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46763600000004

第4章 为梦想勇敢:成长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3)

我从不觉得这些工作是无意义的,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孩子,都想一上来就做大项目,跟大单子,我却十分喜欢助理这样的工作。有什么工作,比让你学习强者的工作模式更加令人进步迅速呢?我十分认真地研究她的日程表,做什么项目,该与谁见面;一个项目,有多少人员投入,报价是多少,成本是多少;如何安抚员工,又如何威逼利诱员工;如何和客户砍价,如何让客户相信我们的专业,如何去与同行寒暄竞争。这些在商学院永远学不到的东西,在那段时间里,我学得不亦乐乎。老板也越来越喜欢我,渐渐地,做什么事情都带上我。

也许是过了浮夸的年纪吧,觉得脚踏实地的努力,让自己心安许多。其实我一路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让自己羽翼丰满,拥有足够的资格去承担的过程。

这个行业,投入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比你优秀的人,一定多到你数不过来。如果盲目地去追随别人的脚步,很容易迷失在这场追逐的游戏中。我没有按照公式去走我的旅途,而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会的东西,我从来都厚着脸皮去问有经验的同事。从小到大,我一向积极主动地去照顾别人,也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关心。有人说,这个行业竞争这么激烈,怎么可能交心呢?可是,只要他是一个人,总会有需要被关心、被理解的时候,而这个时候,那个出现的人,可不可以是你?

后来,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工作了。

当昔日的同学看到今日光鲜的你羡慕不已的时候,请不要对她说你有多么辛苦,只要微笑就好。当昔日的朋友跟你说,我们多久没有见面、没有聊天了,在我们心酸不已的时候,只要微笑就好。

我们失去的即是我们所获的成本,我们总不能什么都想要。永远记得,能够理解你的人,永远都会理解你,而会失去的东西,从来都不曾属于你。

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会听从前辈的建议,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但那并不代表我就要按照他们所说的做。一些明明我知道会有的痛,依旧会去尝试;一些明明我知道会有的心酸,仍然会去体会。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要勇敢地尝试人生不同的可能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走出属于我们的路。

幸福,与你有多少双鞋子、多少件名牌套装、住多大的房子无太大关系。幸福源于你的人生经历,幸福源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你又以何种姿态度过你的一生。

_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_

因为写稿的关系,我认识了在杂志社做编辑的女生小陆。工作3年了,她依旧时不时地被领导训到叫苦连天,每次都发狠地说:“再训我一次,我就跳槽。”又过去了一年多,不知被训了多少次,她还是得过且过。

某天,我问她:“如果辞职,你想好去做什么了吗?”她停顿好久才回答:“如果我知道我能做什么,早就辞职了。我现在迷茫死了。”我试着问:“你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吗?比如说从小到大一直有的梦想。”她不好意思地说:“有啊,我想去做导游,带国际团的那种。可我英语六级都没过,其他的语种一个单词都不会读,国外有哪些景点都不知道,还怎么带别人呢?”我想也是啊,这个梦想虽然听上去光彩照人,但实现起来确实有难度。

有一次,我们合作一篇人物专访的稿件,我采访完,整理好之后发给她,她告诉我字数有点超了,我正好在出差,就告诉她若是不着急用,就等我回去之后再改。她没有回复,过了几天,我打开电脑一看,那个稿件原封不动地躺在我的邮箱里,还附上了几句话:“因为临近截稿日期了,我就把稿子直接发给了主任,主任说字数太多,又把我训斥了一顿。你看到稿件之后,一小时之内一定要删改好发给我啊,一定要尽快,否则我就完蛋了。”我当时就惊呆了,似乎知道了她为什么一直被领导训斥的原因,也明了了她为什么口口声声说自己迷茫。

我也有过很深的迷茫,但是我也知道,迷茫是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它只是才华配不上梦想而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给自己的才华养精蓄锐,在梦想的道路上,狂奔得更快一些,脚踩得更踏实一些。最可怕的不是我们行动得慢,或是才华增长得少,而是我们一直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每天都在抱怨和厌倦中度过,而从没有为更好的自己做出一点改变。

我曾经以为好多人的迷茫是因为没有梦想,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这个梦想可大可小,都是值得自己去奔赴的东西。我有一个表弟,从小到大就是不招人待见的坏孩子,打架骂人,凡是和坏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去做。初中毕业后做了几年的厨师之后,突然转行去学习拳击,家里人都说他不务正业。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会有学拳击的想法,他有些腼腆地说:“我从小就想当一个健身教练,上学的时候打架,觉得打得过人家,就说明自己力量大、身体棒,长大之后,才知道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才可以。我这种野路子出身的人,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还是想试一试。”

