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专家给女性的88个幸福处方
46879800000018

第18章 做豁达女人——放弃也是一种获得(1)

豁达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它可以让你抛弃许多烦恼,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精神愉悦?豁达的女人,拥有的东西不一定很多,而且深晓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她知道只有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才能捕捉生命中最美妙的快乐。也正是因为豁达,她在瞬间变得光彩耀人,或是淡雅高贵,而且,不管在任何场合,她都会成为最耀眼的焦点。

我们能尽情享受的快乐是给予的快乐。

——【美】彼布纳克

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

——【英】边沁

我们常常会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舍得付出,而是把一些好的东西死死抱在手中,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更不愿意送给他人。那么,把所有东西都独自占有就会幸福吗?未必,幸福无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为自己“索取”,一种是为他人“给予”。总是“索取”的人,看似幸福,其实却不尽然。有的人把拥有金钱视为幸福,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捞钱”。腰缠万贯后却仍不能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有的人把拥有权力视为幸福,于是挖空心思跑官要官,穿梭于仕途,有了官位之后,还是不幸福,毕竟权力总是有限的。况且还有很多时候是求之而不得的,这就更加增加了痛苦。相比而言,“给予”要比“索取”容易得多。无论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自己愿意,真心留给别人一些美好的东西,你会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满足,获得心灵的愉悦。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给予”者的心灵是博大的,无私的,诚挚的,他的幸福也会是无穷无尽的。“给予”是一种幸福。而一味“索取”的人,其内心是狭隘的、自私的、冷漠的,他们是无法体验到那种与人分享的快乐的。

给予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它让接受给予的人充满幸福,它更让给予者在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滋润了自己的心灵。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虽然他拥有很多财富,却过得并不快乐。他从来都不肯送人东西,他认为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是莫大的损失。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去教化他。佛陀告诉他布施可以让自己内心获得快乐,一个人这辈子过得富有,生活得顺利,获得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这个吝啬的人听了佛陀的教导之后很感动,可是他仍然布施不出去,他为此深感烦恼,便跑去找佛陀,对佛陀说:“佛陀呀!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佛陀从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要他张开左手,佛陀说:“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别人,然后把这把草交给别人。”这个吝啬的人急得满头大汗,却舍不得给出去,最后,他突然开悟:“原来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赶紧把草给出去,自己也为此深感欣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他在送出去的时候不再感到心疼和犹豫了。最后,佛陀对他说:“你现在把这把草给别人吧。”他便毫不吝啬地把这把草给了别人。

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有钱人心甘情愿地把财物布施给别人,在布施的过程中,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阳光把万丈光芒和无限温暖给予大地,大地的生机勃勃对太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孩子,孩子灿烂的笑容,对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们把爱心分享给其他人,看到他们的快乐,我们也会感受到无限的幸福。

学会给予,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正因为有父母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护,正因为有老师给予我们知识和技能,正因为有朋友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我们才有了丰富多彩的日子,才有了灿烂如花的笑脸,才有了深遂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在我们接受给予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学着去给予别人吗?

幸福处方:幸福是懂得给予

其实我们就生活在给予与接受之间,只有学会给予,才能品尝到付出的幸福。

给予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会让我们明白自己最大的财富就在于自己还能给别人帮助。学会给予,给予别人温暖,给予别人幸福,也让自己在给予时懂得幸福的真谛,把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人!

1.改变吝啬的习惯

吝啬是一种有能力资助他人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吝啬不仅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让个人的心灵变得冷漠和自私。因此我们一定要改掉吝啬的习惯,为自己的内心建设一座座人人都可以欣赏的美丽花园。只有慷慨地对待你周围的人,你才能得到更多。

2.不做“守财奴”

生活中吝啬的人被称为“铁公鸡”,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甚至可以为了蝇头小利而六亲不认。然而当他们抱着自己辛苦守下来的“财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很贫穷,因为自己失去了精神上的富足。吝啬会让人失去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工作、事业,甚至家庭等。

3.学会与人分享

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不喜欢与人分享,然而自己独自承担却又了无兴趣。不妨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大家,促进彼此的了解,多去帮助别人,即使只是尽了一点点儿力,也会受到别人的感激,会让自己的内心感到温暖和知足。

心理专家话幸福

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来自于互相关爱。记得善待你周围的人,不要吝啬对别人的一点点儿关心。也许你不经意间已经撒下了美丽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灿烂无比的笑容。奉献爱心,去爱每一个人,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花就够了,我们并不损失什么,却可能因此帮助被人走出困境,同时也美丽了自己的一生。

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法】罗曼·罗兰

世上许多人,他们在无尽的财富中沉浮,只有甘于平静生活知道生存即幸福的人,才能真正进入天堂。

——【英】肖伯纳

种,一部分女人也不乏如此。她们在工作中拼命努力去“争”得老板的器重和厚爱;在生活中也为名争,为利争?结果争来争去,除了徒添一些烦恼,其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

事实上,只有不争才能无争。与人无争,才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育抚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聚集而来。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而无争,也就无灾祸。唯有虚可以承受百实,唯有坦荡可以化解百怨。所以人贵在修养自己,以坦荡交游涉世。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也。

宋代的向敏中,是德高望重之人。宋太宗之时,他贵为名臣,真宗时晋升为右仆射,担当重任长达三十年,三十年当中,无人不顺从他。

《宋史》有这样的记载:向敏中,真宗年初(1017年),任吏部尚书,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又晋升为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

