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个阶段的活动过程通常需要2耀3个小时。在小组晤谈活动进行过程中,指导者要主动安排进行休息,为小组成员提供饮料和点心。在此次活动的基础上,在危机事件结束后的第二周或数周,指导者应对小组成员进行随访。
六尧创伤后应激障碍渊PTSD冤及应对治疗理论与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是目前所能确定的、原因相对明确的危机事件应激心理障碍之一。PTSD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如反复的侵入性记忆。关于PTSD的产生原因目前有多种理论解说,有从生理角度的解说,也有从心理角度的解说。心理角度的解说又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等,其中发展较完善、较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是认知理论。在PTSD的治疗领域,目前心理干预人员和心理辅导人员应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仍然是认知行为疗法。
渊一冤PTSD的概念及基本症状
国际《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郁)对PTSD的临床症状做了如下描述: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的症状,如噩梦、闪回、侵入性记忆;保护性反应,如情感麻木、健忘症、认知回避等;唤醒症状,如惊恐反应、过度警觉、入睡困难。还伴有负性情绪(如悲伤和愤怒)以及负性认知(内疚感)。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把创伤后应激障碍归入心因性精神障碍,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延迟性应激障碍两种,其中延迟性应激障碍与DSM-郁所列的PTSD相似。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在美国经历过危机事件的普通人群中有25%耀30%的人患PTSD,某些创伤,如被强奸,伴随有更高的发病率。研究还表明,不同种类的创伤事件引发的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样;个体有无心理或行为异常史与PTSD的发生有关;个体先前的创伤经历与遭遇第二次创伤事件后的PTSD的发作有关联。另外,个体在创伤后所遭遇的不良生活事件也会对PTSD发生产生强化作用。危机事件后,如果危机事件当事人能及时获得高水平的心理与社会支持,则可减缓PTSD症状。另外,PTSD常与其他心理障碍伴随出现,80%的PTSD患者伴有其他心理障碍症状。
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头脑中存在一套关于整个世界和社会的信念模型,如死亡和疾病不会轻易地降临在自己头上;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自己有能力实现生活目标等。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创伤经历会给个体提供与原来的观念完全不一致的信息,于是个体会努力同化这些与预存信念模型不一致的新信息。如果新的信息整合进已存在的信念模型,则发生成功的信息加工;若整合不成功,则导致创伤后的病理性应激反应。
渊二冤关于PTSD的认知理论解释
目前,关于PTSD发生的解释,认知理论又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1.社会认知理论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应激反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加工的原动力具有一种完形倾向,人会不断地将新信息整合进预存的认知模型,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但是人在经历危机事件时,由于与原有预存认知模型不同的信息大量闯入,形成信息超载,超过人的心理需要。由于对危机事件经历的记忆、想法和表象都不能与已有的认知模型相融合,从而使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发生作用,把对自己有伤害的创伤信息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个体会经历一段麻木和否认事实的时期。但是,人在认知上的完形倾向却会努力使与创伤有关的信息保留在已激活的记忆中,并努力使它们与预存认知模型达到整合,于是导致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与危机事件相关的创伤信息重新不断地进入人的意识层面。创伤信息不断强制性地进入人的意识层面的表现形式为:侵入性记忆、闪回、噩梦等。这种应激反应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部分创伤信息没有完全整合进已有的认知模型,并且依然保持在激活记忆中,这就导致了顽固性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即PTSD。
2.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对PTSD的解释是:经历创伤后,人的记忆中就形成了一个恐惧信息网络。这个网络由三部分信息组成:创伤事件的刺激信息;人在认知上、行为上和生理上的反应信息;刺激与反应联系信息。诱发性刺激信息,包括创伤的遗留物等,会激活恐惧信息网络,使恐惧网络信息进入人的意识。这就解释了发生PTSD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具有侵入性记忆症状。逃避反应症状群的出现是由于人的意识力图压抑和避免这种网络的激活的结果。只有恐惧信息网络成功地整合进已有的记忆结构中,才能够解决这种创伤问题。在这种记忆结构的整合过程中,由于不断修正人在认知、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信息,才能够解决由于恐惧网络而激活的各种症状。但是,也有一些因素会使这种整合出现阻碍,如创伤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会使恐惧信息网络难以整合进人的记忆模型;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会干扰创伤发生时的认知过程,这种干扰会使恐惧信息网络变得支离破碎,很难有组织地进行整合。
3.双重表征理论
