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46887900000029

第29章 好心理成就一生(8)

2.合群需要

心理学家沙赫特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探究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人的合群需要。研究者先将被试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主试先告知高恐惧组,他们将参加一项电击实验,电击会很厉害,很痛苦,但不会造成终身的伤害,而且此项实验是为了获取有关人类发展的一些必要的资料;然后主试又告知低恐惧组,电击时只是感到有点痛,还有些轻微的震动,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然后,在被试等待接受电击时,研究者挨个问他们,是想独自等待,还是想与大家一起等待,高恐惧组的答案差不多都是与大家一起等待,而低恐惧组则是有一小部分人希望与大家一起等待。这就说明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十足的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非常紧张、高度恐惧时,他们会选择与他人在一起,会寻求他人的陪伴。

而处于低恐惧的状态下,这种合群的需要就没有那么强烈。由此可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并减少恐惧感。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如此。比如,当你的某个观点不被他人赞同时,你就会感到非常沮丧,甚至还会伴有一种恐惧感,可是,当你发现有很多人持有和你一样的观点时,你就又会感到轻松了很多,恐惧感也消失了,这就得到了安全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合群的需要,我们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我们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一种方式。

3.自我肯定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来了解自身的,当婴儿随着生理方面的成熟,随着对周围环境更深一步的认识,他们渐渐学会了区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会了区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时他们又有了新的需要,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这意味着他们萌生了自我意识。但是他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自己,就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实现。

在20世纪初,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1902)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自己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把自己呈现在眼前,使自己从中认识自己,界定自己,并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自我概念。

比如,一个孩子被其父母所宠爱,被其老师所重视,被其朋友所推崇,因此,很多孩子都愿意与他交往,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某些良好品质的人。

如果有一个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同学推举负责某项工作或任务,同学遇到难题时也都愿意请教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有才能的人。

心语提示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首先是本能的需要,是人类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的本能;其次是自我肯定的需要,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肯定自己;最后是合群的需要,是为了在群体中消除自己的恐惧感。所以,人都需要人际交往,而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四、社交障碍的自我调节

不太善于交际的人,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交障碍,而且对自身存在的社交障碍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懂得怎样去克服社交障碍,因此难以在社交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而社交对人生来说又是很重要的,是帮助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所以应该努力克服社交障碍,以积极、自信姿态去进行交际。

社交障碍有很多种,比如腼腆、嫉妒、猜疑、偏见等,如果不把这些障碍调适好,势必极大地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难以被人接纳或接纳人。心理专家建议应该这样来认识和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1.克服腼腆

腼腆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拘谨羞涩,眉低脸红,说话声小,表情紧张等表现出来的特点。腼腆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是对于初次交往的人,对谈什么话,怎样保持目光接触,都感到为难、不自在。他们不善于言谈,尤其在人多的场合,咕哝半天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让人着急甚至引起误解,成为社交的一大心理障碍。

作为年轻人,腼腆容易使你丧失进取的机会,失去许多本可以交的很好的朋友,错过被别人赏识的机会,漏掉施展才华、发挥时机的时机等。那么如何来克服腼腆呢?

首先要清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要注意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自我改造。作为一名正常的社会人,要坦坦荡荡,心胸开阔,而不能扭扭捏捏。

其次要有自信心。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自信。当我们相信自己时,周围的人才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这时自信心就会展现出风采。

再次要有坚强的毅力,进行自我修炼。希腊着名演说家狄摩西尼斯,小时候性格懦弱,十分腼腆,在众人面前说话口吃。但他有坚强的毅力,有很强的自信心,经过刻苦锻炼,终于克服了缺陷,成了一个着名的演说家。

最后是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接触一些善于交际的人,也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实践,经验丰富了,信心加强了,勇气和胆量也就大起来了,腼腆也就跟着消失了。

2.克服嫉妒

嫉妒集中表现为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某些人在才学、收入、穿戴、成就、人缘关系等方面高于自己时,便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甚至忌恨的情绪,并试图以种种方式中伤、诋毁他人,以维持心理平衡。在攻击方式上。依据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程度而定,多以暗中较量、曲折迂回的不公开方式出现。

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企图压倒别人、操纵别人甚至占有他人的感情。然而往往由于自己的勇气不足,优柔寡断,能力低下,手段恶劣而事与愿违。于是嫉妒者不得不经常挣扎在不良心境的痛苦漩涡之中。那么应如何来克服嫉妒呢?

首先要认识嫉妒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心胸要开阔,以诚挚友善、豁达大度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其次要知己知彼、正确评价,明了双方长短,学会驾驭感情的激流。还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一般地,软弱、依赖、虚荣心强、好出风头、狭隘自私、敏感多疑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最后要善于化嫉妒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奋起直追、不断充实自己,使潜能与特长得到成分发挥。

3.克服猜疑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处于猜疑中,就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心理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自己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虑烦恼、郁郁寡欢。

猜疑者往往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交流,其结果会使自己变得孤独寂寞,不利于身心健康,因而需要加以改变。那么应如何克服猜疑呢?

首先,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

其次,增加对自我的调节能力。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如果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必放在心上。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烟消云散了。

最后,加强交流,解除疑惑。通过谈心,不仅可以使各自的想法被对方了解,消除误会,而且还避免了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4.克服偏见

偏见是由于对他人或某群体缺乏事实根据的、偏执于某一极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识而产生的结果。偏见的特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因而对一些人或事的看法往往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而且容易走极端,往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那么应怎样来克服偏见呢?

