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46301900000029

第29章 甄嬛的思乡情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一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二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三处,遍插茱萸四少一人。

【注释】

一、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二、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三、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四、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语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从诗词看甄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它书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重阳节,为每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中国历来的传统都非常重视重阳佳节。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都会被牵起浓浓的乡愁。

席慕容的那一首诗歌说得极好:“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是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等对故土家乡一份浓浓的思念。乡愁是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笔下的最为触动人心的主题之一。

乡愁蛰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在此间,入了紫禁城、困在深宫之中的甄嬛心中的亲情与乡愁尤为热烈。

她深得皇恩时,丝毫没有忘却家中的一双父母和妹妹;当她受到皇帝冷落时,她首先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家中的父母是否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受到牵连。甄氏一家遭人陷害,被流放宁古塔之时,她更是感同身受,不得不放下自尊恳求皇帝的宽恕。

在她心中,亲情是至高无上的,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即便她在甘露寺已经找到了自己今生的真正所爱,本可以隐姓埋名、安然脱身,但是当她发现自己身怀果郡王的孩子又听到误传果郡王已经身亡,同时得知自己的父亲身患重病,这一霎时之间,命运对这个纤弱的女子是何等的残酷啊,可是面对这些打击,她唯有选择坚持存活下去,她唯有选择回到皇帝的身边,这一刻,她图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仅仅只是因为这个世间此时此刻只有皇帝能够让她与果郡王的孩子得到保全,同时可以让她的父亲转危为安。

至今,仍为那段重阳时节,因为中了计误穿了纯元故衣,甄嬛身怀六甲却失魂落魄地被皇帝禁足在宫中,祈盼、思念家中亲人的文字而伤心同情。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亲情至上”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