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46739500000002

第2章 培养孩子,教育方式很重要(1)

教育为什么总是很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例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严或者过宽;有的父母一味地给孩子毫无限制的爱;有的父母则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总是把握不好宽与严的度。要么对孩子过于放纵,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古书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到鲁国太庙参观学习,看到了一种专门对人示警的特殊器皿——奇欠器。孔子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良机,于是便让学生分别向它里面注水。

结果发现,当奇欠器没注水时是倾斜的,注满水时却翻了过来盛不住一点水,只有当注水到一半时它才能竖立中正。据此,孔子总结出了“适度”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坚持适度原则的人,才是真正聪明、能够避免挫折和失败的人。

故事之中的奇欠器,要想让它竖立起来,里面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是适度的。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适度法则”。但是,很多人往往不懂得这一道理,例如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两类父母:一类是放纵型父母,这类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常常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类是苛刻型父母,他们对孩子要求十分严厉,不许孩子做这,严禁孩子做那。事实上,家庭教育也应该坚持“适度法则”,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太过宽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

很多父母认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不成熟,还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很差,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父母,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的这些错误,选择批评则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不可否认,在宽容力量的感召下,很多孩子会意识到并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对孩子的宽容没有坚持一个适度原则,则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

高杰是家中的独生子,在家中备受宠爱。小的时候,高杰十分调皮,而且占有欲很强,上幼儿园的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从家里带过来的玩具,只要是他觉得喜欢,一定会强夺过来。稍微大点儿的时候,有一次跟爸爸妈妈去一个亲戚家做客,在亲戚家他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奥特曼造型,竟然藏在衣服里带回家了。

父母错误做法:纵容孩子的“小调皮”

上述案例中,儿子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父母认为这只是儿子调皮的一种表现,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也很少因为这种事情去责备孩子。

而且,他们总是想法设法地为儿子的“调皮”善后、掩饰。结果,父母的纵容让儿子高杰是非不分,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

心理专家建议:宽要有度,但无限度

教育孩子时,“宽”不能毫无理智,没有限度。例如,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总是对他们持包容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而且这样下去,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恒久的威信,孩子也会逐渐变得任性、自私,甚至是非不分。所以说,父母在对孩子采取宽容的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1.宽容的前提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父母实施宽容教育也是必须的,但是宽容孩子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否则应该予以批评和惩罚。例如上述案例中,父母首先应该让高杰意识到抢小朋友的玩具是不对的,当高杰意识到这一错误做法之后,父母才应该对他采取宽容的态度。

2.宽容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

有些孩子,当自己犯了错误时,看到父母对自己的这种错误持一种非常宽容、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不以为然。这样下去,孩子很可能会接着犯下类似的错误。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绝不能对孩子再持宽容的态度,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就等于对孩子的纵容,会为孩子今后形成不良的习性埋下祸根。

太过严厉会让孩子唯唯诺诺

与宽容相对的另一种父母是太过严厉型父母,这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喜欢给孩子画出很多条条框框,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能做。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必需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的失职。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这样下去就会适得其反。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度管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小强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他想睡一会儿,然后再起来做作业。“晚上十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他刚躺下,爸爸不容分说地就叫他起床。无奈,他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爸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小强平时在爸爸面前很少言语,有时甚至有些害怕。爸爸的口头禅就是:“你是我的孩子,难道我还管不了你!”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设置太多条条框框

像小强这样被父母严加管教的孩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有些父母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有些父母则对孩子管得过细过死,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过问。孩子也希望有自己的自由,也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主,也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而父母对孩子干预、设限过多,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心理压力很大。因此,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会让孩子没有主见,唯唯诺诺。

心理专家建议:教育孩子要宽严相济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教育孩子,要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思想品德上要严,无关紧要处要宽

孩子骂人、说脏话、拿别人东西等一些品德上的过错必须要严,要对他严肃批评,必要时给他一点儿小的惩罚,避免他养成不良习惯。但在一些小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要宽,如孩子不心打破了碗等,应当心平气和地和他说,教他下次注意,再把可能出现的危险向他强调一下就可以了。

2.学习上要严,个人兴趣上要宽

在学习上不能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否则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退步,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对他将来的前途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严不是要求父母时时刻刻都督促孩子学习,而是指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再者,对孩子重复出现的错误必须严格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父母的品德、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父母的榜样出现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在家庭教育中,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凡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据说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他从来不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久而久之,他的儿子纪泽、纪鸿也都是这么做。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在孩子的眼里,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因此,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着名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权、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可以说,这与曾国藩的榜样教育是分不开的。

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如同上述故事中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时,他总是保持着良好的习惯行为,这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信赖和尊重,更是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心理学上,这一现象被称为“榜样定律”。

孩子的诸多行为源于对父母的模仿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是xx家的孩子吧,跟你爸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孩子,跟你妈年轻的时候一个样”。不可否认,父母的外貌或多或少地都会遗传给孩子,透过孩子的外表,很多熟人都能够判断出孩子的父母是谁?事实上,不仅是外貌,就连孩子为人处事、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模仿着自己的父母。

