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46926500000020

第20章 独辟蹊径——绝境生存的妙策(2)

我们现在暂不先说孙膑,先看一个现代商战公关案例。70年代末期,西欧人创造了“魔方”,当香港各企业从报刊上看到西欧人玩“魔方”的消息后,许多塑料制品厂家几乎都捕捉到了仿制“魔方”填补东方市场空白的机遇,纷纷闻风而动,急不可待地要派人去西欧考察。这时香港一家化学有限公司在四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广告:“你想生产魔方么?我公司将为你提供全套技术资料。”原来这家公司的老板敏锐地发现争着要生产“魔方”的厂家太多了,倒不如为这些厂家创造条件,才是最好的机遇,便迅速让他的哥哥从西欧将生产“魔方”的技术资料电传香港,并大量复制。广告发出后,上百家塑料厂上门争购,一度萧条的这家化学有限公司,一夜之间便转衰为兴,赚了一大笔钱。”

从以上两个案例来分析:无论是“孙膑让齐威王上山”,还是“魔方”资料出售的成功,都有一个以打破常规思维“独辟蹊径”为前提。这种反常规思维突破了顺序思维,或者说常规思维走向的局限性。在别人陷入苦思不得其解的“牛角尖”中时,另辟蹊径,“旱路不通走水路”,从而一举成功。

6、“阴”“阳”互换,造就万宝路香烟

万宝路香烟是1924年在美国问世的。当时,生产商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明确把它作为专对妇女市场的牌号。可是,尽管当时美国的吸烟人数年年上升,但万宝路香烟的销路却始终平平,菲利浦公司为此伤透了脑筋。妇女们抱怨香烟的白色烟嘴会染上她们鲜红的唇膏,红点斑斑,很不雅观。他们就把烟嘴部分换成红色。可是,这一切努力并没有挽回万宝路的命运,菲利浦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停止生产万宝路牌香烟。

二战结束后,过滤嘴香烟开始问世,美国的吸烟人数继续上升。菲利浦公司认为时机已到,就把万宝路配上过滤嘴重新投放市场。但是销量仍然不佳,吸烟者中很少有抽万宝路的,甚至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为有限。

一筹莫展但又心有不甘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派专人带着“万宝路”这个难题来到著名的利奥—伯内特广告公司,向该公司的创办人伯内特先生请教。伯内特在当时美国广告界已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广告界的几位著名的大师之一。他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的调查后,大胆向菲利浦公司提出:让我们忘掉那个带脂粉香气的女子香烟,而用同一万宝路牌子创出一个闻名世界的有男子汉气概的香烟来。

在伯内特和当时菲利浦公司总经理乔·卡尔曼的努力下,一个崭新大胆的广告计划诞生了:产品品牌保持不变,包括采用当时首创的平开式盒盖新技术,并用象征力量的红色作为外盒的主要色彩;不再以妇女为主要对象,而是用硬铮铮的男子汉,在广告中强调万宝路香烟的男子汉气概。按伯内特的创意,这种理想中的男子汉也就是后来在万宝路广告中充当主角的美国牛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着粗犷、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中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

这个以牛仔为主角、男子汉气概十足的万宝路广告在1954年问世后,原来不断滑坡的万宝路香烟销售量奇迹般地在一年后提高了整整3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牌子跃为当时美国牌号销量的第10名。

伯内特公司在为万宝路找广告主角时,从来不用出名或不出名的所谓男子汉模特儿,而是经常派人到美国各处偏僻的大牧场去物色真正土生土长的牛仔。他们要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广告主角,而是真正具有万宝路男子汉气质和潜力的美国牛仔。

万宝路香烟在牛仔广告的帮助下,逐渐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个主要香烟牌子。到1968年底,万宝路香烟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达13%,占全国第2位,仅次于RJR烟草公司的威斯顿牌香烟。

1971年美国政府决定全面禁止在广播电视中作香烟广告,万宝路的对手威斯顿香烟在撤出广播电视广告媒介后,转向报刊杂志。它过去的广播电视广告在运用广告歌曲上十分成功。“威斯顿拥有香烟所应拥有的一切”的广告歌曲被许多瘾君子哼唱。

