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
1~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
6~13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扰,可调整。
14~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的问题和困扰,需调整。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自己朝气蓬勃的花季人生,理应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将来的飞黄腾达,以及令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似锦前程,应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然而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格式化,学生们就是有梦想也难以发展。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转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一天又一天的枯燥训练磨蚀着他们的灵性,直到在家长与老师的目光注视下变成学习的奴隶,整天被学习所累。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却是苦海无边的酸楚。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还有的同学会因为课程的增多、信息量的增大而产生不适应感,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确实是一个不好的征兆,须知他们在拒绝学习的同时,也拒绝了课本上与课本外的很多有意义的知识。
青少年这个阶段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影响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关键时期,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时宜地出现厌学心理,是家长和老师,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所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
曹俊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就在家人的溺爱与纵容下无所顾虑地玩到大。上了中学,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可考试就像与他无关一样,曹俊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他依然整天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时还在课上睡觉,或者做些无关的小动作,要么就是在班里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为此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便找家长,可家长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恨铁不成钢,就对曹俊动用家庭暴力,事后还要给他施加压力。然而越是如此,曹俊越是每况愈下,对于学习的抵触心理也越强,甚至练习、作业也开始抄袭其他同学的或者偷工减料,遇到难题就少做、漏做,字迹也很潦草,有时干脆不做。在平常的模拟考试中他更是坐下10分钟就匆忙交了卷,真的是不管耕耘,也不管收获了。
此外,曹俊还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逃学,寻找各种理由旷课,偷偷去学校外面的网吧里玩游戏。当校长亲自找曹俊谈话时,在交谈中曹俊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就是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印着铅字的课本,不喜欢倒胃口的数学公式,不喜欢嘲笑我的同学,更不喜欢批评我的老师,除了学习,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我的人生乐趣。
心理专家告诉你
像曹俊这种对学习的消极反应,实际上是青少年厌学症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烦躁、厌倦情绪,持冷漠、逃避、对抗的心态及行为表现。
厌学是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它是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对学习的课程或者授课老师不兼容的消极情感的外泄。厌学主要发生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他们不能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老师的重视,于是对学习缺乏动力与自信,更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他们的学习常常与批评、责骂等负面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严重的学生甚至吸烟、喝酒、逃学或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等等。
导致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大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特别容易走极端,或者过于严厉地要求,或者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造成不良的影响。
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家长勤学好学,子女自然也会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看书,不学无术,反对学习,即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很大,要求很严也不可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2.办学理念误区。在中国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的巨大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教师不注重对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教学方法守旧、单调,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学生在压抑中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意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3.低俗文化的传播。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又缺乏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当低俗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失去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专家建议
青少年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兴趣的严重缺乏。学习兴趣能够使人的学习进入高效状态。学生在浓厚兴趣带动下进行的学习活动,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使其产生学习的喜悦感、荣誉感和价值感,使学习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因此也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心理学认为,心理准备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从心理上对某一内容预先喜欢,坚信自己一定会对即将要做的事情产生兴趣,并且开始精神振奋地着手学习,这样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比如你对英语不感兴趣,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真的喜欢英语了,我将愉快地学习书中的一切知识,并顺利地完成学习计划。”很多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
摘李子时,若李子太高,够不到,就会让人望而却步;若李子伸手可得,又勾不起人们的兴趣;而“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拥有”,最能调动人们摘李子的积极性。学习也是如此,所学内容太难和太简单,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安排学习内容时,青少年学生要注意难易适度,深浅得当,不要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而要以经过一定努力后可以掌握为宜。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并且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青少年学生才会调动起自己学习上的兴趣。
你有厌学情绪吗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我认为学习一点也没有意思。
2.我是被迫无奈才不得不学习的。
3.我一学习就提不起精神。
4.在现在社会里,学习一点用处都没有。
5.我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6.到学校上学太痛苦了。
7.我是为了父母才去学习。
8.我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9.一上课,我就无精打采。
10.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我总是无法完全理解。
11.我常常抄袭同学的作业。
12.就算是无事可做,我也不愿意学习。