双重表征理论从意识加工的角度来解释PTSD。这个理论认为,危机事件会在人的记忆中形成两种表征,一种是有意识加工的产物,其过程是缓慢的、系列化的,而且信息容量有限,被称为“言语通达性记忆”(VerbalAccessibleMemory,简称VAM)。另一种是无意识加工的产物,这个过程是快速的、平行分布的,信息容量非常大,被称为“情境通达性记忆”(SituationalAccessibleMemory,简称SAM)。当人处在物理特征或意义特征都与原来的记忆相似的危机事件情境时,伴随上述两类记忆表征,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一种是与SAM有关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会伴随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同时产生;另一种是非条件性情绪反应,它会伴随VAM形成,这是通过认知评价加工后产生的情绪。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个体会进行有意识的情绪加工。一方面是对SAM的加工,通过输入与危机事件有关的感觉信息和生理反应信息,进行认知调整,从而阻止对原有的SAM的持续激活。每当SAM进入激活状态时,其记忆内容就会发生改变,各种信息会重新整合进SAM,以后SAM激活时就会伴随较少的负性情绪和生理唤醒,对危机事件的注意和记忆偏差就会减少,SAM的通达性降低。另一方面,个体会同时对VAM进行有意识的整合和容纳。通过对VAM的提取,个体对危机事件的意义不断进行再评价,再归因,从而达到新信息与记忆模型的整合,从而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危机事件的各种信息经过情绪加工后,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整合成功,创伤记忆表征与个体以往的关于自身和世界的预存记忆模型完全整合。二是形成顽固性的情绪加工,创伤信息与预存记忆模型不能整合。这种情形下,由于认知加工偏差,引起SAM的高度唤醒,负性情绪会顽固地持续下去。三是情绪加工的不成熟抑制。危机事件当事人竭力避免思考创伤情境,发展成一种逃避模型。由于自我监控感觉信息的输入,表面上看起来已从危机事件中恢复过来,但未经加工的信息记忆会在某些情况下又被激活。
渊三冤关于PTSD的认知行为疗法
目前心理卫生学界认为,认知行为疗法对PTSD可能有效。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暴露疗法、认知重建疗法、焦虑管理法等。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影响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危机事件当事人身上常常会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个体在情绪和行为上的不适应,而这些情绪和行为的不适应反过来也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给原来的认知观念提供错误的、扭曲的证据,使错误的认知更为巩固和隐蔽,使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或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当事人的不合理认知观念。要注意的问题是,这种行为矫正技术不仅仅针对行为本身,而是要时刻把它同当事人的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并努力帮助当事人在行为和认知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型。
1.系统脱敏技术系统脱敏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心理放松方法,让当事人对由低至高的不同等级的恐惧刺激进行想象,从而达到对恐惧刺激的脱敏,不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但至目前为止,在对PTSD进行的干预研究中,还没有见到对PTSD进行水平测量,同时进行双盲独立评估的研究案例。因此,系统脱敏技术在危机事件干预中运用的真实效果还很难加以确定和介绍。
2.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疗法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疗法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个理论所提出的习得性恐惧、习惯化恐惧等概念都借助了经典的操作条件作用原理。目前,在对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疗法的研究中,又引入了情绪加工这个概念,侧重解释在实施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期间为什么能减少当事人的恐惧感。依据情绪加工理论,恐惧被看成是一个由刺激的表征、情绪反应以及情绪反应的含义这三部分组成的认知结构。通过延时想象和视觉暴露的方式可以矫正这三部分之间的错误关联(去条件化)和评价,这种矫正过程的本质是一种情绪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复现(想象、回忆、观看照片等)恐惧刺激来激活恐惧网络,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自我认识上的误区,建立与错误认知相反的认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当事人意识到,回忆创伤经历并不等同于再经历一遍相同的事件。在恐惧情境和记忆存在的情况下,经过对创伤经历的有控制的再认知,焦虑症状就会减轻,甚至会消失。
3.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
实施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首先需要为心理干预过程设立《主观干扰程度量表》(SubjectiveUnitofDisturbanceScale,简称SUDS)和有效认知量表(ValidityofCognitionScale,简称VCS)。然后,让当事人集中精力于危机事件的想象或记忆,包括有关的情感和认知。与此同时,心理危机干预或辅导人员在当事人视野范围内晃动手指,让病人用眼睛追踪这个手指。在每次想象告一段落后,让当事人指出他们的SUDS水平和他们在有效认知中所表现的信念程度。关于眼动脱敏和再加工疗法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效能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许多研究不能证实该项治疗的有效性。
4.焦虑管理法焦虑通常可以分为气质性焦虑和条件性焦虑。焦虑管理法(AnxietyManage原mentTechnology,简称AMT)认为人们的气质性焦虑来源于人的个性和气质特征,条件性焦虑来源于缺乏应对环境和变化的技能。AMT为当事人提供应对条件性焦虑的各项技术,包括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陈述、呼吸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等,最常用的焦虑管理法是应激反应预防训练。这种方法把教育性和技能性的应对方法结合起来,如生理放松操、思维阻断法、改变认知的自我对话等。
5.认知重建法
认知重建法注重对当事人的思维、推理和信念的矫正,以及在认知中所包含的对认知态度的矫正。本章前面所介绍的理性情绪疗法(ABCDE理论)认为当事人的情绪障碍和不适应行为是由于存在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心理干预或心理辅导时,侧重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重建信念系统,以达到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有的认知治疗法侧重通过矫正当事人的歪曲的思维模式来进行认知重建。尽管不同认知重建法都关心当事人的认知,在实施技术上各有差异,但是对于遭遇危机事件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来说,认知重建法是一种可靠的心理干预方法,具有较好的心理矫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