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董氏针灸注疏
4652600000018

第18章 董氏针灸穴位精解(15)

主治: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失眠症、小儿梦惊。

取穴:当两眉头之正中上三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上往下扎(即皮下针),深一分至二分。

应用:本穴须与正会穴配针,才有疗效。

解部:脑解部。

解语石注

镇静穴相当于印堂穴。《素问·刺疟论》仅言为两眉间,《灵枢·五色》称印堂区(眉间)为“阙”。印堂穴名来自星象,印者图章也,官印也;堂者,庭堂也,明堂也。印堂为古代官府办公之地,其地肃静,印堂穴名也依其特性而设穴。董门先祖以镇静穴而命名之,古道家称印堂区为上丹田,应午时。镇静穴至正会穴间属火,正会穴至州水穴之间属水,故州水穴在其连线附近。镇静穴和正会穴之间有囟门穴,对于小儿是不宜碰伤的。火属离,后天八卦中为脑,故针刺此穴有镇静脑部的作用,其解部也在脑部。需要注意的是,古道家对人体穴道的认识是无正奇之分的。

镇静穴的主治,诸家前辈论述详尽,多为镇静脑部神经之用。笔者用于鼻渊的治疗,效果甚好,针刺宜偏向一侧鼻腔方向;失眠针镇静穴,宜捏皮浅刺,若针尖至骨,虽效速,但经过观察,远期效果则弊大于利。非仅此一穴如此,若所有穴位概“抵骨针刺”,就失去了穴位针刺深浅度的意义了,一味地为取效而不顾人体正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此说是有“骨痹”症状者,才能选择刺骨应肾的深刺法,而一些脉病、肌肉皮毛病等,还是按照菽位脉法来选择针刺的深浅。笔者在2009年世界针灸联合会举办的针灸风采全球行——董氏针灸推广会河南省中医学院站的公开课上,在师父全民先生主讲的空当里,也穿插讲解了脉法与针灸不传之秘——深浅,随后又在明医网岐黄针道版也设了三个专题帖子,详细讲解了脉法深浅和针灸深浅的相关用法。

《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上文说明了针刺不可中骨。笔者认为,多数骨关节疾患均为经筋肌肉之病变,针刺经筋肌肉能解决问题的,何须直取骨气以应肾?上肢的人宗、地宗、天宗三穴,也明言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内伤肱二头肌,取穴部位必须特别准确。学者宜详细参研1973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里面推荐的穴位深浅,不可以随意抵骨深刺。

《灵枢·卫气失常》黄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

“夫百病变化,不可胜数,然皮有部,肉有柱,血气有输,骨有属。”

黄帝曰:“愿闻其故。”伯高曰:“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在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少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在笔者用董氏针灸奇穴的理念中,下针能浅绝不深,能少绝不多,因为人体的先天阳气自出生就有了定量,每多耗散一分,人则衰去一分。用董氏针灸解部,能针细分支解部的绝不针分支解部,能针分支解部的绝不针区支解部,能针区支解部的绝不针副解部,能针副解部的绝不针解部,能针解部的绝不针总解部。一切都在于“度”的把握。董门先祖把一个个穴位细化到量的程度,若处处选总解部、解部之大穴,董门先祖设此一道道的分支解部又何益?一切唯以效速为前提,犹如现代激素喂鸡、养鳝鱼一样,过度开采和强行催熟,代价就是扰乱了人体的气血。我们治病本应以效取胜,但不能以牺牲病人的正气为代价,而应该根据不同的病,不同的病期,来选择不同的解部。

【上里穴】

部位:在眉头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头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皮下针(针由上往下扎),深一分至二分(用五分毫针)。

解部:肺之区支解部,眼解部。

【四腑二穴】

部位:在眉毛中央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中央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用五分毫针,皮下针(针由上往下扎)深一分至二分。

解部:肺之区支解部,眼解部。

【四腑一穴】

部位:在眉角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角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用五分毫针,皮下针(针由上往下扎)深一分至二分。

应用:四腑一、四腑二和上里三穴,同时用三棱针刺血为治临时头痛之特效针。

解部:肺之区支解部,眼解部。

解语石注

此三穴合论。其在上眼眶边缘,“近治”法作用为实体眼解部。

《素问·风论》:“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臨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该篇所述眉上的位置即是面部诊断肺风的位置,故解部在肺,《素问》有明确记载。

