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帝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而言,膏肓穴即是内部疾患在外部(背部)的一个反应点,所以膏肓穴处的反应点,也多是诸虚百损疾患的治疗点,前面引用的古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但病反应在膏肓穴处者,董门认为多为虚证,或有瘀血或有条索状等外在病象可查。既然诸虚百损疾患外在反应于膏肓穴处,那么除了灸治消除这些病象外,董门用三棱针,四两拨千斤,以一穴“曲径通幽”来治疗整体上反映在此穴附近的虚证、疼痛等病象。
这里简要谈一谈用针和施灸及刺血的作用机理。里为阴外为阳,用针是深刺攻阳,即通过深刺泻阴来攻阳,施灸是用艾的温热作用于体表之阳而固阳,固阳以固阴,因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乃阴阳互根作用。而董门刺血术,则是通阳,通过浅刺出血,通外在之阳。若回归于经典,答案就是“阳在外,阴之使也”,以通阳来扶阴。火神之偏,在于看死了阴阳。故董门刺血术,多在阳经、阳面,只有急危重症才会在阴经、阴面刺血,非危重难症刺血于阴经、阴面是变相的大泻阴阳。以四肢的阳面、人体的背面刺血,才是真正的通阳,董公对此早有垂训。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明阴阳互根互用的机理。既然负阴抱阳,阴阳本身为一体,只是其用不同而已;既然为一体,“冲气以为和”就好解释了,“冲”之含义正解即为“抟”,即为阴阳抱一的表现,哪里还有对冲之说?简单来说,冲即为和,和即为冲,正好说明阴阳一体的互根作用,不需刻意将阴阳对立之,即需要对冲之时,也要找到最重要的“中”。
【精枝穴】
部位:包括金精、金枝两穴(左右共四穴)。
解剖:肺肾交叉神经。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左痛刺左侧穴,右痛刺右侧穴。
解部:肺肾交叉解部。
解语石注
可参双凤穴穴解。
【金林穴】
部位: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左右共六穴)。
解剖:肺总神经,右侧属肝肾交叉神经,左侧属脾肾交叉神经。
主治:血管硬化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左侧痛刺左侧穴位,右侧痛刺右侧穴位。
解部:作用于肺总解部,右侧属肝肾交叉解部,左侧属脾肾交叉解部。
解语石注
宜分清用此穴的指征:病血者用。还宜分清金林穴的左右分属不同,左侧属于肝肾,右侧属于脾肾。诊断正确、选择对证的穴位,才是有效的前提。
【顶柱穴】
部位: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左右共二十二穴)。
解剖:右侧属心肝肺交叉神经,左侧属心肝脾交叉神经。
主治:血管硬化之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左侧腰闪刺左侧穴位,右侧腰闪刺右侧穴位;两侧同时腰闪,两侧穴位同时刺血。
解部:右侧为心肝肺交叉解部,左侧为心肝脾交叉解部。
解语石注
穴解同前。
【后心穴】
部位: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左右共八穴),与金吉、金陵、火金三穴(左右共六穴)。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急性心脏麻痹、风寒入里、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症。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治羊毛痧时,用三棱针对着紫点(重者现黑点)将羊毛挑出;治疔疮、心脏衰弱及胃病,用三棱针刺血。
解部:心之总解部。
解语石注
董氏针灸奇穴解部的重要性,在此体现得一览无余。我们知道,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也属于心之总解部,但一个治疗心之气病,一个治疗心之血病。不熟玩解部,如何能窥得董门针术握要之法?
