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名著之旅——浪漫之旅
46310100000006

第6章 茶花女

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作者:小仲马

国别:法国

入选理由

这是一个凝聚着爱与痛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真与美的故事。小说出版后立即轰动法国,人们为其真切的故事所征服。

背景搜索

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现代文人称之为“谜一样的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他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直到7岁才得到父亲的承认。年轻时的小仲马在其父奢华而又漂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觉得用功和游戏都是索然无味的”,但另一方面,他又热切地盼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名扬文坛。于是,他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20岁时,他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为维持生计,玛丽在和他交往时仍然保持同阔佬们的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出国旅行。几年后,小仲马回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去世,死景非常凄凉。小仲马百感交集,悔恨万分,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一心要将自己的这段生活述诸笔端。这也是他创作之程的开始。一年后,这本凝聚着永恒爱情之痛的《茶花女》问世了。

此时小仲马年仅24岁。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1852年他又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成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说的一句笑话。

作品快读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竞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晚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一次偶然的散步中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的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很快就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一天晚上,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疯狂地爱上了茶花女。

早在两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就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玛格丽特知道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明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漠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纸醉金迷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为了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她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的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也是一往情深,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很快就消解了。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乡间的环境清新幽静,玛格丽特和阿芒过着与世隔绝的快乐生活,玛格丽特的身体也愈加健康。可是好景不长。公爵知道这件事情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阿芒的父亲,一个做总收税官的“体面绅士”闻讯赶来,他卑劣地用计骗开阿芒,单独会见玛格丽特。从他资产阶级家庭的“名誉”出发,杜瓦先生宽要求玛格丽特作出牺牲,离开他的儿子,还他儿子和家庭的清白。他告诉玛格丽特说,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少年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并答应玛格丽特如果她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他会永远尊敬她。为了阿芒和他的家庭,她痛苦地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不知情的阿芒怀着对玛格丽特的怨恨,痛苦地随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跑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处处寻找玛格丽特,存心在众人面前羞辱她,给她难堪。他当众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面对阿芒的误会,痛不欲生,可是又不能说明真相,只能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将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悲痛欲绝,昏倒在地。受了这场刺激后,玛格丽特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远走他乡。

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她脸色苍白,却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他们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可是,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玛格丽特死后,一个好心的邻居朱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芒才了解了她高尚的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发崇高。”阿芒怀着无法追回的悔恨与惆怅,洒泪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茶花女》的问世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小仲马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永恒真实。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叛逆性格和悲剧结局,恰恰又更深远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社会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扼杀人性。在谴责社会给他们造成悲剧的同时,两人身上的缺点也是造成他们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玛丽格特对物质生活的沉溺和难以自拔,阿尔芒的自私狭隘。作者笔触细腻,深刻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活动,把人物复杂的性格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人物的行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读来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片段精读

清晨五点钟大家告辞了。

我赢了三百个路易。

所有的赌客都已经下楼,谁也没有发觉只有我一个人留在后面,因为那些客人里面没有一位是我的朋友。

奥林普亲自在楼梯上照亮,当我正要和大家一样下楼时,我转身向她走去对她说:“我要跟您谈谈。”

“明天吧,”她说。

“不,现在。”

“您要跟我谈什么呢?”

“您就会知道的。”

我又回到了房间里。

“您输了,”我对她说。

“是的。”

“您把家里的钱全都输光了吧。”

她迟疑着没有回答。

“说实话吧。”

“好吧,真是这样。”

“我赢了三百路易,全在这里,如果您愿意我留下来的话。”

同时我把金币扔在桌子上。

“您为什么提出这种要求?”

“老天!因为我爱您呀。”

“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您爱着玛格丽特,您是想做我的情人来报复她。我这样的女人是不会受欺骗的。遗憾的是我太年轻,太漂亮了,接受您要我扮演的角色是不合适的。”

“这么说,您拒绝了?”