三穴在眉上,而眉上区域为足三阳脉气所过,手少阳脉气也发于此(《素问·气府论》),此命名为四腑穴有如此的依据;另据《阴阳十一脉灸经》,若肩、臂、齿脉合成三焦手少阳脉来看,四腑穴在此位置也成立。

董氏针灸中所言临时头痛者,多为外感肺风或伤食,总之是阳脉或上焦的新病,并非久年头风之症。

【正本穴】

部位:鼻端准头。

解剖:肺之交叉区神经。

主治:敏感性鼻炎。

取穴:仰卧或正坐,头稍仰起,于鼻之尖端,以手摸之左右各有小软骨,中有凹陷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勿刺软骨。

应用:用三棱针刺血最有效。脑力衰退及肺弱者,可针本穴补之。

解部:肺之交叉区解部。

解语石注

鼻为明堂,鼻头为本,故名。素穴有聚精之能,正本穴能改善脑力衰退状况(也多因劳累引起的精力不足)。肺为肾之母,本穴作用于肺,生肺金而生肾水,也因鼻尖属土,土主备化而生气统血,取效机理如此。用针时要特别注意针深太过伤骨。

看鼻诊脾法:现在流行各种部位针法,甚至有研究鼻针者,无非是把鼻子看做一个九宫,按照不同的宫位选择不同的刺激点来下针。但在《金匮要略》里,鼻部是作为诊断用的。

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论述: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

【马金水穴】

部位:在外眼角直下至颧骨之下缘凹陷处。

解剖:肾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主治:肾结石、闪腰、岔气(呼吸感觉痛楚)、肾脏炎、鼻炎。

取穴:当眼角直下至颧骨之下缘一分五凹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注意:下针后痛楚立即解除者,表示取穴正确;取针后出血者,表示取穴不准。

解部:肾解部,肺之副支解部。

【马快水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直下四分。

解剖:肾神经,膀胱神经。

主治: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脊椎骨痛(限腰部)、鼻炎。

取穴:当马金水穴直下四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肾解部,膀胱解部。

【腑快穴】

部位:与鼻下缘齐平,向外横开五分。

解剖:肾之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腹胀、腹疼痛、疝气。

取穴:与鼻下缘齐平,当鼻角向外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肾之解部,六腑解部。

解语石注

《灵枢》云:颊肾腰脐。马快水穴、马金水穴部位《灵枢·五色》

属颊,颊应肾。二穴以马快、马金命名,马属乾,行而健,自强而速,秉金气。对于肾结石疼痛,临床也有用尺泽穴止痛者,可见肺金和肾水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相生,而且生中有克。马快水、马金水二穴,直接作用于肾实体和肾气,下针即效,甚至指压即效,在临床上治疗肾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积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临床屡屡验证,诸位前辈更是多有体会。

腑快穴在颧下稍内。《灵枢·五色》:“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这些部位既是诊断疾患的望诊部位,又是下针治疗对应疾患的部位。面部穴位多遵《灵枢》论述而用。

本部穴位解部为肾、膀胱,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下针即止痛,如果需要缓解肾积水情况,还要配合金前上下穴,以刺血为主。

【六快穴】

部位:在人中(鼻至唇之中央)向外横开一寸四分(即去口角外纹一分五)。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尿道结石,尿道炎。

取穴:当人中向外横开一寸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应用:与马快水穴配针治疗尿道结石。

解部:分泌解部。

【七快穴】

部位:在嘴角外侧五分。

解剖:肺神经。

主治:脸面麻痹、肺虚弱、尿道结石。

取穴:当嘴角外侧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从嘴角向外斜扎,深五分至一寸五分。左脸麻痹取右穴,右脸麻痹取左穴。

解部:肺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二穴在嘴角附近,位于大肠手阳明脉上,主治如上,但穴位命名为六快穴、七快穴,就值得深思了。中国的数字,并非现代人了解的仅仅代表数量和次序,在传统文化中还有更深刻的含义。而术数之学,祖于《河图》、《洛书》,万种数字变化不出《河图》、《洛书》,生数成数而已。

“六”在《河图》中为地,应脾,在先天八卦中应坎水,取象于人体之肾,钱乙的六味地黄丸,不单纯是六味药,亦是取先天坎位为水应肾的“六”数,故名之。“七”在后天八卦中应金,为兑卦,取象于人体之肺。从董氏针灸奇穴解部中六快穴对应分泌解部、七快穴对应肾解部来看,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

