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虫害防治技术
(1)农业综合防治。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种植抗病性强的作物,相较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果稳定、简单易行、经济、环保、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等。统一规划布置和科学安排作物的轮作时间,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来源。轮作对作物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好处,可起到恶化病虫害营养条件的作用,这一方法对遏制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尤其有效,进行水旱轮作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合理灌溉与施肥。科学灌溉和施肥能够提升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而且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健康。如对氮的过量使用,会增加食叶性害虫危害;在干燥的秋天经常浇水,可减轻蚜虫、螨类的危害。加强对产地的管理。对杂草和残枝败叶、病果等要及时进行清理,或者统一深埋销毁,从而破坏病虫害的栖身繁殖场所,切断传播途径。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法的优点是对人畜和农作物安全,对于天敌和有益的生物都没有危害,环保,效果持久。缺点是见效慢,作用范围比较小,容易受天气限制。生物防治的主要方式有:
①微生物的利用。比较常用的有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的运用。如苏云金杆菌可以在害虫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一种毒素,使害虫摄入后出现肠道麻痹,导致四肢瘫痪,无法进食,苏云金杆菌对于玉米螟、稻苞虫、棉铃虫、烟素虫、菜青虫均都有很好的效果;有些细菌在进入害虫血腔后,开始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害虫死于败血症。
②天敌的利用。运用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的天敌非常多,包含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螨类(外寄生螨和捕食性螨)、蛙类、鸟类和微生物天敌资源等。
③运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如保幼激素可以影响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可以影响害虫繁殖或对害虫进行诱杀,Bt乳剂可以导致昆虫无法繁殖,在防治食叶性害虫上,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3)物理防治。设施防护就是用防虫网、遮阳网、塑料薄膜等对作物进行遮盖,对作物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人工机械捕杀就是对病株、病叶、病果进行人工清除,可扒开被害株和附近土壤对害虫进行捕杀。诱杀与驱避如运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对害虫进行诱杀;此外,还有潜所诱杀,就是运用害虫选择一定条件潜伏的特性进行诱杀,如针对黏虫成虫喜欢在杨树上潜伏,可在一定范围内放置一些杨树枝条,诱其潜伏,集中捕杀。食饵引杀就是把害虫喜欢的食物作为诱饵,引诱害虫,然后集中消灭。色板诱杀就是在棚室里安放涂有黏液或蜜液的黄色板引诱蚜虫、粉虱类害虫,让其粘到板上。驱避就是将银灰色的遮阳网安放在棚室上或是在产地中挂一些银灰色条状农膜,都可以达到驱逐蚜虫的作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种植者经常使用的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在夏天休闲期间,对大棚进行覆盖然后密封,在晴天闷晒增温,这样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0~70益,闷棚5~7天,可以有效消灭土壤中的多种害虫。
晒种、温汤浸种。在播种和浸种催芽前先把种子晒2~3天,太阳的照射可以消灭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55益温水浸泡5~10分钟,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可以消灭芸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残体和病菌。然后再对种子进行清洗,播种,可防菌核病,用这种方法对种子的线虫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臭氧防治,运用臭氧发生器防治病虫害。喷洒无毒保护剂或保健剂。用巴母兰400~500倍液对作物叶面进行喷洒可在叶子表面上形成高分子无毒酯膜,从而减少污染;对叶面喷施植物健生素可提高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且安全环保。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有: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喷药、烟雾熏蒸等。种苗处理就是用药剂对种子、苗木、插条、接穗等进行处理,消灭种苗内外的细菌、害虫,或对种苗施药以保护种苗不被病原物侵袭,主要的方式有拌种、浸种、闷种等。土壤处理就是把有挥发性或熏蒸作用的药剂施放在土壤中,以此消除土壤中的细菌和害虫,保护幼苗免受侵染,主要的方式有穴施、沟施、浇灌、毒土等,施药时间分为播前施用、播后施用、生长期施用等。
