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莫屈才。人才不是与生俱有的,贵在工作中培养。若不注重培养人,会使一些本来很有发展潜力的同志得不到提髙,造成屈才和浪费。会育才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各级领导要积极为人才建设开绿灯,在培养人才的方法上应该更活,渠道应该更广,积极为官兵提供成才的机遇,创造成才的条件,培养好部队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要重视人才的合理配置,对号入座,各尽其才。
用才莫疑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是人才,就要以部队建设为统揽,以提高战斗力为牵引,广纳群贤。要相信人才,坚持从全局出发提拔使用人才,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唯才是举,不唯利是举,千方百计聚集人才,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赏才,育才,用才,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3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的感情,视人才为部队建设第一需要,从部队的长远建设出发,关心人才的疾苦和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然,这种关爱是建立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的,要对人才加强制度约束,一味地溺爱、放任自流,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进步。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才能使人才健康成长。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别人
近来听到这样一则传闻,某单位一领导提升后,空出缺位,准备从本单位两位候选人中产生替补。但是,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候选人之间竞争激烈,互不相让,从互相攻击发展到互相匿名告状,最后组织经过严格考核,从另外一个部门确定了预提对象。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某市一繁华地段两家商场同时关门倒闭。许多人纳闷,这两家商场都地处黄金地段,而且每天都有许多买东西的人,为什么两家商场竟然同时倒闭?原来两家商场的老板因为生意上的事吵过架,一直耿耿于怀,于是都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方法,为了把顾客拉进自己的商场,都把自己商品的价格压到最低,甚至后来发展到干脆赔钱卖货。由于长时间地入不敷出,结果两家商场都难以支撑,就不约而同地关门宣布倒闭。
这两件事使我联想到前些日子读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一匹马找到一块丰茂的草地,常到这里饱餐一顿,可是后来一只鹿发现了这个秘密,趁马不在时,也常在这儿吃点草。马发现了这件事,觉得鹿侵占了自己的利益想报复鹿,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找人来帮忙。人说:“我也没有办法,除非你套上辔头,我骑上你,才能够追上它,惩罚它。”人骑上马惩罚了鹿,但是从此马也被拴在了槽头。这时,马才醒悟过来,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图报复,结果使自己沦为奴隶。
在电视《动物世界》里,我看到了这样两则恰好与他们相反的故事。一则是在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斑马在吃草,忽然听见远处有狼群的叫声,这时只见一匹老斑马径直向狼群冲去,结果老斑马被这群饿狼分尸,而斑马群却安全转移。在北美洲有一种小猴叫树狨,它们在觅树上的果子等食物时都是数只树狨首尾相连或站在同伴的身上,高处够不着时,它们都争相伏在地上让同伴踩在自己身上去吃果子,有时遇到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它们也是这样把觅食的机会让给同伴。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无论是体积庞大的斑马还是体积弱小的树狨,都行动缓慢,几乎没有抵抗自然界强敌的能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不但没有灭绝,反而更加生机勃勃,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之间从来都是和睦相处,没有相互残杀,即使大敌当前,它们也都争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弱小的同伴。
在一次边境反击作战的战斗中,班长带领新兵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遭到敌军炮火袭击,一发炮弹向新兵头顶打来,新兵不知所措,这时班长一个箭步冲过去,迅速将新兵推到掩体内,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新兵,结果炮弹在班长原来隐蔽的位置爆炸。试想,如果班长不去救新兵,必然遭到炮弹打击,正是由于他在危急情况下,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新兵,才赢得了自己生存的机会。
这些故事告诫我们,一个争勇好斗的人,当他企图伤害别人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制造灾难,是在无中生有地为自己树立一些敌人,其结果最终祸害的还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与人为善,与邻为友,处处把方便和机会留给别人,不逞一时意气之快,他的人生里就会有很多的朋友,和由此而来的成功的机会。
一句话的智慧
班子内部要团结,团结不能“结团”。
班子内部要团结,但是有的单位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呢?其原因是一些人把讲团结搞成拉帮结派,讲哥们儿义气。团结好比一个同心圆,每个人就是组成这个圆的一部分,始终要围绕一个共同的圆心转,而不是各自为战画圈圈,抱着自己的圆心打转转。
同志之间要和气,和气不能“和泥”。
