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就是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所做的书面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做好课堂笔记,是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也就是要记下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文字说明、关键词语、有说服力的数据、典型例子和老师在讲题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或规范化示例等。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对老师所授的有关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论据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记录则要准确无误、不能马虎。第三,笔记不要写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
(六)要当堂掌握
所谓当堂掌握,是指老师所讲的知识在课上就能够领会、巩固和运用。领会是指头脑中形成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巩固是指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持久的记忆;运用是指用已经领会和巩固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而运用则是检查和促进知识的领会和巩固,是掌握知识的最高阶段。要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课上认真观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将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背结论。因为概念、定理、规则的表述只是末,而其形成过程才是本。抓住根本,才能学到根本问题。
实践证明,当堂掌握是一项很有效的学习措施,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及时复习法
复习,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要求下,对已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学习,以强化识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及时复习法及其程序: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在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时,经过1个小时后,还能记住44.3%,1天后只有33.7%,2天后为27.8%,6天后为25.4%,31天后保持21.1%。这是一位名叫艾宾浩斯的著名心理学家对人类遗忘现象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导致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发现,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先数量大,后数量小的基本规律。因此,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的效果,必须趁热打铁。在记忆犹新时及时去复习。这是因为当遗忘大量发生以后再去组织复习的话,势必要用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来做恢复记忆的工作,这样必然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法,用一句话说叫“事倍功半”。相反,在记忆犹新时及时复习,不但节省了为恢复记忆所需要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只需要利用很少的精力和时间就能对所记忆材料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从而获得更长久的记忆,这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从上面分析来看,在大量遗忘后再去复习费时费力。是不是在熟记之后马上开始复习就可以省时省力了呢?不是的。许多实验证明,记忆在完成之后,只要停止复习,遗忘也就开始发生,但大规模的遗忘并不是马上就开始发生的,而是要牢固地保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一天,甚至保持两天或三天。就大多数人来说,熟记之后的最初复习的最佳时机是在接近一天的时间内。例如,利用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对当天功课的复习,利用早晨时间对前一天功课的复习。但是,应当注意的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可均衡的,开始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因而在最初复习之后,在复习的时间间隔上应逐渐拉长。例如,利用周五、周六对一周功课的复习,过十天半月回过头来巩固一下,就是这一方法的具体有效运用。因此,同学们莫要错过了上面提到的对我们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复习时间。
总之,在学习中对必须准确牢记的知识内容,决不要等到把它遗忘光了再去复习,那样,先前的努力等于白费了,这是极不合算的,无意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及时复习的程序:
首先,尝试回忆。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通过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其好处有三:①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②有利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③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其次,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内容上系统、精炼、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读教科书,不求遍数而求质量。读课本一要领会字面“学问”,二是从字里行间读出“学问”。学生应重视课本的学习,有些学生忽视课本,重视辅导读物,实际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三,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在复习中是尝试回忆,阅读教材的线索和纲目,主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整理课堂笔记,通过整理笔记,加深记忆,促进复习,使其达到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第四,看参考书。适当地看些参考书是有必要的,但要摆正教材与参考书的主从关系。阅读参考书是做为学习课本的补充。目的是加宽知识面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只选择个别章节或个别知识点做参考性阅读为最好。
五、作业法
作业主要在课外完成,亦称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习题演算作业。
习题演算作业的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习题演算过程如下:
(一)及时复习教材
“先复习后做作业”是广大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而不复习就做作业,看上去好像省事,但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因为:
(1)当天作业,难以迅速完成,随翻书随做作业,一定费时;
(2)作业即使完成了,因之前忽视了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自然把握不住知识内在联系,因此,作业的质量难以保证。
(3)因知识不牢,定会阻碍第二天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学不好,会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一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及时复习材料后做作业时,要注意做作业的技巧方法。先捡容易的做,有助于顺利完成作业,例如:同学做作业时,打乱课本上是题目原有的顺序。这样看起来作业上标的题号有点乱,但在他心里有一个完整的顺序,那就是容易的先做,他说用这种方法做作业,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完了,具体应用“先捡容易的做”的原则时不要担心作业上题目的顺序与课本上题目顺序不同,只要正确地标出题目在课本上的序号,便于老师改作业和自己复习即可。因此,第一遍在全部的题目中选做,第二遍再在余下的题目中选做,依此类推的“筛选法”是科学省时提高效率的好办法。一般情况下,只要经过两三次的“择易而做”,一次作业便可顺利完成了。
(二)审题
(1)要看得准。就是要仔细弄明白题目要求和范围。若错了,便会步步错。
(2)要分得开。能把一道题分解成各个部分,各种已知条件及未知条件,又能找清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化繁为简,化大为小。
(3)要联得起来。即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能与过去解题的思路联系起来;能把对该题各方面的思路联系起来。通过“三联”,解题路子便会打开。
(三)做题
做题是通过慎审、分析题目之后,把思路表达出来的演算过程。必须做到准确、规范、快速。所谓“准确”是指做题的思路、表达、运算都准确无误。所谓“规范”是指文字、数字的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楚;解题的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合乎要求;层次要条理、分明;所谓“快速”是指做题的速度要快。做题的快慢,决定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否牢固、熟练,思维是否条理、敏捷以及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强弱。不少学生只重视做题的对错,不重视做题的速度,这是不对的。当今选拔人才,非常重视做题的效率。因为,效率的高低,做题的快慢是学生智力、能力高低的表现,所以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必须加强训练。
六、系统复习法
系统复习,就是用较集中的时间,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系统地感知、理解、消化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单元、期中、期末、学年、学段复习。
系统复习程序如下:
第一,回忆。分整体回忆和章节回忆。在“阅读”前后都要进行。“阅读”前的回忆,用于检查平时课后复习的记忆状况。因学过的章节太多,可参阅教科书的目录或内容提要进行。“阅读”后的回忆,用来检查、强化系统阅读的记忆效果。
第二,阅读。指阅读教科书、课堂笔记、平时作业,试卷和有关参考书等。阅读,不能平均用力,要以读教材为中心。
第三,熟记。指的是对概念、定义、公式、基本原理、定律、基本内容等方面的熟记。熟记要建立在理解、熟练表达的基础之上。
为了加强记忆效果,系统复习一般采用分配复习方法进行。分配复习指在复习中不同学科穿插进行。实验证明,集中复习能记住材料所用的时间和分配复习能记住材料所用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效果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份材料,采用“分配复习法”比采用“集中复习”法能省一半时间,但复习达到的效果却是相同的。如集中复习用10分钟,分配复习则用5分钟。
第四,整理。指整理出系统的复习记录。经过艰苦的复习,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及时记录下来。
第五,练习。在系统复习时,要适当做些练习题。一是从做题中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以便进一步解决。二是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讲的程序,并非平均用力,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
七、应试法
考试,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也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怎样答卷呢?
