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念教育的方法很多,这里探讨三种主要方法。
一、灌输
灌输,就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输送有关知识和思想,或者说是从外部施加教育影响,使教育对象掌握、接受有关知识和思想,从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信念的教育活动。灌输在信念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人们信念的形成不是依靠个人直觉和狭隘经验,以及凭借浅薄知识和主观臆断所能产生的,它必须依靠有关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灌输才能建立起来。列宁在领导和组织俄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时,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进行灌输教育。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意识之所以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这是因为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的缘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因为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包括积极成员)都“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工人阶级由于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劳动、提出思想体系。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使本阶级成员和广大劳动群众提高政治觉悟、阶级觉悟,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列宁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正因为对工人阶级进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灌输教育,才使他们确立起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可见,灌输在信念教育中是多么必要。今天,国际国内条件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要求更高了;今天,灌输的条件虽然比战争年代好多了,但灌输的方法却显得相对落后。
灌输有知识灌输、思想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概念、原理的综合,是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实际上是知识与思想的统一体,所以理论灌输既是知识灌输,也是思想灌输。灌输的具体方法很多,如讲授、演讲、报告等。灌输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诱导式,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坚持把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增强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吸引
吸引,就是依照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眼对象的需要和追求,在教育中提供有关目标的,创设一定情境,使对象在思想上、感情上都很投入,从而增强信念教育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吸引是搞好道德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任何信念教育如果没有一点吸引力,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毫无兴趣,或者熟视无睹,或者置若罔闻,那样要使教育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教育者可采取兴趣吸引及活动吸引等教育方法。
兴趣吸引,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从中受到道德信念教育。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情或活动有了兴趣,就想要去获得它、接触它、探求它,并且使活动变成一种乐趣,因而无需强迫和督促,他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从事这些活动。可以这样说,兴趣是“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它是能量的调节者,起着发动和储存内心力量的作用。如,一些学生爱好文学,教育者可组织他们开展读书演讲、影视评论及文学创作等活动,从中融入必要的道德信念教育内容。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由此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吸引,就是通过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吸引教育对象。如一些学校开展“学雷锋、学英模、树新风”,“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由于这些活动同兴趣吸引、目标吸引相结合,注意在活动中教育人、培养人,因此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示范
示范,就是在教育中拿出样板展示给教育对象,使之明确和相信教育者提倡的思想,并且跟着学、照着做。示范,有教育者自身的示范,主要指教育者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还有教育者选用他人或单位作为样板进行的示范,即树立先进典型,用典型引导、教育对象等。
教育者自身的示范,指通过教育者自身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受到教育,确立起道德信念。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教育者不但要求受教育者实行道德,而且自己也实行道德,那么,受教育者便会产生信任感,认为教育者公正、言行一致,于是受教育者便会自觉自愿地实行道德。社会学家米斯切尔做了如下实验:让儿童们做小型滚木球游戏。做法是让儿童按一定的规则将木球投入球门,投中者得分,而得到20分以上就可得奖。但如果遵守规则,得奖的机会很少;如果偷偷违反规则就可把球投中,因而得分、得奖励。每个游戏者都有一个严格遵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用骗人方法得分的可能性。在实验开始阶段,儿童与大人一起玩。把儿童分为两组:第一组,成人不仅告诉儿童守规则,而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第二组,成人告诉儿童守规则,自己却不守规则、言行不一。为了证实成人以身作则和不以身作则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实验者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即让儿童独自玩此游戏,研究者则通过观察孔观察儿童的行动。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得奖的次数很少,只占总次数的1%左右,说明大多数儿童深受成人以身作则的影响因而是严守规则的;第二组儿童得奖次数达到50%以上,说明他们深受成人不以身作则的影响,因而一旦离开成人便会不守规则。