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还是世界上艺术形式最为丰富多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诸多的绘画和雕塑能手、有独特的书法艺术大家、有创造令人陶醉旋律的音乐舞蹈家、有再现人情世态于舞台的戏曲家,还有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名家等等。各式各样的艺术专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诸多的艺术样式,陶冶了人们的性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文化大花园。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可与杜甫、韩愈在诗文上的地位相比。唐人书法多半继承王羲之的传统,他写楷书却参用篆字的笔意,自成一家。唐以后的人一般都把颜体视为正宗。颜字的特色在于端庄雄伟,透着一股凛然逼人的正气,而且字如其人。他有一位堂兄,名叫杲卿。天宝末年,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和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联络河北17郡,切断了安禄山和范阳老巢的交通线,一度使叛军放慢了进攻的速度。杲卿兵败被擒,在洛阳惨遭杀害。真卿支撑了大半年,才不得已绕道西走。
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名师大家交相辉映,他们的成就震古烁今。可以这么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人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许多独特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量,是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小甘罗智使赵国
战国时期,年仅12的甘罗,机灵地抓住对方的弱点,出色地完成了出使赵国的任务,充分显示了他的早慧和才干。
甘罗是秦相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后,文信侯吕不韦于公元前249年当了秦相,用甘罗为少庶子(官名,即家臣)。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同吕不韦商议,想不出兵打仗,而要扩展河间郡(今太行山以东直到黄河一带)的地盘。吕不韦就先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工作,前后用了三年时间,燕王方同意同秦国结盟,并把太子丹送到秦国来做人质。
接着,吕不韦又派一个叫张唐的人到燕国去帮助燕王,计划同燕国一起攻伐赵国。张唐感到为难,对吕不韦说:“秦昭王时,曾经让臣下打过赵国,赵国人对我怨恨很深,说谁能抓到我,赏给百里之地。现在要让我去燕国,又必经赵国,我怎么能去呢?”吕不韦虽然口里没有强要张唐去,但心里却很不高兴。甘罗见吕相国情绪不好,就问道:“君侯为什么不高兴啊?”吕不韦回答说:“我费了好大心思,派蔡泽到燕国去了三年,燕国才肯把太子送来抵押。今天我请张唐去协助燕国,一起攻打赵国,可他却不肯去。”甘罗思索片刻,满有把握地说道:“请君侯放心,我有办法叫他去。”吕不韦不听则已,听了这话更是生气,对着甘罗呵斥道:“我亲自请他去,他还不去,你怎么会有办法叫他去哩!”甘罗答道:“项橐(相传项橐7岁时所说之言,被孔子取为法戒)7岁就被孔子看做老师,我今年都12岁啦,你应该允许我试试看,何必立即训斥我呢?”吕不韦无心与他争辩,答应让他去试试。于是甘罗就去找张唐。甘罗问张唐:“你的功劳跟武安君白起比,哪个大呢?”张唐回答道:“武安君向南攻败过强大的楚国,向北战胜了燕、赵等国,他打的胜仗、攻陷的城池,是数也数不清的,我的功劳怎比得上武安君哩!”甘罗又追问一句:“您真的知道自己的功劳比不上武安君吗?”张唐随即回答:“当然知道。”甘罗又问:“应侯范雎佐助秦昭王立了大功,他的权力跟当今的文信侯吕相国比,哪个大呢?”张唐回答道:“应侯自然比不上现今的文信侯。”甘罗紧接着又追问:“您真的知道应侯的权力比不上文信侯吗?”张唐随即回答:“当然知道。”甘罗于是说道:“当初应侯要去攻打赵国,武安君不肯去,就被绞死在离咸阳(今陕西长安东部)七里的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相助燕国,你竟不肯去,我真不知道您会死在哪里哟!”经甘罗这么一提醒,张唐想开了,马上对甘罗说:“请您告诉文信侯,我去燕国。”于是他就吩咐准备车马、礼物,并且定下了出发的日期。
听说小甘罗真的把张唐说服了,吕不韦自然心情舒展很多,还想夸奖甘罗几句,可甘罗找上门来了,说要借用相国的五辆车子,到赵国去替张唐先疏通一声。吕不韦自然满口答应了。其实这是甘罗深知燕、赵两国关系紧张而定的出使赵国的奇计。他带了几个随从,赶着五辆车子去见赵王。甘罗问赵王:“听到燕国太子去秦国做人质的事了吗?”赵王回答:“听到了。”甘罗又问:“听说张唐要去帮助燕王的事了吗?”赵王又回答:“听到了。”甘罗紧接着说道:“燕太子去秦国做人质,这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出使燕国,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秦、燕两国互相信任,合力攻赵,您赵国就危险啦!其实,燕、秦两国之所以表示相互信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要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郡的地盘。如果大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劝您还不如答应我,把邻近河间的5座城割给秦国,这样,我回去请秦王把燕太子送回燕国,而跟强大的赵国联合,一起去打那个弱小的燕国。”赵王听了甘罗的话,觉得有理,马上答应割那5座城给了秦国。
秦国不动一兵一卒,得到了五座城,达到了扩展河间郡的目的,就真把燕国太子丹送回了燕国。赵王心想,我总不能白白失掉了5座城呀,看到秦国放回了燕太子,马上兴兵进攻燕国,收取了上谷等30座城(今河北保定、易县、丘化、河间一带),又送给秦国11座城。
小甘罗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上卿,同时,秦王嬴政还把原先封给甘茂的田地和住宅也全部转赐给了甘罗。
沈括据理争国界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很有才能的科学家,一位热爱祖国、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中,一面从事科学研究,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生物、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等各门学科,都有卓越的成就,曾被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晚年著成的科学论著《梦溪笔谈》,是这方面成就的见证;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实际工作,出使辽国,交涉国界问题,就是其中一例。
