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执行者
46775100000005

第5章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4)

优秀的执行人才在性格、胸怀、知识方面可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责任感、责任心。

责任除以二等于零。往往两个人去做就会出现责任的推卸,出现最终结果的流失。所以要有一对一的责任人,责任到人头。做对就给你奖励,做错就应该惩罚,一定要明确责任人。

承担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成功。我想即使不用调查也知道,很多人都羡慕当总统的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总统外出时有车队相随,威风八面;发表演讲时名流云集,一呼百应,场面甚是宏大壮观;出国访问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享尽无限风光……这些,差不多所有人都会向往。却不知道总统身上担负的责任:国家安危,经济发展,民生劳苦……是这些责任成就了他的成功。

也许你会说,总统距离我们太远了,羡慕也是不现实的。那你是否羡慕你身边的人呢?比如你的老板?

通常而言,老板都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对于所有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还是老板拥有自己的公司。如果想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老板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做好战略规划,一旦战略有误,或许就会令企业陷入破产的困境。如果老板不愿意聘用职业经理人,那么他还要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严格把关每一项运营计划并追踪计划的执行情况,甚至参与到执行的细节当中。此时也许你才会发现,做老板其实也很不容易。在老板风光的背后,是一份沉重的责任。而你没有像他一样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你担负的责任远比老板小得多。

当然,一个人担负的责任愈大,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担负重大责任的主要原因。他们不愿意将工作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更不想下班以后还要考虑工作,因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休闲生活。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是不会取得很大成就的。只要你决定担负起责任,并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天,在一家大银行担任部门主管的比尔被人力资源部经理叫进办公室。原来有位部门主管突然辞职了,留下了许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人力资源部经理已与其他两位部门主管谈过这件事情了,想让他们暂时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可他们都以手中的工作非常忙为由委婉推辞掉了。人力资源部经理问比尔是否能够暂时接管这一工作。其实,比尔也十分为难,因为他也非常忙,而且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同时胜任这两份工作。不过,他认为既然人力资源部经理信任自己,自己就应该尽力而为。因此,他当即答应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而且保证尽力去完成。

整整一天,比尔都忙得没有歇口气。下班之后他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应当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在同一时间内做好两份工作。比尔马上制订出了方案,第二天就采取了实际行动。例如,他和秘书约好,将下级的汇报工作都安排于同一个时间段,将一切拜访活动都集中安排于某一个时间,凡不是紧急且重要的电话,都安排于一个固定时间回复,将普通会议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每天对秘书的口授都集中于同一个时间内。如此一来,他的工作效率就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两份工作也都处理得非常好。

两个月之后,银行决定将两个部门合二为一,一切由比尔负责,而且大幅提高了他的工资。

实际上,每个人都应当时常问自己:“我还能承担什么责任?”而非因循守旧地重复着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多考虑一下,除了做好手中的工作以外,自己还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就算每天多做一点点,工作也会得到改观,整个计划也会得到促进。

赶快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吧,并且你应该以自己所承担的重任为荣。惟有具备了责任感,惟有承担比别人更大的责任,你才会成为企业的顶梁柱,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3透视国人的执行力现状

对执行偏差缺乏敏感性

曾经有人这样问道:“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的智慧,同时也不缺乏创造性,但是为什么中国的优秀企业并不多呢?”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6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6次,第二天可能擦6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5次、4次、3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此来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偏差要具有敏感性。

有些事情也许过于平淡,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又如,上海地铁1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之后,中国人自己又设计了地铁2号线。虽然看上去两者区别不大,但2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出1号线。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铁2号线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例如,1号线每个出口都有个“弯”,看起来,它似乎给人出入带来麻烦,而且还会增加施工成本,于是我们的中国设计者就把“弯”删去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弯”能使进出风量减少,自然也就大大地减少了空调费用,地铁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这就是我们中的某些人对执行力的态度:做起事情来,有了偏差,根本就无所谓,对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很重要。对一件“擦桌子”的事情无所谓,当然也不会把一个“弯”的偏差放在心上,这也许就是至今许多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真正原因。

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族。德国货的质量一般是有保证的。甚至有人说,德国在二战前修建的高速公路现在还用着。再来看看我们的高速公路,没几年就出问题了。从硬件上看,相差不大,但从软件上看,却在设计和施工上缺少那么一点认真。也就是说,在工作时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

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细、做完美的人太少。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想达到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

管理学中的“蝴蝶效应”尤其能说明细小的行为变化对全局的影响。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声名远扬了。产生“蝴蝶效应”的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扇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我们还可以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执行细节的重要性进行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一个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因此,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一种再严谨些、再细致些、再认真些的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

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

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将近”、“大约”、“大致”、“大概”、“应该”、“可能”,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

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