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46732900000023

第23章 新闻特写的写作(1)

(第一节)新闻特写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特写的含义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重瞬间,少过程;重描绘,少叙述;重动势,少静态。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新闻场景的聚焦性

新闻特写的场景聚焦性指的是新闻特写对新闻场景的集中选取、对人物和事件瞬间集中描绘。新闻特写既然是“特写”,就应该局部放大某一段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新闻事实所在的时空而形成一种集中而强烈的“焦点”

式言说效应,以此反映整体,折射全貌,透视本质。

刘柱石《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作为一则关于新闻事实的特写性报道,就抓住了一个典型的场面——考试进行了一番渲染与描写,考场的纪律之严明、气氛之紧张,同时这种别开生面之考试的意义之新颖重大,被作者拿捏得娴熟又妥贴,使读者深受感染。

2.新闻事实的细节性

新闻场景的聚焦性势必派生出新闻事实的细节性。仔细观察,捕捉细节,推出形象,对准焦点而进行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的描绘,这是新闻特写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的常用手段。

在张京和陈辉二人的《时代需要最可爱的人——记着名作家魏巍同李国安的会见》这篇新闻特写中,“一双写英雄的手和一双紧握钻杆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是细节。“老作家握着李国安的手高兴地说”、“挂满军功章的”李国安、“魏老若有所思”、“离别时,魏老将自己撰写的《地球的红飘带》一书和一幅亲笔题词交给李国安,上面写着:‘李国安同志:你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些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有力也本真地告诉了我们比一般新闻叙述更多的信息。

3.新闻表述的感染性

新闻特写的表述感染性指的是新闻特写在写人写事时情文并茂、感人至深地渲染新闻事实与烘托新闻气氛的情绪感染性。新闻特写是新闻事实的局部放大——局部的显微,这一放大而显微的过程,自然是新闻情景与新闻气氛的由远则近、由隐而显地淡出于、渲染于事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现场感渐达强烈的生动活泼的过程,自然也是读者的情感被渐渐激发的过程。

4.新闻手法的描绘性

新闻特写的手法描绘性指的是新闻特写突出新闻特征的特写性与透视新闻全局的包举性。这一特性也派生出新闻特写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的形象性和片段性。新闻特写有些类似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即它们都善于截取生活(或新闻事实)的某一个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然后通过对某一个片断的描述、对某一个场面的介绍、对某一个镜头的处理,最终对新闻事实作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是真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写作,它虽然是对局部特征的描述,但是它的意旨却立足于高远、放眼于全局。如此言近而旨远的特点,使得新闻特写具有比较强烈的文学色彩。

三、新闻特写的分类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四、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具体而言则是:

1.敏锐的现场观察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观察是所有写作行为的基础与前提,新闻特写的写作更要求作者具备主动的观察热情与积极的观察态度,以便发现细节特征,捕捉生动形象的“特写镜头”,实现特写意图。

2.再现现场情景

这是新闻特写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它通过事实本身而推出真实的感情,或者给事物附着以情感的色彩。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最好的手段莫过于让情感包融于事实与事物之中,情虽要满,却不能溢出物外。在西方通讯员笔下,从来不会出现“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都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话语。他们会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具体而确凿,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3.题材集中突出

新闻特写的题材集中性包括最具“孕育性”情景的选取、接近高潮之片断的判断、内涵生动之情节的捕捉等,也包括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特点的抓取。

4.语言准确而生动

所有新闻语体的语言其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清晰、通俗,在此基础之上,新闻语体也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华尔街日报体”新闻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特别注重新闻表述的情绪感染性。他们往往采用讲故事的办法来寻找事物的变化,制造出故事的悬念,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特写的语言追求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5.白描细描并用

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与现场感极强的新闻,新闻特写的语言表达方式仍然以叙述为主,但已十分注重描写,其经常用来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是白描。但新闻特写毕竟是新闻作品而非文学作品,所以在运用描写手法的时候,既要能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与事物的动态特征并精细地刻画之,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不合理地进行虚构性想象——需要白描的地方,要坚决地进行白描。

五、写作新闻特写的注意事项

因为特写这一体裁要求既要再现新闻事实,又要生动形象,所以特写的叙述性语言要简洁,形象的描述语言要生动,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要合理地安排素材,语言既不能“浓妆艳抹”,也不能过于直白。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画面,就是用生动的形象说话

写新闻特写,首先要能“叙事如画”,就是要善于挑选有意义而且富于形象的材料,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有些新闻如果用消息的写法就不能充分地展现现场的活跃气氛,而用特写的形式就能把比赛的场面活生生地摆在读者面前。

2.写反映事件特征和高潮的片断

要写出事件的特色吸引读者,还必须紧紧围绕事件的特征运笔,对那些能反映事件特征的场面或片断进行突出的描写,注意不要事无巨细地面面俱到。

3.要有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

新闻特写要有声有色地反映出现场的情景和气氛,不能靠堆砌形容词来表现,而应该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述来实现。有人的活动,就会有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就会有传神的细节、生动的镜头。把这些细节、镜头描述好,就会使特写显得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善于判断,选择适用体裁

新闻特写固然感染力强,能吸引读者,但并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要用这种体裁来反映。有的题材值得用特写来表现,而且表现的效果很好,而有的题材没有感染力和生动的形象,没有典型的有特色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情节,或者新闻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外部形象上,就不适于这种体裁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了各种体裁后还要判断,自己获得的新闻题材用哪种体裁表现最好,该用消息就写消息,该用通讯就写通讯,该用特写就写特写。

(第二节)新闻特写写作问答

一、新闻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

新闻特写区别于消息,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紧紧抓住事件、人物或景物本身,着力地刻画,从而来表现、突出新闻的主题,而消息主要是报道事件本身,以简短、快速、客观为特点。

新闻特写与新闻通讯相比较,新闻特写比新闻通讯的内容容量相对小些,新闻特写的体式亦较新闻通讯要单纯些、简省些。新闻通讯写人可以纵横伸展笔墨,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写事则写出事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而新闻特写写人往往只取其生活瞬间的片断,不求完整全面;写事也只截取某些横断面,不要求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延续上反映事件的全貌。

二、怎样达到新闻特写选材的高度集中

选材的高度集中,是新闻特写的重要特点。新闻特写不论是写人或写事,都不能像写消息、通讯、调查报告那样,把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是怎样变化的等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而是截取最有价值的那一段,集中铺开,重点开花,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把最典型的情节充分展示出来,使受众“窥一斑而知全豹”。

应当注意,新闻特写所突出的重点,往往是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最关键、最重要、最生动感人的一幕,抓住了它,就抓住了事件的重点与特点。

抓住这最有代表性的一幕进行刻画,比起平铺直叙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效果更佳。而抓不住重点,或者不能集中地表达重点,就无法写好新闻特写。

当然,强调新闻特写在选材上要集中,要突出重点材料,并不能排斥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有关的知识性材料。这些材料交代得好,可以把现在的和历史的、场内的和场外的材料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新闻特写更为丰满充实,信息量更大。但是,这些背景材料和知识性材料的交代,最好采用穿插的办法,不宜大段大段地集中交代。

三、新闻特写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新闻特写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对新闻人物的动作进行细描,借以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特征

对人物有特点的动作进行细描,是最能渲染气氛、打动人心、突出特点的。

2.对新闻人物的语言进行细描,借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用比较细腻的笔触把新闻人物感人肺腑的话语表达出来,刻画新闻人物,有时比用其他形式更能直接地揭示新闻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经验的作者,善于根据报道主题的需要恰当地选取新闻人物的语言进行细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