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46896900000007

第7章 无公害蔬菜的育苗与采种(3)

(一)子蕹采种法

有就地采种、移栽采种及扦插采种三种方式。

(1)就地采种

春季露地直播的蕹菜,采收1~2次后,选择生长健壮、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做种株,不再采收嫩茎和嫩叶。

(2)移栽采种

选择较为瘠薄的旱地做留种地,因为在肥沃菜地上生长的植株,营养生长(茎叶生长)旺盛,开花结籽期推迟,后期温度降低,种子发育不充实。一般用采摘过几次嫩梢的植株,移栽到留种地。每畦栽2行,行距66厘米,株距33厘米,1穴栽2株,栽后浇水。缓苗后搭人冶字架,使藤蔓顺架向上攀缘,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加种子产量。南方阴雨天多,必须搭架,否则种子产量很低。采种田一般不施追肥,防止营养生长过旺,促使植株及早转入生殖生长,争取在低温来临以前种子已充分成熟。种子外壳呈黑褐色时便可采收。由于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以提高种子质量。一般每亩可收种子100千克左右。

(3)扦插采种

6月间在春播的大田中选健壮母株,摘取上面生长健壮、长30厘米左右的侧蔓,扦插到采种圃中。行距66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插2条。每亩可收种子80~85千克。用这种方法采得的种子较肥大充实。

蕹菜种子的种皮颜色对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都随着种皮颜色的加深而提高,所以种皮颜色的深浅是衡量蕹菜种子质量的重要外部形态标志之一。另据研究,蕹菜种子的含水量与种子寿命有很大关系。收获后的种子经日晒后,在常温下贮藏,种子含水量以12%左右为好,种子寿命可达2~3年;含水量高于13%的,种子寿命只有1年;含水量为11%左右的种子,虽然对延长种子寿命有利,但由于出现较多的硬粒种子,影响出苗整齐度。

(二)藤蕹采种法

藤蕹的繁殖靠种藤越冬后发芽长成的侧蔓扦插。因此藤蕹的采种技术包括种藤培育及贮藏越冬两个重要环节。

(1)种藤培育

种藤质量好坏关系到能否安全越冬及所产生的插条的健壮程度。应重点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土壤选择。选择向阳、疏松、保水、保肥的沙质壤土培育种藤,不但有利于藤蕹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而且便于通过吊藤冶埋藤冶措施使种藤坚实,纤维化程度高,水量少,便于贮藏越冬。

如果在肥沃的黏土上培育种藤,则质地柔嫩,窖藏期间易引起腐烂。

合理施肥。控制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做基肥,有利于培育出组织坚实的种藤。

配合吊藤冶埋藤冶措施。其目的是使种藤组织老化。

种藤培育的具体方法不同地区间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以上3点是共同的。下面重点介绍四川和江西的种藤培育技术。

四川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选择长约20厘米、直径约0.5厘米、不带须根的健壮茎梢做种藤,扦插在土质疏松的旱田里。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扦插种藤2株。插条成活后控制水肥,使蔓缓慢生长,组织变充实。蔓长达60厘米后,随蔓的伸长分3次将蔓提起,防止节上生根,农民称吊藤冶。形成粗壮的、长80~90厘米的茎蔓后,为了使种藤更加健壮,增进耐贮力,应进行假植,农民称埋藤冶。

埋藤的方法是:8月上旬选择向阳、瘠薄的山坡地或沙地,做成畦面宽1.5米,沟宽20~30厘米,高20~25厘米的高畦,按25厘米距离与畦的走向垂直开沟,沟长1.2米,沟深7~10厘米,沟宽15厘米。将经过吊藤冶后的种藤连根拔起,将藤蔓的尖梢对齐,每一沟中排放4~5株,然后覆土将沟埋平。藤蔓的梢部露出沟外5~7厘米。埋藤应在雨后或浇透底水后进行。埋藤至成活前,如土壤干燥应浇水1~2次,保证种藤成活。埋藤成活后,不再浇水和施肥。经埋藤后,种藤组织进一步老化,色泽黄亮,组织硬实,不易掐断,须根多,水分含量低,这样的种藤可以安全越冬。相反,未经埋藤的种藤组织柔嫩,在贮藏期间容易腐烂。

