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演讲吸引听众的方法
(一)让演讲生动形象,充满感情
讲话生动形象,可以传神。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把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持久的兴趣,从而使讲话更具互动性,取得成功。
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多种技巧配合的结果,不是只用嘴说说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1.用真挚的情感让演讲更生动传神
要想使自己的演讲更加生动传神,首先自己必须对演讲的内容充满兴趣、包含感情。如果一件事,讲述者自己都不感兴趣,或者漠不关心,是不可能讲得很生动的。
话语中是否充满感情,听众是能够非常敏感地感知出来的。听众受感染的程度往往取决于讲述者投入感情的深度。因而,唯有以感情投入,才能让对方心动;唯有自己讲得趣味盎然,才能打动对方的兴致。为什么生动形象的语言叫“传神”,而不用其他词形容,问题就在于此,因为它能传播感情与兴趣。
2.用表情与动作辅助语言
要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光靠一些简单文字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字毕竟是抽象的,是思想的间接表达。要使语言真正的生动形象,还应在说的同时,配合一些表情或动作,使讲话更戏剧化,也更生动有趣。
1962年,我国用导弹成功击落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震惊全世界。因为U-2高空侦察机是当时西方阵营最先进的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比一般的飞机高出几倍。美国宣称任何国家都没有什么武器能击落它,能够打到U-2飞行高度的导弹还没造出来。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问到当时的外交部长:“中国是用什么秘密武器打下U-2飞机的?”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正面回答,它涉及到国家机密,但不回答又显得太没风度。这时候陈毅正好手中拿了个拐杖,他把拐杖往上面捅了捅,说:“我们是用棍子把它捅下来的。”这个回答,有陈毅一本正经的神态为出人意料的动作配合,显得非常有趣生动,所以即使它并不是实话,但记者除了哈哈大笑之外,还好意思再追问吗?
肢体与表情的动作和变化,是内心思想的直接表达,是一种表演艺术,它们传递的信息,比话语传递的信息往往更生动,更有情趣。
3.用声音语调的变化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声音语调也是表演因素,控制好了声音语调,使之配合讲话的内容与场景,往往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对听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再美妙的故事,如果用四平八稳、死板生硬的声音来说,都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一个不是特别曲折的故事,如果讲述时声音随情景而变化,将会让听众感觉到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就是故事的参与者,因而对讲话内容投入更大的关注。
已故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是深受观众爱戴的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侯老的相声之所以流传大江南北并保持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是他将艺术植根于生活以及他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深厚。同时,侯老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技巧就是对声音的处理,他的声音本来就很具有磁性,但是在讲述故事时,还是经常模仿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声音,使讲话的声音变化多端,起伏跌宕,将每一个故事都说得绘声绘色,让听众心醉神迷。
4.对语言文字进行巧妙的处理
语言的生动形象,最终还得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必须对语言文字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形象、具体、生动、有趣。
(1)描述的语言要有表演化的成分。当陈述一些具体事情时,为了让语言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应该多用一些生活性与表演性的话语,增加语言的色彩。如果在讲话时,采用形容词、动词、拟声词与叹词,多用简短的句子,将会使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比如一件事情:“昨天北京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并伴有雷暴与大风。”这样说出来是没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的,换一种说法:“昨天,北京的雨下的真大啊!哗啦啦的,就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雷声震耳欲聋,闪电像要把天都撕开了。那风刮得,碗口粗的树都被吹折了。”句子中添加了感叹词、拟声词,用个比喻手法,效果和前面就大不一样了,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那种风暴的情景。
(2)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许多科学理论和学术性的问题,都是非常抽象、深奥的,如果不加处理地告诉听众,绝大部分人都是难以理解的,只有一小部分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有耐心与兴趣去听。但如果通过用类比,用比喻,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说,使之形象化,让道理浅显一点,则绝大部分人都能听明白,也会有兴趣去听了。比如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就非常浅显。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受到的重重压迫时,归纳为“三座大山”压迫人民,也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说明深奥的社会道理。