治病无非治气或治血,在此希望读者精思善用董门先祖留下的宝贵智慧。
【感冒三穴】
部位:包括安全、金斗(两侧)三穴。
解剖:安全穴为脊椎总神经及四肢神经所在,金斗穴为心脏二尖瓣神经所在。
主治:重感冒。
取穴: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缘凹陷处,金斗穴在大椎骨下第五个脊椎骨各旁开四横指处是穴。
手术:用小毫针,针刺三分至五分,针入皮下即见其效。
解部:安全穴为脊椎总解部及四肢解部,金斗穴为心脏二尖瓣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二穴在上焦,直接对应心肺部疾病的治疗,唯金斗穴能治疗心脏二尖瓣病变,非内修体悟不可得。
【水中穴】
部位:在十三脊椎骨下旁开一寸五分。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肾亏、肾虚、肾脏炎、妇科经脉不调、便秘口渴、脊椎骨痛。
取穴:当十三脊椎骨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解部:肾总解部。
【水腑穴】
部位:在第十四脊椎骨下旁开一寸五分。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脊椎骨无法弯曲、妇女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阳痿早泄、头痛、糖尿、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死胎不下。
取穴:当第十四脊椎骨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解部:作用于肾总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二穴合论。水中穴即三焦俞,水腑穴即肾俞。肾属水而藏真火,故董门先祖设三焦俞为水中穴,其深意为肾为水火之脏。用穴范围如上所述。
【三江穴】
部位:从第十三脊椎骨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凤巢、主巢共七穴,及十四脊椎骨下旁开四横指之六完、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两侧)共十二穴。
解剖:肾神经及六腑神经。
主治:经闭、子宫炎、肠炎、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解部:肾解部及六腑解部。
【双河穴】
部位:包括第十四脊椎骨下之六完、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左右共十二穴)。
解剖:肾神经,六腑交叉神经。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注意:出黑血有效,出红血无效。
解部:肾解部,六腑交叉解部
解语石注
三江穴、双河穴,内含六宗、六完、六满、六道。六为水数,在后天八卦图中,腰腹区对应坎位,坎为水,为六。董门先祖取象比类命名穴位,也旨在说明此区域穴位有调肾水之用。
【冲霄穴】
部位:包括第二十脊椎骨下之妙巢穴,二十一脊椎骨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一寸之上高穴三穴。
解剖:小脑神经。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泄胀痛。【增】对口疮。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解部:小脑解部。
解语石注
霄汉者,高位也,豪气冲霄汉。此系以脊椎骨最下端之穴,治疗头顶后脑之疾。
十二部位(前胸部位)
【喉蛾九穴】
部位: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与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两侧)。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状如哮喘)。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在九穴部位上刺血。
注意:针刺时,用拇指和食指将穴部皮肉捏起,以免伤筋及软骨。
解部:肺解部。
解语石注
此九穴为局部取穴。嗓子痛、嗓子痒甚至扁桃体诸疾,湖北襄阳一地靠近河南农村,统称此类疾患为“嗓蛾子”,通过这个叫法就好理解喉蛾九穴的命名了。此九穴多用于急症,封喉之疾,现多不用。笔者用其治疗过几例甲状腺功能能亢进患者,结合中药和其他穴位,效果满意。但没有单独用过此九穴。
录董公治疗急性双蛾方法供参:先在大陵穴至曲泽穴之间,每寸针一出血点;用左手提起喉结节板,以三棱针针刺出血。本症封喉则死。
西法为患部开刀。
【十二猴穴】
部位: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侧共十二穴。
解剖:肺部神经。
主治:喉痧、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说明:十二猴穴因治疗喉痧(猩红热),并且因有十二个穴位而得名。
解部:肺解部。
解语石注
猴性善动,猴在十二生肖中对应十二干支属申金,此处对应肺金解部。
因为现代医学的介入,这些效穴越来越少被使用了,时也势也,但中医针灸绝对有办法治疗这些急危症。先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要牢记,对于针灸治疗急症,在病人相信又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必须会用。
【金五穴】
部位: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凹陷处为金肝穴,直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
解剖:心神经,气管神经。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解部:心之解部,气管解部。
【胃毛七穴】
部位:从岐骨下缘凹陷处起,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左右共四穴)。
解剖:心胃交叉神经。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挑出羊毛治疗羊毛痧,其余刺血治疗。
解部:心胃交叉解部。
解语石注
金五穴和胃毛七穴因笔者无经验,在此录董公医案一则:
痧胀:单刀拳王于老先生,突暴病,头痛身热,自云为“羊毛疔”,实则气血寒束之痧胀也。治疗经过:第一,前心方块点放出血。第二,心下胃上部挑刺不使出血。第三,背部胸腰椎两旁各三线,每线各一寸点刺出血。第四,委中穴找青筋点刺出血。第五,眉上半寸每五分点刺出血。(吾师全民先生按:一为喉蛾九穴点刺出血,二为金五穴点刺出血,三为五岭穴点刺出血,四为委中穴点刺出血,五为上里穴及四腑一、二穴点刺出血)
【腑巢二十三穴】
部位:肚脐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两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取穴:详见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刺血。
解部:六腑神经。
解语石注
对此二十三穴笔者无甚经验,但董公的设穴思路来自后天《洛书》
图。不论治疗上述何种疾病,都应仔细查找皮肤上的小结节而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