那一刹那我的心情,好像一切烦恼都已消逝,不自觉地钩起嘴角,想要微笑。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师大中那一张张充满友善、充满自信的笑脸。犹记得新生开学时接待我的那位学姐,想起她,浮现在眼前的,是她那友善的笑脸,让我在陌生的环境中顿感放松。当然不仅仅是她,进入大学以来,碰到的许多人,他们都像冬日里的暖阳,给我以温暖。我的寻梦园,如此和谐。

生活在我的寻梦园里,梦幻的寻梦园,却又如此真实、如此迷人、如此和谐、如此令人向往,值得学子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我,也将在寻梦园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百年师大,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寻梦园。

(刘燕旅游学院2011级)古斋小记

◎杨娟娟

闽中之地,有山一座,名曰“旗山”。高逾千丈,宽止难寻,其中丹崖峭岩,茂林修竹,鸣禽飞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有水一淙,名曰“溪源江”,呼吸数里,吐纳灵潮,流风蒸雷,腾虹扬霄,协灵爽于湘娥,播灵润经天地。旗山脚下,溪源江畔,幽卧雅舍一间,独怀高格,古意横生,抒尽淡雅之态,人称“博古斋”。

“博古斋”,梁高半仞,楣题数尺,虽未穷尽寥廓,然则夏凉冬燠,宜作容膝之屋。堂联斋匾,非有成规,名流墨迹,大书于木,悬于门框左右二侧,题曰:梅兰竹菊暗消梦魂,琴棋书画惠心巧思。缀以“博古斋”三大楷字于横批,俨然一派古色,几许陈韵,颇饶别致。斋扉虚掩,轻扣待入,屋室不宜太素,亦忌奢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相宜、错综有致,房壁最宜大方洒脱,粘贴定不可太繁,不留余地,绚人耳目,是庸人俗态也。此斋独好,惟留一壁着色花树,绕以云烟,珍禽良鸟,蓄于虬枝老干之上,翠羽初收,彼喙复开,画如空迹,鸟有实形,良朋至止,无不耳目一新,低回留之不能去者。但看帘栊斜卷,欲辟虚牖,青山排踏,嬉男戏女,车辇往来,尽入眼中,神气宛然,作我天然图画。居室之制贵朴素大雅,而不在纤巧烂漫,几净空明,器之大观者有四:曰几案,曰椅杌,曰橱柜,曰床帐。古玩翰墨列陈桌面,图文残稿盈庭,地无纤染,灯烛摇辉。阳台之上,卉种秋菊数盆,幽兰吐翠,携美人之姿,婷婷独立,翩翩曼舞,夜则与之共寝,每每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时,忽嗅馨香,咽喉齿颊间尽带芬芳,似从腑胀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而臻化境矣!

结庐人境,而无车马喧扰,何能至尔?心尚渊远,地复自偏。今人独爱陶元亮采菊东篱,闲情作赋,但少有冥心高寄,雅淡之才。独古斋一舍人,年少驰骋,自命风流,吹箫弄笛,超世绝俗,甚喜古文。尝以一曲汉唐大赋,冠夺征文赛事,其笔补天工,道风雅量,师表学院,为世所钦,疑为神仙中人,故寄名曰“陶然仙”。纤体轻盈,春容柔媚,玉笋作指,樱桃为唇,喉音娇婉,囊以香麝,轻抚古筝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此人谁哉?古斋舍人“潇香妃”是也。凌波微步,足下生莲,纤丽善舞,雅素相宜。语云:“潇香妃”侃谈之功出神入化,等闲之辈望尘莫及,出门入户,皆左右逢缘,人气旺达,电话短信,无一刻停歇,众人折服。古斋另有一女,丰体可憨,润肤泛泽,浓眉墨发,目粗分明,酷肖神情,魁奇洒脱,好着男装,开口出言,字正腔圆,传声似雷,秉性尊孔从儒,日夜咸呼“子曰”,“子曰”,遂号为“孔文君”。

古斋者,富丽不及琼楼玉栏,荣华难企梨园相府,然谐闻乐事多端,睡坐行立间,亦显欢愉。或插科打诨,诙谐调侃于口舌;或篝灯夜绩,徉狂自肆于笔墨之林,嚣嚣自鸣;偶有膏沐盥栉,略施粉黛;时而听琴博弈,燕闲酌饮,其为乐也,全在斑斓形迹之中。

金鱼者,造物生之以悦人也,以其有仙风道骨,且所耗不资,居不求广,雅俗共赏,人人皆能蓄也。一日,“陶然仙”闲情信步,漫转学生街,街尾处,众人蜂拥,声色攒动,“陶然仙”暗自心疑,蹬脚飞踱而去,原是满盆金鱼求售,此物素来甚合彼意,故未及思索再三,当即购得,乐颠颠携与回返,日日赏看数回,争相食以饭粒,抚之难去,但凡春温风爽,必列陈台廊令以赏阳。难料数日过后,此物竟一命呜呼,三舍人皆呼哀哉,抱恨葬之于柳树底,筑成碑冢方塘,冀其早日超度也已矣。

适逢中秋佳节,聊作闲日,古斋舍人尽得其乐,遂欲为东道主,摆酒引樽,宴集众友。暮色初降,匕箸饮具上榻。茶果零星,月饼飘香,至醇至美,又伴有粉面一锅,佐以荤食,蔬菜,甘草,入食盐,酱油,鸡精各数盏,紧火蒸之及熟,供客咸宜,鲜味尽在其中矣。如此景致,蔚似盛世华筵,好比兰亭集贤,宴上客者金歌一缕,醉倒众生,爽然自失,笑啼樽酒以为乐哉!

语云:女子擅侃。古事近事,不若绝尔。当夜,古斋三舍人浴罢,卧以待逸,自觉精气未耗,燥热冲神,遂开聋启聩,侃侃长谈。横以文经哲思,纵以史学古籍。“潇香妃”功力盖世,金口粲齿,一气呵成,非半晌不歇,气势澎湃奔腾,浮船沉舫,“孔文君”标榜孔丘,据理力争之处,博引《论语》以为然,真乃孔夫子之千代传世弟子,其儒学风味足与颜渊较衡。唯有“陶然仙”手执蒲扇慢摇,侧身斜卧,一派逍遥自乐,彼之不善言谈,但偶有语出惊人,且字句肯切妙善,幻为神人指点迷津也。时久,三舍人困意顿生,语意亦显慵懒,所谓“古斋幽窗夜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遂安然入梦!

嘻!但凡华苑金殿,闲轩雅舍,幽闺高阁,皆尝题卷于册。独爱“博古斋”之闲雅风流,而病无人记之,予虽乏才,亦斗胆撰作一文,意趣多有,未可逐一而论,就此潦草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