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虚心地与孩子探讨问题。在倾听时,注视男孩,表现出好奇的样子。切忌做出与谈话无关的动作,这样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信心。更不要以忙为借口而拒绝倾听,哪怕抽出10分钟的时间,听孩子讲讲他的故事、他的爱好、他的所见所闻,这将加深你与孩子的感情,锻炼他的倾听能力。同时,也要鼓励男孩做个好听众。通过倾听,男孩可以明了他人的谈话内容,甚至言外之意,从而更好地了解别人。然而,本身倾听能力弱的男孩子不会耐心地倾听,这时家长就需要传授男孩子一些技巧,比如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告诉孩子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样来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倾听的人。
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男孩都有与人沟通的愿望,但往往由于缺乏交往技巧,他们不知怎样与人谈话,结交朋友。男孩同样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在他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的时候,往往压抑自己,表面上是腼腆,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讲故事,就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种最好的方式,条理清晰地讲故事,可以增强男孩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逐步培养男孩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给予孩子适当的赞美。
家长不应该只将眼光放在他的学习成绩上。很多男孩好动、淘气,家长不要一味地责备,发现他的缺点的同时,也要注意男孩子的优点,适时的赞美,能渐渐提高男孩子的信心。培养男孩子的爱心,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四、家长应该帮助男孩战胜怯懦、害羞的心理。
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男孩产生不同程度的害羞。家长不必担心孩子的害羞,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事物,男孩子往往会显得腼腆、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
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以多带男孩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这个圈子里接触不同的“社交活动”,像节日庆典、趣味竞赛、艺术展览或玩具展示等。逐步克服男孩心理上的障碍。其实小男孩都喜欢这样的有趣的活动,只是害羞的孩子会害怕一个人去人多的地方。父母这时可以陪着孩子去参加,有了父母的陪同,男孩就会开心地玩耍了,渐渐地也会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家长也可以热情地邀请小男孩的伙伴们到家里做客,一步步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更有的男孩会羞于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运动、音乐……家长这时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强项并加以培养,也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良好的沟通技巧,会增强男孩获取信心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未来社会中,他也会凭借这种能力从容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成为一个心理健全、心态健康的人。
小小“破坏王”其实是有探索心的表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小孩子淘气,在大人眼中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但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有的父母常常责备孩子的淘气,认为把东西都弄坏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出他行为的原因,正确认知事物的原理,才能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教育。
涛涛的妈妈抱怨道:“我儿子刚刚两岁,平时倒没什么特别的举动,只有一个事情令人非常苦恼,就是一有好看的玩具,不一会儿功夫,就被拆得七零八落,粉身碎骨。多少玩具都被他拆得不像样子。”
这不,最近涛涛的舅舅去了趟国外,顺便给宝贝侄子带了一辆玩具坦克。儿子爱不释手,可是没过几天,妈妈就发现涛涛不玩它了。在不经意间,发现坦克被拆卸成了好几块,皮带轮也掉了,静静地放在阳台下的纸盒子里。妈妈把涛涛叫了过来想问个究竟:“涛涛,你为什么把坦克拆成了这个样子啊?”然后十分生气,对涛涛就骂了起来,还动手打了孩子几下。涛涛哭着说:“我想看看坦克为什么能自动跑?”
家长遇到涛涛这样的情况也许并不陌生,说起自家的男孩时,经常会说小孩子淘气、不“老实”。其实,有的孩子会好奇“遥控汽车为什么会跑”、“收音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这些都是男孩探索心理的表现。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男孩的“破坏性”呢?