“是的。”

“难道您宁愿白白地爱我吗?那我是不会接受的。您想,亲爱的奥林普,我本来可以派一个人带着我的条件来代我送上这三百个路易,这样您可能会接受的。可是我还是喜欢和您当面谈。接受吧,别管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您说您长得漂亮,那么我爱上您也就不足为奇了。”

玛格丽特像奥林普一样是个妓女,但我在第一次看见她时决不敢对她说我刚才对这个女人说的话。这说明了我爱玛格丽特,这说明了我感到在玛格丽特身上有一些这个女人身上所缺少的东西。甚至就在我跟她谈这次交易的时候,尽管她长得千娇百媚,我还是非常讨厌这个和我谈生意的女人。

当然啦,她最后还是接受了。中午我从她家里出来时我已经是她的情人了。为了我给她的六千法郎,她认为不能不好好地和我说些情话,亲热一番;但是我一离开她的床,就把这一切抛在脑后去了。

然而也有人为了她而倾家荡产的。

从这一天起,我每时每刻都在虐待玛格丽特。奥林普和她不再见面了,原因您也可想而知。我送了一辆马车和一些首饰给我新结交的情妇。我赌钱,最后我就像一个爱上了奥林普这样一个女人的男人一样做了各种各样的荒唐事,我又有了新欢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普律当丝也上了当,她终于也相信我已经完全忘记了玛格丽特。对玛格丽特来说,要么她已经猜到了我这样做的动机,要么她和别人一样受骗了。她怀着高度的自尊心来对付我每天给她的侮辱。不过她看上去很痛苦,因为不论我在哪里遇到她,我看到她的脸色总是一次比一次苍白,一次比一次忧伤。我对她的爱情过于强烈以致变成了仇恨,看到她每天都这样痛苦,我心里很舒服。有几次在我卑鄙残酷地折磨她时,玛格丽特用她苦苦哀求的眼光望着我,以致我对自己扮演的那种角色感到脸红,我几乎要求她原谅我了。

(王振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妙语撷萃

只要付出真实的感情,无论对方是何种女人,都足以使男人升华。

头脑是狭小的,而它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它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

彼人焦急等待的回信,总是在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来到。

只有在多多研究了人性以后,我们才开始能够动笔创造出人物来,犹之乎只有在认真学习一种语言以后,我们才能够运用这种语言一样。

取得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取得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

延伸阅读

链接一不想坐在父亲的肩头摘苹果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链接二红白茶花

茶花女的得名,是因为她生性偏爱茶花,每逢外出,随身必带茶花,其颜色叶红时白。传说这茶花的颜色是她暗示客人的信号:红色表示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则意味欢迎来访。文学和现实里有着两个茶花女,存在着对茶花的这两种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中国,一四五五年就有专门的《茶花谱》了,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时候,西方通过各种途径从中国输入的花卉里就有茶花。中国人爱花,尊山茶花为“花中珍品”,浙江金华的市花就是茶花。现在,还有各种茶花节和茶花展。人们形容茶花,往往用“浓艳”这个词儿。

链接三歌剧《茶花女》

小仲马的《茶花女》作品有小说和话剧,此外还有一部歌剧,它于一八五三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本作者皮阿威、作曲威尔第、作词皮亚维。小仲马当时评价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成为了现实,演唱它的人难以数清。罗莎·庞塞与弗雷德里戈·加格表演的《茶花女》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二○○二年九月,高音王子克里斯蒂安在中国演唱时,也重唱了片断。

其最著名的片断是“饮酒歌”。“饮酒歌”在第一幕,玛格丽特登场,全体客人为她比以前更加容光焕发而赞叹不已。阿芒经朋友介绍给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向阿芒敬酒,阿芒激动万分,随即唱起了著名的“饮酒歌”。

链接四电影《茶花女》

虽然说改编成《茶花女》的电影版本不计其数,但是瑞典影星嘉宝主演的《茶花女》却是至今最常被重映的版本。

拍摄于一九三七年的《茶花女》,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茶花女对阿芒说的——“或许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

嘉宝这句在《茶花女》中的台词,正好贴切地说明了这位影坛的神秘女神,为何用了十五年创造银幕神话,却花了五十年过着隐居的生活。

链接五茶花女在中国

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便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茶花女》,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它立刻感到了中国读者。翻译家严复评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也许你们不知道,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演唱的西洋歌剧就是《茶花女》。1907年春,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东京中外人士的称赞。一九七九年,中央歌剧院复排苏联版《茶花女》,演出时的轰动至今很多人仍记忆犹新。一九九三年中央歌剧院又重新排演《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