(3)叠词的恰当运用。我们知道,叠词有舒缓语气之功,传神描述之效,还有淡淡的童趣呢。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见《春》)这是春草图,运用叠词生动地刻化出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现实中有生命的叠词很多,如像顶呱呱,惨兮兮,可怜巴巴,整整齐齐,风风火火,灰溜溜,穷嗖嗖等。这些词语有时候用在演讲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在讲话中巧妙的混用方言、口语。根据马斯诺特的心理理论,人总是亲缘于近距离的事物,对遥远的事物比较淡化。这很好理解,人们看电视,就喜欢看当地的节目。在文章中运用方言,口语,也有这种效果。
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听众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但生动形象的语言,是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的。只要投入真情实感,运用种种神态,把握话语声调,掌握语言技巧,每个人都能说出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话语。
(二)让演讲幽默风趣
演讲者获得成功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锻炼,不断吸取自己每次演讲的经验与教训,磨炼演讲的技巧而成的。即使是最出色的演讲者,在演讲中也会不时感到紧张,但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这种紧张的能量,转化为一次有力的演讲。
演讲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演讲者的表述方法,而且也取决于听众对你的认知程度。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相信并信任你这个演讲者。如果听众不认为你可信和可靠,那么他们就很难接受你试图向他们传递的内容。
为了增加你的可信度,掌握一些关键的演讲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巧妙运用幽默是十分有必要的。幽默是人类语言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它犹如一股清凉的风,让每一个被它吹拂的人神清气爽;它犹如一杯浓郁甘冽的泉水,让所有品尝过它的人心醉神迷。它是人类智慧的灵光闪现,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所在。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滋润人们的生活,化解人际交往的隔阂,打破人们心理的防线。在讲话中运用幽默技巧,不但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与风度,让对方钦慕,而且可以化解交往中的紧张或尴尬气氛,使交谈在轻松与友好的氛围中展开,缩短双方心理距离。
如果在演讲过程中使用得当,幽默可以为你的演讲增添情趣和趣味,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引导话题,生动地说明某种做法以及证明一个论点。
在演讲过程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要自然,而不要勉强。如果你牵强说出一个幽默,你的听众可能会思想上开小差。与其仿效别人的风格,不如自己找一个轻松的、可以为演讲注入生气的幽默。
如果演讲的是一个很沉重或严肃的话题,而且你注意到你的听众开始产生厌烦情绪,那么不妨插入一些幽默,有助于轻松话题和重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幽默还可以用到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的过渡。例如,如果你准备谈论压力,那么你可以说:“这里每个人都曾有过不愉快的时候,对吧?这就是我们即将讨论的下一个话题——压力。”或者说:“你们注意到了吗?‘压力(stressed)’的拼写正好与‘点心(desserts)’相反。”
1.自我介绍时的幽默
演讲者在面对初次见面的听众时,在演讲前进行一番自我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幽默风趣地介绍自己,一开始就利用自己的幽默感,打破沉闷的局面,这样能迅速地吸引听众,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为演讲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2.即兴演讲时的幽默
我们所说“即兴”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说,不假思索或随兴而起的说话或举动。事实上许多即兴之言,都是经过计划和准备的结果。幽默力量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样全凭一时偶发的灵感。
要在即兴演讲中表现幽默,你最好事先收集一些“即席”的笑话或趣闻、妙语,在演讲中灵活运用,可以使你的演讲更为生动、有特色、合时宜。
3.控制听众情绪时的幽默
当用合理恰当的幽默的形式来帮助演讲的开头,你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活跃气氛,松弛紧张,并建立你与听众的友好关系。当你渐渐进入了演讲的主题时,还需要继续你先前的努力。
因为人的注意广度很短暂,尤其当演讲人以单调低沉的语调,在某一个主题上平淡而谈时,听众更易感到乏味,而分散注意力。这时就须再次抓住听众的注意!改变一下话题,或者改变讲话的方式,以一则笑话或一句妙语给予听众幽默力量。
如果你说个笑话,只是为了引人发笑,那么听众的注意力很可能随着笑声的起落而移开。因此不要插入不相干的幽默。幽默要和当时的话题有关,使它成为你的信息的一部分,使它成为幽默力量!
4.演讲艺术上的幽默
在演讲过程中,以热切的语调、真实的细节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关键的那句话说出之前,不妨制造一些悬疑。演讲人不能迫不及待地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因为笑话要发挥趣味的效果,一定要让听众有出乎意料的感觉。因此,要好好讲你的笑话、妙语或警句,不要操之过急,过早泄漏天机!当你以讲话来说笑话时,对重要的、关键的字眼要加重,以强化笑话的效果,在重要的语句说完之后要停顿一下,以加深别人对它的印象。当你演讲的时候,要如行家一样把你的幽默力量运用自如,把幽默力量真实而自然地表现出来,将幽默力量表达为你演讲的重要部分。
不论你是专业的演讲家,或只是偶尔演讲,或是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讲话(不太可能吧),都可以努力去创造、发展并运用你的幽默力量。多方面寻求策略来帮助幽默力量的成长,你的生活当获益无穷。
语言幽默应注意的问题
幽默诙谐是言语交际中的亮丽风景,用好了能令人捧腹大笑,使人开怀,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要恰当地运用幽默技巧,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