和气是一种宽容和理解,就像和风细雨过后的新鲜空气,给人的是清新的感受。倘若不分对与错,都是一团和气,那就是给泥巴里浇水——和稀泥。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没有原则地拉拉扯扯,其结果是既害别人又害自己。日常管理要严格,严格不能“出格”。
常言道:“严格管理出效益。”在部队,严格管理出战斗力。但严格管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格”,若把自己的想当然强加给别人,不讲科学,一味蛮干,实质上就是“出格”,它的危害无异于火车出轨。
反“虚”不可走极端
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大祸害。
近期,看到批判形式主义的文章,或是听到在学习讨论中的发言,总觉得人们对形式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即:形式主义就是搞“假、大、空”,就是不管实际是否需要,不论条件是否具备,不管实际效果大小,上下“一刀切”“一锅煮”;会议开得越多越有成绩,讲话写得越长越有水平,工作组派得越多越“深入实际”,声势越搞越大越有经验,经验越拔越高越出典型。xt于这类形式主义的危害,人们有着切肤之痛,因此抵制起来比较自觉。但是,一些同志却对悄然出现的改头换面“冷冷清清”的形式主义现象认识不足。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借口坚决贯彻上级指示,不联系本单位实际,照抄照转搞生搬硬套;有的借口反对文山会海,不重视对工作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周密部署;有的借口纠正形式主义,否定坚持推动部队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制度的必要性;还有的借口反对“假、大、空”,而懒于深入实际,不去深入实地调查和帮助工作,不去热情总结基层的先进经验。长此下去,难免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任务部署了,落实不了;问题发现了,解决不了;时间花费了,效果不好。到头来必然是庸庸碌碌、死气沉沉,问题成堆,部队建设滑坡。
由此可见,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判断和分析形式主义各种表现和实质,才能防止在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形式主义。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走极端。在抵制和纠正“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的同时,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同样有所警觉,并加以有力抵制和克服。
助人别出馊主意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战友之间相互帮助,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是,时下有些同志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战友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不是热情帮助,正确引导,而是出馊主意,看起来很乐于助人,其实是把战友往岔道上引。譬如某连战士小张被推荐参加军队院校招生考试,因军事课目中的四百米障碍一直是他的弱项,担心考不好影响录取,就向老乡小田诉说忧虑。小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找个老乡代考不就得了。”小张依计行事,结果被考官发现,失去了考试资格。
对这种出馊主意的人,应该严加批评。作为当事人,当有人给出馊主意时,也应引起警惕,自觉抵制3因为馊主意不仅给当事人帮倒忙,而且直接毒化部队风气,助长不良行为,使本来健康的人际关系庸俗化,影响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战友之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但指导思想一定要正确,要多出好主意、正点子,劝战友遵纪守法、恪守社会公德,帮助战友摒弃庸俗关系学,划清是非美丑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帮忙而不助枉,解难而不添乱。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同志、战友的关系。
用“放大镜”看问题
现实中,一些事故苗头、安全隐患被忽视,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最后酿成事故案件。这与我们分析看待问题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问题,在问题萌芽时就认清了性质,发现了成因,把问题看深看透,看得一清二楚,就能预见性地及早做工作,防患于未然。
用“放大镜”看问题,易于引起人们的警觉。事故案件苗头、安全隐患早期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往往因问题太小、司空见惯,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容易放松警惕。如果我们用“放大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去看问题,一个看似普通的小问题一旦放大,可以看到大问题的“影子”。一般问题背后潜伏严重问题的“隐患”,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从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小问题当做大问题来抓,防微杜渐,把事故征候当做事故看待,时时想着,处处防着,避免问题出现。
用“放大镜”看问题,便于预料问题发展的趋势。亡羊补牢,只因当初“亡羊”者不能意识到“牢破”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在亡羊前就补牢,终至造成损失。类似情况,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故案件苗头、隐患,因事先对其发展估计不足,心存侥幸,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教训极为深刻。如果我们用“放大镜”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问题,超前预测,就会清楚地看到问题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其带来的后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羊亡”之前就能及时“补牢”,争取第一时间防止事态扩大蔓延,把苗头、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杜绝问题的发生。