一、正确认识男孩的破坏行为。
与女孩相比,男孩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一些。同样是一个玩具,女孩可能会画它的样子,而男孩却可能把它拆得面目全非,想要了解其中的某项技术或某个原因,或者想知道更多的用途,以及是如何工作的。
家长应该把孩子叫到身边,耐心地告诉他:如果想要知道玩具的功能,不能私自拆卸,应该先询问家长,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拆卸,过后还要让孩子尝试重新安装,而不是严厉地指责孩子,这样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阻碍其身心的发展。
二、尊重男孩的天性。
拆玩具的现象一般在男孩子中比较常见。父母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特点,是孩子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是他们好奇心的体现。孩子往往对玩具为什么会发出声响感到好奇,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拆开看看。所以,父母第一次看见孩子拆玩具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评,而应该先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拆开后想知道什么。其次,在行为上保护孩子的这种“破坏性”行为。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例如,当孩子要拆卸玩具坦克时,家长就可以帮助他拆卸,拆卸以后,再帮助他安装起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认识了坦克的构造,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可是,孩子有时无缘无故的摔椅子、摔碗筷,就纯属过分的行为了,这可能是家长过分娇惯的结果,对此家长需要及时引导纠正。
三、发现并挖掘男孩“破坏性”背后的天赋。
男孩的“破坏性”背后隐藏着很多天赋:探索欲、创造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因此,做家长的千万不可小瞧孩子的“破坏行为”,如果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四、如果孩子的行为过分,要给他一定的惩罚。
如果孩子因为恶作剧或者胡闹而任意破坏公物,那么,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除了坚定地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以外,还可以给他适当的惩罚,比如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来惩罚自己,这样,不仅能够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也能让他体会一下他人劳动的辛苦。
因此,作为家长们要建立一种心理,认识孩子的破坏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后采取积极的手段,逐步引导孩子的“破坏力”,和孩子一起安装玩具,解决孩子在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逐步成为生活中的小天才。
创造力是男孩受用一生的本领
孩子就像天使一样,带着纯洁呱呱坠地,少了条条框框的约束,没有时间、空间、情感的限制,故而思维往往比成人的更活跃,所以总爱问为什么,家长对此感到无比的烦恼,因为孩子一系列的问题会让家长难以招架。
创造力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先天的智力与创造力关系不大,后天的锻炼尤为重要,有些家长会忽略这些问题,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屑一顾;有的家长甚至不闻不问,认为长大了孩子就不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
一次,在美术课上,美术老师田老师让学生们画“好吃的食物”,很多孩子都画了黄橙橙的鸭梨,粉嫩嫩的水蜜桃,最后却发现毅毅画的东西不太像哪一种食物,是一个红彤彤的正方形的物体,田老师就好奇地问:“毅毅,你画的什么呀?”毅毅说:“我画的是西红柿。”田老师就更加奇怪了,耐心地问:“别人画的西红柿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引得幼儿园的同学哈哈大笑,毅毅说:“上次在饭后,爸爸把几个西红柿放到桌上,不一会西红柿就咕噜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西红柿是正方形的该多好呀!”田老师没有批评毅毅,只是鼓励他说:“希望你长大了,能早日培育出方西红柿。”
毅毅画出了方形的西红柿,虽然脱离了实际,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小孩子奇特的想象力。这种不一样的创造力,会激发孩子不断地探索,产生新的事物,对孩子后天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一、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创造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视角,根据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意念,然后创造事物,所以家长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带着孩子去领略大自然,丰富的素材,慢慢会在孩子脑海中改造、调整,经过思维的加工,实现孩子创造力的提升。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特征和习性。
二、正确对待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激发孩子创造力。
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咿咿学语后,可能会问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家长应从孩子的视角去想,重视他们创造力的发育过程,认真听取孩子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观点加以赞美,不要轻视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不能粗暴地强迫孩子的思维与自己的相同,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主角,让他们尽量提出疑问,家长语气平缓地指出问题的所在,纠正在创造力发育时不切实际的问题,就能逐步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尽管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幼稚的,可能没办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以科学的回答,并鼓励孩子要创造性地提问。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可以通过带孩子做游戏,逐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动手能力。然后,给予孩子一些令他们不断思索的问题,让他们去深入了解,这样,孩子就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
三、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只有无拘无束的孩子才能自由翱翔在幻想世界里,创造思维才会萌发。对于孩子所产生的想法、愿望,哪怕就是一种臆想,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幼稚、荒唐,更不应该指责孩子的想法,而是应该正确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认识到,想象要根据实际,逐渐完善孩子的思维。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作为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善待孩子的创造力,给他们需要的舞台,使其尽情发挥天性里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