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46891000000012

第12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述(11)

2.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要严格根据绿色食品标准,对绿色食品生产的全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所谓全程是指从田地到餐桌,即食品生产的全部环节都要严格控制,把相关技术和管理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每个生产者。为了保证全程质量控制,绿色食品生产应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或专门管理人员,对绿色食品生产的规划进行制定,指导、监督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应该进行统一管理、供应,保证和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绿色食品的生产全过程中都应该有相关的档案记录,可以为生产逆向追踪提供资料和进行经验总结。在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中,一定要注意对从事绿色食品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3.介导优质、高效发展模式 绿色食品的生产不但要提供安全环保的高质量食品,也需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产中每项措施的确定和实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要努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还要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逐渐实现三效益的统一。

(三)绿水产养殖

绿色食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

①水产养殖用水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水质标准。

②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③饲料的原料应来自无公害生产区域。

④饲料添加剂和《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规定相符。

⑤使用的药品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

⑥对疾病的预防要运用无公害技术。

§§§第六节 有机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一、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

(一)原则

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背景下,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各具特点的,所以在述解释有机农业概念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成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以及合理的耕种和养殖措施,从而提高土壤长期肥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少量的矿物质,但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要通过自然的方法而非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在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解释中,有机农业则是一种完全或者基本不使用人为加工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以及产地之外的有机废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维持土壤的生产能力,为作物提供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我国则把农业定义成: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技术措施包含选用优良作物品种,建立包含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耕方式,利用秸秆还田、使用环保肥料和人畜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维持土壤的养分,使用物理和生物的各种方法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采用科学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预防水土流失,维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等。

有机农业生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有机农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调节机制。在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中,使用的措施都是以实现系统内养分循环,最大限度利用系统内物质为目标,这其中包含:利用系统内有机废弃物、使用环保肥料、选用抗性品种、科学耕种、多样化种植、使用生物和物理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等。有机农业通过构建科学的作物结构,提供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维护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采用与自然友好的耕作方式 有机农业的耕作不使用矿物氮源作为肥料,而是利用豆科作物固氮的本身特点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种植的豆科作物作为动物的食物,牲畜养殖积累的圈肥被当做肥料,为植物和土壤提供营养。利用土壤生物(微生物、昆虫、蚯蚓等)使土地本身的肥力得以充分发挥。植物残渣、有机肥料还田以及种植间作作物可以增强土壤的活性。经过多年轮作,使土壤得到良好保护,同时牲畜的粪便在土壤中被充分分解。这样,土壤就不必再依靠昂贵且污染环境的化学肥料。有机耕作的目的就是利用并且发展农业的自我调节,以期能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在种植中通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轮作、适时进行土壤耕作、机械除草和运用生物防治等技术来预防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3.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根据土地的承受能力决定养殖的动物数量。一般而言,牲畜承载标准是每公顷一个成熟牲畜,因为有机生产只可以从外界购买少量饲料。这种松散的牲畜养殖,可以避免过多牲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标准下进行的牲畜养殖通常只产生土地能接受的粪便量。饲养和作物的种植处于一种相互平衡且经济的关系。

4.拒绝应用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指的是人为地把一个物种的基因插入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中。基因工程不是自然的力量产生的,所以这也就不符合有机农业和自然秩序相和谐的原则。并且很多科学研究也已证明基因工程品种对其他生物、对环境和对人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另外,基因工程产物还存在着潜在的、难以预料的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以,有机农业坚决反对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5.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物质。

(二)生产环境要求

有机农业的生产需要与之符合的环境。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有机生产基地是有机食品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畜禽饲料的产地,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制约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生产有机食品,必须科学选择有机食品产地。经过对产地的考察、研究,可以比较完整、具体地了解产地和产地周边环境的现状,为建立有机食品产地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为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包含空气、水、土等自然因素,虽然有机农业没有像绿色食品那样,对环境条件有一整套相关的要求和评定指标,但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源纯净,土壤很少或者没有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区域;生产基地要避免建立在繁华的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中心,生产基地周边不能有污染源,特别是上游或上风口不能有有害物质或有害气体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水源或水源周围不能有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要在正常值区域,周边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严重的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同时土壤要有比较好的肥力和可以为土壤提供必要肥料的有机肥的来源,有充足的肥力。

基地的土壤肥力和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分析土壤的营养含量和有机农业的土壤培肥方式。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基地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的构成;建立和基地有机结合的生态调控系统,增加天敌等自然因子对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生产投入。

