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电影艺术,都是由几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的,并且欣赏者还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去感受,人们都把这种艺术称为综合艺术。
(一)戏剧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我国近代美学家王国维(1877年—1927年)在《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谓之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抓住了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作了具有定义性的论断。戏剧艺术就其表现内容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就其题材来说,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其形式来说,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戏剧艺术,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
第一,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的多种艺术要素。例如,我们观赏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当舞台的帷幕拉开以后,那映入你眼帘的有建筑艺术,茶馆里有各种器具、摆设,有各种人的姿态、动作,表情,那送入到你耳朵中的还有唱机里的乐曲声、学生示威的歌声……。它通过多种艺术成分,给观众造成一种综合感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因此,我们观赏一出戏,从直感上,看到的是演员的表演,但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舞台的设计和布景,有建筑,绘画、雕塑的艺术,歌唱和乐队伴奏,有音乐艺术,人物的动作、身段、表情,有舞蹈艺术,舞台形象的塑造依据着剧本,有语言艺术。总之,它吸收了各种艺术之长,来塑造各式各样的舞台形象,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表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表观力和感染力。
自然,戏剧所综合的各种艺术成分都必须混然一体,不能脱离戏剧的特点而存在。在戏剧艺术中,每一种艺术成分尽管还是呈现着它自己的某些特点,但它们已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因此,戏剧所综合的各种艺术不是简单凑合。任何人都不会把在美术展览馆的乐队演奏,音乐厅墙上贴的绘画,称之为“综合艺术”。这是为什么呢?道理是清楚的。戏剧艺术是一种集体劳动成果,每一出戏都是由一个创作集体按照不同的分工,经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的。离开了这个集体,任何个人都不能完成戏剧艺术创作活动的全过程。剧本是戏剧中的文学成分,是戏剧表演的基础。但剧本创作的最终形式是演出,它必须通过导演的工作,把文字的剧本变为活的舞台形象。而舞台的演出又是以演员为中心的,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使构成戏剧的各种艺术因素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直观地再现剧本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戏剧艺术中编剧、导演、演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自然,乐队的伴奏人员,舞台美术工作者,化妆师,服装道具管理人员,在创作集体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某个小小的环节稍有疏忽,都会影响演出的完整性和综合性。可见,从剧本到演出是一个集体的艺术再创造活动,演员的演出则是它的创造性、综合性的活生生的体现,成为一种经过有机融合而达到的完整统一的艺术。
第二,故事情节有强烈的戏剧性。
人们到剧场里去观赏戏剧艺术,就是去看“戏”。当一出戏演完的时候,你总会和别人评论一番:或者说“不错,真有戏!”或者说“不怎么样,没戏!”是的,“有戏”或“没戏”,既是观众评价一出戏优劣的一把尺子,也是戏剧艺术成败的关键。“有戏”,是戏剧艺术的一个基本特点。
戏剧是供人们直接观赏的艺术。它要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一出戏受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限制,演员太多、场面太复杂不行,地点太分散不行,演出时间拖得太长也不行。它要求演员在一定的空间,二至三个小时以内把“戏”演完。这就规定了戏剧艺术通过典型化的戏剧冲突,形成单纯、明晰、紧张的故事情节,体现集中,凝练的社会内容。例如,曹禺曾把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话剧。在小说《家》中,真实地描写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命运。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们,为了维护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竭力奉持着封建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而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作了不同形式的反抗和斗争。小说描写的人物多,情节线索复杂,时间有十年之久。在曹禺把它改编成的四幕话剧《家》中,根据戏剧性的要求,以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戏剧的主要线索,而小说中描写觉新的某些部分和他许多朋友的进步活动都被适当地删去了。觉慧的朋友张慧如等人都没有出场。小说中兵变和学潮的描写,在戏剧中也是作为背景来处理的。经过这样一番改动,人物活动和情节的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主要线索清晰,适合于舞台演出的需要。
戏剧的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得以实现,没有演员的表演,就不会有戏剧性。演员的表演,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上。高尔基说:戏剧要求的是动作,是主人公的主动积极,是强烈的情感,迅速的感受,简洁和鲜明的词句。如果戏剧中没有这些东西,那就不成为戏剧了。
人物的动作性,包括人物形体的外在动作,也包括人物思想的内在动作。
成功的戏剧,人物的外在动作和内在动作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话剧《家》第二幕在表现梅小姐和瑞珏两个人的矛盾时,由于要把心中最难吐露的秘密表露出来,使两个人的情绪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因此,俩人的内心都是矛盾、复杂的,语言的递接时急时缓。这种状况,就构成了这一段戏的特殊节奏感:
瑞珏:……(泣然流下泪来)我真是好几次想回自己的娘家,——
梅小姐:(惊愕)你——
瑞珏:把他跟海儿交……交给你——
梅小姐:(哀痛)大表嫂,你真不知道你自己说的什么,我,我就要走了。
瑞珏:(挚切)梅表妹,你想想吧,你就要走了。你应该好好为着他想,也为着你自己——
梅小姐:(悲哀地笑)不要说笑话吧。
瑞珏:(诚挚地)我不是说笑话啊。
梅小姐:(望着她,缓缓地摇着头)那么,你离开他不痛苦么?
瑞珏,(压制)嗯,——不。
梅小姐,你家里看你回来,不痛苦?
瑞珏:(低首蹙眉)嗯,——不。
梅小姐:(声音颤抖)海儿离开了你不痛苦?
瑞珏:(泣然)呃,嗯——
梅小姐:你离开了海儿不痛苦?
瑞珏:(哀哀哭起来)我是痛苦啊,我是痛苦
啊!可我有什么法子,我真是不忍再看他那样苦啊!