关于分泌解部,根据《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了六快穴的“分泌解部”之意,因为大肠手阳明脉主津液所生之病,针刺六快穴,能分泌津液而用于结石病和尿道病的治疗。董氏针灸奇穴中还有一个分枝上、下二穴对应的也是“分泌解部”,是取小肠手太阳脉主津液的功能,两者可互参。

【木枝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外开五分。

解剖:肝胆神经。

主治:胆结石、胆虚弱、小儿夜哭。

取穴:当外眼角直下至颧骨下缘凹陷处,再向外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肝胆解部。

解语石注

此穴取效原理也来源于《灵枢·五色》,以及后天八卦图与人体面部的对应关系。木枝穴在震位,其应用多与胆虚和实体胆结石有关。

治疗胆结石痛,下针即止,针刺不宜过深。

【水通穴】

部位:在嘴角直下四分。

解剖:肾神经。

主治:肾脏病引起之风湿病、肾机能不足及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增】气喘、打呃(噎膈)、气不下行、腹部发胀、呕吐、干霍乱、阳霍乱。

取穴:当嘴角直下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刺,深一分至五分。

解部:肾解部。

【水金穴】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横开五分。

解剖:肾神经。

主治:肾脏病引起之风湿病、肾机能不足及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水通穴向里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刺,深一分至五分。

应用:水通、水金二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取一穴针之。

解部:肾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二穴在《陈渡人针灸医案》中记载:早期称为通水穴和通泉穴。

二穴的位置在于嘴角之侧下,后天八卦图上此位置属于坎位,应水象,作用于肾。从董公早期的医案来看,下颌至口唇之下的部位都作用于肾,不仅仅是水金穴和水通穴,包括正经的承浆穴和夹承浆穴,均位于肾区。兹录吾师全民先生对此二穴之解和之用:

兹以主治“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足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的水通穴及水金穴为例,这两个穴,水通穴在嘴角之下四分,水金穴在水通穴向里横开五分,原版手术是“针由内向外斜刺,针深一分至五分”。在这里,我们应注意到这两个穴所在的位置,从四诊心法望诊中提到的“面王子膀”,即可得知为何其主治都与肾脏病变及肾虚、肾亏有关。若从后天八卦来论,嘴下正是坎卦,坎卦主水,即肾脏的位置。针深一分至五分,治疗时即就病人得病的新近久远来加以运用。笔者先父六十多岁时,初有小便滴答不畅的问题,疑为摄护腺(前列腺)肥大之先兆,笔者即为先父针水金穴两针,针深仅二分,一因新病,二因先父当时身体仍十分强健,两次即已解决小便不畅的问题,后十八年有生之年,均未再为小便不畅所困。可证此二穴深浅运用之妙。

对于下肢水肿的病例,若为肾病,则董氏下三皇穴应为配穴,主穴为两水通穴(嘴角之下四分)或两水金穴(水通穴向里横开五分),皮下针斜上五分即可(针由内向外斜刺)。从水通与水金之名,可知其行水之功。

对于一些咳喘病人,《素问·咳论》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说法,《灵枢·五乱》中也对咳喘分虚实来论述和治疗。

有肾不纳气之喘者,取此二穴有滋水、补子以实母之效。

肺气上逆的咳喘,直接针此区域,作用于肺也能调理肺气而止咳。

木火刑金的病人,肝火犯肺导致咳喘者,用此二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根据五行属性,以水通金木之关,金本克木,而木反侮于金,在金和木中间加水,就成了金生水,水生木了,因而肺金、肾水、肝木三脏俱调。

对于头晕眼花、肾虚的病人,针此穴能作用于肺肾之气而缓解症状。此二穴妙用很多,穴在大肠手阳明脉,本身就是多气多血之脉,加之解部在肾,多可调理人之体质,是不可多得的妙穴。

对于肾虚腰肌扭伤的腰痛病人,董公常“表演”当场止痛针法(《陈渡人针灸医案》),即是针此二穴而取效。现在大陆流传治腰痛之针法,多取灵骨、大白、中白、腕顺等穴,不是不可以,而是对于肾虚病人,总不如用水金穴和水通穴的效果更令人满意。

此二穴通于肺肾,凡是病关乎二脏者,均可取用,是临床常用穴组之一。

【玉火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眼中央直下之颧骨直下陷处。

解剖:心、肝神经。

主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心、肝解部。

【鼻翼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

解剖:肺、肾、脾神经。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解部:肺、肾、脾解部。

【州火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耳尖上一寸半。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心解部。

【州金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州火穴后一寸。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肺经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至三分。

解部:肺解部。

【州水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及其上八分。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解部:肾解部。

解语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