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名著之旅——浪漫之旅
46310100000011

第11章 源氏物语

日本宫廷版的《红楼梦》

作者:紫式部

国别:日本

入选理由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

背景搜索

紫式部(约978一约1016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本姓藤原,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无名。因其父、兄都曾任过式部丞这一职位,再加她所作《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颂,所以被人称作紫式部。她出生中层贵族,父亲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紫式部自幼随父亲学汉诗,造诣颇深。最爱的书是白居易的诗文。她对音乐、佛经也有很深感触。22岁时由于家道中落,嫁给了一个年近50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做第四房妾,两年后,丈夫去世,她带着幼子过着孤寂的生活,这种生活处境使她对妇女的命运和不幸的遭遇有着切身感受。

5年后,她被召进宫中,做皇后彰子的侍从女官,为彰子讲解《日本书记》和白居易诗作。和彰子的接触,使她熟悉了宫中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良好的文学功底和对女性命运深刻的体悟下写成了《紫式部日记》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紫式部的巅峰之作,也是日本11世纪初的重要作品,有日本“红楼”之美誉。全文共有54卷,篇幅浩大。它以平安时代中期藤原式“摄关政治”’(指平安时代外戚专权的一种政治体制)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为背景。故事涉及4代,上下70余年,登场人物不下400余人。前44卷描写源氏的一生。后10卷描写的主人公变为熏君,后lO卷又称“宇治10卷”。

作品快读

古时候,日本的某一个朝代有一个桐壶天皇,对一个出身寒微的妃子宠爱有加。这引起了皇后弘徽殿的妒恨。妃子生下小皇子,在孩于3岁时,妃子因不堪忍受凌辱和虐待,在忧郁中死去。桐壶对小皇子倍加宠爱,但是考虑到他没有外戚支持,为了他的性命,先是把他降为臣子,赐姓源氏。源氏从小就长得十分俊美,加上他多才多艺,光彩照人,被人们称为“光君”。这也是光源氏这一称号的由来。

光源氏12岁就举行了成人仪式,与左大臣的女儿葵姬结为夫妻,但由于葵姬性情冷漠,行为矜持,光源氏并不喜欢她,于是就移情于其他女性。不久,桐壶帝又纳一宫女藤壶为妃,因其长相很像光源氏的妈妈,光源氏便主动亲近,发生了乱伦关系,不久藤壶生下一子(即后来的冷泉天皇),长得极像光源氏,双方十分不安。桐壶不知真相,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在这前后,光源氏又不断追逐空婵、轩端荻、夕颜、末摘花、六条妃子等女性。还从一个寺院的老尼处弄到一个年仅十岁,长得很像藤壶的小姑娘紫姬,把她带到隐秘的地方精心培养。

光源氏的妻子葵姬一直遭到冷遇,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最后在忧愤中暴病而死,留下一个儿子夕雾。光源氏把紫姬扶为正妻。这时他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官至近卫大将。桐壶帝死后皇后弘徽殿之子朱雀帝即位,右大臣从此得势,他们和光源氏以及左大臣不共戴天,相互争斗,因此,光源氏的境况就不妙了。恰在这时,他又同右大臣的女儿,服待朱雀帝的胧月夜发生恋情并被人发现,右大臣和弘徽殿怀恨在心。为了躲避当权者的打击,被迫远离京都到须磨、明石隐居起来。右大臣一派横征暴敛,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朱雀帝不顾重病在身,力排众异,坚持请源氏回来。不久冷泉皇帝继位,在青春盛年已经出家的藤壶因为长年的忧郁离开了人世,冷泉皇帝在服丧期间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对源氏加倍的礼敬,源氏也再一次飞黄腾达达。33岁已经做了太政大臣,相当于太上皇的地位,也达到了他一生的最辉煌的时期。

他营造了一个豪华的宅院——六条院。把他以前有过私情的主要女了都接来与他共享荣华,就连最丑、出身平常的末摘花也没忘记。

他又打听到红颜命薄的夕颜的女儿玉曼的下落,并把她也接到了六条院,收作养女。他对这个养女也是暗怀非分之心,但是始终没有得手。

不久光源氏一派的内部、光源氏与左大臣的儿子因为冷泉天皇立皇太子一事产生了矛盾,他感到地位不保,同时也因自己本性难移,他又娶了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她与紫姬的地位平等。紫姬外表平静,但是内心十分苦闷,多次请求出家,但是源氏不允许。源氏发现三公主与右卫门督柏木(葵姬的侄子)私通,并生下一子,就是熏君。源氏感到人生无常,一切如梦,这也正是自己与继母乱伦的报应。三公主痛不欲生,在万分悲痛中削发为尼,柏木也在羞愧之中病重死去。他们的孩子熏君在源氏的抚养下成长起来。