我们经常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劳,才能取得那么一点点的进步。但即便如此,每天能处在一点点进步之中的人,绝不会迷茫。所以说,克服迷茫的方法,无外乎就是抓住现有的生活,狠狠地向前,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是站在那里,仰望天空,抱怨未来的遥远。

如果你有大才华,就去追求大梦想;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才华也不够支撑起你的野心,那就安静下来,扎进小的失败和挫折中,汲取营养。如果不能成为豹子,那成为一只漂亮高贵的梅花鹿也是好的,起码人见人爱。

不要迷茫了,把当下的、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前途肯定会一片明朗。请记得: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梦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华上卧薪尝胆,反思它为什么不能日渐丰满。

_成功的路,从来不会那么容易_

“我没门路没关系,怎样才能去媒体实习?”“我实习了两个月,但是很困惑,找不到自己能做想做的事……”“现在这里进人很难,实习生又多,我该做到什么样子,才能有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收到各路实习生发来的类似的邮件或者微博私信,我想写写我带过的两个实习生的故事,希望可以给迷茫的年轻人一些力量。

1

W同学,某知名高校新闻专业硕士,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在她参加的第一次选题会上,她报的七八个选题悉数被毙,无一漏网。但接下来的短短三四个月里,她以优异的表现成功实现了逆袭。

W同学的文字基本功扎实,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当时我分管杂志前面部分的短报道,每篇数百上千字,许多选题都是资料写作或是编译为主。W一上手就让我另眼相看,稿子虽短,但从不敷衍,写得活色生香,而且手头儿快,最夸张的一次,一天交了7篇。后来我才知道,W从本科起就在多家知名媒体实习,经验丰富,有这样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

更可贵的是,我见过好多实习生,来了就想写大稿子,但W不是这样,除了这些短稿子外,布置给她帮助记者们做些资料搜集的工作,她也都是认真完成,保质保量。当时杂志的记者人手不足,于是她很快也有了写长报道的机会。

W是个学习能力与欲望极强的姑娘。从常理上说,一个选题如何操作,和分管编辑商量即可,但她不是这样,做任何一个选题,她都会分头找到我们几个大编辑,听听我们对这个选题的建议和看法。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加班到凌晨三点多,她天一亮就要去出差,就趁我休息时把我堵在电脑前,把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个抛给我,而且不得到满意的回复,她不会善罢甘休。回想那段时间,我都要打起精神,对付这姑娘随时随地抛出的问题,但回头想想,我也从中受益不少。

有一次采访一个知名作家,采访前,她把这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一遍,做了数千字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和那个作家聊了十多个小时,那个作家非常高兴,稿件刊发后他还特意给分管编辑发来短信,表达了钦佩和意犹未尽之感。

芦山地震,她是前方记者,采访一周回京后也不回家,拖着行李直接回办公室连夜写稿,然后又拖着我在办公室磨了24个小时,逐字逐句地修改她的稿子。稿子确实有不少问题,我也给她提出了许多建议,但当时当地,截稿日期到了,采访对象又远在芦山,再补充采访已经很困难了,我认为可以妥协。

稿子编好,上版排妥当了,我以为W回家休息了。她突然打来电话,说对稿子还是不满意,所以又重新打电话补充采访,重写了一稿,希望我能看看,重新排版。按照流程,这是不被允许的,我试图说服她,一来我没有这个权限,二来我看了新稿,和原稿并没有质的差别,所以我说如果她还有不同意见,可以越过我直接和主编申请。

一般的记者到了这步也就放弃了,但W还真给主编打了电话。虽然最后主编也没同意,但我们还是深为她这种较劲的精神钦佩了一番。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在我这里,这表明她愿意对稿子负责任到最后一刻,毫无疑问是加分的。

2

L同学,某重点大学新闻专业本科生。说起L来杂志实习的经历,我经常开玩笑说,她是我从网上捡来的。

杂志改版第一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改版号上市又迫在眉睫,急需人手。我就托人在网上发了小规模的招实习生启事,一个小时后,L的简历就躺在我的邮箱里了。

L的简历并没有太多出色之处,本科生,年龄小,只有一些校园媒体的相关经验,当时我并不看好。但L在简历后还附了一封信,我才发现,其实我和L也算有过渊源。当我还在报社供职时,L就给我发过邮件,表达了想来实习的意愿,但当时条件有限未能成行。我心里琢磨着,既然有过一次拒绝,再来第二次好像有点残忍,就给L去了电话。一个小时后,她就坐在办公室里开始干活了。

