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是下一个演说家
46267100000017

第17章 公众演说的20个法则(10)

另外,还有一种介绍性质的演讲开头也是最为通用的方式,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语言的突破’。《语言的突破》是卡耐基先生的着名作品,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受。”

这种介绍式的开头有一个特点,可以较为全面地介绍各方面的情况,使听众比较快地了解情况。

2.设问法则

引起好奇,耳目一新。如:“你知道美国有多少农民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姓刘吗?你认为做对的事情重要,还是把事情做对重要呢?”

另外,也可采用猜谜的设问方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现场的气氛,从而让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比如:“女士们,先生们,在我开始演讲之前,先让大家猜个迷,谁猜中谁得奖。请听好,两个胖子结婚——打一地方名。”“合肥!”观众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这样的开场白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故事法则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从前”是个魔术的字眼,它打开了孩童时幻想的水闸。

一般地说,故事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能激发人的情感,能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激励。需要注意的是,讲述故事必须要以时间开头,尽量做到只叙不议。

4.经历法则

只有你亲身历练的事才最有影响和震撼,你可以设计一段别致的、趣味的自我介绍。

假使你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或者你经过思考之后,使它成为了你的一部分,可以肯定这个话题是适合你的。你可以回忆过去,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有意义、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事情。它们可以是个人的成长历程、个人的奋斗故事、个人爱好、专门领域的知识、不同寻常的经历,或者是个人信仰和信念。这些是听众最欣赏的题目,也是对听众有吸引力的。

如果你在讲话中阐明了生命对你的启示,我想你会拥有很多的听众。当然,这个观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说话者们接受的;正好相反,他们往往会回避个人的经验,因为这些东西太琐碎和狭隘了。他们喜欢讲一些一般性的概念或哲理,而实际上,这些东西更加不容易让人接受。人们喜欢新闻,可是你拿出社论来给他们看,他们怎么会喜欢呢?即使人们喜欢社论,也不应该由你来讲,他们会去请一个记者来讲。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你还是谈谈生命对你的启示吧!只要讲得好,听众会很喜欢你的。

5.以惊人的事实作为开场白

“你知道在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比例吗?答案是18.6%。”

《科马内奇仍然是奥运会的宠儿》的导语是这样的:“娜地拉·科马内奇仍然是奥运会上最惹人喜爱的角色。这位罗马尼亚的运动员,是走到奥林匹克村门外就能造成交通阻塞的唯一的人。”

一篇好的杂志文章就是一连串的惊吓,就如同一颗石子丢入平静的湖面,激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只要吊起听众的胃口,那么听众就会非常有兴趣听下去。

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优秀学员廖颢翔对成杰老师赞誉到:“兼爱天下名墨子,纵横捭阖鬼谷子,道德修为如老子,思想博大似孔子。”

精彩案例

1952年,7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了母校西点军校。如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令他浮想联翩、眷恋不已,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青春时光。

接下来,在西点军校为他安排的授勋仪式上,他即席发表了演讲。他以自己的故事为开头:“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馆的时候,看门人问道‘将军,你上哪儿去’。一听说我去西点,他立刻兴致勃勃地说道‘那可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

麦克阿瑟的这个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叙述也朴实无华,但饱含的感情却是深沉的、丰富的。他的演讲也是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在演讲的开始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且还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因此,这样的演讲最能打动人心。

使命感法则——人内在永恒的核心动力

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我分享到:领导者领导使命!所有伟大的演说家都不是为金钱演讲,而是为心中伟大而崇高的使命感演讲。而使命,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是有使命的。我们都是一个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彼此拥抱才能飞翔。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先生接受了犹太人用金牙打给他的戒指,在戒指的背面有一句名言:“救一个人就救了全世界。”

一个人会成功,第一个原因,一定是他的目标明确;第二个原因,一定是他的使命跟理念非常地清楚。每个人在做决策遇到瓶颈的时候,只要回头思考一下他的使命是什么,就可以很快地解决目前的困扰。然而,一般人都没有自己的使命,都没有仔细研究过使命对人的影响。

日本曾洞宗的开创者道元和尚到中国参禅时,看见禅院伙房一位背曲如弓、眉白如鹤的老师父正头顶正午烈日,一心一意晒菜干。道元不禁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叫仆僧来晒呢?”老僧答:“他并不是我,这是我的任务。”道元又说:“现在这太阳多毒,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答:“现在不正是晒菜干的最好时辰吗?”

老僧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老僧已年迈体衰,晒菜干这种苦活交给仆僧干本也无可厚非,可他却亲力亲为,这正显示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个人因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而变得高大,让人尊敬。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的。责任,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有了使命感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3件事:第一,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第二,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第三,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后,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终年45岁。现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很普通的名字,很普通的事迹,却因为他那强烈的使命感让他看起来是那么的高贵。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不同的使命,虽然使命不同、份量不同,或苦涩或甘甜,或辛酸或醇香,但是我们都不能舍弃,因为生活唯一的出路只有面对,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

在美国,只有执行公务牺牲者或军功章持有者才能葬入阿灵顿国家公墓。该公墓的廊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使命是我们的语言中最高贵的词。你要尽责,不能多一分,更不能少一分。”作者是南北战争中“叛乱”一方的军队主将罗伯特·爱德华·李。

布里安特说:“人生可能没有意义,甚至更糟的是,人生可能有一种我不赞同的意义。”也许这句话让人费解,人生难道不应该是自己选择的吗?既然不喜欢这样的人生,为什么还要去选择?但是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也许,100年后,我的银行存款有多少、住什么房子或开什么车将无关紧要,然而世界却可能因为我与一个孩子的生命息息相关而产生改变。这是一种使命感。也许你并不喜欢这样的人生,然而你却因为使命感而坚决、从容地完成它。这样的人生让人感觉起来是那么的沉重,付出的又是那么的庄严。

IBM创始人汤姆·沃森说:“在事物的伟大架构下,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为什么活、你主张什么,并不惜为它牺牲生命。”

我设定了我终生的使命,当然,它经过了多次的修正及改正。我的使命将是帮助别人更成功作为一个核心想法。一般来讲,我的演讲压力是非常小的,因为我的焦点都放在要如何完成我的使命,而不是要获得多少别人的掌声。当你把焦点放在别人的掌声上时,你是使不出劲的。你会担心这里讲得好不好,那里说得正不正确,有没有什么错误。事实上,你只要把重心放在使命上,你会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非常地具有影响力。人们会自动被你的热情所感染,因为,你想的跟你做的是一致的。

我时常要求公司的伙伴,当他们去分享一些理念的时候,务必自己先要做到,因为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到,跟别人讲什么都是空谈。别人从你的肢体语言当中,就可以明白你是一个不一致的人,这样,对顾客没有帮助,对整个公司没有帮助,对业务代表本身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你不妨先弄清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事业上的使命是什么?对自己经济上的使命是什么?对自己的本能、身体上的使命是什么?在人生最重要的领域当中,让你自己有一个使命,你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开始改变。换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在人际关系的使命,是要让彼此感觉很棒,那么,当别人跟你吵架,或是有争执的时候,你会立刻修正,因为你的使命是让别人感觉很棒。

以使命为导向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能让你突破任何的瓶颈,可以帮助你的生活更有价值,因为你清楚地知道:你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

使命是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的,上帝说:“你人生最大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自己的使命,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你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时候,就可以撒播你的影响力来造福人群,让更多的人跟你一样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