江西一般在6月中下旬选择肥力较差的沙壤土,锄松,整平,做成宽2米的畦。6月下旬至7月初从大田中选择直径为0.5厘米的健壮茎蔓做种藤。将上部50厘米剪下,每2根茎蔓为一对,2对为一组,2对茎蔓的梢尖方向相反。按40厘米组距在畦中横向开沟,沟深3厘米,沟底平。然后将一组种藤(4根)平放在沟的中部,每根种藤间相距约1厘米,覆土将沟埋平,使种藤的顶梢部7~10厘米外露,各节的叶片也露出土面,最后浇水保湿。种藤成活后,继续伸长,当伸长约50厘米时,再顺着藤的走向挖3厘米深的沟,将藤埋在沟内,同样要露出藤尖和绿叶。当藤蔓将伸长到畦边时,离畦边5厘米将藤梢折回埋植,以后随藤的伸长继续埋植,直到霜降前15天连同藤梢一齐埋入土中。

(2)种藤贮藏

种藤贮藏以地窖贮藏较普遍,也有采用地下室或防空洞贮藏的。以下主要介绍窖藏的技术措施。

窖址的选择及地窖的建造。选避风向阳、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好的地方。土质最好是冲积土或沙壤土,湿度大时水分易下渗,冬季气候干燥时易回潮,可保持窖内适宜湿度。

窖的底部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窖底的直径一般为1.2~1.5米,窖顶口径0.5米,深1.3米,可以贮藏100~150千克种藤。长方形窖底一般长2米,宽1.5米,高1.5米,窖口0.5米见方,可以贮藏150~200千克种藤。

贮藏窖最好不要连年使用,以免种藤感染病害和虫害。如用旧的地窖,在使用前应铲掉窖壁2~3厘米厚的表土,并用甲醛熏蒸2~3天,敞开窖口通风5~7天后再用。新挖的地窖在使用前最好用50%托布津500倍溶液喷洒窖的四壁及地面。

于入窖。霜降前后为入窖适期,选择晴天将种藤挖出,剔除有病、虫及受损伤的种藤,选择粗壮、黄褐色、纤维化程度高(不易掐断)的种藤,剪去藤尖绿色部分及种藤上的嫩藤,喷25%多菌灵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晾晒2~3天,待种藤略有萎蔫时捆成小把准备入窖。

冬季窖内湿度大的地区(如重庆)在窖底放木条,木条上铺干稻草,窖的四壁也摆干稻草以吸湿保温,或在窖底铺一层谷壳。摆一层种藤盖一层谷壳或干稻草,每层种藤厚15厘米左右,摆至窖口10厘米处用稻草盖至窖口。种藤量大时需搭架摆放。

有的地区(如江西)是用事先经过日晒2~3天后晾凉的干净细河沙铺在窖底,厚3~4厘米,上面放一层种藤盖一层河沙,厚2~3厘米,直至排满为止。窖颈口用稻草覆盖种藤。

地窖的中央留出直径为30~40厘米的空间,以便操作和通风换气。

入窖后的管理。初入窖时因窖内温度尚高,同时种藤刚入窖时,代谢作用仍旺盛,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水分,不宜立即将窖口封严,否则会造成种藤大量腐烂,应在窖内温度降至12摄氏度时封口。

封口的方法是:用一块竹篾笆或木板盖在窖口,上面用土或沙堆成高约50厘米的堆,堆的四周挖排水沟,堆上盖塑料薄膜防雨,要经常检查,严防水渗入窖内种藤堆中。封口后一般密闭至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