最常用的施药方法是植株喷药,其中又分为喷雾与喷粉两种方法,施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配药,对于药品的种类、剂量、施药时间和频率要严格进行控制,防止药害和对作物的污染。烟雾熏蒸通常都是在大棚中进行,施药的时候应该对棚室进行密封,以增强药效,要注意不要产生明火,点燃后施药者要尽快离开,以免中毒。
(5)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①农药的选用。无公害种植中所使用的农药应当是无毒或者低毒、容易分解、对环境和农产品没有污染、高效、残留低、安全的农药。比较常见的无公害农药包括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以及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指的是直接运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炼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害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农药。生物源农药又可以分成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除虫菊素、楝素、阿维菌素等生物碱。矿物源农药是从矿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硫制剂、铜制剂、磷化物,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在农药的施用中,有机合成农药是应用最广泛的,种类很多。毒性低、残留少及使用安全的有机合成农药是无公害农业生产中被允许使用的农药。无公害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毒性强、残留多以及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等。
②对症下药。按照病虫害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药剂种类和剂型。应该按照具体防治的病虫害选择适当的农药,不能用一个农药来防治所有的病虫害,也不能用一种除草剂来清除所有作物田里的杂草,更不能用除草剂来防治病虫害。如针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害虫,施用的农药应该选择触杀、胃毒剂;针对刺吸式口器和钻蛀性害虫,适合施用内吸性药剂。美曲膦脂对防治小地老虎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对于蚜虫、螨类等防治效果却不大好;对蚜虫的防治要用乐果;杀虫双对于水稻螟虫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稻飞虱和叶蝉却作用不大,而异丙威(叶蝉散)对稻飞虱和稻叶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但对稻螟虫的效果不大好;丁草胺对于清除稻田的稗草效果明显,对阔叶杂草的作用不大,而苄嘧磺隆却对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对稗草的作用比较小。
③适时用药。在防治的最佳时间段进行施药,可以用少量的农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为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不一样,所以对其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段也各不相同,如对于烟青虫在幼虫2~3龄时施药的效果最好,随着幼虫的成长,抗药性也不断加强,施药量也只能随之增加。而当烟青虫进入果实里面,防治起来就更难了。
如果施药的时间太早,因为农药的有效期是有限的,这就可能导致只消灭了先孵化的害虫,而后孵化的害虫却依然为害,最终只好再进行一次施药。再如用菊酯类药剂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时,应该在卵孵化盛期,幼虫蛀入蕾、铃之前施药。幼虫一旦进入蕾、铃后再进行施药,效果就会很差。用代森锌防治麦类锈病应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疾病发作后再施药效果就会很差,因为代森锌的作用是保护,没有治疗作用。适量施药。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按照施药作物的种类、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量以及环境因素来决定农药的施用量。
虫龄和杂草叶龄的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会有所区别,对低龄幼虫的防治需要的施药量小,虫龄越大需要的药量就越多;防治抗药性差的害虫药量少,防治抗药性强的害虫药量大;病、虫、草害发生的频率高时,用药量应该增多,发生的少,用药量就可以适当减少。此外,适宜的施药量还受到环境因素制约。如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除草剂在土表干燥、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的使用量就要高于在湿润、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里的使用量。单位面积的施药量因作物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别,单位面积的施药量应该依据作物植株的大小和发病的位置来决定,苗期的作物小,施药就少,成株期的作物大,施药就多。一般情况下,喷施的农药以叶片完全被药液覆盖,而又不下滴为佳。一定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对除草剂进行使用,不得任意加大或降低用药量,因为除草剂使用的太少,杀不死杂草;使用的太多,又可能威胁作物,甚至使作物死亡。
