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因由“从众心理”给他戴上的。
小张和小王各自开了一家餐馆,小张率先推出了美容养颜汤,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小张的这碗汤也没有为他招来更多的顾客。有趣的是,小王也推出了美容养颜汤,不同的是,小王将这碗汤做成了饭店的招牌菜,并做了醒目的广告,让很多人通过广告了解了汤的味道和功效。由于女人之间本来八卦,再加上小王做的汤的确味道不错,这家店的生意越来越火热!
其实,小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准确把握了消费者,尤其是女性的从众心理,为这碗汤做了很多宣传。
不过,有的人对“从众”也持否定态度。其实它本身也具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实际上,现在一些商家在运用从众效应及其理论时,弄虚作假,虚假宣传,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比如,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去年楼市比较暗淡。而在今年,一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竟然花钱雇人去“买房”,制造楼市回暖的假象,并一度抬价。股票投资业一样,不少人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大玩虚假手段,最终都引得人们的愤怒,后果更加堪忧。
这里,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任何促销活动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欺骗的手段只能换来暂时的风光,迟早会被戳穿。因为消费者的心是明亮的,不会那么轻易就被欺骗。
印刻效应:要做就做市场第一
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这在行为学上被称为“印刻效应”。心理学家表示,“印刻效应”,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将它第一眼见到的母亲换成其他活动物体,比如,一只狗、一只猫,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的现象。
心理学家表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比如,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种负面的印刻效应。一个婴儿在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看见东西的这种情形下,如果每天给他看五六小时的电视,那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这个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的表现:喜欢电视中的音乐、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而这种效应对经商者来说,也并不陌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与“印刻效应”颇有渊源,他还将此效应应用于企业经营之中。韦尔奇在上任的第一次年会上,就提出了“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门就关门!”他还告诉员工:“你愿意在第一流的公司工作,还是在不入流的公司鬼混?”对于韦尔奇来说,通用电气要么就做第一,要么就让员工选择到其他第二、第三的公司工作。正是由于韦尔奇这种坚定的领导信念,通用电气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在经济极端不景气而其他企业纷纷倒台的严峻形势下,一举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俗话说,市场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计算过,在市场上最先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场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显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优势。
前不久,有消息称朝鲜首都平壤开了第一家意大利餐馆。衷心祝愿其开张大吉,人们也不禁感叹,或许这家店将是平壤乃至朝鲜生意最火爆的西餐厅。就单看开业那天人潮拥挤的场面,人们满面春风的欢喜劲儿,都能预测到这第一家意大利餐馆的美好前景。
的确,经商就是这样,如果你满怀壮志,那么,要做就做市场第一。
“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曾多次在营销会议上强调的“史玉柱营销法则”的第一法则就是“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当初为了当这个第一,“脑白金”在送礼广告上投入巨额广告费,这才使得“脑白金”广告遍地开花,该品牌一夜成名,家喻户晓。尽管该广告因为播出太多令人很反感,还被公认为最缺乏创意的恶俗广告之首,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却是推动销售最好的广告表现,正因为印刻效应的作用,大家都记住了“脑白金”这个品牌。
尽管很多人只要一看到电视上脑白金的广告就会皱起眉头,但当自己给亲朋好友选择保健品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
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对电视上播放的脑白金的广告几乎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可当他到超市选择礼品时,还是很自然地从货架上取下了脑白金。当有人问他既然这么反感脑白金的广告,为什么还是要买它时,他说:“毕竟这个比较有名气,大家都熟悉,其他的也吃不准质量到底怎么样。”
脑白金就是靠着这种强烈的印刻效应取得了胜利。即便是有些人说这样的方法太过老套和庸俗,但商业所看重的是最后的利润率。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不但是勇敢的,也是最有名的。大家只会记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后来的人不会有太多关注。在商业市场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先入易为主,后来难居上。
心理学家认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与其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去另辟天地。当然这要看个人的能力而定,你如果没有强烈的开拓能力或仍处于学步阶段,那就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吧,至少风险小些。