与之相反,万宝路香烟虽然也曾主要靠电视广告打出形象,但烟草广告不准在广播电视媒介上出现的禁令反帮了它的大忙。因为万宝路广告的牛仔从来就未在电视台中开过一次口,他的形象主要是靠图像,而不是靠声音来传递的。可以说报刊、杂志、路牌等是万宝路的牛仔广告最为理想的广告媒体。撤出广播电视广告媒介使万宝路有机会将其当时近300万美元一年的广告费转向相对比较便宜而对其形象又十分有效的报刊杂志和路牌广告。从而再次利用广告赢得了大量的忠实消费者。其后不久,万宝路香烟终于取代了威斯顿成为美国销售量最多的香烟。此后,万宝路又利用广告一面维护国内统治地位,一面又向国外发展,终于成为今天世界上最著名、销售量最大的香烟牌号。如今万宝路每年在世界上的销售量达3000多亿支,用5000多架波音707飞机才能装下。世界上每抽掉4支烟,其中就有一支是万宝路。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偏爱万宝路香烟呢?曾有人进行过调查。许多被调查者明确无误地说他们喜欢这个牌子是因为它的味道好,烟味浓烈,使他们感到身心非常愉快。但是当调查者以半价提供给被调查者简装的万宝路香烟时,却只有21%的人愿意购买。尽管这些人知道这些简装、外表看不出是万宝路的香烟确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厂方已出示证明证实这些香烟确为真货并保证质量同商店里出售的万宝路香烟一样。这也许可被解释为这些人要的是被广告、包装宣传过的万宝路,而不是简装的万宝路,虽然后者的口味质量同前者完全一样,但却不能给他们带来某种满足感。调查者还发现,这些万宝路的爱好者每天要将所抽的万宝路烟拿出口袋20~30次,万宝路的包装和广告所赋予万宝路的形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相认的标志,用千百亿万美元广告树立起来的万宝路牛仔,不仅使一家默默无闻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世界第一的巨头,给它带来每年30多亿美元的利润,而且据美国《广告市场周刊》最保守的估计,光万宝路这个牌子目前就至少能卖300多亿美元。

万宝路的例子是否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假如你自信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但是由于不屑进行宣传而境地不佳的话,那么拿破仑·希尔给你的处方是向万宝路香烟学习,然后去找一家名誉好的广告公司,你会发现,广告真得能帮助你创造奇迹。

7、广告轰炸,可口可乐咸鱼翻身

人们在决定购买某一商品时,会受到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商品信息刺激的次数越多、越强烈,人们潜意识中商品的烙印也就越深刻,对商品的购买和消费就成为一种无意识行为。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消费自己熟悉的商品。

所以,对商家来讲,反复的宣传,在顾客心中造成强烈的印象,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著名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利用了顾客的这一消费心理,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奠定了可口可乐独占世界饮料业鳌头的至尊地位。

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摆脱劣势,公司董事们决定聘用以推销卡车而在亚特兰大闻名遐迩的罗伯特·温希普·伍德鲁夫。

从此,伍德鲁夫经营可口可乐公司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始终广纳四方财源,他把推销与宣传溶于一体,在国际市场上为可口可乐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伍德鲁夫跟一个朋友闲谈时,这位朋友问他可口可乐成功的秘密,他说:

“可口可乐99.69%是碳酸、糖浆和水,只能靠广告宣传,才能让大家都接受!”

基于这一思想,伍德鲁夫自接任总经理后极为重视广告。对于一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宣传材料等能用来做广告的媒体,无不尽量使用。即便是他个人的宴会,他也从不放过为可口可乐做广告,可谓是用心良苦。

可以说,伍德鲁夫的铺天盖地式的广告宣传战术,在二战期间就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战事的影响,产量降低了1/3。一次偶然的机会,伍德鲁夫听说在国外、尤其在东南亚作战的美军又热又渴。这个信息使伍德鲁夫灵感大发,觉得这是一个发动推销和宣传的绝好机会。

第二天,伍德鲁夫便开始了行动。他首先亲自走访国防部,进行产品推销,不料却吃了国防部官员的闭门羹。但他并没有泄气,而是改变了策略,命令公司宣传部门的艺术人才,从关心前方将士的借口出发,大搞宣传广告活动。

伍德鲁夫还亲自写文章,把可口可乐对前方将士的作用,说得与枪炮弹药一样重要。同时,他还邀请军人家属、国会议员、社会名流和新闻记者赴宴,大讲美军在东南亚丛林作战如何热、如何渴之类的话。

这样,舆论沸沸扬扬,使国防部面临各方面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表态同意将可口可乐列为军需物资。

此时,这位精明的商人又故意喊叫资金困难,迫使政府拨给了大量经费,然后在接近战场的后方进行生产,对美军士兵以5美分一瓶进行销售。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可口可乐在美军中深受欢迎,有人昵称它为“可口可乐上校”、“生命之水”,并且认为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可口可乐。

二战中,从太平洋东岸到易北河边,美军沿途一共喝掉了100多亿瓶可口可乐。

这样,可口可乐像蒲公英的种子似地随军飞到了欧洲许多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事实上,没过两年,可口可乐便在英、意、法、瑞士、荷兰、奥地利等许多国家市场上畅销起来。

二战末期,可口可乐的月销量已达到50多亿瓶,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就增加到了64家。