梅小姐:(悯恻地)大表嫂,苦是尝不尽的。你想
的太多了。(抚慰她如同自己的妹妹)大
表嫂,你……你比我小吧?你有——
瑞珏:(抬头)二十。
梅小姐,(惊讶)二十!(笑着)大表嫂,你还是
我的小……小妹妹呢。不要再想了,不要这样苦自己,为什么想起那么怪,那么怪的念头呢?
这段戏既有人物形体的外在动作,又有人物思想感情的内在动作。在这一句紧咬一句的语言往还中,每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并且在不停顿运动着。而人物的外部动作与表情,随着人物内心起伏的波澜也有不同的状态,诸如摇头,抬头,低头,悲哀地笑,哀哀地哭……,表现出了很好的舞台动作性。有人讲,小说是“渐变的艺术”,戏剧是“骤变的艺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戏剧既然是“骤变的艺术”,那么人物的动作性,包括人物的外在动作与内在动作,都不能不表现得强烈、突出。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演员表演的重要手段。好的人物语言,对于加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是很重要的。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第三场中,当描写陈喜和春妮久别重逢时,陈喜已被南京路上的香风吹得昏了头,嫌春妮土气,想让她走,又不好明说,试探着对她透露自己的心愿:
陈喜:你不想妈妈?
春妮:想。
陈喜: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春妮:你叫我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一切听你的。
陈喜:情况你都看见了,紧张得很,恐怕我没时间陪你玩。
春妮:我都想过了。看你工作忙,本想看看你就走,可又好象有许多话要说。
陈喜:什么话?说吧。
春妮:守着你,又好象没有什么话好说了。(笑了)
陈喜:春妮,我看你明后天就走吧,好不好?
春妮:你这话是真的?
陈喜:真的。部队刚进城,我怕别人万一有意见。等安定下来,我回家看你。
春妮:喜子,你,你……
本来春妮在同陈喜久别重逢之后,已经沉浸在幸福之中。然而,谁知陈喜已经变了,她从陈喜的试探话语中产生了疑问,并要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言为心声。陈喜的试探性语言,说明他对春妮的感情的变化,他的思想的变化。而春妮的语言呢?是对陈喜的一片深情,她怎么会料到自己心爱的丈夫已经变了呢?她感到不安、失望。陈喜与春妮思想感情的不同,使得各自语言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便会产生很强烈的戏剧性,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第三,演员根据剧本提供的台词和提示创造舞台人物形象。
演员表演角色,但又不等于角色。舞台人物形象是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再现,然而又有演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再创舞台人物形象。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角色,塑造舞台人物形象,首先要改变自己日常生活的逻辑,从心理活动到形体动作都要按照角色的生活逻辑办事,象他(她)演的角色那样去生活,做到心理和形体活动都能符合于角色。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员要分析剧本,研究和了解角色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行为的逻辑,还要常常去观察、体验类似角色的生活,收集和学习有关的文字材料。但是,演员扮演各种不同于自己的正面或反面角色时,又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已的生活经历,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形体外貌,自己的言谈举止。因此,演员虽然要按照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去行动,但是他(她)又总是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表演技巧等,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体现演员自己的创造个性。我国戏曲表演中“似我非我”的主张,正是讲的这一道理。一方面演员要进入角色,演什么象什么,另一方面又要有演员的再创造,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和独特个性。大家都知道,《贵妃醉酒》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1894年—1961年)经过多年着意创新的一出有名的京剧。《贵妃醉洒》的剧情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约好在百花亭摆宴,临时唐明皇失了约,跑到西宫梅妃那里去了。贵妃只能独自痛饮一回。由于她内心的抑郁不乐,竞喝得酩酊大醉,说了许多醉话,做出许多醉态。之后,她带着怨恨的心情,由宫女们搀扶回宫。梅兰芳为了表演好贵妃这一角色,一是不断地体察贵妃的内心感情,了解她的性格特点,二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贵妃形象进行再创造活动,达到尽美尽善的境界。例如,在这出戏中原有三个卧鱼的身段,过去的演员只蹲下去,没有嗅花的身段。经梅兰芳的研究、分析,加进了嗅花的身段,还加了掐花、扔花的动作。对此,有人说梅兰芳演《贵妃醉酒》喜欢改身段。而梅兰芳却回答说,我哪里是存心想改呢?唱到哪儿,临时就发生一种新的理解,不自觉地就会有了变化。自然每一出戏里的大关节,是不能改的。要晓得演技的进步,全靠自己的工夫和火候,慢慢地把它培养成熟的。梅兰芳虽然讲的是《贵妃醉酒》的创作经验,但却概括了舞台人物形象的规律。一方面,演员要根据剧本创造舞台形象,每一出戏里的大关节,是不能改的,另一方面,在不违背角色性格的前提下,要有所创造和发展。
演员自己和他所创造的舞台形象,两者相对地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在演出时必须是统一的。舞台人物形象应当是剧中人物与演员自己的有机统一。这是戏剧艺术中演员创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以文学、戏剧和绘画艺术为基础,综合和吸取了各门艺术的一些表现方式与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艺术种类。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一八九五年诞生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算起,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电影艺术虽然年轻,但它发展是很快的。
随着摄影技术不断改进,随着现代物理学、光学和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的长足进展。电影艺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列宁曾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是电影。那么,为什么电影成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重要的艺术呢?这便涉及到电影的审美特征问题了。
第一,运用蒙太奇的构成方法。
蒙太奇一词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构成”、“装配”。后被借过来,表示镜头的组接,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电影镜头拍摄并不是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次序来进行的,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先从中间或后面别的部分拍起,有时是先拍外景,然后拍内景,或者先在摄影棚拍人物动作,然后拍外景。显然,这样拍下来的镜头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它需要艺术家根据总的艺术构思以及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和连接,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社会生活图画,这便是电影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