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这就是刻板效应,也叫作“刻板印象”、“社会定型”。社会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对某人、某一社会群体或某事的一种笼统、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刻板效应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认知泛化,即将通过与某一个体直接交往而形成的关于他的印象,推广应用于该个体所属群体及其他全部个体成员,或者通过对某一群体进行简单化的分类方式,形成泛化性的认识。
其次是大众传播,即通过大众传媒对某一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形象塑造而形成的关于该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印象,既可以使某一类人成为光辉形象,也可以使其黯然失色,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再次是历史原因,即因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而造成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社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出生地等固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