首先,避免先入为主。有些人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道听途说,靠印象做出判断,难免走进先入为主的泥潭,对他人形成偏见。所以,要实事求是,靠事实说话,而不能捕风捉影。

其次,避免循环证实。所谓循环证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动效应”,即你对某人抱有反感,久而久之,对方也会对你产生敌意,于是,你就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反感对反感,敌意对敌意,两人的偏见和隔阂会越来越深。所以,在最初就应主动理智地改变偏见的态度和行为,避免偏见的恶性循环。

其次,增加直接接触。许多偏见往往是由于彼此间缺乏开诚布公的交谈接触而形成和产生的。要克服偏见,就必须跨越敌意和不信任的心理障碍,加强直接接触,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

最后,提高知识修养水平。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越少。反之,则容易受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而对人形成偏见。

心语提示

社交障碍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人际交往,使我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这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及个人的发展的。所以,要努力克服各种社交障碍。

五、如何让自己受人欢迎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状态,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构建良性循环的评价环境,是自己成为受别人欢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形成良好的个人评价及他人评价体系。

在社交生活中,人们喜欢的对象,大半都具备有相同的特质,不论在什么场合,总是这些类型的人特别讨人喜欢,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他在任何地方,都能谈笑风生”、“别人总是喜欢围在他的身边”、“只要他一出现,气氛就愉快多了”等。这些受人欢迎的人,大都具备以下特点:

1.开朗、自信

开朗、自信的人,脸上常常带着微笑,谁见了都会喜欢的。与这样的人接触多了,自己也会变得愉快起来的。他的这种乐观态度不自觉地就会感染到身旁的人,大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接近他。

2.温和、亲切

温和、亲切者四周总是飘溢着一种独特的气氛。这种气氛有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这种力量,能使人感到镇静,心里有了依托,愤怒也能平息,激动也能缓和,这是一种磁石般的魅力。不管是大官还是大明星,只要具有了这种特质,乐于接近周围的人,愿意说些家常话,和家人一样亲切,都会使人乐于接近的。

3.热心助人

不论在何处,热心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很多人为了一些小事,怕麻烦,只会一味地推托,总不情愿由他来做,这样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热心的人,在大家正需要帮忙时,会挺身而出;有时会不计较自己损失的利益来造福大众。

这样的人,我们往往会被他的所作所为感动,而敬重他。

4.得体打扮

有一位诗人说:“美是永恒的喜悦。”喜欢美好的事物,可以说是人的天性。

美丽的人到处受人追捧、簇拥,也是这种天性的反映。“容貌是后天的”,只要外表、打扮、穿着能让人赏心悦目,也是吸引人的重要条件。

5.学会幽默

幽默使生活充满情趣。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活跃的气氛。谁都喜欢与谈吐不俗、机智风趣者交往,而不喜欢抑郁寡欢、孤僻离群的人接近。幽默能缓解矛盾,使人融洽和谐。在尴尬的场面,有时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能使双方摆脱窘困的境地。所以人们也都乐于和具有幽默感的人接触。

具备了上述这些特质,其实还是不够的,就如同一块璞玉一样,材质固然很好,但也需雕琢打磨一番,才能成为精品。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社交中赢得他人的好感,还得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

1.多提善意的建议

当一个人关心你时,只要这份关心不伤害到自己,并且对方还提了些善意的建议,你当然会欣然接受,并对这个人产生好感。那么,反过来你对别人也如此,别人也同样会对你产生好感。

2.坦率地暴露一两个小缺点

有时坦率地暴露缺点,反而会迅速获得对方的信任,给对方留下一个正直、诚实的印象。但切记,暴露缺点不是越多越好,那会丧失别人对你的信任,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这一两个缺点和其他部分联想在一起,因而产生其他部分毫无缺点的感觉。

3.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说话的策略之一。尤其是爱好、梦想等方面,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感兴趣的事,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

4.注意对方微小的变化

不论是谁,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

因而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变化,不要吝惜你的言词,立即告诉对方。

5.频频称呼对方的名字

欧美人在说话时,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例如,“来杯咖啡好吗,布什先生?”“你是怎么想的呢,布什先生?”这种说话方式往往使对方涌起一股亲密感,就如彼此相交多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自己了。在我们的社会里,虽然不允许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但在平辈之间则可频频称呼,来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6.注意细节投其所好

有个成功人士就有个很好的习惯,他将对方感兴趣的事物都记录在对方的名片上,当再度见面时,就可以将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话题,即使只是见过一次面的人,若能记住对方的兴趣,对方必然会感到你对他的重视,会对你产生好感。

7.暖人的微笑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不管是同意人家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幅冷冰冰的面孔,谁也不愿意和态度冰冷的人说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而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技巧吗?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微笑,用微笑给人以温暖。

8.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习。只要有虚心诚意,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心语提示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善于交际,那么这个人一般都有着良好的人缘和亲和力,而这些是需要真诚地与人交往才能实现的,惟有真实、诚信,才能广结朋友,才能具有亲和力。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除了懂得一定的交际技巧外,还要具备的条件就是真诚、热情,只要初步具备了这些条件,你可以说就是社交场上受人欢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