用“放大镜”看问题,便于认清问题的性质。性质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是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解决问题时,若不能认清问题的特征性质,就不会做到对症下药,容易犯盲目效仿、照抄照搬、死搬硬套、一方治百病的倾向性、原则性错误。如果我们开阔看问题的视野,变换看问题的角度,缩短看问题的距离,跳出时空局限性,把问题进行横向拓展,纵向比较,认真分析,就能准确地对问题的性质做出判断,就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清是主观造成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用“放大镜”看问题,便于找准问题的根源。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也没有无因之事。任何问题的出现、发生,都有根源,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根源。如果因为本单位形势一时顺利而看不到问题,把别人的问题不当问题,怕揭短亮丑、触及矛盾,分析问题一言带过、蜻蜓点水,不刨根问底,不去深究其源,就不可能找准病根,进行标本兼治。如果把问题置于“放大镜”下去剖析,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会看得一清二楚,方方面面的成因就会一目了然,问题的来龙去脉也就清晰可见,易从源头治本,从现象治标,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当然,用“放大镜”看问题要防止片面性,不能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用“放大镜”看问题,不是草木皆兵,小题大做,更不是吹毛求疵,它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拿科学的方法剖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知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拿起“放大镜”看问题,克服自以为是、麻木不仁的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进步”的观念,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提高战斗力。
谈心切勿求次数
谈心是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种方法,它的终端效果是用官兵的思想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来检验,而不应该以谈心次数的多少来衡量。但是在一些单位却存在着单纯追求谈心次数而忽视谈心效果的问题。这一现象不容忽视。
分析一些干部骨干屡谈未果的原因,主要是与谈心的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一是准备不足仓促上阵。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原因,战士思想问题的产生也不例外。但是,有些干部骨干发现个别战士的思想问题时,不认真分析思想变化的根源,盲目地与其谈心,结果是隔靴搔痒,造成了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二是缺乏经验不会谈。一些干部骨干找战士谈心不是循循善诱,而是采取许愿哄吓、应付、算账等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的还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些也许缓解了一时一事的矛盾,却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当时过境迁之后,旧病复发,不得不再次进行谈心,形成了周而复始的不良循环。三是“切脉”不准,“下药”不当。与官兵谈心时应当像医生看病那样把准脉搏,对症下药,而有些干部骨干谈心时往往是找不准症结,谈不到点子上,本来一剂“药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剂、二剂甚至三剂、四剂“药”,但仍然是药到病未除。
片面追求谈心次数,直接影响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质量。因此,干部骨干在运用谈心解决官兵思想问题时,一定要像工程技术人员站在精密仪器旁那样,细致观察思想工作对象的情况变化,认真对待,釆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增强思想工作效果。
重在成果转化
从开展科技大练兵的实践看,各单位都在研究创新练兵方法和装备,这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发现一些单位搞一些不切实际的研究创新,有的研究成果看似切实可行,但是真正推广使用的价值并不大。这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演练“以劣胜优”着眼点是解决怎样才能提高战斗力的问题,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战斗力是其落脚点。看一个单位科技大练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就要看其成果向战斗力转化得多与少。看演练成果是否已转化为部队战斗力,不仅要看这些成果是否经过严格的检验,还要看这些成果是否掌握在各级指挥员、战斗员的手中。看一个部队战斗力强不强,既要看其教育训练水平的高低,也要看其掌握运用成果能力的强与弱。因此,我们工作的力度不仅要放在研究成果上,还要放在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上;不仅重成果,还要重转化;既要加大对成果向部队战斗力转化评比的力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检验标准,还要注重对演练活动的投人,使转化工作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