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兑下
【原文】
睽①:小事吉。
【注释】
①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上兑下)。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上离下泽,正像水火相克,相克则相生,循环无穷尽,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卦名曰睽。睽,《序卦》:“睽,乖也。”意即矛盾。
【译文】
睽卦:筮遇此卦,小事吉利。
【原文】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①,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②,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③,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④,男女睽而其志通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注释】
①二女同居,《易》传认为兑为少女,离像中女,睽的卦象是二女同事一夫,其势必相嫉妒。
②说而丽乎明,本卦上卦为离,离为日,像君王,下卦为兑,兑义为悦,像臣下以和悦顺从的态度服事君王。
③得中而应乎刚,此以六五、九二爻象、爻位为据。
六五阴爻,为柔,处上卦中位,九二阳爻,为刚,处于下卦中位,所以“得中”。六五阴爻与九二阳爻,两同位之爻,刚柔相应,所以说“应乎刚”。
④睽,乖离,分开,划分。事,功,功能。
【译文】
《彖辞》说:睽的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可见睽卦的卦象是火焰腾冲于上,泽水流动于下。离又为中女,兑又为少女,二女同居共事一夫,其势必妒,志不相投。离为日,兑性悦,象征着臣下以和悦的态度,附丽于君上的光明。睽的六三阴爻,为柔,升进至第五位,可见睽的爻位基本结构是“柔进而上升”,像臣下守中正之道,拥戴君王,附骥腾达。所以筮遇此卦,“做小事吉利”。天阳地阴,则有阴阳交感而生万物。男女异性,则有男女相慕而成眷属。万物具形,则各具秉性而成物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异同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原文】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①。
【注释】
①同而异,同、异均用如动词。同,综合同类,异,析别异类。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上火下泽,两相乖离,是睽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综合万物之所同,分析万物之所异。
【原文】
初九:悔亡,丧马,勿遂,自复①。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②。
【注释】
①遂,追赶,寻找。复,回来。本卦各爻记录了一个旅人在外旅行所历所闻之事,是实际生活的写照,初无深义。《象辞》穿凿附会,以爻象、爻位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神秘性的解释。
②辟,借为避。《集解》本作避。这里意为消除。
【译文】
初九:不必悔恨,丢失了马匹,不必寻找,它自会回来,途中碰见坏人,也不会有灾祸。
《象辞》说:遇见坏人之所以无灾祸,意在消除恶人的恶意。
【原文】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译文】
九二:遇着了热情好客的主人,没有灾难。
《象辞》说:遇着了热情好客的主人,这说明没有迷失道路。
【原文】
六三:见舆曳①,其牛掣②,其人天且劓③。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注释】
①舆,大车;曳,拖。舆曳为曳舆的倒装。
②掣(chè),义为牛角一俯一仰,拉得很吃力的样子。
③天,李镜池说:“通颠,额。这里指烙额。《释文》:‘天,也。’马云:‘凿其额曰天。’”劓(yì),割鼻。
【译文】
六三:看见一辆拉货的车,拉车的牛一俯一仰拉得很费劲,赶车的人是—个烙了额,割了鼻的奴隶。起初车子陷着不动,后来终于拉动了。
《象辞》说:看见一个烙额割鼻的奴隶在拉车,爻象表明:六三阴爻而居于阳位,所处不当,像人落入了悲苦的境地。起初不顺,结局倒好,因为六三阴爻上进遇到九四阳爻,像人得到强者的帮助。
【原文】
九四:睽孤①,遇元夫,交孚②。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注释】
①睽孤,沙少海先生说:“睽,训乖离,这里指旅人。睽孤,犹言旅人孤单地走路。”
②元夫,闻一多说元应读为兀。兀夫,即跛子。交,俱。乎,同俘,犹言被抓。《象辞》解“孚”为信,与经意不合。
【译文】
九四:旅人孤单地行路,遇上一个踱子,一同被抓住,情形危险,但终无灾祸。
《象辞》说:交相信任,必无灾难,说明其志得行,目的达到。
【原文】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①。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注释】