基地内的生态环境:地势、镶嵌植物、水土流失情况和保护措施。如果有水土流失的情况,对其进行治理时,选择对天敌有利,对害虫有害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保持水土,也提高了基地的生物多样性。

隔离带和农田林网的建立:应该充分重视隔离带的功能,隔离带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敷衍检查,而是为了和普通农业进行隔离,以免在常规农田种植管理中使用的化肥和喷洒的农药渗入或飘至有机田块。同时隔离带也是有机农业的标志,具有标志、示范宣传的作用。

当地主要的轮作模式和作物的收获期:传统的种植模式已形成了当地的固有的生物组成,了解该地区传统的种植模式,能够减小打破这一种植模式后病害虫暴发的风险以及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措施;了解作物的种植期、成熟期为建立天敌的中介植物和越冬植物提供了依据。

(三)种子处理

1.拒绝使用化学农药 在有机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农药。

尽管在作物的成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难以避免,但因为作物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也各不相同,所以制定生产计划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相关资料,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病虫害抗性很强的作物品种。另外,所选品种还要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符合,在选择作物的品种时也要注意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不要大范围的种植单一的作物。有机生产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市场没有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使用没有经过禁用物质处理过(如化学包衣种子)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该制定相关的计划来获取有机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的相关要求,应使用有机方式育苗,依据不同的气候、季节选择不同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此外,夏秋季育苗还需配有防虫、遮阳的设施,条件具备的,可以使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对育苗的设备要进行消毒,为幼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育苗基质应符合土壤培肥的肥料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草炭、砻糠灰等,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良好的育苗基质的标准为孔隙度约60%,pH值6~7,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松软、保肥保水、营养充足。有机生产倡导培育健苗、壮苗和无病虫苗。

2.培育壮苗 有机蔬菜最好使用育苗钵育苗,育苗基质应该用健康田地里面的新土。育苗时可以配合使用遮阳网、防虫网以保护幼苗。培育壮苗的主要方法有苗床消毒、嫁接和基质添加物等。

(1)苗床消毒。为使用无毒的苗床基质育苗,可以先进行苗床消毒然后再播种,在播种前的3到5周,对苗床喷施50倍竹醋液,覆盖地膜密封或把硫黄粉(0.5千克/平方米)与育苗土(基质)混合后覆盖地膜进行密封。

(2)嫁接。黄瓜、茄子等蔬菜的生产经常需要运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对于防治根结线虫、枯、黄萎等毁灭性土传病害有很好的效果。一个好的砧木应该和接穗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和良好共生性,并且对于病虫害具有很强的抗性,并具有耐寒、耐热、耐湿和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就茄子的嫁接来说,当前使用比较多的砧木有原产于美洲波多黎各地区的托鲁巴姆,这种砧木的优点是对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4种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抗性,且非常利于作物生长。此外,赤茄、刚果茄、水茄、超托鲁巴姆、托托斯加等砧木也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嫁接的时间主要由砧木的生长状态决定:嫁接太早,砧木细弱、节间短,嫁接困难;嫁接太晚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高,作物不容易成活,茄子砧木直径在0.4~0.5厘米时为嫁接适宜期。嫁接方法以劈接、靠接较为常用。

(3)减少病害。将某些东西加入育苗基质中,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把牛粪、食用菌下脚料、草炭、蛭石按照2颐2颐3颐3的比例配制成基质添加物,对番茄、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蚯蚓粪也具有相似的效果。蚯蚓粪是蚯蚓对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产物,不仅本身具有放线菌等大量有益微生物,而且还可以大大提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从而间接地抑制了病菌的生长、繁殖。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中加入20%的蚯蚓粪对黄瓜苗期立枯病和枯萎病的有效防治率高达96.1%。有机蔬菜育苗时,苗床浇水要以根部为主,不要让子叶与嫩叶长时间带有水珠。

(四)土壤培肥理论

一些农业理论认为,土壤是个有生命的系统,施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改良土壤,土壤的养分提高了会增殖大量的微生物,然后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供给作物养分;普通的农业则是以大量的化肥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多数人都认为,土壤产力的提高需要依靠肥料的使用,物理性质的改善靠深耕和使用有机肥,生物性质的改善靠有机物和微生物,而有机农业土壤的改善是以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为基础综合各种因素以后,再采取措施,使三者的关系协调,综合性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使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统—协调。

①肥料培植了很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分解生态系统,土壤的肥料是它们的食物,有了充足的肥料,它们的数量就会大幅度提升。所以,土壤的肥力不同,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呼吸熵、土壤酶活性、原生动物和线虫的数量以及多样性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