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是安全农产品的起点,有自身配套的标准和管理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主要包括肥料使用和病虫害的治理。
无公害农产品对产地环境的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影响农产品生长和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无公害农产品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怎样使用肥料
无公害农产品的施肥原则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进施肥技术,因土因作物平衡协调施肥,以地养地。提倡使用农家肥料,包括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肥和堆肥(以各类秸秆、落叶、人畜粪便堆积而成)、沤肥(堆肥的原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厩肥(家畜家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成)、绿肥(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沼气肥(沼气液或残渣)、秸秆肥(作物秸秆)、泥肥(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等)、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
无公害农产品提倡使用的商品肥料有:
1.商品有机肥。主要以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废物为原料加工制成。
2.腐殖酸类肥料。主要包括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
3.微生物肥料。主要包括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作物上形成根瘤的根瘤菌制剂)、固氮菌肥料(含有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的微生物制剂)、磷细菌肥料(含有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的微生物制剂)、硅酸盐细菌肥料(含有硅酸盐细菌、其他解钾的微生物制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两种以上有益微生物,它们之间互不拮抗的微生物制剂)。
4.有机无机复混肥。主要以有机物质和少量无机物肥料复合而成的肥料。
5.无机肥料。主要有氮肥(含氮素的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钾肥(含钾素的化学肥料)、磷肥(含磷素的化学磷肥料和磷矿粉与半酸化磷肥等)、钙肥(含钙的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和其他含钙肥料)、硫肥(含硫的化学肥料以及石膏、硫磺等)、镁肥(含镁的化学肥料和石灰物质)、专用混合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而配制的氮、磷、钾等化肥混合而成)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铜、铁、锰、锌、硼、铝等微量元素配置的肥料)。
6.叶面肥料。指含各种营养成分,但不含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用于喷施于植物叶面的肥料。
无公害农产品怎样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以“综合治理”为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培育壮苗,合理使用各种调节生长技术,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增强农产品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通过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产品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将农产品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并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目的。
综合防治指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建立间作、轮作制度、合理布局茬口,提倡水旱轮作和反季节栽培等农艺措施来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具体可采用:
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种子在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消毒,苗床可在高温季节利用太阳曝晒进行土壤消毒。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农作物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温室育苗或营养钵育苗,移栽前进行炼苗,增强抗病力。
2.根据不同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保护地农作物应控制好温、湿度,适时中耕除草,科学肥水管理,适时采收。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枝、残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传播源,采收后及时清除废弃地膜、秸秆、病株、残叶,并集中处理。
3.物理防治。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田间悬挂黄色粘虫胶纸(板)可防治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害虫;蓝色胶板可防治棕榈蓟马;也可利用地膜、黑膜等各种功能膜和防虫网防病、抑虫、除草。
4.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的趋性进行诱杀,如采用糖醋液、性信息素、杨树枝等诱杀害虫;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如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夜蛾科害虫;利用热能进行防治,如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高温灭杀土壤中的病虫,高温闷棚抑制病情等。
生物防治首先应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可以利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蚜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昆虫病毒;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也可以选用拮抗微生物(5046菌肥、木霉素等)、病原物的寄生物、非生物诱导抗性以及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抗菌剂等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还可以利用藜芦碱醇溶液、苦参素、苦楝素、烟碱、鱼藤根、除虫菊素、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病虫害化学防治安特别注意合理选用农药,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实际对症用药,因防治对象、农药性能及抗药性程度不同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单治”,根据防治指标适期防治,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有限量地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硫、铜制剂),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源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其选用品种、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应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执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有致畸、致癌等毒副作用的农药。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的合理使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安全用药。
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③对症下药,合理施药,适时用药。
④轮换用药,科学混用。
无公害农产品对包装的要求
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的包装容器,如塑料箱、纸箱等须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必须大小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凡经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按规定标明品种、净重、生产单位、产地、采摘日期、包装日期及保质期。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并采取保持产品品质的措施。
怎样生产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按照相关标准生产,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及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所规定质量要求的商品蔬菜。无公害蔬菜除了对产地环境条件有严格要求外,在肥料使用和病虫害防治上也有相应的要求。
1.无公害农蔬菜生产应增施有机肥,提倡使用腐熟有机肥,禁止使用未腐熟的人畜粪肥、饼肥。提倡施用堆肥和生物肥料,速生叶菜类中后期严禁使用人畜粪肥作追肥。应采用平衡施肥技术,以解决叶菜类蔬菜增施氮肥与控制硝酸盐含量之间的矛盾。所使用的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肥料,不能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抗性)产生不良后果。
2.病虫害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次数多少对蔬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大,不能随意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是保证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量的重要措施,应严格遵守。蔬菜产品的采收期,一定要超过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蔬菜采收前绝对不可任意施药。
3.蔬菜的产品有一定的要求,如白菜类蔬菜应是同一品种,叶片色泽明亮、水分适宜而没有萎蔫,菜体表面没有泥土、灰尘及其他污染物,不能有烧心、裂球、冻害、腐烂、异味、病虫害、机械损伤等。无公害蔬菜的卫生指标均应达到规定的标准,不得检出剧毒、高毒农药及马拉硫磷等农药残留。
怎样生产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成品茶叶。
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产地环境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且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无公害茶叶生产包括基地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等。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阴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无公害茶叶种植时,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无公害茶园应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两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将pH值调节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无公害茶叶的施肥应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茶园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无公害茶叶提倡施用茶树专用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
无公害茶叶的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无公害茶叶的采摘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机械采茶时,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和竹筐装盛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质变或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企业怎样加工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茶叶的加工是茶叶成为商品的关键环节,包括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加工技术及农户加工都有其特定的标准。
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不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加工厂必须离垃圾物、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离交通主干道2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加工厂的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及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绿化,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茶叶加工厂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和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灰尘较大的车间要安装换气扇或除尘设备,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
茶叶加工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的需另设锅炉间。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来自无公害茶园的鲜叶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鲜叶盛装容器必须洁净、透气、无污染、不紧压,不得用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运输、贮存时也必须清洁卫生。包装材料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用纸应达到《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户怎样加工无公害茶叶
农户加工应有专用场地加工茶叶,加工场地应宽敞、明亮、干净,地面硬实、平整,墙面无污垢。加工场地无异味,有阻止家禽、家畜及宠物进入加工场所的设施。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在茶季开始前应全面、彻底清扫加工场地,清洁盛放器具、加工设备和加工用具,除去防锈油和锈斑,加工期间应坚持每天至少清扫一次。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禁止抽烟和随地吐痰,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行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
无公害茶叶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