有一对夫妇,对女儿给予了很高的希望,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发展,父母将其送到当地最好的一所音乐学校。女儿小时候很乖,学习很努力。但是自从女儿上了音乐学校以后,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女儿每天花很多的钱,买漂亮的衣服、书包、化妆品等,什么都想胜过其他同学,但是成绩却直线下降。父母找不出原因,只好请心理医生来帮忙解决女儿的问题。

心理医生在给女儿的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了女儿的问题所在,其实女儿的问题,也是其父母的问题,她的父母出生在旧式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虚荣心极强。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在人前,父母总是装出家里很有钱的样子,还告诉女儿,人活着一定要有面子。无形中,他们把这种虚荣心传染给了自己的女儿。耳濡目染,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女儿的虚荣心被唤起,因此就想要父母不断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

他们的女儿甚至这样告诉心理医生说:“我买贵重的东西,我请同学们吃饭,这都是我的父母所希望的啊!因为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我这样做当然也是给自己挣面子,给他们挣面子啊。我想做一个有面子的人,难道这也错了吗?”

父母错误做法:关注孩子成长,却不注重自身影响

有很多父母,他们都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儿女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忽视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例如上述故事中孩子在无形之中就模仿了父母虚荣的行为,所以她在生活中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旦物质上得不到满足,她定会大发雷霆,对父母竖眉瞪眼。其实,要改变女儿的这种状况很简单,就是父母和女儿一起努力做出改变。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多少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一些。其中的优点,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缺点,则会使孩子的人生多了些许遗憾。所以父母在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可能把它模仿地惟妙惟肖。

心理专家建议: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的模仿对象

着名的亲子教育专家郑石岩教授在他的书中曾经讲过,许多对生活适应有问题的孩子,总可以追踪到身教残留的不利因素。言教如不搭配身教,成效有限。因为多数情况下孩子不是按照父母所说的话去做,而是跟着父母的所作所为去做。父母试图用说的、用骂的去改造孩子,但孩子看到的是你的行为,他感受到的是你的心灵的模式,所以不管你说什么,不管你怎么说,他的心智行径都会往你给他树立的典范走。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模仿对象。

1.严于律己,为孩子树立懂礼貌的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若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人友好和善、尊老爱幼、不讲脏话、不欺负弱者。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自己要先做表率,但又要民主,做孩子的好朋友,言而有信,不乱发脾气,宽严适当。

2.控制脾气,为孩子树立心态平和的榜样

有的父母性格比较急躁,非常容易发脾气。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这种行为,冲着他们朋友大喊大叫。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发脾气之前父母要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保持克制。

3.辛勤劳动,给孩子树立自食其力的榜样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好吃懒做、懒懒散散,要争取时间,勤于做事,让孩子知道你家里的东西是用智慧和劳动赚来的,不是别人送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否则,孩子就会以为不劳动、不动脑子照样什么都可以拥有,可以过上好生活。

4.心胸宽广,给孩子树立为人豁达的榜样

在为人处事上,父母要表现得大智若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说长道短,不论人是非,不因一点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不因己不如人而嫉妒别人;遇事沉着冷静,对人对事智慧、宽容,拿得起、放得下、丢得开。这样的父母影响下的孩子才会变得心胸宽广,为人豁达。

过分的娇惯和毫无节制的爱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严家无悍虏,慈母多败子”,这是千百万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经验的总结。

一对生活在湖边的夫妇,靠捕鱼为生。有一年秋天,一群准备去南方过冬的天鹅路过这里。夫妇两个非常高兴,拿出打来的小鱼喂养它们。很快,这群天鹅就决定留下来。

冬天来了,它们白天在湖面上觅食,晚上就住在渔翁夫妇为它们铺好的窝里。

湖面封冻的时候,老夫妇就用自己储藏的喂鸡饲料和打来的小鱼喂养它们。直至湖面彻底解冻。

日复一日,老夫妇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着,爱护着。直到有一天,老夫妇不得不离开这里。然而,老夫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习惯了被他们保护的天鹅,在他们离开后的那个冬天,也随之消失了。它们的消失,不是因为飞去了其他地方,而是在那年冬天湖面封冻期间全部饿死了。

故事之中,渔翁夫妇对天鹅的爱,绝对是无私而又真挚的,他们甚至把这些天鹅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可是,渔翁夫妇却不知道,已经习惯了在这种爱下生活的天鹅,却在失去渔翁夫妇怀抱的那一刻,遭遇到了悲惨的结局。的确,人们对于那种无私而真挚的爱,通常是给予赞美和肯定的。可很少人会想到,溺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致命的。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天鹅效应”。

溺爱会带来孩子的无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常常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例如那些太多太快得到物质需求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常常不会处理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挫折。而且,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放纵和溺爱的父母,会使他们将来更易于焦虑和沮丧,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变得无能。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因为她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30岁的年纪了,甚至不懂得怎么去恋爱。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