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分为机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两种。机体情感是人们对于食物、衣服、居住等需要感到满意或不满意产生的。比如,饱食则产生满足的情感,气喘产生痛苦的情感,穿得温暖、柔软产生舒适的情感,房屋寒冷粗糙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感,这些都是机体情感,是情感的低级阶段。高级的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指人的言行、思想、态度、意图等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以及友谊和友好等情感。理智感是指理智蒙上了情感的色彩,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满足求知欲、追求真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怀疑感、惊讶感、焦虑感和坚信感等。美感是指客观事物符合个人的求美需要和审美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对于文学、艺术以及人的行为产生爱慕、赞美、歌颂、感叹等情感体验。我们通常把由机体需求形成的情感称为情绪,如前面所提到的喜、怒、哀、愁、满足、舒适等,把社会情感通称为情操。
情绪和情操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同时,又可能成为创造性思考和学习的障碍。例如,学习成绩优异,会产生喜悦、轻松的情绪,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心情愉悦地去学习。而有的人平时多愁善感,倘若再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情绪沮丧,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障碍学习进步。但如果某学生在社会义务服务中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好评,他的责任感、荣誉感就会增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主动积极地为社会和集体做有益的事。
(二)怎样陶冶情感
1.提高认识水平
认识水平不同,情感也就不同。比如,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首先必须懂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的正确行为准则,能够明辨是非、美丑、真假,这都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认识。
2.正确选择自己的态度
情感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倾向。对待同一件事,人们所持的态度不同,表现出的情感也不同。在学习中,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和公与私的态度,才能逐渐树立高尚的情感。
3.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参与实践
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认识、增长能力,还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制作、创作、思考等产生丰富的多样化的情感。如:惊讶感、怀疑感、喜悦感、美感以及共同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感。
4.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
在取得优异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碰到困难挫折时,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可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奋发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审美能力
什么是美?凡是能够引起兴趣、喜悦和快感,使人们喜爱、欣赏、追求的东西,就是美。美的东西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体验,产生美感。美总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享受总是被人们所追求。人们追求悦目的色彩,悦目的音响,美好的生活及一切美的事物,美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具有感染力,美的感觉会引起愉快之感,产生酷爱、迷恋的情感;美能震颤人的心弦,激起他们的热情,给人以力量。青年学生如果能充分感受到美,就会促使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励他们去捕捉美、实现美、创造美。
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1.正确地认识美
青少年学生都有爱美的天性,他们向往美、追求美,从衣着打扮到道德情操,从仪表风度到人格完善,都想达到美的境界,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常常又不能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甚至以丑为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提诺说,人类最高级的美不是由感官所感觉到的,而是需要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内在美,它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美,人格的美,心灵的美。只有认识美,才能理解美的意义,更好地、更正确地感受美。
2.从艺术活动中感受美
艺术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具美的感染力。通过参观美术展览,欣赏音乐会,参加文艺晚会,交流观后感等丰富的活动,既可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也可使人在生活中充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3.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还可以展示力量、敏捷、和谐、机智等人体美的基本要素,参与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接受美的教育。
4.在大自然中寻找美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巍峨的山岳、浩瀚的海洋、滔滔的江河、璀璨的群星总是给人以美的遐想。投身于自然,感受丰富的自然美,可以丰富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使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的含义,激发深深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开展摄影写生、采集标本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美
美的环境能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心情开朗,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应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既注重个人卫生,也注意环境的卫生。
6.培养人际关系的和谐美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由交往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在班级、学校中主要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集体,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使人从中受到鼓舞,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7.注意仪表美、言行美
