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谢,夏荷落,秋风过,冬雪没,一晃又四年。
这些年,墨青染一直在找荷香,但镇远镖局天南海北的打听都没有她的消息,荷香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墨青染不得不放弃,于半年前停止了查找。
这四年里,墨家三宝陆续考过了童生试,墨青朗和墨青书考中了廪生,墨青云吊在增生之尾,不过,他本就没把全部重心放在读书上,能中个增生,也算意外之喜。
墨随风和柳先生合计一下,都觉得接下来还是让他们去正规的书院上学对将来的仕途更有好处。
墨青朗和墨青书争气地考上了被誉为大盛朝五大官方书院之首,坐落京都西郊,雁山之麓的鸣雁书院。由于鸣雁书院离家较远,墨青朗和墨青书便住了校,只在节假日回家小住几天。
这鸣雁书院背山面水,幽遐寥阒,远离俗尘。据说著名的书院多是这样的选址,因为这样的环境可以戒浮戒躁,荡涤心灵,陶冶性情,使学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这样的说法墨青染持保留意见,又不是出家当和尚。再说了,读书多是为了出仕,她可不认为大盛朝的官员们是不食红尘烟火,清风霁月似的人物。君不见,像柳先生这样的高洁之士反被排挤出了官场。
毫无疑问,二哥墨青云没被这种超凡脱俗的书院看上。
墨随风本打算送墨青云去梅花镇上的一所私学,但墨青云觉得去私学还不如跟着柳先生。墨随风只好作罢,反正墨青云已决定去考武科举,跟着柳先生读书,倒是更方便去吴师傅那学武。
这几年墨家最有趣的事要属那对鹦鹉祖宗生了一只小祖宗,长得跟它爹娘一样可爱,小小软软的一团。
这只小宝贝出世时,把它爹娘当祖宗供着的墨随风夫妇不知如何伺候这么小的鹦哥,特意去请教了当初送鹦鹉的老人,一来二去,两家人渐渐熟悉起来,得知老人姓柯,以前专在京中往权贵家贩宠物,年纪大了,就回到镇里跟着儿子媳妇过活,因闲不住,每月十五就在镇上的集市卖卖东西。
这只鹦鹉小祖宗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ranran”,墨青染由此荣幸地成为了它的主人,羡慕死了三个哥哥。
墨青染给它取名“托格”,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好生古怪。
墨青染只是笑笑没有解释。
“托格”是她对“托格拉克”的简称。前世的时候,她跟着祖父出外游历长达两年,最远到过西域,当地人把一种叫“托格拉克”的树奉为圣树,传说此树能活三千年,长至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地一千年不朽。
听到小鹦鹉叫她“ranran”时,没人知道她心中的震惊,这是她前世的小名,她也知道或许只是巧合,现在的爹娘习惯叫她“阿染”,应是这小东西听多了“ran”这个发音,可她当时听了忽然就想起了西域的那种圣树,张口便唤它“托格”。
为了养好托格,墨青染亲自请教过送鹦鹉的柯爷爷,和他学了不少养动物的知识,照着柯爷爷教的法子训练了托格一段时间,便不再拘着它。
小托格也很聪明,并不飞出墨家,只在府里飞着玩,墨青染一喊“托格”,它就会飞回来,大部分时间还是爱黏着主人,而且只吃墨青染喂的东西。
墨青染今年九岁了,都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但墨家夫妇不是迂腐之人,加上柳先生的确有才,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女儿跟着柳先生多学了两年。
近来,余氏正打算为墨青染另请一位女先生。
上辈子,墨青染专攻琴艺和书法,她的棋更是祖父亲手教的,自然不差,故而,琴棋书画四艺之中,画技相对薄弱,当然,那也是相对其他三艺而言,放在外面,她的画功还是远超平均线的。
这一世,墨青染觉得琴技有上一世的水准就够了,于书法上她更是刻意藏拙,写得横平竖直,毫无特色,柳先生直叹,就是这书法拖了四姑娘的后腿,工整倒是工整却少了些个性,墨青云写的都比她强。
墨青染听后呵呵一笑,她要的就是这效果,没特色才好,方便她日后干坏事。
至于棋,二哥墨青云越大越爱下棋,没事就拉着人杀几局,待到墨青朗和墨青书都去了鸣雁书院,二哥便天天磨着她下,有空时兄妹俩还一起琢磨琢磨棋谱,导致她的棋艺不退反进。
是以,当得知余氏要为她请个女先生,墨青染便求余氏请个画艺好些的。
墨青染知道以墨家的实力,有名望的师傅怕请不来,只希望过得去就行。
哪知,余氏决定为她请的师傅最后大大出乎墨青染的意料。