紫姬在无限的抑郁中与世长辞,源氏犹如失去了五脏六腹,这时他也意识到往日的荣华富贵、歌舞生平,都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晚年的源氏无论在情场还是在官场都充满了悲哀和绝望。深感前途渺茫,在万般悲凉的境遇下他遁入空门,52岁时死去。

书的后10卷是写被源氏养大的熏君以及源氏的外孙、明石皇后的儿子旬宫。熏君从小就为自己的身世之迷而苦恼,心绪一直很复杂。他爱上了宇治八亲王的大女儿,而此女子决定独身,拒绝了他。

他十分痛苦。但是亲王的大女儿有意撮合熏君和自己的妹妹。熏君旧情不改,诱使旬宫追求亲王的二女儿。谁知旬宫喜新厌旧,亲王的二女儿十分痛苦,大女儿也因此竞忧愁而死。皇上招熏君为附马,熏君却仍然难忘亲王的大女儿,二女儿看他可怜,便把亲王的私生女,长像酷似亲王大女儿的浮舟介绍给他。

熏君转而追求浮舟,将她藏于宇治山庄。未料好色的句宫又追到宇治山庄,装作熏君的声音敲开了门,诱骗了浮舟。浮舟夹在两位公子中间,进退两难,跳进宇治川自尽。后来幸而被人救起,但是心灵已死,看破红尘,落发为尼。熏君打听到她的下落,多次派人去探望,但是浮舟在心中已经与他断绝了关系,因此再也不作任何回信,永远保持沉默。全书就此结束。

《源氏物语》无与伦比地再现了11世纪日本的生活,忠实客观、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当时的习俗、礼仪和贵族风尚。将日本古典文学推向高峰,对日本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日本目前已形成上一门专门研究《源氏物语》的“源学”。《源氏物语》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辉煌的地位,紫式部被欧洲人誉为女流作家第一人。但是由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对于《源氏物语》中的有些章节特别是对光源氏的猎艳史,一定要采取批判的态度,摒弃消极的东西,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片段精读

一日,庭中花木正艳,暮色清幽。源氏公子走到望海回廊上,凭栏闲眺四周景致,其神态飘逸液酒。许是环境沉寂之故,令人几疑身处仙境。公子身着柔软的白绸衬衫,罩淡紫面、蓝里子的衬袍,外穿深紫色的寻常和服,松松系着带子,打扮甚是随意不拘。念着“释迎牟尼佛弟子某某”诵经声,体态优美异常。其时海上传来渔人说唱及划小船的声音。远远望去,那些小船犹如飘浮于海面的小鸟,颇觉苍寂。天空,-行寒雁凄凄哀鸣而去,哀音与桨声融为一体,无法分辨。公子身临其是,不禁念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举手拭泪,玉婉与黑檀念珠交相映衬,格外高贵雅丽。思慕故乡恋人的随从见了他这等姿色,皆以之聊怀。源氏公子即景赋诗:“早雁傍容声哀怨,疑是伊人遣使来。”

良清接着吟道:“征鸿非是昔日友,缘何闻声忆旧时?”

民部大辅惟光也吟道:“从来不管长征雁,今忽闻声却自伤。”

前述的右近将监也吟道:“征雁长离乡与井,幸得同群慰孤情。”

我等倘离群,定将孤寂不堪了。“惟光之父伊豫守已迁任常陆介。他未随父同往,却随源氏公子来此。心中虽有挂虑,却佯装无事。殷勤侍候公子,惟恐不周。

时值明月当空,万物按银。源氏公子方记起今晚乃月圆之夜,更觉层层旧事袭上心头。遥想那清凉殿上,众人饮酒欢娱,不胜艳羡;南宫北郧,定有无数寂寞人,望月长叹。凝想京都情状,继而朗吟:“银台金闭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放人心。清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闻者无不泪涕涟涟。又讽涌先前藤壶皇后所赠之诗:“重重夜雾遮明月…”蹩眉长叹,相思不胜。往事历历,不禁嘤嘤凄哭。诗人劝道:“夜深了,望公子安息吧!”但公子仍滞留月下清辉中,吟道:

