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46732900000022

第22章 通讯的写作(9)

如何看待成绩,需要把握三点:其一,新中国成立后29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其二,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成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其三,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成就与同时期不同发展类型国家建设成就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这些成就已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看待失误,同样需要把握三点:第一,29年中党的探索的确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和曲折。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次大的失误。第一次是经济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求纯的错误,主要表现为1958~1960年的“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次就是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主要表现为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第二,发生失误和曲折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在面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导致了错误的发生和发展。我们不能只强调主观原因,这会导致对前人的苛求,不利于公正地评价历史;也不能只强调客观原因,这会导致无原则的原谅,不利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第三,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未来的。

在这里,我主要就如何看待成绩和失误点一下题。目前,我们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了解,《党史》二卷的编写历时16年。这期间,党史学界出了不少成果,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请您谈谈,《党史》二卷有哪些方面的新意?

欧阳淞:正如你所说,《党史》二卷的编写历时16年,经党中央批准于今年1月11日正式出版,同时修订重印了《党史》一卷。《党史》二卷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史基本着作。据统计,截至5月12日,《党史》一卷、二卷已经发行170多万套,预计今年“七一”前后发行数量还会有突破。这在同类出版物的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至少反映出三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反映出人们关注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反映出人们对我们党的关注、认同和期待。第二,反映出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已经形成热潮,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所产生的积极成效和深远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第三,回到你刚才提的问题,就是《党史》二卷的编写虽然历时16年,但它充分吸收了其间党中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新观点、新判断、新结论,也在充分吸收党史学界有益研究成果基础上,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不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因而它是与时俱进的,是新意迭出的,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党史》二卷作为一部反映党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党史基本着作,虽然所用分析框架和话语系统比较规范和成熟,但该书与以往的党史着作相比较,在许多方面是有新意的。第一,归纳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历史分期体系。

《党史》二卷采用的是“四分法”,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新中国成立后所谓“前三后四”分期合并为一个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二是以党的八大为开端,将1956~1966年划分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三是将1976~1978年的“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独立划分成一个阶段。第二,着力构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史全貌的框架结构。《党史》二卷摆脱了将党史写成路线斗争史的模式,每一编都着重写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内容,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写了党的建设,写了人民群众的奋斗和智慧。第三,大量运用第一手文献资料和多学科研究成果。《党史》二卷运用了不少新发掘的史料,借鉴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党史》二卷的注释中,第一手文献资料有495个,第一次公开使用的文献资料有144个。第四,突显了富有时代高度和独到眼光的历史评价。不仅注意还原历史原貌,而且做到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来选择史实,评价史实。第五,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正本清源。

当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党史》二卷也还存在一些不周之处,需要我们加强对阅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适当时候进行修订。

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报》:刚才,您说党史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请您谈谈,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呢?

欧阳淞:党中央颁发关于党史工作的文件,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标志着党史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我认为要牢牢把握以下六点:一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要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四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五要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六要形成党史工作合力。这个问题,我在今年《光明日报》党史专版的第一期详细讨论过。这里,我主要同社会科学界的朋友们讨论其中三个问题。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问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原动力所在,也是党史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注重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有益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要了解和参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党史工作与大局的结合点,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党和国家决策的资政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问题。从根本上说,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要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牢牢把握党史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全面反映和准确记载党的历史,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充分肯定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党史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尊重历史研究的客观规律,发扬学术民主,鼓励科学探索,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党史研究环境。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党史工作的手段、方法和载体,使党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是努力形成党史工作合力问题。做好党史工作,必须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着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的氛围。要加强党史部门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史志、档案、文博等系统党史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的联系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党史工作。同时,要在与兄弟单位的联系协作中,虚心向党史学科以外的专家学者学习,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攻关,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推动党史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的事业伟大而光荣,党史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不断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