(一)做好答卷准备
1.按指定位置,把卷头填好(如班级、姓名、学号或准考证号)。
2.注意听临考老师的交待。如更正试题,答卷要求等。
3.数清试卷的题数、页数、张数。
(二)认真审题
审题要“准、稳、快”,对每个字、词、符号都要用脑过滤。切莫马虎,对题目所给的条件要反复推敲,但要果断。
(三)按照顺序、先易后难
一按顺序,会一道,做一道,会多少,做多少。做不出的跳过去。二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把没做或没做完的题目补做。补做前,再次审题,把握大的先做,把握小的后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答题时,疑惑时,最初直觉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直觉是人人都会有的,随时可发生的。“直觉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在学习中,特别是答卷时,能够及时抓住出现的直觉,运用“直觉效应”,直觉就会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解答考题时,最初我们觉得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又突然觉得另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最后竟迷惑起来,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就要想到“直觉效应”,按照最初的那答案去做,这样就可能得到正确答案。但应当注意,不要把“直觉效应”与“猜想”混为一谈;不要把“直觉效应”与期望相混淆。
(四)做到“易题不丢分,难题少丢分”
易做题易被轻视,有的同学考试时,遇到考题往往不假思索,拿起来就做,结果是题做得挺快却丢三落四,造成失分较多,实在是可惜。因此,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着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当心细心、不丢半分。对难题,要从容镇静,开拓思路,仔细审题。
(五)注意答题要求,了解阅卷常规
答题要求一般放在大题或小题后面给予说明,考生要严格遵循。阅卷也有常规。如数理化计算题,一般是分步得分,考生必须步骤齐全,多做一步会多得分;政治、历史题,一般按答题要点得分,多答一个要点也会多得分。
(六)书写要迅速、工整
考生书写必须迅速,否则,在规定的时间里,难以完成答题任务。书写要工整,否则,字迹潦草,难以保证答题质量,难以满足阅卷者的心理要求。书写工整,这一点非常重要。
(七)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全部试题答完后,若时间有余,要认真复核一遍,以便及时更正,把可能要丢失的分找回来。
八、课外学习法
课外学习,概括地说,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能较独立进行的一切学习与探索过程。
课外学习主要形式有:
专题报告会。同学们要养成参加课外学习的习惯。积极参加一些专题报告会。如读书演讲会、故事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课外阅读。如阅读文学专著、报刊杂志、科普读物等。
参加科技,竞赛活动。
要勇于实践,如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对工厂、学校、农村的参观访问等,此外,办黑板报、壁报栏等,也是一件很好的课外学习活动。
“7+1”大于“8”
小王是某中学一个刻苦用功的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中午两个小时和下午5点以后到12点都在看书,几个月下来,成绩却未见提高。
原因在哪里?小王身体本来就很瘦弱,几个月如一日的努力用功,神经开始衰弱,视力开始下降,记忆力也不如以前。这几个月中他从未参加任何课外体育锻炼,身体成天没劲。
后来,他开始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平均一小时,或跳绳,或做俯卧撑,或引体向上,锻炼后,脑子清醒,身体有劲,食欲大增,即使同样熬夜到12点,也是精神抖擞,而不是昏昏沉沉,期未考试成绩,比期中提高一大截。总结经验,小王深有感触,每天课外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不如抽出其中1小时锻炼。
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学习除以上几种学习方法外,在学习中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学有所用,事半功倍。
一、学习方法要科学化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每位学生要善于接受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舍去自己多年养成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学习中,逐步探索一些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同学采用固定时间学固定功课的方法。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学习某一固定学科。如有的同学每晚8点钟做10道数学题,且天天坚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科学用脑,防止大脑疲劳
学习是繁重复杂的脑力劳动。长时间持续地学习,造成心理、身体上的疲倦,学习效率降低。因此,要科学用脑。如何科学用脑呢?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合理安排学习。上课严格执行课程表的安排,自习时间学习活动搭配要科学、合理,如朗读、背诵、演算穿插进行。
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自觉参加早操,课间10分钟要充分休息,切勿看书做作业。按时就寝,保证8小时睡眠质量。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缓解疲劳。
加强营养,注意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