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46641900000019

第19章 世界名城亚洲篇(3)

公主带着深深的幽怨和对美好人生无限的眷念,永远地闭上了她那美丽的眼睛。

国王痛苦欲绝,懊恼万分,立即将这个邪恶的巫师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国王为自己的骄横恣意和愚蠢付出了可爱的女儿生命的代价。他从此意志消沉,疏于国事。

奥斯曼帝国,也自此逐渐走向了衰败。

大马士革——“天国里的城市”

城市名片

国别:叙利亚

位置:安提黎巴山山麓,巴拉达河和阿瓦什河汇合处

地位:首都

年代:公元前2000多年

名城掠影

大马士革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名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传说一本古书里写着:“上帝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古代阿拉伯的文臣武将、诗人墨客、富商巨贾、王公贵族都渴望在世时能居住在大马士革,死后也安葬在这儿。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大马士革确是一座古老美丽而又历尽沧桑的古城。它目击过多少个帝国的兴衰!那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终于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所取代。公元661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定都于大马士革,此时的大马士革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750年,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大马士革遭到严重摧残。以后大马士革在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度过4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叙利亚独立前又遭受了法国殖民主义30多年的统治。无数次的侵略和天灾人祸,使大马士革的许多历史文物遭到破坏。但今天,大马士革仍然无愧于“古迹之城”的称号,是阿拉伯世界文物荟萃地之一。

大马士革古城旁边有一座建于13、14世纪的石砌大门,称“凯桑门”。据说耶稣基督的使徒圣保罗曾通过凯桑门来到大马士革。后来,当圣保罗被城内异教统治者追逐时,他被朋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大马士革堡垒降落在凯桑门,从而逃出了大马士革。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使徒,在凯桑门附近建筑了圣保罗教堂。

建于11世纪的大马士革城堡也是著名的古迹。城堡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用巨石垒成。四周绕着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城堡有300个射孔,高塔上有堞眼,据说从这里可向敌人倾泼出滚热的油。在这个城堡里,叙利亚历史上三位杰出的人物——努拉尔·丁、萨拉丁和扎赫尔·倍贝尔指挥了许多抗击外族入侵的战役。

名城故事

大马士革弯刀闻名遐迩,这里讲述两个与大马士革弯刀有关的故事。

公元1191年9月3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主力部队在英格兰国王理查的率领下,逐渐接近雅法城附近的一片开阔的平地阿尔苏夫,那里将是两位传奇英雄的相会和碰撞之处。传说的另一位主角是同样威震天下的穆斯林君王,他的名字叫做萨拉丁,是阿育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这位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君王率领着他的大军与理查相对而行。双方在9月4日先后进入了战场,并且立即开始布阵,一时间两军各成战阵。就在这个时候,萨拉丁的军使来到十字军的阵前,邀请理查出阵和萨拉丁一见。理查欣然策马出阵会见萨拉丁,显然两人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上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萨拉丁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袭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向纱巾一剑挥去,竟然将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割成了两半。这一奇观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异常锋利。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这种神秘的刀剑以它的原材料命名:“乌兹”钢刀剑,或者以它的锻造产地命名:“大马士革”钢刀剑。

1260年8月,埃及苏丹忽都思率领大军同蒙古军队在艾因·贾鲁附近进行决战,史称艾因·贾鲁决战。此战大马士革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忽都思大军共计12万人,蒙军约25000人。

埃及骑兵全是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埃及强弓射程远,穿透力强,但射速稍慢。坐骑是阿拉伯纯种马,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埃及骑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马,机动性远不如蒙古骑兵。埃及军队打仗常采取守势,用强弓齐射打击进攻的敌军。埃及骑兵能够远距离射中敌人。等敌人被弓箭齐射大量消减,阵形散乱后,埃及骑兵以严整的队形冲向敌阵,接近敌人时先放一拨弓箭,然后冲入敌阵,以长矛或马刀格斗。埃及骑兵的刀法出色,再配以享誉世界的大马士革弯刀更是如虎添翼。

