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要懂心理学
46863500000014

第14章 行为揭秘,学习中不再有难言之隐(2)

家庭因素。现代家庭里的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为了子女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可以说是费尽心血。然而,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很多学生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甚至成为分数的奴隶,而且有很多家长把分数看成是孩子的出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在传统的理念中,很多人认为分数高,就证明孩子学习优秀,一定能考个好大学,拥有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只要能把分数提高,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都可以无条件地满足,而不顾是否合理。时间久了,就会使那些优秀生产生占有欲极强、贪得无厌的心理,在家里也自然地被奉为“小皇帝”“小霸王”。

学校因素。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愈演愈烈的主旋律,而分数就成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是“优秀生”、“尖子生”、是英雄,会得到老师的宠爱,同学的关注,一路风光一路歌地走来。

这样,就形成了以“分数”为核心的“优秀生效应”。

社会因素。由于“高学历”“高文凭”走热,让社会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在大家心目中,“分高一段,人高一等”,“分数就是金钱”。不错,考高中、读大学,有时只一分之差,家长会为此多付出几万元。社会也在为高分得主一路开绿灯,考试高分录取,招聘择优录取,大有“学而优则仕”的气势。在这样的熏染中,“尖子生”更加趾高气扬,对身边的一切都视若无睹,却又能事事顺心如意。

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们与社会群体没有共同的情感体验,不易理解别人,更不懂得尊重别人。于是丧失了同情心,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步入社会后,也很难与人沟通交往,从而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优秀生效应”呢?

1.要正确认识“尖子生”

“尖子生”不是全才,也不是唯一的人才,不要把“尖子生”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以免促其产生高不可攀的优越感而孤芳自赏。

2.共同创建良好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尖子生”的教育上要齐心合力,为“尖子生”创造能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3.面向全局

学校不要只关注“尖子生”,而要面向全局,力求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尖子生”,这样才会削弱“尖子生”的优越感。

我们班里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总在班级最后几名间徘徊,还经常被老师批评。一次期末考试,他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受了老师和家长的责备后,他依旧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每天玩他喜欢玩的。我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形该如何解释呢?

专家解析

每一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和羞耻心。一个正常人,考试不及格,总会引起不良情绪,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还可能哭鼻子。可是,就在大多数的人追求分数的同时,却有一些另类的同学,向校园主流价值观发起了挑战:对分数漠不关心,甚至不做试卷,或者只写上姓名而已……总是在学习中表现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产生消极行为,走向“堕落”。显然,这种心理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学生由于自身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意志力薄弱,对分数麻木不仁,同时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鄙夷,因此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阴影。那么,这些学生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心理呢?

1.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之前我国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因而在众多的科目中总能够找到你所感兴趣的一些科目,这时不要气馁,就算是数学没有学好,也不要影响自己对其他学科的热爱,而是应该在保持良好科目的优势的状态下,寻找差科的特点,并辅助一些有趣的教辅资料来特稿该学科的成绩。兴趣则是推进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一个人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2.树立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未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无论何时倒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要勇敢地去追求美好。成绩差并不可怕,相反,我们拥有更多更大的进步的机会,不要自卑、孤立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约束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你的成绩毕竟会得到改善。

3.磨练自己的毅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学习过程中的这些磨练必将成为你今后成长的人生财富,遇到困难就去勇敢地克服。

4.寻求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积极上进,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老师和信得过的同学交流,平时课程有什么问题也要积极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尽管造成“差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或失败、不被关注或关心、不被激励或启发、不被发现和教育造成的。当“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口号提出后,教育的魅力应该体现在给每一个学生有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天空——让多元智能凸现,让多彩个性张扬。

所以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带着“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关爱差生。

我们班里有一名学生,向来学习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平时也很少把关注的目光投在他身上,因为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差生”。可是这学期,班里新来的班主任一次都没有批评过他,还给他讲一些伟人成才的故事,说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以后定会成为“后起之秀”。十分令我们惊讶的是,期末考试时,他所有功课全都及格。我们大家都很不解,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的班主任究竟对他使用了什么方法?

专家解析

同学们知道“罗森塔尔效应”吗?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准备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个个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上榜”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无论是罗森塔尔保密名单上的大器晚成的学生也好,还是在教育艺术下受到表扬或批评之后上进的学生也好,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1.成功来自于信任

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这种信任,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

2.成功来自于赞扬

最能鼓舞学生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如果教师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给予表扬,那么他们就会变得乐观向上,充分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成功来自于师爱

没有爱,教育者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对于后进生,当教育者用自己炽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时,就会给他们带来力量。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包含了“暗示效应”。心理学中,把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如“你在学习上进步不太大,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老师的几句话,就会使学生自我反省,找出问题所在。

我现在晚上常常失眠,早上六点多起床看书,作业也是超负荷完成,为何老是不见成效呢?我想,也许我的同桌应该负点责任。他上课老说话,前后左右无一不被他影响,上课还唱歌、谈情说爱!当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担心被他引向“深渊”。我该怎么办呢?有人说,女孩天生比男孩儿笨,是这样吗?为何男生只要稍微一努力,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解析

女孩在小学的时候,常常是班里的“尖子”,可是上了中学后,女孩的优越地位往往就丧失了。因此,常常能听到人们说“女孩就是不如男孩”“女孩比男孩笨”。女孩真的比男孩笨吗?是不是到了青春期之后女孩的智力发育就停止了呢?

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差别,做了大量研究,比如苏格兰曾对1926年2月1日、5月1日、8月1日和11月1日出生的所有孩子进行了智力测验,研究也表明,男女两性在智力上有一定差别,比如女子在语言能力上、在知觉速度方面,都优于男子;在运动方面,男子的力量、速度、协调性优于女子,而女子在手指的灵敏度、精细动作方面胜过男子;男子在空间问题处理能力上比女子强;在数学能力方面,女孩学会数数较早,在数字计算中也与男子不分高下,但在数学推理方面不如男子。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女孩在空间问题处理能力和推理方面的弱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青春期以后才逐渐表现出来。尽管还不能完全说清这种现象的原因,但至少有两方面的干扰因素:

从科学的角度看,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人的大脑结构都是一样的,智力相差不多。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女科学家、诗人、作家、军事家……波兰着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我国着名小说家丁玲,电子博士韦钰,花木兰替父从军,荀灌十三岁搬兵救宛城,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梁红玉抗金保国,真可谓家喻户晓。

“天才出于勤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勤奋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

1.传统因素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生来就是围着锅台转的”。至今,这些思想的残余还深深印在某些人的脑海里,使有些人轻视妇女,使有些女同学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难以树起壮志。罗曼·罗兰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没有信心,实为求知之大敌。

2.生理因素的影响

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要早两年,正好是小学到中学的转折阶段。这时女孩会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她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

3.心理因素的影响

此外,女孩一上中学,年龄大了,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当然,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求内心美和外表美相统一,这是好现象,但心灵美应占首位,其次为外表美。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地打扮漂亮一点是应该的,但如果在打扮上花太多时间与精力,成绩自然会下降。

最后,成年人对女孩的活动有较多的限制。使她们不能像男孩那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像男孩那么多的锻炼,这就使女孩在许多方面能力差一些。我们不能给自己“女孩就是笨”这样不良的心理暗示,而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

每次考试之前,我都会积极地准备,特别努力地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很多时候,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有一次,当我醒来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只有摇头叹息。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复习的时候本应该高度集中注意力,大脑一直保持紧张状态才行,可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我们反而会昏昏欲睡呢?

专家解析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刺激一旦强度过大、数量过多、时间过久,非但无法引起兴奋,还会进入抑制状态。大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