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每天都在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如果他们的行为与所宣传的内容不一致,那么,这样的教育将是苍白无力的;反之,如果他们处处以身作则,则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合肥某中学初一班有一天集体看电影,发票时,许多学生一拥而上,你一张我一张地就把票分掉了。班主任张老师也拿了一张票,当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到电影院里,同学们才发现,张老师坐在后排边上的一个座位上。这件事看来很平凡,却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一个学生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发现张老师坐在后排的边上,她这么大年纪了,眼睛又不好,应该坐个好位子,可她却拿了一张最差的票。老师的行为是我们的榜样!”又一个学生写道:“看到后面座位上的张老师,我坐不住了,感到羞愧,我要学习老师先人后己的风格。”班主任的榜样,无声胜有声,以后这个班分电影票时,互争变成了互让。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育者选用他人样板进行示范,即是榜样教育的方法。人是惯于模仿的,每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现实和历史中的某些人为榜样而模仿他们。由此,教育者可将某些品德高尚者树立为道德榜样,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逐渐使受教育者的品德与榜样的品德接近、相似、相同。然而,现实生活中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较为复杂的,受学习榜样者的特征(人格特征、心境、价值取向)、榜样的特征(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榜样的权威性、榜样行动的内部动因等)以及情境因素(学习榜样的难度、情境的紧迫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北京师范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给学生放映两部榜样电视片,分别是关于赖宁与雷锋的无私利他故事。而后组织学生对榜样的行为进行讨论、总结与概括,提炼出榜样身上可供借鉴的行为规范或价值观念。但事实证明,尽管大家总结得很好,由于榜样作用的复杂性,这些榜样身上的东西要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尚需经历一个过程。尽管如此,榜样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信念的培养。由于榜样行为总是与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强化相联系,因此受过榜样熏陶的人更易认识到什么是正确、合适的行为,继而将榜样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化成为导引自己行动的指南。另外研究者在设计榜样教育的时候应该掌握其中的规律。如果榜样与学习者具有相似性,那么就会产生同构效应,使学习者乐于接受榜样的影响。榜样呈现的特点也关系到教育效果。生活中真实榜样的现场示范能使学生兴味盎然,如让学生去采访本校的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这些生动人物的价值观、敬业精神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继而去仿效与学习;符号性榜样,指运用文字说明、幻灯、录像等展示榜样行为,其特点是花费少、能反复用,但学生接受效果不如前者。
壮丽的青春
(一)
2006年7月21日6时20分,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山田寺村七组。许多村民忙着收割稻谷。年仅11岁的小学生李明和15岁的初中生李雪峰到一口鱼塘洗澡。两个孩子都不习水性,不小心滑到了深水处。
正挑着满满的一担谷子往家里晒谷场赶的李春华听到呼救声,纵身跳入水中。救起李明之后,又游向了还在塘中央挣扎的李雪峰。精疲力尽的李春华将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在脚上,将李雪峰踢向岸边,自己却沉入了水中。
晚上9时左右,李春华的遗体被村民们打捞上岸,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二)李春华的家,坐落在偏远的山田寺村,3间低矮破烂的土砖房,就是他家6口人的栖息之地。艰苦的环境磨砺出他远大的志向。2003年李春华以56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师大历史教育系。第二学期,品学兼优的他被推选为班长,2005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困难自己克服,利益让给别人。高中、大学一直与李春华同班的刘桥华同学含泪回忆:“一次校运动会结束时,劳累的同学都去休息了,李春华一个人默默地将桌椅、物品搬回教室,累得满头大汗。”前来慰问的湖南师大党委副书记王云动情地说:“我校为资助贫困学生,设立了困难补助,对特困学生减免学费。李春华是班长,也是班上最困难的学生,却从未向学校提出过申请,总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学。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每一次他都走在前面。他认为自己是班长,是党员,应该这样做。”
李春华的父亲李先满哽咽着说:“华伢子从小就听话懂事,体谅父母,每次放学回家都主动干农活。有一段时间,我患支气管扩张咳得特别厉害,他瞒着我捡了一个月的破烂货,为我买了两瓶止咳糖浆。”悲痛欲绝的母亲蒋红翠哭着倾诉:“华伢子这一次是从学校赶回来帮家里双抢的,起早摸黑干了七八天,那天下午他已经挑了10多担谷,6点钟我要他先回去做饭,他说做好饭来接我们,没想到就这样一个人走了……”
(三)
事发第二天下午4时,李春华的家人在万分悲痛中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哀悼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雁峰区委、区政府、岳屏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赶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赶来了,远在长沙的大学老师和同学们赶来了……得知消息的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打来电话表示哀悼和慰问,并指示有关部门迅速做好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风尘仆仆赶到现场的雁峰区委书记左慧玲悲戚地说:“李春华是党的好儿子,是雁峰区人民的好儿子。”
李春华走得如此匆匆,但他为千千万万当代青年展示了一位优秀大学生、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道德信念教育活动
一、操练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提高道德信念水平。
二、具体步骤
第一,利用政治课学习有关伟人的著作、语录与事迹,例如,毛泽东的名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华罗庚的“我们应当回去”与吴运铎的“我愿做共产主义的铺路泥”等格言,以及居里夫人等不为私利、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第二,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系列片——《共和国之恋》。该片反映的是科研战线的工作者们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第三,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采访工厂中的科技、行政人员,了解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感人事迹。
第四,召开“做学问要诚实”全班讨论会,批评考试作弊的错误做法。
第五,召开“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