蒙古大将怯的不花领军率先发动进攻。埃及拜巴尔军团的任务就是佯装退却,而蒙古军队紧追不放,冲进山谷。拜巴尔军团迅速回归本阵。五万埃及骑兵排成六千米长的阵线,部署在两侧群山里的七万北非轻骑兵这时也冲了出来,形成对蒙古军队的三面包围。蒙古军队出现慌乱,怯的不花立刻命令蒙古军队的两个万人队以亚美尼亚铁甲骑兵为先锋,向埃及阵营薄弱而突出的两翼突击。怯的不花亲率一个万人队,向埃及阵营的左翼猛扑过来。亚美尼亚铁骑组成的前锋以楔形突进埃及阵营两翼,而蒙古轻骑兵跟在后面飞快地放箭,重骑兵则拔出马刀左劈右砍。埃及左翼面对怯的不花亲率的蒙古骑兵已经开始溃散。而后整个埃及阵营都开始后退。

千钧一发时,忽都思亲自冲进蒙古军阵中,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他的行为唤起了埃及骑兵的勇气,他们狂呼着冲了上去,用大马士革弯刀进行激烈搏斗。蒙古轻骑兵不擅于近距离格斗,占不到任何便宜。这场混战从清晨打到下午,蒙古军队伤亡渐增,开始现出败象。怯的不花亲率自己的卫队发动反冲锋,结果身中数箭而亡。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开始夺路而逃。埃及骑兵在一个叫贝珊的地方将蒙古残军团团围住,蒙古士兵全部力战而死。

巴格达——西亚古文明摇篮

城市名片

国别:伊拉克

位置:底格里斯河中游

地位:首都

年代:建于公元762年

名城掠影

公元762年,阿拔斯帝国的哈里发曼苏尔在底格里斯河右岸建立了最早的巴格达城,由于它的便利的地理位置,在长达几个世纪里,它不仅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伊斯兰教的名城,也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

公元1258年和1400年,巴格达城先后遭到蒙古人入侵,两次被毁。波斯人、土耳其人也相继占领过巴格达,使巴格达屡遭破坏。但是,在热爱自己文化传统的伊拉克政府和人民的关心爱护下,在新建的现代化建筑旁边,巴格达市老区窄窄的街道、传统的阿拉伯市场、金光闪闪的清真寺大尖顶,依然保留着阿拉伯城市的独特情调。随处可见的《天方夜谭》中描绘的雕塑,时时使人想到在中世纪阿拉伯人民对沟通中西方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在底格里斯河附近的艾比·努瓦斯大街修建的雕塑座基上,有一座山鲁亚尔国王正在聆听他的妃子讲故事的石雕像。妃子传神的表情,国王入迷的神态,惟妙惟肖。这一切都给巴格达增添了神话的色彩。

公元前18世纪后巴比伦皇帝修建的“空中花园”与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齐名。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高度文明,伊拉克政府在巴格达“朝拉公园”,根据“空中花园”遗址的情景,修建了一个想象的模型。远远望去,一个小巧玲珑的花园,宛若飘浮在空中,令人对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古巴比伦文明惊叹不已。

名城故事

在巴格达伊拉克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只简陋的小陶罐,外观虽不起眼,却被誉为考古学领域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尽管已有大约两千年历史,但以陶罐内装的所有物质及其制作意图来判断,这只陶罐却像是一个电池的外壳。这种电池是在巴格达附近的帕提亚村庄遗址上被发现的,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之间。

1936年6月盛夏的一天,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近郊帕提亚村外,修建铁路的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工人们挥动铁锹,铲除了一堆土丘。正准备铺设路基,偶然发掘出一座用巨大石板砌成的古代陵墓,墓内有一具石棺,石板上刻有许多波斯文字。施工暂时停止了,伊拉克博物院的考古学家们立即赶来。原来这座石棺是一座陵墓的一部分,而墓的历史时期就是安息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50—公元225年)。

两个月过去了,巨大的石棺终于打开了,从中发现了大量公元前248年至前226年古波斯时代的文物。但是,其中最令考古学家惊讶的不是613颗珍珠组成的捻珠和大量金银器,而是一些铜管、铁棒和陶器。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围着这些出土文物百思不解。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研究和鉴定。不久,他宣布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异常奇特的文物,其中有一个陶器,高15厘米,形似花瓶,呈乳白偏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埋有一根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内有一层沥青,包着一根铁棒。铁棒上高出铜管1厘米,高出的部分虽布满铁锈,但个别地方却有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看上去好像是一层铅。铁棒下端,则塞有3厘米高的沥青,使铁棒同铜管相隔离。”

此后不久,经过化学鉴定,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出土的铜管、铁棒和陶器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向陶瓶内倒入一些酸或碱性水,便可以发出电来。”这意味着,在公元前248年至前226年之间,居住在这些地区的波斯人就开始使用电池了,而现代电池在1800年由意大利物理学者伏特发明的。