马蝇效应:让竞争对手时刻提醒你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存有忧患意识。而这忧患意识,实际上就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有了这种威胁,企业家自身才会不断进步,事业才会不断发展。
你可知道马儿为何总是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那是因为马蝇对它的叮咬时刻都没有放松。实际上,在任何一个马群里,都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哲理的现象:马蝇会不时地在马匹身上叮上一口。马被其叮咬后,疼痒难忍,便用尾巴不停地驱赶;若拂之不去,就会发足狂奔,企图将其甩掉。结果被叮咬的马不仅没有血尽身亡,反而由于不停运动,生命力更加旺盛。
这就是马蝇效应。心理学家认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刻提醒,可能这个企业也不会长久地存活下去。
据说林肯少年时曾和弟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弟弟扶犁,兄弟俩一心想早点干完活回家,不料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正当兄弟俩恼火时,懒马突然走得飞快,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弟弟连声抱怨道:“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如今的经商者,无不用这个故事来提醒自己。
陶子在本市的第二主街道开了一家酒店,起初这里只有他一家酒店,生意非常好。半年时间,陶子不仅将开店成本赚了回来,还赚了不少的利润。然而,没有多久,陶子的隔壁也开了一家酒店,规模与陶子酒店相当,且内部设施要比陶子酒店好得多。
这下顾客们有的选了,由于新酒店推出了一些促销活动,加上新酒店的环境设施要时尚得多,不少顾客都选择入住新酒店。这时,陶子算了算,新酒店开业的这段时间,他的酒店的利润足足比以前同期减少了1/3。
由于新酒店的竞争,陶子不得重新装修酒店,并推出了更加有利于顾客的促销活动。而且要求酒店人员以百分之百的微笑服务顾客,且严禁服务员拿小费。这样,经过陶子的努力,酒店的生意又再次红火起来,并且赢得了更好的口碑,利润也比之前翻了一番。
后来,陶子对员工说:“竞争对手不可怕,相反,他很可爱。他就像是一只马蝇,而我就像是一匹马,他越是叮我,我就跑得越快。”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组织也类似于马群。企业内那些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同时又是能力超强、充满质疑和变革精神的员工,就相当于企业中的“马蝇”。在一些组织中,他们被叫做“问题员工”,甚至上了“黑名单”,因为他们难于管理。
IBM华东区人力资源经理姜雅玲曾说:“如果把马蝇看做是对组织的一种刺激,那么,IBM公司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员工,因为IBM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员工来经常刺激整个组织。”“但是,IBM不会简单地将这样的员工当做问题员工。”姜雅玲认为,马蝇也要分两种,有的马蝇会起到提醒作用,有的马蝇会传染疾病。个性化员工也要分两种,应区别对待。IBM每年都要与员工签订一份《员工行为准则》,其中包括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等。那些违反了行为准则的马蝇,比如,造假的员工,会通过正当程序被IBM辞退。
关于IBM的马蝇,有一个经典的故事:1947年,小沃森刚刚接手IBM销售副总裁。一天,一个中年人沮丧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提出辞职,因为他原来的导师柯克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这个中年人就是曾任销售总经理的伯肯斯托克,才华横溢但一度受挫。没有想到,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果你有才华,就可以在我的领导下展现出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而不光是柯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很多机会。”伯肯斯托克留下来了,并在后来为IBM立下了卓着功勋。小沃森说:“在柯克死后,留下他是我最正确的做法。”事实上,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实际上,这个故事中所体现的精髓,后来构成了IBM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那些叮咬我们的马蝇。
董事长的手下有一位经理,这位经理很能干。但奇怪的是,经理手下的人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生产指标。这样下去,这个经理所分管的重要部门将遭遇瘫痪。
董事长只好专门找这位经理共同研究问题出在哪里,但经理也不知道症结所在,他说:“职工们就是不愿意干活,不管我怎么用好言好语劝他们,或者制定任务强迫他们都不管用,他们根本不理我。”
谈话的时候,刚巧夜班工人来到公司换班。
董事长忽然说了一句:“给我一支粉笔”,然后,转向最近的一个白班工人,问道:“你们这班今天做了几个单位的工作?”
“5个。”工人答。
董事长在墙上写了一个大大的“5”字以后,一言未发地走开了。当夜班工人进来时,他们看见这个“5”字,就问这代表什么意思。
白班的工人解释说:“董事长先生今天来这里了,他问我们做了几个单位,我们告诉他5个,他就在墙上写了这个5字。”
次日凌晨,董事长又从厂房中走过,果然不出他所料,夜班工人已将“5”字除去,换上了一个大大的“7”字。
早晨白班的工人来上工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个大大的“7”字写在墙上,每个人都不服气地想道:“别以为夜班的工人比白班的好!一定要给夜班工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他们拼命地加紧工作。下班前,他们把一个大大的“10”字写在了墙上。
就这样,员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公司的情形逐渐好转。那位经理迫不及待地找到董事长,寻求这其中的道理。
董事长解释道:“要做成事的办法就是激起竞争,这不是钩心斗角的竞争,而是胜过对方的欲望。”
对于董事长的“妙手回春”,心理专家这样理解: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的氛围中,每位员工自然会不断进取,因为竞争对手就像马蝇一样,会叮着他们,让他们跑起来。当这种竞争成为人们的习惯时,企业的年轮就在不经意间向前滚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