有一次,向敏中与翰林学士李宗谔相对入朝。真宗说道:“自我即位以来,还从来没有任命过仆射。我现在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职位,于是很多人都争相向他表示祝贺。徐贺向他道贺说:“得知您今天晋升为右仆射,士大夫们都欢慰庆贺。”向敏中仅唯唯诺诺地应付着。又有人说:“从皇上即位以来,还从没有封过这么高的官。如果不是因为您勋德隆重,功劳特殊,皇上怎么能让您担当如此重任呢?”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地应付着。又有人历数前代身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功勋卓着之人。向敏中依旧唯唯诺诺,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朝堂之上,真宗说道:“向敏中是耐力非常大的官员。”的确如此,对待如此重任,向敏中无所动心,输赢得失都虚心接受,可以说是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宠辱不惊”的地步。朝中有人连续三次都向他致意恭贺,而他三次都勉强应付,不发一言,足见其自持的重量、超人的镇静。

诚如《易经》所言:“正固足以干事。”在他任官的三十年中,他理政应事,待人接物,往往能够顺从天理、人情、国法,时时处处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进退荣辱都能平静地接受。因此,人们对其极为尊重,在他任职期间没有丝毫怨言。

老子说过:“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唯有利人者才会得人,利物者才会得物,利天下才能得到天下。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够取得大利。而善利万民的人,如同空气、阳光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之争,才是上策。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

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凡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同时,当你同别人争名夺利的时候,往往也会在生命中树敌颇多,给幸福埋下隐患。

幸福处方:凡事无争,自能幸福

有一渔夫和富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有一天,一个富翁在海边见到一个老渔夫在钓鱼,就对他说:“你真是浪费了这大好的光阴。为什么你不去努力挣钱,而在这钓鱼呢?”渔夫问他说:“挣到钱后干什么呢?”富翁说道:“等到老的时候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海边钓鱼啊!”渔夫就回答说:“这不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吗?”富翁和渔夫,看似走着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到老却是真正的殊途同归。可是,对于渔夫来说,他选择的是何其简单的一条路啊!其实,人生路上的诱惑很多,如果都想据为己有,都想“争”到手,反倒是自己受累。

1.关键时刻,甘当配角

在生活中,一个处处争当主角的人,可能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时代气息的感觉;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往往不够成熟,虚荣轻浮。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的确需要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但同样需要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智谋。所以,关键时刻,应该甘当配角。

2.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与人相处时,应该保持一种谦虚、合作的态度。例如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一上来就猛打猛冲、凡事抢着干,同事就会对你抱有戒心,会担心你对他们的工作造成威胁。相反,如果抱有一种谦虚、合作的态度,则往往会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事争强好胜并不是强者本色,藏锋露拙、韬光养晦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当的藏身点。

3.不做过头之事

宋文潞公,一生虚怀若谷。在他辞官回归洛阳的时候,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

但是他鹤发红颜,一点儿也不像80岁之人,神宗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养生之道。他淡淡地回答说:“我没有任何养生之道,如果硬说有,我只不过是能随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做过头的事情而已。”

心理专家话幸福

不争,自能保持心境开朗;

不争,自能减少生活烦恼;

不争,自能保持心情愉快;

不争,自能享受快乐幸福。

苦恼的最大根源是患得患失,人们常参不透,你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中】罗兰

挣断伤害心灵的锁链,永远放弃忧郁的人有福了。

——【古罗马】奥维德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常常是这儿也不如意,那儿也不开心,进而心情抑郁,感觉生活聊无生趣。其实,人们被当下太多的名缰利锁缠身,整天生活在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何来之有?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女性往往受不了各种美好事物的诱惑,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整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也就更无从感受快乐的滋味。

有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痛苦地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寂寞,长期的跋涉让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刺破我的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可为什么我还是不能找到心中的太阳?不能找到快乐和幸福呢?”

大师问青年说:“你的包裹中装的是什么?”

青年答到:“是一些对我很重要的东西。它们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们的支撑,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无际大师听后,把青年带到一条河边,并与他一同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对青年说:“你扛上船赶路吧。”青年很惊讶地问道:“船那么沉,我怎么能扛得动呢?”

大师微笑着对青年说:“是的,你扛不动。你要明白,过河时,船是有用的。

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听罢此话,青年豁然开朗。

其实,人生的道路上,放下就是一味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如果你的内心不被现实的种种不快所束缚,不为各种各样的欲望所拘禁,定会体味到轻松,感受到快乐。

很多人总是不开心,一直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其实他们是把不该看重的事情看得太重,总是觉得什么都不能放下,什么也不舍得放下。对生活的期望值在一日一日中不断升高,结果最后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人生的兴奋与烦恼无非是衣食住行、功名利禄,说到底也就是一些不可遏制的欲望。如果能把这些欲望降低或者缩小,那么烦恼也就会随之缩小。

幸福处方:放下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幸福

人生的道路中,物质的富裕,精神的丰富等这些于我们的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在经历中得到升华。也唯有经历过这些,我们的人生才变得更为深刻和丰富。但如果念念不忘,这些就成了人生的包袱。它会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沉沉,会让前行的道路障碍无数,甚至会让我们不视路边的风景,只见阴云不见阳光。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活着就是为了赶路。背着包袱是走,放下包袱也是走。所以,何不把肩上的包袱放下,让沉重的步伐变得轻松愉悦,让阴郁的心情变得明朗呢?

1.正视物质财富

生活中,不要指望金钱能够买到快乐。事实上,人们赚取金钱的实际数量对快乐与否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关键是你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感到满足。如果你的心不满足,即使拥有上千万,你也不会觉得自己富有;如果内心愉悦,对自己的拥有感到满足,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品味出山珍海味的味道来。

2.降低自己的欲望

欲望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的欲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欲望得不到控制,人往往就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用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来规范约束自己,以高尚的道德伦理标准来规范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懂得满足,才能感受到快乐。

3.要经受得住外界的诱惑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再加上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外界对人类的诱惑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在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并乐此不疲。但处理不好往往容易使自己走火入魔,陷入物质的圈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