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执行者
46775100000006

第6章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5)

在巨海品牌课程《打造商界特种部队》中我讲述到:“如果你把公司当成家,公司就会把你当家人;如果你把公司当旅馆,公司就会把你当客人。”

想成为赢家,先要成为专家;要想成为专家,首先把公司当成家。“企业是否能够成为我的家?”这个问题完全要靠身为企业一员的你来回答。如果你愿意成为企业这个大家庭的主人,那你首先就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和精神做好自己在企业中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并且将这种主人翁精神持之以恒地贯彻到一切工作当中。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你永远都只能成为企业长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情。做好分内的事情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个人“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或“在其位而乱谋其职”,其结果必定是“失职”,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最近几年经常有媒体报道,因人为失职造成交通事故、煤矿坍塌、火灾等重大事故。这时付出的代价就不仅仅是财产,而是宝贵的生命了。

惨痛的教训在警示我们“责任重于泰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履行责任是执行的首要任务!

组织里的每个岗位对组织的执行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名成员如果在其位不谋其职,其所在岗位的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当一个岗位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时,就会直接削弱组织的执行力。

如果我们把组织视为一个构造严密的整体,其中每一个岗位都是整体的构成元素;那么,任何元素的运作出现问题,都会波及整个组织,甚至会颠覆整个组织!

由此可见,组织需要在其位谋其职的成员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很多组织的成员总是朝三暮四地期待着奇迹出现,不集中精力去做好本职工作。有些人总希望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幻想东边不亮西边亮。孰不知若是没有出太阳,东西哪边都不会亮。

有人曾就个人与岗位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成功人士:“你为什么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稳如泰山?”

那位成功人士这样回答道:“我在工作中会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我会尽全力去做好它。简单地说,就是在其位就要谋其职。”

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确,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紧迫感,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会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工作的方法。

不能严格遵守组织的制度及要求

古人讲:“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组织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规则,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制度规范。因为只有实施制度化管理,才能使组织步入规范、科学、系统的发展轨道,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任何有悖于制度规范的行为和个人,都将使执行低效。为什么有些组织会在经历了辉煌后不幸夭折?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制度规范的执行不一、朝令夕改。更有甚者将个人权力凌驾于制度规范之上,犯了管理的大忌!

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决策变成事实,达到既定的效果,就需要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例如,摩托罗拉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体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所以,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好的战略,而且还要有好的运转机制和标准来执行这个战略。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有许多制度和标准,甚至有非常完善的制度规范,可是上至领导者下至员工,统统都不能也不想坚持,无所谓、马马虎虎。“过得去”、“我看还行”都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制度规范也只是挂在墙上或摆放在文件柜里的一句口号、一段文字。这些企业及其员工这样做的最后结果,是这些制度、流程和标准都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太多空谈成为解决问题的绊脚石

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或者幻想中,一定要拿出行动来,空谈是解决问题的绊脚石。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难,需要我们鼓起勇气,用行动,用智慧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美国一位着名作家奥格·曼迪诺,他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每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我的呼吸习惯一样,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实现我成功的每一个行动,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然而,现在很多人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空喊一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宣传”,发一些空洞无物的“指示”,就是夸夸其谈,幻想美好的前景,而对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却很少费心思、动脑筋、下精力,其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成绩。

着名品牌肯德基打入中国市场前,曾派两名代表到中国考察市场。第一位代表来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头攒动的场面,内心激动不已,尽情地畅想着肯德基一旦在中国站稳脚跟后的美好未来。在我们看来那位代表的工作也算得上是尽职尽责了,但回到公司后总裁还没等听完他的“美好遐想”

就停了他的工作,另派了一位代表来北京。

新代表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他先是在北京几条街道测出人流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然后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品尝调查,并详细询问了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另外还对北京油、面、菜甚至鸡饲料等行业进行广泛的摸底研究,并将样品数据带回总部。

不久,那位代表率领一队人又回到北京,肯德基从此打入了北京市场。

第一位商业代表之所以被解雇,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好的创意,而是他的创意还只是停留在空谈上。后来的那位代表是一位想到就做,马上行动的人,他不但胸怀让肯德基驻足中国市场的美好愿望,还坚定地通过行动来立即着手实现这一愿望。

在解决问题时,空谈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一百次的胡思乱想也抵不上一次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实际行动上下功夫,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智慧,多思考、多研究,多出台一些切合实际的好决策、好办法、好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海尔的电冰箱生产线上,所有的工序质量都可分解为1960项质量标准,根据这1960项质量标准,编制成《质量手册》,人手一册。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应负的责任,违反条款该受的处罚都有详细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质量就成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或者靠其他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明白,口号再华丽,也都是空泛的,只有行动才是最真实的,因为行动起来才能产生结果。在海尔人的眼中,产品只有两种:优品和废品。除了这两种产品,根本不存在第三种。

由此可见“高标准,零缺陷,精细化”质量观念的巨大功效。海尔集团约有40%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海尔产品在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同样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果质量管理不严格,产品质量不过硬,海尔的产品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吗?张瑞敏认为:什么叫不简单,能千百遍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能做好不容易的事,做好不简单的事,我们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在国际市场上才能站稳脚跟。

海尔人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与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他们切实地解决了一个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终完成了大业。可见,解决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狠抓落实。

每个人都应记住,空谈使所有的决策均毫无效用;空谈使所有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将空谈变成切实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