自从我国北方契丹贵族割据势力建立了辽国政权后,就不断向北宋王朝发动掠夺性战争。宋真宗以后,宋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但是辽国觉得宋王朝软弱,还想进一步侵占宋朝的土地。就在王安石辞去宰相那一年,辽国皇帝一面宣称要出兵南下,一面派大臣萧禧到宋都汴京,递交国书,要求重新划定边界,满足他们扩大领土的要求。萧禧态度非常蛮横,扬言不达目的决不回去。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由于派去的大臣对地表不熟悉,萧禧又强说嵬山(今山西原平县西南部)一带30里应属辽国,双方争论了好些日子,没有结果。宋神宗决定派沈括以“国信使”身份出使辽国进行交涉。沈括办事认真细致,又精通地理。出使之前,他到枢密院,从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的边界查得清清楚楚,证明那块土地是属宋朝的。他把这些情况向宋神宗作了报告,宋神宗喜出望外,让沈括画成地图给萧禧看,事实面前,萧禧才没话可说,急忙回辽国策划去了。
为了彻底解决边界问题,第二年,宋朝廷变被动为主动,改沈括为“回谢辽国使”与辽争主权。当时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有人问沈括出使怕不怕,沈括坦然一笑:“要说怕,只怕自己能力不足。至于个人的生死利害,我早就置之度外了。”临出发前,宋神宗问沈括:
“敌人居心叵测,心狠手辣,如果敌人加害,你打算怎么办?”沈括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为了不使我朝土地受到损失,我决心在必要时以身殉国,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沈括一行来到辽国边界后,辽方层层阻挠、威胁,一个多月以后双方才在辽帝常去打猎习武的永安山(今河北平泉南部)正式接触。谈判过程中,沈括和随从官员们,在埋伏着刀斧手的酒宴上针锋相对,毫无惧色。由于沈括事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叫随从们都做了充分准备,所以谈判时对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他们都对答如流,并且拿出1042年辽宋双方对上述地界商定结果的记载、辽顺义军承认上述地界“属宋宁化军”的多件公文,以及大量文献证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辽方参加谈判的人员目瞪口呆,惊愕失色。谈判前后进行了六次,辽国词穷理屈,终于放弃了无理要求。沈括他们出色地完成了维护国土尊严的使命。
沈括带着随从官员从辽回国的路上,每经一处,都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调查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回到汴京后,他把这些资料整理记录起来,献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沈括立了功,拜他为翰林学士。
搜集爱国名言活动
一、操练目的
这个活动要求人人参与。通过对历史上爱国仁人志士充满爱国之情的名言佳句的收集、整理,使学生从英雄的言语、事迹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组织方法
第一,发动学生在规定的期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历史上爱国仁人志士的名言佳句,要求认真做好摘录,并写好每一名言佳句的出处、背景和体会文章。同时,开展“每日一句”活动,要求学生轮流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爱国至理名言,并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时间进行讲解。
第二,逐一检查学生名言佳句的摘录、整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询问个别同学对活动的体会、感受。
第三,布置以“搜集爱国名言,激发爱国情感”为题的演讲活动。由学生自推10名代表参加演讲,请有关老师作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让同学们在一起就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巧、演讲效果等互相评论,发表意见,总结经验。
第四,把全班学生自认为对自己最有教益的名言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收集整理成册,交班主任老师保管。班主任可视情在学生与自愿选定的爱国人物之间进行一一对应教育,让学生找到与英雄之间的差距,激发其以英雄为榜样,发奋图强的信心。
第五,教师总结活动开展情况,焕发学生爱国激情。
编写家乡的英雄谱
一、操练目的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动的氛围,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兴致勃勃地去参与各项教育活动。在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广泛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家乡的英雄,人们感到更亲切、心灵更贴近。学生通过编写家乡的英雄谱,更易为家乡英雄人物的事迹感染,带着一种荣耀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产生报效祖国的心愿。
二、组织方法
第一,先由教师收集地方史料,开列家乡英雄人物名单,将学生分成几组,分配任务,每个小组写一份家乡英雄传略。
第二,发动学生围绕心目中的爱国英雄,分头行动,一部分找资料、图片;一部分搞调查,采访当地年长者,适当作些笔记,并记录被采访者的详细地址、姓名、年龄。
第三,指导写作。讲解写故事的几个要素,要求学生重点写明英雄人物的重要事迹经过。
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把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成文后,教师再逐篇进行悉心指导。
第四,展览评比。把各小组编写的家乡人物英雄谱进行展览,并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