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46466600000010

第10章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2)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是《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只要人们根据自然界四时气候交替变化的规律按时作息,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衣着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以求得人体与生活环境保持和谐与统一,这对养生防病、延缓衰老、促进人体健康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劳逸结合,修整心身

适度而合理的体力劳动,可促使气血流畅,使肢节活动灵活,同时,科学而合理地用脑,可防止大脑衰退,从而调节机体功能,使人精力旺盛。

《黄帝内经》中明确要求要“行劳而不倦”“不妄作劳”,要常小劳,但不要过度劳累,过劳就会损伤精、气、神、形,而致正气虚衰,减寿而多病。

适度而合理的休息,可使机体与大脑得以修整,保持充沛体力和旺盛的精力。但若过度安逸,如长期不活动、懒散不用脑、睡眠过多等,会使人体气血壅滞,体内代谢废物堆积,致使身体肥胖,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劳和逸均应适度。

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明确指出了过劳的危害。坚持经常、适量的劳作或健身运动,能使气机调畅,血脉疏通,关节滑利,筋骨强健。而适当的休息,则能使人的体力得以恢复,神气复元,心神专一,意识集中。如果劳欲太过,就会伤脏耗气,损健康,减短寿命。因此,一定要依据其体力、习俗、环境等情况,量力而行地进行一些劳作或运动,既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方可健体长寿。

(五)适应自然,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也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应。自然界阴阳变化与人体脏腑活动是相通的,所以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是中医顺应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就是要掌握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适应其变化。人体有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所以,一般来讲,气候环境的正常变化不会造成疾病,只有在气候环境发生突变,且其恶劣程度超越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低下时,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健康人适应能力强,而体弱多病者适应能力就差;青壮年适应能力强,中老年人适应能力就差;经常运动锻炼的人适应能力强,很少运动锻炼的人适应能力就差。因此,通过锻炼、调摄等途径,积极主动地与大自然接触,不断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避免不良气候因素伤害机体,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然调节,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运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都必然会影响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如气候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人体脉象就出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与之相对应,人身之阳气也随昼夜而变化。因此,人们要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就必须主动地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顺应自然界寒暑交替的变化规律。

一年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生长和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即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养阴,即在秋冬季节保养肺和肾。遵循顺从阴阳这个根本规律,便可以与万物一起生长在大自然之中。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生命,损坏身体。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的开始和终结,是生与死的本源。违背它则发生灾祸,遵循它则疾病不生,这就是养生之道。

元代王侍郎的女婿,25岁,因为公事太多而忧思烦恼,再加上饮食不节制而生了病。他时发燥热、困倦、盗汗,汗水湿透了内衣,没有食欲,呼吸不畅,面色发青发黄,没有光泽。罗谦甫医生前来诊视,他告诉王侍郎夫妇:他这是病危的症状,虽然通过治疗能够暂时缓解,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春天必死无疑。王夫人听到后不以为然,随之另请了医生,不料到了正月开春,病人果然因燥热而死。

王侍郎前去请教罗医生。他说:我的女婿果真像您预言的那样,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罗医生说,这不难理解,《黄帝内经》早有说明,冬三月,人人都惧怕寒冷,而您的女婿却燥热盗汗,这样,他的阳气就不能内守,寒冷的季节尚不能克制住他的燥热,药又能有什么用呢?冬天属于封藏的季节,人的阳气应该好好保护,到了开春的时候,就会像春雷一样发动,使身体如同大自然万物一样,生机勃勃。如果冬天人的阳气没有保养好,不能固守在体内,到了春天生长的季节,就不能生阳保全身体,这样灾难就要降临。人的身体与大自然是相应的,冬季,万物都封藏起来,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如此,您的女婿在封藏季节出汗不止,阳气外泄,使得肾水干涸,到了春天以什么来生发助长肝气呢?阳气都已经断绝,还用什么来滋养身体呢?所以,《黄帝内经》告诫人们在春夏之季要注意摄养阳气以与自然之气相适应,在秋冬之季要注意保育阴精与自然收藏之气相适应。

人类只有主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不适和疾病的发生,才能达到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六)运动锻炼,利节舒筋

常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黄帝内经》非常重视运动锻炼对人体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

锻炼可不拘形式,因人而宜,只要能活动筋骨、舒展肢节、促进气血流通、关节滑利,就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吐纳,是以调整呼吸为主的一种养生法;导引则以摇肢节、动筋骨为主。人们通过吐纳导引等方法以调理气机,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人体阴阳经过调整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之下。这是一种调理气息、畅通气机的养生法,深受历代养生家推崇。后世很多吐纳导引术,如孙思邈的“调息法”、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不断发展、普及的太极拳、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都是在《黄帝内经》经络学说、吐纳导引术等理论指导下创造、发展的养生良法。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做各项运动时,要根据壮、弱、老、少、男、女等不同情况,量力而行,不可运动过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此下来,只要持之以恒,终身行之,则气调血养,百病祛除,自然能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七)有病治病,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就是说对于自然界的异常气候变化及传染病等外来邪气要适时躲避,如躲避酷暑、严寒、传染病流行区等。另外对于外伤、虫兽伤等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防范,要讲究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因为防止病邪对机体的侵害,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在疾病成形后能一举攻治的医生,而是那些在疾病尚未出现就能进行有效预防的医生。

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中草药来预防疾病了。在16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应用苍术、雄黄、艾叶等烟熏以预防疾病也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应用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用马齿苋预防痢疾等多种疾病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可否认,《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是防病、健体、长寿的法宝,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真领会和实践其精髓,强健体魄,以更饱满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