①“厥宗”一句,沙少海先生说:“厥,同其,表领属关系,这里指代旅人。厥宗,犹言跟旅人同族的宗人。噬,训吃。肤,这里训肉。”
【译文】
六五:没有悔恨。瞧见同族宗人在吃肉,孤单的旅人欣然结伴同行,一路平安无事。
《象辞》说:同族宗人在吃肉,前往,必有喜庆之事。
【原文】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①,载鬼一车②:先张之弧,后说之弧③。匪冠,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注释】
①睽孤,孤独的旅人。豕,大猪。负,借为伏。涂,当读为途,道路。或说涂为泥。负涂,犹言背上有泥。
②鬼,这里指打扮奇特的人。
③弧,弓。张,指开弓。说,借为脱,指放下弓箭。
【译文】
上九:旅人孤单地行路,见一头大猪伏在路上,又遇上一辆大车,上面满载着打扮得奇形怪状的人。旅人搭弓欲射,后来又放下弓箭。因为这伙人不是强盗,而是去订婚的。旅人照常行进,遇上大雨,但一切平安。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的旅人途遇婚媾之人,开始相互猜疑,几致动武,后来相安无事,照常旅行。这是因为双方疑惧消失了。
【解析】
我们不知道这位旅行者叫什么名字,更不了解他此行的目的和终点。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心情悠闲轻松,虽有心情紧张的时候,但大体上是无忧无虑的,自在的,并且一路顺利。因此,他才有闲情逸致记下所见所闻。
他边走边看,像旁观者。他也像导游或电影导演,通过他的眼睛的选择,引领我们同他一起去观看旅途的景象:丢失马匹,容貌丑陋的人,投宿顺利,拉车的牛和赶车的奴隶,孤身赶路被俘,同族人吃肉,满身是泥的猪,订婚的一群人,遇雨却平安。这里没有文学夸张,更没有潜台词和微言大义;勿宁说,它简直像二次大战后电影中的新现实主义所用的长镜头,跟踪一桩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力图真实地记录下来。看不少作者的倾向性,没有任何评点、议论,朴实得如同生活本身。
好处和价值也正在这里。让我们自己去感受,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充实其中的细节,去揣度人物的心理,去体味古人的生存状况。因此,它比诗更有诗意,比散文更精炼。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悠闲的心境和细致的体察,是产生这篇日记的关键因素。
【故事】
看似不相容的东西集合在一起,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水火相克,但在某种条件下,那可就不一定了。
韩信背水一战
韩信和张耳率兵数万,想东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井陉关)攻击越国。越王歇、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兵即将来袭,就集结兵马屯聚于井陉口,号称有二十万众。
韩信曾派人搜集情报,了解了陈余的用兵策略,就大胆引兵东下,来到井陉口前三十里才停止前进。
到了半夜,韩信传下军令,遴选轻锐骑兵二千人,每人拿着一面红旗,要他们由小路上山埋越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接着,韩信下令分配粮食,说道:“今天攻破越地再回来吃大餐。”将领们心里都不相信,但仍然虚应:“好。”对着部属则说:“越军已先占据优势,只是还未见到我方大将的旗鼓,所以不肯往前攻击,到时恐怕我们会遭遇险阻而不得不退回。”
韩信先派万人出发,背对着绵蔓水布阵。越军老远望见汉军背水列阵,不禁大笑。破晓之时,韩信整建旗鼓,一路开向井陉口,越军见到主将的旗鼓业已逼近,就大开营门,全面出击,双方大战了很久。接着,韩信、张耳假装战败,抛弃了旗鼓,回头退到水边的阵地。这时水边列阵的部队向前进发,迎击越军,双方又是一阵激战。由于越军全面出击,争相夺取汉军的旗鼓,所以一路追逐着韩信、张耳的队伍。而韩信、张耳则已退入水边的阵地,水边列阵的队伍不能后退,当然奋死迎敌,越军虽然全面出击,却久攻不下。
这时,韩信先前派出的二千骑兵一看到越军留下空营,就驰入营区,尽拔越军的旗帜,插上了二千面汉军的越军久攻不胜,又抓不到韩信、张耳,想暂时退回越军营区。但逼近一看,营区都已换了汉军的旗帜,大为惊恐,认为汉军业已拿下越王、越将,于是兵慌马乱,一路遁走,越将虽然处斩逃亡的战士,却已无法挽回颓势。汉军分头夹击,大破越军,处斩了陈余,擒服了越王。
韩信大破越军之后,诸将纷纷献上敌人的首级,并点交俘虏,大肆庆功。庆功完毕,诸将就问韩信:“依照兵法,军队列阵必须右靠山陵,左临水泽,或者背倚山陵,前临水泽。如今将军命令我们背水列阵,并且要在破越之后会餐,我们实在无法心服。但这次竟然因此而大胜,到底是为什么呢?”
韩信说:“这也合乎兵法,只是各位不曾细察罢了!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而且我韩信平时并未善待各级军官,这次出击等于是‘临迫市民出征’,借着置之死地的情境,才能让战士为了自保而作战。要是我给予战士活路,他们都会逃走,怎么可能为我作战?”诸将这才自叹不如。
韩信(?—前196),字重言,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