战后,可口可乐公司为了继续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努力创新、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可口可乐”的广告已译成40多种语言文字,以其图文并茂、色味俱佳的面目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公共娱乐、社交场所。

1984年,为宣传一种新研制的能够减肥的“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租用电台音乐厅,举办了一个有世界名流参加的4000人的盛大舞会。

为了使每一个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每一个人都喝可口可乐,伍德鲁夫开辟另一个宣传途径,就是对体育竞赛、学术讨论会、文化交流等活动给予大力赞助,有时简直到了“挥金如土”的程度。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承办者对奥运会期间饮料售卖实行独家经营,并且拍卖独家经营权。在拍卖会上,承办者提出最低价为400万美元,伍德鲁夫一次性提价到1300万美元,使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者百事可乐公司没一丝转手的余地而惨败。

在比赛期间,可口可乐对所有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组织工作人员、记者,随时免费供应可口可乐。几千万观众则间接成了宣传广告者。

“可口可乐”的广告给所有直接及间接参加奥运会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可口可乐在奥运会上的形象进一步传播给关注奥运的几十亿观众、听众,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影响力。

进入90年代以后,伍德鲁夫将广告的重点放在了年轻一代身上,他认为一个产品一旦成为一个时期的时尚,将会有爆炸性的畅销,而能否成为时尚的产品,主要看年轻人是否接受。一旦年轻人接受了,整个社会才会流行起来,也才能成为时尚的产品。所以,他将广告对象的核心瞄在了年轻人身上。

为了扩大可口可乐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伍德鲁夫花费了7亿美元,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通过娱乐活动吸引现代青年,并经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宣传,使每一个观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影片的青年,都喝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通过对青年的渗透,逐渐征服了世界各地的饮料市场,树立了饮料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使得德、日等发达国家的饮料界不得不臣服于可口可乐公司。

今天,从南极到北极,从最发达的国家到最不发达的国家,可口可乐无处不在;从家庭妇女到商界强人,从白发老人至3岁孩童,可口可乐无人不晓。

这正是伍德鲁夫的营销高招留给世界的奇迹。

目前,“可口可乐”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以每天销售3亿罐的绝对记录饮誉全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饮料。”

8、巧设圈套——才女妙语嫁上心上人

从前,有一位姑娘,她不但秀色超群,而且聪颖过人,方圆几里,没有不知道的,都叫她“才女”。附近有位老婆罗门,有钱有势,是一方恶霸。一日,他带着家奴,抬着聘礼,来向姑娘家求亲。才女父亲迫于压力,只好答应,而才女知道如果不从,自己的父母就会有灾难,所以,只好被迫嫁给了老婆罗门。

虽是嫁给了老婆罗门,但心里老是记挂着自己原来的心上人。所以,她背着婆罗门,常与自己的恋人幽会。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久就传到老婆罗门耳朵里。老婆罗门一听,哪里能容?可又不敢面对才女大发雷霆,他回到家里,问才女是否真的犯下了这等罪孽。才女心中一惊,但马上又镇定下来,从容应付婆罗门。

“这是谁说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我可以起誓:除了你,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男人的手。你若不信,我可跳入火中,向你证明我的清白。”婆罗门见她说得如此坚决,心中不免又在犯疑,他答应道:“好吧!”于是,吩咐人垒起柴堆,点燃后召来许多人旁观作证。然后,召来了才女,说道:“如果你是清白的,那就跳进火里去吧!”

而才女在被叫来之前,已叫心腹去告诉她心爱的小伙子照她的话行事。小伙子赶来后,挤在人群中,注视着才女的一举一动。才女存心要捉弄一下老婆罗门,她站在人群中说:“婆罗门啊,除了你,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男人的手。我说的是真话,请大伙不要烧我!”在场的群众,个个同情才女遭遇,都对婆罗门如此残暴,愤愤不满。就在这时,那个小伙子勇敢地站了出来,窜上前去,一把抓住才女的手,喊道:“大家看婆罗门的这种行为,竟然让这样的一个女子跳进火里!”人群立即骚动起来。这时,才女挣开小伙子的手,对婆罗门说:“我的誓言被破坏了,我不能跳入火中了。”“为什么?”“我的誓言是‘除了我的丈夫,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男人的手。’现在,这个男人抓过我的手了。”大家都跟在才女的后面附和。婆罗门明白自己上了她的当,可是又毫无办法,只好答应她不再往火堆里跳了。

才女巧用言辞,她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条件推理句:如果我没有接触过别的男人,那火就不会烧死我。前者是条件,有了这条件,才有后面的结果,而现在这个男人抓过我的手,条件被破坏了,导致现在的结果是:不管我以前是否接触过别的男人,我都会被烧死,就不能证明我的清白。所以,我不能跳进火堆白白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