13.我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14.我背书包上学纯属在消磨时光。
15.我上学常常迟到、早退。
16.我与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好。
17.我上课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常常走神。
18.我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9.我认为上学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
20.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考试。
21.我盼望早点离开学校,以求得到解脱。
22.我对玩耍、上网、看电影等活动很感兴趣。
23.我经常旷课。
24.我一拿到书就感到头痛。
25.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我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弄懂。
26.考试考好考坏我无所谓。
27.我上课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8.我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评分标准:
每题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然后将各题相加,得出总分。
测试结果:
0~10分:轻度厌学情绪。
11~22分:中度厌学情绪。
23~28分:重度厌学情绪。
逃学是处在学龄期的青少年学生在上学期间擅自离开学校的行为。逃学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生活中常见的逃学或旷课有两种:一种是偶尔为之;一种是反复长期的。在逃学的中学生中,成绩差的是多数,成绩好的极少。逃学的高峰年龄为14~18岁,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危机”的阶段。
青少年学生逃学后,常常是在家睡觉、在外闲逛,或与有不良习气的伙伴一起鬼混等,少数年龄大的也会外出打工挣钱。青少年学生逃学除了直接影响学习外,还会滋长不良的品德。青少年学生逃学后,逃避了学校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因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影响的感染。他们在外游荡,容易进入一些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有的青少年学生本来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赌博、迷恋游戏机等),离开学校环境后会变得放纵自己,自由作为。同时,在不良团伙的拉拢或坏人的教唆下极易发生偷窃、打架等行为,甚至走向歧途。所以,青少年学生逃学是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危险信号,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林瑞16岁,是河南省郑州市某中学初二学生。林瑞在向妈妈提出不再上学的要求时,被妈妈拒绝并挨了两个嘴巴,于是便在晚上趁妈妈熟睡之际,用铁棍活活将妈妈砸死。
林瑞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里生活并不宽裕,全靠爸爸在外面打工维持生计。父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特别是母亲看到林瑞不好好学习,更是恨铁不成钢。林瑞经常逃学旷课,甚至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拉帮结派。望子成龙的母亲知道后怒火中烧,动不动就对林瑞一顿打骂。时间久了,林瑞对妈妈的记恨之心越来越深。
事发当晚,爸爸外出打工不在家,林瑞再次向妈妈提出能不能不上学,妈妈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当晚,林瑞找来铁棍,残忍地向母亲的头上猛砸几下,一会儿母亲就没了动静。林瑞从满身是血的母亲身上搜去200元钱,然后把尸体拖到仓库里后逃之夭夭。案发后,警方全力侦破,23个小时后便把林瑞抓获。
在看守所,林瑞哭着说:“妈妈打我骂我的次数太多了,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妈妈,可现在妈妈没有了,我又非常想念她,但一切都晚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辍学,并常常同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多次逃学的学生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心理,与集体相隔疏远,与老师和同学相抵触。逃学也为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因为这种学生正是坏人教唆犯罪的对象。
目前,青少年学生逃学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下列方面的因素。
1.学校方面的因素。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感到在校学习负担过重,老师对学生要求太严,稍不如意就“脸色难看,语言难听”,特别是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成绩提不上去,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是觉得抬不起头来。这样,心中逐渐产生反感、畏惧,学习没劲、上学让人苦恼的想法。于是希望逃避或脱离这种充满压力的环境。
同时,师生关系的对立,有些差生抱着升学无望的消极心理等,也会导致逃学。
2.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不是娇生惯养、无原则迁就,就是专横管教、随意打骂,特别是对子女抱有过高希望,促使子女压力太大或与父母对立。这同样使青少年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造成逃学。
3.学生本身的个性缺陷。大多数逃学的青少年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在克服学习困难时表现出意志薄弱的特征,特别是在外界影响自己学习的诱因出现时,不能控制自己,在受到老师责备和同学嘲讽时,会产生不满和自卑情绪。有些青少年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想怎样去克服,而只是感到厌烦或想逃避。比如有些青少年学生,在做功课或复习时,被同学叫去玩了,或被电视机、游戏机吸引过去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因此,逃学是学习上被动性的反映。
有过逃学经历的青少年学生,应该知道逃学的危害,它会耽误我们的前程,会妨碍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会让我们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要知道,很多离开学校流落到社会上的青少年,由于没有文凭和能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职业,最终只能长期颠沛流离,或者做些劳动强度大、薪水报酬低、危险系数高的工作。而许多找不到工作或无法忍受这种工作的人,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专家建议
如果青少年朋友对学校的生活感到厌烦时,最好和父母,或者是信得过的老师和同学多多沟通与交流,以求缓解学习压力。逃离学校,一走了之是最下等的策略,也许可以缓解一时的压力,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讲,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校中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从而减少他们的逃学行为。
此外,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若发现问题,应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使学生尽快地返校学习。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差生。差生并不是生来就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忽视、歧视造成的。因此教师应真诚地关心差生,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其提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识。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合理地分析孩子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引导孩子怎样去努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信心去应对学习,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方面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关爱,一方面可以及时地了解其平常交友的情况和活动场所,及时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加以引导。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政府应加强娱乐场所的管理。学生逃学后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是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这些娱乐场所应该严格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勤于检查,发现情况应及时予以重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逃学之后也觉得无处可玩,从而减少逃学现象。
现在的学生为了读书,出好成绩,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考试上。
而家长把所有的资源和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学生身上,造成了学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