L是个有狂热新闻理想的人,改版第一期,她和我们一样,在办公室待了一个星期没回家。她本要考雅思,准备出国读新闻,但那段时间,她把英语全都给放下了,以至于后来干脆“裸考”,结果自然也好不了。但她和我说,没事儿,只要能让她干喜欢的事就行。宿舍晚上断电,稿子没写完,她就跑到走廊或水房有电源的地方继续干活。

L是个做事极其认真靠谱的姑娘,交代给她任何事情,她都能按部就班一步步实行。比如让她帮助记者整理外围采访资料,有些实习生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甭管重要不重要,大稿小稿全给你贴一个文档里发来。但L整理资料后,会把所有素材按照不同的性质做一个分类,然后再附带一个分析报告,告诉记者有哪些角度是其他媒体做过的,哪些角度做得不够,哪些角度是完全空白,记者们拿到这样的资料都赞不绝口。更可贵的是,并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么做。

在独立做稿子方面,当时L的写稿能力并不是最出色的,她的很多稿子,后期编辑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有些甚至就是把素材和录音拿来重写。但L的特殊之处在于,交给她任何一个采访对象,哪怕难度再大,她都会想办法给你搞定。

她的第一篇长报道是采访一个准备选举总统的阿富汗女议员,位高权重,联系方式又没有,其实我当时对这个稿子能做出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L就是搞定了,而且她只告诉我搞定了,并没有细说过程。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周,L不吃不睡,用尽了一切办法,找驻外记者,找阿富汗当地的华人,找阿富汗驻华使馆……个中艰辛,可以想象。编辑问她,你有没有和林老师说你找人的过程有多不容易,L回答,没有,编辑只要结果,我说那么多过程,不太职业。

后来,我带L做一个大专题,是杂志创刊33周年的名人回访。列出的名单都是各界大咖,采访难度基本上都是A级,我给了L10天时间,要求她联系上名单里的这十多个人,并说服对方接受采访。L又自动进入了不吃不睡模式,每天我到办公室,无论几点,都能看到她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打电话。每天早中晚,她都要给这些人打一个电话,或是催进度,或是说服他们接受采访,对方不同意,就第二天再打。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说服对方的,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她受了多少气挨了多少骂,她一个字没提,但最后她就是搞定了这当中的大多数人。我曾经跟她去其中一个大咖家中采访,听到那个大咖说,其实我根本不想接受什么采访,但就是受不了你这个小姑娘一天几个电话。此事之后,杂志内部开始有一种说法,当你遇到搞不定的采访对象时,请找L;还有另一个说法是,本刊对外承诺,不首先使用L。

L的不吃不睡模式真的很吓人,做完这个专题,回寝室她就晕倒了,在宿舍躺了十多天才缓过劲儿来。来杂志的时候L有点婴儿肥,现在看她,瘦得跟仙鹤似的,哪有什么工作比身体还重要?但L就是这样的人。

后来她也拿到了好几个英国名校的Offer(录取通知书)。其实杂志原本的招人计划里是没有L的,当时我的考虑是,L还小,出国读书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开阔视野,还可以帮杂志做些国外的选题,工作的事等她毕业回来再说。但L不声不响就把那些Offer给拒了,而且谁也没说。

杂志决定留下L,我是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的。听得出她有点激动,但电话里只是和我说了谢谢。后来我听其他同事说,她放下电话,跑到公司的楼梯间一个人大哭了一场,眼圈红红地回到办公室。不过,她还是谁也没说。

在纸媒日渐衰落的今天,有这样优秀的年轻记者,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但在我看来,只要真正优秀,真正具有符合这个职业特质的实习生,即使没有独立操作稿件的机会,还是能有许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前几天晚上收拾旧物,翻出了在报社实习时的求职简历,好多以为自己已经忘掉的过往时光,纷纷涌上心头。但有一幕场景我永远记得,并常常拎出来提醒自己。有一次饭局时,我问主编,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好记者。他竖起一个指头说:“就一句话,聪明人下笨功夫。”

_把自己逼成超人_

谁在逼你?某年之前我一直以为是老师,是父母,是他们老去之前的控制欲。那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自由,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少上节课,都可以开心得像中了彩票。尤其是那些厌学的日子里,巴不得突然得到一大笔钱然后离家出走。读了一些书自以为懂得了很多,然后用那些半生不熟的道理跟他们理论,可是总是讲不通或者不管不顾。然后某一天,突然给那边打电话,你发现再也没有了命令和控制,有的只是啰唆着问好不好。可是这时候,能说不好吗?自由给了你,当父母不再逼你的时候,就是生活开始逼你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