④避免产生药害,科学混用药剂。各种农药各有优缺点,两种以上农药配合使用,经常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作用或兼治两种害虫的效果。但在配合使用时,要注意两种农药配合后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用不当也会降低药效,对农作物形成危害。
合理轮换用药,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引起病、虫、草产生抗药性,或者杂草发生改变,影响药剂的效果。不同的农药配合使用,可防治或延缓病、虫、草抗药性的产生和杂草群落的改变,提升施药的效果。
⑤合理选择环境条件施药。施药效果的好坏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一般无风或微风的天气适合施药,不要在高温天气施药,以阴天或傍晚施药效果最好。
⑥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施药的时候,应该按照不同农药的性质、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相对应的施药方法。如对于地下害虫的治理,可用拌种或制成毒土进行穴施或条施;甲草胺只能在土壤中使用,而不能对茎叶进行喷雾;而草甘膦只能用来进行茎叶喷雾,而无法在土壤中使用。药物的主要使用方法有喷粉法、颗粒撒施法、喷雾法、种苗处理法、熏蒸法等。喷粉法需要相关的仪器对药粉进行喷洒,这种方法药粉漂移损失的比较多。颗粒喷施法经常使用药剂粒径200~2000微米的固体制剂,施药时药料不会漂移损失,较为安全、省力。喷雾是利用压力或旋转离心力使药液呈雾状分散的喷洒技术,喷洒较均匀,使用手动式喷雾仪器时喷药量和喷雾细度经常受到操作熟练程度制约。对于防治种苗携带和土传病害,经常使用的技术是种苗处理法,主要的方法有:拌种法、浸种法、包衣等。熏蒸法需要在密封的容器或空间中施用,熏蒸后应将药剂排放或稀释到安全浓度,之后人才可以进入。此外,还有灌根法、毒饵法、涂抹法等。
⑦保证施药质量。要求施药全面均匀,叶片正反面都要进行施药,尤其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经常寄生在叶片背面,施药不合理,效果就不好,更要杜绝丢行、漏株现象的发生。
二、无公害家禽生产技术
(一)饲养管理技术
1.鸡场环境 鸡场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除了要符合NY/T388标准,还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鸡场周边3千米内没有大型化工厂、矿厂或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鸡场和干线公路的距离应该在1千米以上,鸡场和村、镇居民点的距离也应该在1千米以上;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禁止建立鸡场。
2.禽舍环境 鸡舍里面的温、湿度环境应该能够满足鸡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减少鸡群发生疾病的危险。鸡舍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该符合NY/T388标准。鸡舍空气中的灰尘应该在4毫克/平方米以下,微生物数量应该在25万/平方米以下。
3.场地布置 鸡场中的净道和污道要进行分离。要使用绿化带把鸡场的周边进行隔离。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至少每间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鸡场的生产区、生活区要隔离,小鸡、成年鸡要分开饲养。鸡场也应该有对于鸟类的防范设备。鸡舍地面和墙壁应该容易清洗,并对酸、碱等消毒药液具有耐受性。
4.饲养条件
(1)水质要求。水质符合NY5027标准,对于饮水设备要经常清理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2)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的饲料要符合无公害标准。额外添加的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要符合NY5042标准。在饲料中不要额外添加增色剂,如砷制剂、铬制剂、蛋黄增色剂等。不要喂养不安全的饲料。
5.兽药使用 在雏鸡、育成鸡前期为防治疾病使用的药品,应该符合NY5040标准。在育成鸡后期(产蛋前)应该禁止用药,不同药品的停药时间的长短也不同,但至少应该保障产蛋开始时药物的残留量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产蛋阶段禁止使用任何药品,包括中草药和抗生素。如果产蛋阶段发生疾病需要使用药物时,从用药的开始和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取决于所用药物,并符合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用药规范)产的鸡蛋不能作为食品蛋出售。
6.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鸡舍周边的环境每2~3周都要进行一次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每1~2个月用漂白粉对鸡场周边和鸡场里面的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口进行一次消毒。在鸡场门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皂溶液进行消毒。
(2)人员消毒。在进去鸡场前,工作人员要经过洗澡、换衣服和紫外线消毒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