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重在做到位
46754900000011

第11章 重在心态:工作到位的动力之源(3)

最后,他发现还有一个人没有走,就是迈克尔。林肯拿出剩下的钱,说只有这些了,如果允许,他会向朋友借一些,迟点给他。

迈克尔笑了笑,说:“我没打算离开,为什么要赔偿金呢?”林肯很惊讶。

迈克尔说:“我认为公司还大有希望,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在公司就在;我是公司的员工,公司在我就该留下来。”听他这么说,林肯万分感动,但他仍然说:“我不忍心你和我一起吃苦,事实上我已经破产了,你还是去找新的工作吧。”

迈克尔说:“老板,我是自愿的。公司发展好的时候,我进了公司,现在公司有困难,我就离开,这太不道德了。只要你没有宣布关门,我就会留下来。我可以不要一分钱。”

最后,迈克尔不仅留了下来,还把自己所有积蓄给了林肯。为了还债,林肯卖掉了生产车间和设备,卖掉了汽车。他们选择了一种成本低的经营方式——给软件公司寄销软件。很快,公司有了转机。半年之后,开始盈利。一年后,由负债转为盈利过千万。

一天,两个人在一起喝咖啡,林肯拿出了聘书和股权证明书,真诚地邀请迈克尔出任公司总裁,并把公司一半的股份交给了迈克尔。

有一个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说皮的存在是毛存在的基础,没有了皮,毛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员工利益是依附于公司利益的,如果公司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员工也就没有利益可言。

山顶上的小草,视野开阔,山脚下的大树也无法企及。只有公司成功了,你才能成功。两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对于个人来说,公司就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公司的命运,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力强、本领高,这家公司倒闭了,换一家就可以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可否认,确实有那种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非凡的人,他有资本在公司之间跳来跳去,精挑细选。但是,如果对每一家所在的公司都漠不关心,到头来,职业生涯必然会归于失败。

有的人不以为然,觉得只要自己创业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不过调查研究表明,实际上靠个人创业成功的人不到10%。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创业,当老板的。那些90%创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当员工的过程,他们无一不是先任职于一家公司,积累自己的行业知识、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这足以表明,公司的发展是员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离开这个平台,就像演员离开了舞台一样,空有才华,没有用武之地。

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的员工要像企业家那样思考,不能只像个被雇来干活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把自己的公司看成是一艘船,一艘自己的船,这样,你才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高效、热情、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用心去打造这条既属于老板,又属于自己的船,并且保护你的船,不让它在中途抛锚。

6.抱怨让成功断线,越飞越远

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每年工作时间只有6个月,年薪1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89万元,女朋友可以和你一同入住一栋价值250万英镑、拥有无敌海景的海滨别墅,可以航海,可以打高尔夫球,工作地点是一个美丽的小岛,你会愿意去吗?

不过,这份工作已经有人做了,就是赢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称号,担任大堡礁护岛员的英国人本·索撒尔。听起来,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人间天堂。索撒尔仍然不无遗憾地说:“大堡礁白天比英国短,同时炎热的天气不适宜烧烤……”这位老兄,可能是全世界最不招人待见的抱怨者了。因为他的工作实在是太扎眼、太诱人了,简直就是在度假。这样的工作条件也抱怨,也太矫情了。

没有抱怨的生活,就不是真实的生活。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让人不得不抱怨,比如说,要干的活多了,工资却少了;客户总是反复无常,要么就是无理取闹,简直让人烦死了;上司交代了一大堆任务,但对公司发展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却要让你在第一时间完成;不管你怎么低声下气,有的同事就是对你态度蛮横,不讲理……这些事情,如果你自己不说,永远不会有人替你出头,说了吧,要么就是被人笑话,要么就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抱怨就应运而生了。

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逆流而上,到上游的一个村子里送自家产的农产品。那天天气酷热,没有一丝风,虽然在水面上,一点凉意都没有。他汗流浃背,苦不堪言。

正当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够及时返回家乘凉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河面上出现了一只小船。小船顺流而下,速度飞快,而且迎面向农夫的船驶来。眼见着两条船就要撞上了,可对面那条船一点避让的意思都没有,好像下定了决心要撞翻农夫的小船一样。

农夫大声地对着迎面而来的小船吼道:“让开,快让开!你这个白痴!再不让开你就撞上我了!”可任凭农夫怎么吼叫,也没有用,对方既不减速,也不靠边。结果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可为时已晚,那条船还是结结实实地撞上了他的船。

农夫被彻底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是怎么驾船的,这么宽的河面,你还撞到了我的船上!”可是,当农夫怒气冲冲地看着小船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竟然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言咒骂的,不过是一条断了缆绳、顺河漂流的空船。

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数不胜数的会让我们抱怨的事情,可是在多数情况下,一再惹恼你,让你咒骂、抱怨的,或许只是一条无人驾驶的空船。就算你再怎么深恶痛绝,它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斥责或者是咒骂,改变它的航向。

反而,你会因此心理失衡,让自己成为真正受到伤害的人。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抱怨丝毫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只能让你更加悲观和失望,而你越悲观、越失望,就会有越多的抱怨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为了走出这个怪圈,你必须停止抱怨,放弃抱怨,用解决问题的态度重新审视整个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有不满,情绪过于压抑自然不好,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但发泄过度,没完没了地抱怨同样不好,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能让人心情愉快,反而会让人陷入负性情绪。

对此,心理学家朱利安·巴吉尼给出了他的一些建议:

(1)别挑错抱怨的事物。抱怨不能改变或者不需要改变的事情只会让你更加沮丧。

(2)确定你想要的改变是所需的。事物存在的问题总是比解决方法上的漏洞更显而易见。所以,抱怨前你要想清楚,万一自己的抱怨发挥了作用,你会喜欢它的结果吗?

(3)抱怨要具体。比如抱怨别人的态度不好就有点含糊不清。你应该抱怨他们没有说“谢谢”或者没有“提供建议”的消极行为。

(4)不要光说不练。一味地抱怨事情多么糟糕,别人多么讨厌,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

(5)抱怨是门艺术,如何处理别人的抱怨更需要技巧。为了更好地应付向你抱怨的人,有一点要铭记:从心理学上讲,抱怨的人不希望事情完全改变,他们只是为了卸掉自己的责任罢了。

其实,有份工作可抱怨是幸福的。在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的现代社会,有一份待遇不错、相对稳定的工作,相对于饱尝失业与择业之苦的“无班可上族”来说,你已经很幸福了。你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懂得珍惜。在你为上班而恐惧,对工作抱怨的时候,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得到上班的机会,正在不停地奔波着。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像索撒尔一样抱怨,简直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身在福中不知福”!

积极地完成工作,比抱怨更有效。同样是一份工作,有的人从来不抱怨,选择直接积极地完成,有的人在稍微抱怨一下之后,也会想办法完成,有的人则是心中充满抵触情绪,不断刷新自己的理由去抱怨,但到最后还是要强迫自己完成。请问,终归要完成任务,哪一种方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