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46301900000054

第54章 谁是真正的赢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一不足夸,今朝放荡二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一、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二、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语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从诗词看甄嬛】

唐朝诗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为了生计他不得已奔忙飘泊于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无所遇合。直到他四十六岁那年,才在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

旧时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是极不简单的,虽然考的主要是明经和进士两科,但混杂在期间的,却还有诸多繁杂的科目,令人颇感招架不暇。

所谓明经科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文句,用纸贴掉几个,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把贴掉的字或文句补写到贴纸上。主要看看参考人死记硬背的能力是否强大,跟参考人实际的文化水平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能“背”就好,至于你对于自己背下来的知识理解与否,这里统统不做推敲。

进士科则是考诗赋,考试形式也较灵活自由,可以考出应考生员的才学。另外,明经科录取者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生员上千人,录取的不过二三十人。

因此孟郊能在众多参考人之中脱颖而出,考上进士是极不容易的。

按照唐朝的规矩,新考取的进士,朝廷都要他在长安曲江池游宴,并到慈恩塔下题名留念,再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大街上游乐。

此时此刻,面对此番场景,金榜题名的孟郊欣喜欲狂,他就这么在青天白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近乎得意忘形。于是他在狂喜之间随口吟出《登科后》的千古名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四月十二日是甄嬛的生辰,那时的她刚刚得到皇帝的盛宠。

作为皇帝的新欢,心头所好,自然也就显得格外的炙手可热,在甄嬛生辰即将来临之时,皇帝决定要为她庆生,消息刚一传出,甄嬛宫殿的门槛,差点就被前来送礼贺寿的人给踏破了,尊贵如皇后,卑微至最末等的更衣,无一不亲自来祝贺并送上厚礼的,即便是向来与她不和的华妃,也在这点面子上往来的功夫做够十足。单单这些还不止,就连宫中服侍的尚宫、内监,也自动自觉地通过各种各样的人脉与关系前来迎奉。

风光无限,是对当时正值盛宠又有孕在身的甄嬛最好的形容。

面对这样的场景,甄嬛禁不住在心中颇为得意,更暗自引用了孟郊的这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形容自己的际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是寥寥的十四个字,便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某种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那份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孟郊这两句诗的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言简意赅地将自己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照史上留存下来的记载来推断,唐朝时进士考试是在秋季举行的,发榜则要等到下一年的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是春风轻拂、春花盛开之时。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由此不难推断孟郊所写的春风骀荡、马上看花的实际情形。

但此时的花红柳绿、姹紫嫣红对于孟郊来说并无半分值得流连。占据在他心头的,是一种自我感觉上的“放荡”与“得意”之情。甚至不单单如此,他还想着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闭上眼睛试想在当时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能容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孟郊的心中,已被迎面而来的胜利和喜悦、放荡与得意所占据,他宁可自认为是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因为心中有了喜悦的冲击,也就不觉得自己的想法与打算有些荒唐了。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总是免不了会有些飘飘然的感觉的。

诗句中的“春风”二字,既是自然界的春风,其实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而在甄嬛的心中,“春风”其实也即是皇帝的恩宠,她之所以有“得意”的感觉,那是因为此时的她还未曾真正地遭遇打击与失败,还天真地以为皇帝便是她今生最为可靠的臂膀,是她幸福的天地。她以为自己自此可以在皇帝的宠爱下处之泰然、安度一生。

她生辰的前一日,皇帝特意亲自领了贺礼来见她,金屑组文茵一铺,五色同心大结一盘,鸳鸯万金锦一疋,枕前不夜珠一枚,含香绿毛狸藉一铺,龙香握鱼二首,精金筘环四指,若亡绛绡单衣一袭,香文罗手藉三幅,碧玉膏奁一盒。各色时新宫缎各八匹,各色异域进贡小玩意儿一堆……

皇帝这样的出手,实在豪气,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对待自己的新欢爱妃,这类似于暴发户一般的出手,其实也是极为正常的。但甄嬛那时到底年轻,面对着君王稍稍给点儿的荣宠尤隆,便自觉虚荣心泛滥了。生活在金堆玉砌之中,颇觉触目繁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才会兀自因为四月的太液池中不见荷花,而暗觉无趣了。

这一时的甄嬛自然是春风得意的,似乎万事称心如意,前途一片光明无限。然而深谙她这一整个故事的我,每每读至此篇,心中却是一片寒凉的。

试问人生得意能几时呢?试问故事终了,谁才是那个稳操胜券的大赢家呢?

皇后?甄嬛?皇帝?还是其他谁人呢?他们得到了什么,又为此而失去了什么?真的很难权衡。有了权力没了真情,有了富贵没了挚爱,得到了皇权宝座却落得众叛亲离、孤寂一身……每一个人都因为一己的固执而深陷泥潭,最终在利欲熏心之中迷失了最真实的自我。

说到了底,谁都不是真正的赢家。

毕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是一时疯狂的臆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