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46316700000004

第4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概述

一、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概念

我们要理解学习方法的概念,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学习”。我国古代把“学”与“习”分开,各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指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是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本书研究的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上来理解,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我们所说的科学学习方法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采用的符合学习规律,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智能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基础、智能、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因此,科学学习方法既包括学习过程基本环节的学法,即常规学习方法,还包括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方法;既有通用学法,还有学科学法。这里只涉及学习过程基本环节的通用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方法的内容。

二、科学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学习方法属方法论的内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学贵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得快、学得活、学得好、学得深,可谓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科学,便学得慢、学得死、学得差、学得浅,可谓事倍功半。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为了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必须努力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以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把学习方法视为一种能力,即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基础层次,是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提高我们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学习方法重要意义的认识。第三,研究学习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本身是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能否认真研究学生的规律,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将来的成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位著名的外国学者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三、学生如何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一)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不同的学习特点

中小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具体地说,小学有小学的学习特点,初中有初中的学习特点,高中有高中时期的学习特点(关于学习特点的内容前面已谈到,请参阅第一章),因此,要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学习方法。

(二)更新观念,纠正模糊认识

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源于对学习方法的片面认识,源于狭隘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似乎除此之外再无别法可鉴。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不更新,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则不可能建立。观念不能更新,学生就很难适应竞争社会竞争学习生活。我们不仅要勇于更新学习方法观念,还要注意克服与此有关的一些模糊认识。如有的同学说:“先进的学习方法好是好,就是太费时间,学不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学习的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后面学习环节的基础,后面的学习环节是前面学习环节的发展。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越学越快,越学越有力。“一人一个样,别人的方法没法学。”这往往是学习较好,而不急于改变现状的学生的想法。他们否定在学习方法上有普遍的认识规律可循。实际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是十分相似的,把他们共同的科学方法抽象概括成一套学习方法,一般地讲是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我曾按别人的学习方法去学,结果成绩反而下降了。”这也是一些学生的说法。在改变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因此,学习成绩暂时下降一点,是可能的。但是暂时的下降,却可以换取学习上长期的上升,所以是值得的。

(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自我评论

由于每位中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前,要认真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是行之有效地,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分析后,就要大胆地尝试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取代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生们,要学会自我评价和根据反馈信息正确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也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并转化为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知识的成果时,受益良多。当前,在这方面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数学等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格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课文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听课时不动脑筋,专等教师灌输;书写时潦草落字,错字连篇;算题时不合格式,马虎随便。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中加以克服。这里强调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指的培养自学习惯的问题。对中小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学会使用工具书,能够正确进行复习和练习,以及操作各种实验仪器,是构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自学习惯。养成自学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

同学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在通往成才的道路上走好坚实的步伐,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学习不得法的状况,努力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掌握常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更高的学习兴趣。

规划和掌握常规学习方法

常规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预习法、听课法、及时复习法、作业法、系统复习法、应试法、课外学习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法。

一、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又叫学习规划,它是根据某种学习目标预先制订的在一定时间内切实可行的书面的行动准则或纲领。那么,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内容要全面

我们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要全面考虑。除学习外,还要做好社会服务、身体锻炼、文化娱乐、休息睡眠等的时间安排。

(二)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

计划定出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做到明确、具体、适当。明确,是指计划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标准清楚而不含糊。如有的同学长远目标是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中短期的目标是被评为三好学生,下次考试在班内排第几名,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达到什么目的等。具体是指目标要小,要细,不笼统。如复习计划中,争取复习几遍、做几道题等。适当是指目标高低要适宜,既不是高得达不到,也不是低得不费力。

(三)学习时间的安排要科学

对一个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活动主要是以集体上课为主的常规学习和由自己支配的自由学习两种。必须兼顾诸种因素来科学安排我们的学习。如有的同学对他的自由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早上起床后,挤出15分钟朗读语文或背诵英语单词或数理化定义,上学路上记忆3~5个英语单词,午饭后稍加预习下午课程,下午自习完成当天作业,晚饭后利用散步时间到校园内与几位同学边漫步边讨论一些问题,讨论并请教同学当天疑难问题。晚自习第一节巩固旧知识,第二节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每周安排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周六晚上集中复习当周的功课和整理学习笔记,星期天早上按时起床学习外语半小时,早饭后复习功课2小时,打扫卫生或做家务2小时,午饭后课外阅读2小时,参加文体活动1小时,晚上预习下周功课。

(四)重点要突出

所谓重点,主要是指薄弱学科和学科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学习时间紧,内容多,计划一定要有所侧重,不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如计划中,将数学、语文作文作为各科学习的重点。

(五)计划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

所谓实际,这里主要指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学习时间的实际。只有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的计划才会切实可行。否则,计划即使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六)认真检查,及时调控

计划一经制订,就应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热情去落实和执行,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看其效果究竟如何,以便及时调控。检查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平时是否按计划进行学习,效果如何,目标是否适当,措施是否得力,未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七)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明

因为内容只有扼要才便于记忆和检查,而文字只有简明才能够清楚和明白,一目了然。

二、预习法

预习法,即上课前的自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的学习方法。

(一)三种预习

1.课前预习。是指上课前对老师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先进行自学的一种预习。

2.单元预习。是指提前对老师要讲的一章或一单元的内容先进行自学的一种预习。

3.整册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先把新教材自学一遍,以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的一种预习。通过这种预习,既补齐了本学科的薄弱环节,又能使这一册教材的学习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这三种预习围绕一个目的,相互补充,但最主要的是课前预习。

(二)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其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

3.要虚心请教。在预习中,有些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仍不得其解时,就要向老师、家长请教。

4.适当地做些习题和预习,适当做些自选习题,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5.要认真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每一课中的重点部分的知识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等。

三、听课法

听课法,即怎样听好老师讲课的方法。听课对学生来说,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大量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课并学会如何听课。

(一)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学习在人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小学阶段尤其如此。它占去了我们在校时间的大部分。如果每天上6节课,每节按45分钟计,就是4个半小时,如果再加上晨读和自习,所占时间更要多。因此,我们要认真珍惜每一节课上的45分钟,刻苦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否则,如果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学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经,以数学为例,知识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人统计,人们通过课堂学习,只需用4000多个课时就能把人类几千年认识事物中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基本继承下来。课堂学习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效率,是与老师传授和指导分不开的。有时,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甚至是一个科学家毕生的研究成果。可见,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最便捷的途径。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堂学习。

(二)课堂学习方法和技巧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注意力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由于课堂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具有时间长、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我们要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因此,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具体来说,就是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举手回答,对老师未能讲清或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要善于及时提出来。

(三)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

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步骤。是否把握教师的思路是检验一个学生听课水平高低的标尺。有一位每次考试在级部几乎排第一名的学生,问及他学习有何经验时,他说注意在课堂上听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把握老师讲课的思路,把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学到手,把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老师的思维方法加以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这个同学说出了一个优秀学生听课的秘诀。因此,学生要把老师讲课时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搞清楚,力求掌握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四)要抓住学科特点来学习

中小学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也越来越多,只有抓住了各门学科特点来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理科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对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而文科知识却相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形象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习时采取的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如上数理化、生物课时,要积极思考、理清知识的内在环节,要认真观察实物、模型等,善于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牢固记住。而在语文、外语课上,则要调动各种器官,认真地听,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