这位女先生姓魏,是梅花镇上单门立户的女户,平日靠卖画为生,日子过得不好不坏。虽然她颇有才华,奈何是个女户,大户人家都不愿请她上门做姑娘的教习,怕带坏了自家女儿。
好在,余氏不是浅薄之人,她说:“娘见过这魏先生卖的画,画风大气,都说字如其人,娘琢磨着画也是如此。”又道,“阿染,你要不介意,娘打算带你去拜访这位魏先生。”
墨青染当然不会介意。
余氏便让顾嬷嬷提前送了拜帖,约好了拜访时间。
魏先生家与墨家隔着三条街。余氏带着墨青染在下坊街街口下了马车,走了一盏茶功夫就看到一间青砖小院,落后一步的顾嬷嬷快步上前,抬手轻敲了几下门。
一名其貌不扬,十七八岁的丫鬟开了门,将她们带到魏先生的画室。魏先生的家是个一进院子,说一进都勉强,比普通的一进院小多了,只有三间房,一间卧室,一间画室,一间灶房。故而,魏先生的画室又兼做会客室。
魏先生立在门前将客人迎至屋内,又嘱咐丫鬟道:“小芬,将我珍藏的碧螺春拿出来,用去年收的雪水冲泡。”
余氏忙谦让,“魏先生客气了,我对饮茶并不擅长,别浪费了先生心意。”
魏先生笑笑:“我珍藏的茶只用来招待知己,夫人愿登门拜访,小女心存感激。”
余氏闻言不便再推辞,遂与魏先生话起了家常。
墨青染向魏先生行礼后就静立一旁,悄悄打量着,魏先生的画室虽小但绘画用具一应俱全,作画用的八仙大桌摆得满满当当。
笔架上整齐挂着一排笔,最扎眼的就数当中那支竹骨紫毫,古有诗云“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择一毫。”其价值可见一斑。魏先生的这支紫毫比其它笔显得旧,恐有些年头了。
墨青染又一扫,笔架旁半开的铜质墨盒中放着用了一半的墨条。她“咦”了一声,一时没忍住,从余氏身边跑过去,轻轻夹起那块不甚起眼的墨,仔细瞧了瞧,真的是前朝吴大家所制的墨。
这个吴大家制墨不售,专供自娱,更是为制墨耗尽家财,其墨精妙,黝兮如漆,坚兮如石,后人争相宝之,价比千金,俗称“墨千金”。吴大家的墨留世极少,凡拥有者无不珍视若宝,深藏不露,怕人觊觎。
她也仅在前世莫家收藏的古籍《墨经》中读到过对“墨千金”的描述,没想到这魏先生居然有,还大哧哧地随意放着。
正与魏先生寒暄的余氏皱了下眉,又不忍当着外人斥责爱女,只好咳嗽一声,讪讪道:“让魏先生见笑了,因我只得了这一个女儿,难免溺爱些,结果把她养得顽皮了。”心中却想,阿染平日进退有度,今个怎得这般冒失。
墨青染被余氏的咳嗽提醒,赶紧将墨放好,走到魏先生面前福了福身子,歉意地说:“魏先生勿怪,阿染这厢有礼了。”
“小孩子哪有不皮的,快起来。”魏先生笑着扶她起身,眼神却闪了闪,没想到这墨家小姑娘颇有些见识。
魏先生今天是特意摆了几件精品出来,就是想测试下墨四姑娘的眼力,她与余氏话家常时,一直暗中关注着墨青染,见墨青染认出了紫毫笔,暗暗点了下头,不过,她倒没想到这墨四姑娘竟然连“墨千金”也识得,心中对她更为满意。
墨青染没料到在她无所觉时就轻轻松松地过了先生的考验,还博得了未来老师的好感。
魏先生既然有了主意,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最后,余氏与魏先生商定,每天下午送墨青染来这学两个时辰的画,一周学五天歇两天。
找了个吉日,墨青染行了拜师礼,魏先生则在墨青染拜师后,把那半块“墨千金”送给了她,令墨青染喜不自禁。
这样一来,学舞时间就被调到了早上。其实,墨青染早学会了剑舞,但余氏认为女儿家应该多学些柔美的舞蹈,于是静娘便继续留在墨家教墨青染跳舞。
相熟之后,余氏和墨青染得知原来静娘看起来要比她实际年龄显小了近十岁,今年已四十有三,这令余氏羡慕不已,静娘说是坚持跳“回春舞”的缘故,鼓动余氏跟她一起跳,余氏一开始很心动,结果,压了三天腿就死活不愿学了。
余氏自己不愿再学却非让女儿去学。
墨青染很无语,她才多大还需要回春吗,没办法,为了彩衣娱亲,只好苦命地跟静师傅学跳“回春舞”。
这边,余氏将墨青染的学画时间定在下午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家中正规学武的也就二儿子墨青云,别看儿子年纪不大,刀枪剑戟耍得有模有样。墨青染下午学画就方便墨青云到吴师傅家学武时顺道接送她,到时再多派几个家丁护着,她就能彻底放心了。
墨青云与有荣焉地立下军令状,挥着小拳头说“保证完成任务”。他本就与四妹妹更为亲厚,如今,大哥和三弟都去了鸣雁书院不常在家,他更得加倍保护好小妹,
只是,余氏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并非自己认为的弱女稚童,去学画没几天,兄妹俩就联手教训了梅花镇有名的泼妇和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