卡维尼格的消息震动了考古界,世界各国考古学家纷纷赶来,希望仔细研究这个古代化学电池。但是,卡维尼格和古代电池却突然不见了。考古学家们四处寻找,但却毫无结果。

原来,卡维尼格带着这些古代的化学电池悄悄地返回德国了,以便证实他的另一个惊人的发现,卡维尼格在柏林公布了一个更加令人惊讶的消息。他说:“根据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装配10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被串联使用的,串联这些电池的目的则是通过电解法将金涂在雕像或装饰品上。”

卡维尼格这两个发现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的哗然。但是,他的论断却长时间未得到考古界的承认。

卡维尼格并不为此灰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论断。1970年,一位德国学者艾林·艾杰巴得希特帮助了卡维尼格。他找到卡维尼格,并仿制了“巴格达电池”,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然后取来新鲜的葡萄汁,倒入电池中,立即奇迹出现了,联接着电池的电压表显示出0.87伏特电压。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艾林·艾杰巴得希特又作电解镀金试验。他将一个小雕像吊起,抹上一层金粉水,随后接通电池,通过电流,两个多小时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涂金雕像便闪现在他眼前。又经过几次类似试验,他终于证实了卡维尼格的论断:古人们使用的镀金雕像正是通过这种电解法镀上金的。

这不仅表明古代波斯人已知道怎样用电,而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电可能被使用于古代冶金和其他金属,制作兵器。

贝鲁特——千年古城旅游圣地

城市名片

国别:黎巴嫩

位置:位于地中海东岸

地位:首都

年代:公元前2000多年

名城掠影

贝鲁特是一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名城,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使之成为旅游者的一个圣地。它面对碧波荡漾的地中海,背靠青松覆盖的黎巴嫩山,被人比作“东方的巴黎”。

贝鲁特不仅是旅游者的乐园,还素有中东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新闻中心和教育中心的美称。

自腓尼基时代起,黎巴嫩人即“以商立国”,至今商业收入仍占国民总收入的1/3。贝鲁特市中心的烈士广场周围,是阿拉伯语中称为“苏克”的阿拉伯市场区;市区西部的哈姆拉大街则是有着“中东的纽约第五店”声誉的现代化商业区。

贝鲁特是自由港,素以转口贸易闻名。商人们在此能享受到各种方便:有线路众多的电话电报,有通信卫星地面站和控制站,保证国际联系畅通无阻;有通晓中东三种通用商业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而又办事熟练的秘书人才,有工商业的各种专家,有自由贸易的精神。所以有人说,贝鲁特是中东商人的首都。

贝鲁特的银行业更是遐迩闻名。至2001年,这里有76家本国的和外国银行,其中约半数是国际性银行的代表机构。贝鲁特还是黄金和外汇的自由市场,各种外汇和黄金都可以自由兑换和买卖,金融贸易十分活跃。

贝鲁特是中东消息最灵通的新闻市场,一些大通讯社都在这里开设中东总分社。同时,贝鲁特又是情报中心,许多国家在此设有阵容强大的使馆,观察研究中东形势,而各国情报人员暗中斗法,又给这座城市涂上了一层神秘惊险的色彩。

位于贝鲁特附近的黎巴嫩山是一座著名的旅游胜地,高达3000多米,山顶上白雪皑皑,而山脚下却是果树成林,一片翠绿,与地中海交相辉映,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神往。汽车可以沿着宽阔的盘山公路,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山坡间建有许多式样新颖的别墅、旅馆和饭店,掩映在苍郁的林木丛中。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可以观赏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山上人们在开心地滑雪,山下海滨浴场上彩伞簇立,人头攒动。黎巴嫩出版的一本旅游册上曾这样风趣地写道:“到贝鲁特来吧!一天之内您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由于同一地区内山上山下气温差别甚大,才出现这样一种离奇的场面。

名城故事

巴勒贝克遗址坐落在距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约90千米处,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东北前黎巴嫩山的山麓之上,海拔约为1160米。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罗马时代的神庙,甚至让今日的罗马古城都为之汗颜。

巴勒贝克是黎巴嫩著名古迹,“巴勒贝克”意为“太阳之域”。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崇拜太阳神巴勒修建神庙,使之成为祭祀中心。罗马帝国时的奥古斯都皇帝又在此雇佣2万名奴隶对神庙进行扩建,增修成一个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里面供奉了万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