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46826400000016

第16章 诚信的习惯——成大事当以诚信为本(4)

当一个人的所有性格特征和承诺一样庄严神圣时,他的一生就拥有比他的职位和成就更伟大的东西——诚信,这比获得财富更重要,比拥有美名更持久。

成大事的人坚持一诺千金,不说一句谎话,并把自己的声誉看作是无价之宝的已不多见。因此,他们能获得无上的声誉,并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在林肯还没有成为总统的时候,他从事过店员这个职业,一次为了把零钱还给一位夫人,摸黑跑了6英里的路,而不是等到下次再找那位夫人,就是这件事体现了林肯诚实的品格,从而使人性中高贵的品质被象征定位为“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

在林肯从事另一个职业——律师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处理一桩土地纠纷案,法庭要当事人预交10000美金,那个当事人一时还筹不到这么多钱,于是,林肯说:“我来帮你想想办法。”林肯去了一家银行,和经理说他要提10000美金,过两个小时就能归还。经理什么也没说,也没有要林肯填写借据,就把钱借给了他。正是因为林肯诚实的品德,使得经理才如此相信他。

还有一次,林肯得知他的当事人捏造事实、欺骗律师事务所,就拒绝为那人辩护。他对自己说:如果我去了,我就将成为一个说谎者,那是我所不能允许的。

伊利诺斯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名律师是这样评价林肯的,他说:“如果没有把握为当事人打赢官司,他就不接案子。法庭、陪审团和检查官也都知道,只要亚伯拉罕·林肯出庭,他的当事人就肯定是正义的一方。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说这番话的,我和他属于不同的党派,但事实的确如此。”

有一次,林肯的盟友劝说他,只要能获得两个敌对代表团的选票,他就能成为内阁的候选人。但这样就会要林肯违背自己坚持的原则——说不真实的话,林肯拒绝了朋友这种劝说,“我不会同人民讨价还价,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势力。”

因为他追求的是正义、追求的是人格完美。林肯一次又一次地拒绝说谎的诱惑,没有在金钱的引诱下迷失方向,没有为赢得权力而放纵自己。最终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也留下了关于诚实的深刻的意义。

阿伯德·卡德的母亲给了他四十枚银币,让他发誓任何时候都不撒谎,“上帝会看着你的,孩子,在没有接受上帝的审判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见面了。”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旅行。几天之后,他遇到了强盗。

强盗问他:“你身上有钱吗?”

由于发誓不能撒谎,阿伯德·卡德就老老实实地说“在我的外套里面有四十枚银币。”

因为他的诚实,强盗们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话。

“告诉我,你身上到底有没有钱?”强盗头子再次问阿伯德·卡德。

“我说过了,我的外套里缝着四十枚银币。”

这次强盗们半信半疑地搜查阿伯德·卡德,真的把那些银币搜了出来。

强盗惊奇地问阿伯德·卡德:“你干嘛不打自招啊?”

“因为我在母亲面前发过誓——永远都不撒谎。”

强盗头领听到这些话,心中有所感悟。“连个孩子都如此守信用,而我们却在违背小时候对上帝许下的诺言。现在我们要握着这个小孩的手重新发誓!”

其他强盗也深为感动,像他们的首领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对上帝重新发了誓,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小孩。这就是从阿伯德·卡德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诚实。

一个人戴上了面具,过着虚伪的生活,他的心一定承受着沉重的打击,渐渐地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产生一种我不是正直的人,不会有人相信我的想法,然后,走向了堕落,失去了自尊和自信的勇气。

当一个诚信无欺的时候,他的身上闪耀的是一种夺人的光彩,他获得了真正的力量,成大事者应该诚信。

11.诚信塑造个人魅力

诚实信用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之一,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成大事所必需的。

凡成大事者都是能取信于人的人。今天,一个人要成大事,当然也不能例外。只有养成诚信的习惯,才会在事业合作中取信于人,才能够成大事。

三国时,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用木牛运输军粮,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费曜、戴陵、郭淮诸将领,征发曜、戴陵二将屯扎,自己率大军直奔祁山。面对着兵多将广,来势凶猛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于是命令部队占据山险要塞,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紧要时刻,蜀军中有8万人服役期满,已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乡。魏军有30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蜀军会在这8万老兵离开后更显单薄。众将领都为此感到忧虑。这些整装待归的战士也在忧虑,生怕盼望已久的回乡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估计要到这场战争结束方能回去了。

于是不少蜀军将领进言希望留下这8万兵,延期一个月,等打完这一仗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帅三军必须以绝对守信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民。”诸葛亮停了一停,又道:“何况远出的兵士早已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终日倚门而望,盼望着他们早日归家团聚。”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令所有准备还乡之人在意外的同时也是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纷纷说:“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高昂,磨拳擦掌,准备痛歼魏军。

诸葛亮在紧要关头不改军令,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动员令。他运筹帷幄,巧设奇计,在木门设下伏兵。魏军先锋张邰,是一员勇将,被诱入木门埋伏圈中,弓驽齐发,死于乱箭之下。蜀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魏军大败,司马懿被迫引军撤退。犒劳三军之时,诸葛亮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取信于士兵,宁使自己一时为难,也要对士兵、百姓讲诚信。一次欺诈行为可能会解决暂时的危机,但是这背后所隐伏的灾患比危机本身更危险,对此,诸葛亮是深深了解的。

