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多年前,绿叶光合作用的奥秘还没有揭开。那时候,有些人担心,人类每天要呼出万千吨二氧化碳,加上工厂锅炉、煤炉排出的废气,动物吐出的、土壤里微生物制造出来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氧气将逐渐耗尽。几百年以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可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空间这么广阔,遍布的空气足够供应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需要。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当众进行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罩里燃烧蜡烛,然后将里面的“混浊”空气分成两份,分别引到两个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在一个玻璃罩内放置一枝薄荷树枝。过了几天,他把两只老鼠分别放进玻璃罩里,结果是,没有薄荷枝叶的罩里的老鼠窒息死去,有薄荷枝叶的罩内的老鼠在焦急地奔跑。一天过去了,玻璃罩内“混浊”的空气变得“洁净”了;两天过去了,老鼠仍旧生活得很好;到了第七天,老鼠还活着,薄荷树枝长出了一些新枝。
普利斯特利由此认为,薄荷能澄清空气,植物能使空气更新。可是,他当时不知道动物和植物为什么能相互交换自己所需要的气体。
1779年,荷兰人胡兹在著作中指出,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1862年,俄国科学家萨格斯进一步说明了叶绿体在阳光下才能转变为绿色,淀粉是光合作用第一可见的产物。
正是由于植物细胞里有一种特殊的绿色物质——叶绿素,才使叶子绿得可爱。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把这一重要的生理活动叫做“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子是座“绿色工厂”。地球上各种植物一年内能吸收大约865亿吨二氧化碳,远远超出人和动物等排吐出的二氧化碳,因此完全不必担心氧气会耗尽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