一个人的衣着仪表、举止言行表现出来的外在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着装应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言行,应符合礼仪规范,应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美的作用又是巨大的,它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难怪一位哲人这样说:“一旦学生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想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能陶冶,品性才可磨砺,人格才可升华。”
二、完善自我
自我,是指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在学习上,能使人自己督促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严格地管束自己,为自己学习不努力、不认真而羞愧,为自己的过错而内疚,或者为自己善于创造性地学习而自豪,这些自我意识在创造性学习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自我需要对于学习起着促进和强化作用。自我实现能使人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培养完善的自我意识、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要从加强责任心,树立自信心,培养自尊心开始。
(一)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习惯上称为责任感,是由社会需要所引起的一种态度。学习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对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所持的态度。做为学生,如果能意识到学习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认识到这需要就像自己的需要那样迫切,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迫切感、责任感,对工作产生责任心。
责任心能促使学生改变敷衍的学风、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自觉地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责任心能给人带来喜悦,它会使人产生幸福感、愉快感。相反,对学习不负责,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受到自己的“谴责”。责任心也是培养创造能力必要的条件。
培养、加强责任心,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知识。热爱祖国,才会立志为祖国而献身,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热爱人民,热爱集体,才能把人民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并为了他们的利益学习和工作。热爱知识才能产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推动科学进步的责任感。
(二)树立自信心
所谓丧失学习信心,就是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学习,也不能获得好成绩。在这种自卑心理的支配下,总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看不起自己。因此,在性格上,随着自信心的丧失,变得孤僻起来,和老师的感情疏远了,和同学的关系冷漠了,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学习上情绪低落,知难而退,甚至自暴自弃。
怎样树立自信心?
1.树立坚定的信念
信心来自于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的热情追求,并且相信它一定会实现。有了坚定信念才能对工作、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红军将士由于有了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的信念,所以在茫茫草地,在高高雪山,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充满信心,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革命烈士正因为有着“真理永存”的信念,所以在敌人的屠刀下没有低头屈服。信心产生于信念,有了必胜的信念,才能在学习中信心百倍地勤奋努力,勇攀高峰。
2.给自己确定合适的目标
有的同学为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实际的水平,本来自己只能达到70分,却要求自己达到90分,这是不切实际的。倘若通过努力,90分仍然难以达到,自己就会感到信心不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确定目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提出适当的目标,使自己通过相当的努力能够达到,这样才能使你的信心得到增强。
3.看到自身的积极因素
青少年儿童,认识还不够全面,意识也缺乏稳定性,容易动摇和变化,有时碰到一点困难,受到一点挫折,信心就会无影无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过多地看到学习上的曲折、反复、困难,把消极因素看得太多了,把困难看得太重了,而低估了自己的力量。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学习中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身的积极因素;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正视困难,在战胜困难中增强信心。
(三)培养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一种情感。它和虚荣心有着严格的区别,虚荣心是追求表面上的光彩,追逐虚假的荣誉,是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荣誉感。虚荣心是一种脆弱的感情,学习上顺利时会骄傲自满,洋洋得意,受挫折时就垂头丧气,自暴自弃。我们要自觉地克服虚荣心,自尊、自立、自强,刻苦学习,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析:
上面这个计划有几点注意:
(1)所定项目、顺序、时间应严格遵守。
(2)有些日常学习内容可以不写进计划,如复习当天所学科目内容,预习第二天课程,课后作业等。
(3)安排计划时,要根据过去和未来几周的学习状况,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量大的、关键的或自己较弱的项目上。
学会聪明地学习
按以下所列的内容去做并坚持下来,看看效果如何。
首先,预习:课前,对要学内容,做到提前预习,熟悉概念词汇,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章节。不能解决的疑点、难点,待课堂上解决。
其次,保证课堂质量: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仔细观察,眼、手、脑并用,敢于提出问题和新见解,有重点、有选择地做好课堂笔记。
第三,巩固练习:及时地巩固所学的内容,解决疑点和问题。做练习时,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第四,多读、多看、多思:课余时间,善于阅读、观察、思考,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并通过“综合”、“联系”、“移植”等方法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学习。
最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可以健全体魄,还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的课外活动,对于丰富知识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