“神京归期造隔远,清辉同仰亦慰情。”回想那夜朱雀宫中,与帝叙!日之时,其容貌与桐壶上皇,竟酷似莫辨。思慕之余,又吟诵:“去年今夜待清凉,秋思诗篇独断肠。恩赐御衣分在此,捧持每日拜余香。”方才入室就寝。昔日蒙赐的御衣,一直放在座旁,不曾离身。又吟诗道:

“世间命究不恨人,前尘回首泪湿襟。”

……

(梁春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妙语撷萃

除却累世冤家,即便两边有隙,若一人诚心以待,对方自会悔悟。

骨肉之爱,本是天理;然而毫无血亲的人顾爱,即或是一句善言,也极为珍贵。

人世间事,若不审时度势,一味去装模做样,卖弄才学,也免不了会自找诸多烦恼。

再会之期,想是很难得的了。以前料不到有此世变,因而把随时可以畅聚的年月等闲度过,回想起来实甚可惜。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

延伸阅读

链接一关于《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源氏物语》自发表以来,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众多学者一直在探讨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在长期的探讨中形成了各家不同的观点,大致归纳起来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源氏物语》的中心内容是描写光源氏与周围女性的恋情。光源氏一生放荡不羁,用情不专。他虽与葵姬结婚,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其他女性的追逐上,从上层贵族到中层妇女莫不在他寻觅之列,甚至与继母藤壶乱伦,对养女玉曼也发生戏狎和猥亵的关系。他一生爱恋的女性,莫不在痛苦与悲哀中生活,或忧郁早亡,或落发为尼。光源氏这种拈花惹草、偷香窃玉的行径,以及他周围贵族的放荡行为,充分暴露出平安时代上层贵族腐朽的精神面貌。

第二种观点:紫式部在这部作品中首先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反映了平安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作品一方面写出在光源氏的周围是一个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她们因为爱他而落入不幸的生活中,在叹息和眼泪中度着岁月。作者也写出了光源氏一生被情所困的痛苦处境,最后只好皈依佛门的绝望和无奈。另一方面,作品又表现了光源氏的性爱生活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联的,在表现尖锐政治斗争时,着重展现了光源氏在政治上从追求到彷徨、从悲观厌世到精神破灭的人生轨迹。以揭示人生就是一大悲剧,人人都逃脱不了,衰老病死,人去楼空的结局。其次作者表达了她对妇女问题的看法:她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妇女毫无幸福可言,只能寄希望于男子的“多情”和“博爱”。由此在作品中没有把光源氏追逐女色、广纳妻妾看做是劣迹,而是浓墨重彩地把他塑造成一个多情善感,对恋人的情感有始有终的人。在没有更合理的婚姻制度出现之前,作为中等贵族出身的紫式部,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像光源氏这样的男子身上。

两种观点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对于主人公光源氏的评价上,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往往就是这样一种趋向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链接二《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除了用现实主义手法去描写上层社会的生活外,还对人物进行了独特的心理分析,善于把握人物矛盾的复杂心理,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深入地挖掘他们的矛盾心理,从而揭示出心理矛盾的现实基础。

《源氏物语》的心理刻画常与环境描写交织在一起,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色,又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光源氏赴须磨之前拜辞桐壶陵墓的一段,除了抒写光源氏悼念先皇的哀痛之情,还描写了陵园“云遮月暗”、草繁树密的阴森景象。这种环境气氛与主人公放逐前的苦闷心情十分吻合。

正如麦吉尔所说:“《源氏物语》无疑是中世纪日本小说的最佳典范,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大约1000年来日本小说的发展。紫式部的传奇讲的是青年人的事情,很像日本编年史的传统神话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之达到散文传奇的鼎盛境界,足以同西欧中世纪散文媲美。”在日本小说创作艺术上,《源氏物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的作品,或者篇幅短小,或者虽长而情节不完整,人物不鲜明。

《源氏物语》在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已具备了长篇小说的特点。首先是以纤细精巧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其次是情景交融,以景托情,通过自然描写创造艺术氛围,反映人物心理或处境;再次,语言通俗优美,绵密细致,具有日本语言所特有的温柔典雅的特色。

链接三日本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