欺诈行为也许能为你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他人对你的信任,没有信誉的人,在社会中难以立足,也不会有人愿意和你共同合作。

从某一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古至今凡是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把信誉放在首位,信誉、诚实无欺一直被视为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孟子指出:“偏激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淫说乱语,我知道它的所指,奸邪的话,我知道它的恶意所在,吞吞吐吐之言,我知道它回避的是什么。”这是公孙丑问什么叫知言时,孟子的回答。这就是说,片面、失误、歪邪、理屈这四种过失都与人性的偏激、淫荡、奸邪、躲躲闪闪四种本性有关。因为人的言语,是出自于人的思想,从他言语的错误,可知他思想的错误。且内心的真诚至虚伪,尚不可蒙蔽于人,更何况昧得无理之心去欺骗上天呢?

诚信在世间是最重要的。欺诈之心,时间长了,人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就会鄙视他、蔑视他、疏远他。一个人要讲信用,国家的统治者要对人民讲信用,没有信用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克服困难,诚信为重。忍住欺诈之心才能让人佩服你,倾其所有为你效力。诚信在私交中也好,经商、治国中也罢均是排在第一位的。

做人要讲“信”字,讲究诚信无欺,以诚相待,但这里强调一下,这也是有个度的,也就是说,讲诚信也要看对象,看情况。

对于一些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就要灵活变通。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那些本不怀好意的人,就不应讲诚信。

做人一是要重诚信,说话算数,不欺骗他人,另一方面是提高警惕,严防骗子们的诈术。老老实实的人若总是受人欺骗,屡次让骗子得手,这也是不行的。

唐朝懿宗年间的一天,长安城的皇城朱雀门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在人群中央,大安国寺的一名和尚正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地向户部的几位官吏询问和解释着什么。和尚说:“昨日,皇上和几个侍从身穿布衣到大安国寺私访,取走了江淮贡使寄放在寺中的绸缎千匹,叫我今天到这里来取单据。”几个官吏被和尚的一席话说得莫名其妙。看样子,这和尚也不像是无事生非之辈,于是,官吏们就把和尚带进宫衙细问详情。

进了官衙后,和尚喝了点水,定定神,将昨日发生在大安国寺内的事情从头到尾,又仔细地讲了一遍。

几个气度不凡的人,于昨天晌午来到了大安国寺,其中一人更是酷似当今皇上,寺内的和尚见状急忙上前,正准备询问时,门外又有几个施主进寺,和尚忙于接待,顾不得再问,就让那几个人径直往后殿走去。也不知怎么的那天来了那么多的香客,使得门前接待的几个和尚应接不暇。

那个酷似皇上的人进到后殿,问寺内的和尚,寺内有什么东西可以借用。不了解来人身份的和尚自然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什么是好。这时,跟在那人身后的一个随从打扮的人,对和尚施了个眼神,并将其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当今皇上!”和尚一听是皇上,吓得不知所措。他知道当今皇上确有喜欢穿便衣私游寺庙的习惯,前不久还来过大安国寺。想到这,和尚忙跑过去,点头哈腰地说:“有,有。”

对此,皇上只是一副不介意的模样,又问道:“是些什么东西啊?”

和尚不敢隐瞒,如实报告说:“寺中有前几天江淮各地运来进贡朝廷的东吴绸缎千匹,因未到规定交纳的时间,暂寄存在本寺。”

皇上说:“能先借给朕一用吗?”

因事关重大,和尚不敢作主,说要请示方丈。听了这话,皇上脸上呈现了不悦之色,而几个随从更是对和尚不住的威吓相逼或好言劝谏。弄得和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皇上转过身,语气平静却显得带有威吓地问:“你的法号怎么称呼?”和尚一听这语气有点不对味,不敢再迟疑,忙领着他们来到放绸缎的地方。皇上看了看,马上对随从说:“叫他们进来搬运。”随从们转身出去不久,就带来几个人,搬的搬抬的抬,不一会儿,数千匹绸缎就被搬运上车拉走了。皇上也从容地出了寺门,钻进一辆车子,朝皇城方向驶去。临走时,一个随从对和尚说:“你明天可以去户部领取收据。”和尚连连点头,满脸陪笑地把他们送走了。于是和尚便在他们说的第二天来皇城索取收据了,也就是刚刚发生的那一幕。

户部官员听完了和尚的叙述后,忙派人去宫中查询昨天圣上的行踪。很快,进宫的人回来说:“昨天皇上压根儿就没出过宫,更不用说去什么大安国寺了。”和尚一听这话,一下子急得昏了过去,旁边的人忙灌水施救。

原来,那些来大安国寺取绸缎的人是一伙乞丐。他们打听到大安国寺内存放了数千匹绸缎的消息,苦于大安国寺墙高院深,难以得手。后来,利用当时皇帝喜欢私游寺观的信息,选了一个相貌和体态与皇帝相似的人,扮成皇上私访,骗走了这批绸缎。同时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还制造混乱局面,派了一些人扮成施主,一批批混入寺中,分散寺中和尚的注意力,使和尚们应接不暇。

可见,万事都是在变化的,青年人在讲诚信的同时更要注意到你所讲诚信的对象的性质。只有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出错。

总之,诚信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之一,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成大事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