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教师保健
46252800000004

第4章 自我保健教师的健康与保健(3)

具体做法是:做3-5块小棉包(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上午9点以后放于阳光下,曝晒至中午阳光最强时。然后在阴凉处将晒好的小棉包放于颈、肩部进行热敷,使棉包内贮存的热量由外向体内渗透,至温度降低方止。几块棉包交替使用效果最佳。热敷时间在1小时左右,期间注意适量饮水。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后,病症会明显减轻。另外,还可配合穴位按摩和药物治疗,做到秋病夏治。

夏季为多雨季节,防患于未然,预防很重要,因此应经常保持透光通风,防潮祛湿,使室内适度干燥,床上用品经常晾晒,夜晚休息时注意颈、肩部位不要受潮着凉,做到秋病夏防。

失眠患者的药粥调理失眠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中医认为失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等。现介绍几方调理失眠的药粥,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

1,百合粥:先将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每次取百合30克(干西合碾粉取20克,粥成和人),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入砂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适量,早晚分食,20天为一疗程。百合味甘而微寒,润肺清心,止咳安神;糯米滋养肺胃。合两为粥,肺气得润,是滋肺养胃,清心安神的良好药粥。对肺燥咳嗽、虚烦心悸、失眼多梦有一定治疗作用。

2、磁石粥:将磁石(中药店有售)打碎,取30-60克放于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猛火煎一小时,滤汁去渣。入粳米100克,加水至800毫升,煮成稠粥;每晚睡前温服。磁石质重性寒,主要用于肾虚肝旺之症。与米煮粥,对老年性肾虚肝旺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治疗效果较好。

3、酸枣仁粥:每次取酸枣仁30克,捣碎,用纱布袋包扎好;另取粳米50克,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后停火。去掉纱布袋,加红糖适量,盖紧锅盖焖5分钟后再服食。每晚临睡前一小时温热服用。酸枣仁味酸微甘,养心益肝,为治疗虚烦不眠的良药。加糖适量与米为粥,酸甜爽口,安神而宁心,收敛而止汗,故对心悸、失眠、虚汗有很好的疗效。

4、夜交藤粥:每次取夜交藤60克(击残叶),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煮15分钟后去渣。在约300毫升的药汁内,加粳米50克,白糖适量,大枣5枚,再加水200毫升,煮至米烂粥稠,停火焖5分钟即可,每晚睡前一小时趁热服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夜交藤性味甘平,与粳米为粥,养心益气,安神催眠,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者长期服用颇有益处。

护齿八法一是“漱”:包括水漱和干漱。水漱可以消除齿间残渣碎屑。早晚用淡盐水漱口,能杀菌洁齿,防治蛀牙等病:干漱,亦称“鼓漱”,即用唾液鼓漱36次,然后分三口咽下。

二是“刷”:牙刷要软硬适中,且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膏用完一支就要换一个品种:刷牙应顺牙缝竖刷,里外都刷。

三是“剔”:一部分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在吃瘦肉和纤维食物之后,牙缝间填塞残留物甚多,漱之刷之仍难去除,故应备消毒牙签加以剔除。牙签以消毒木签最为适用。剔时,动作宜缓,用力宜轻。

四是“炼”:占有“菜根炼齿牙”之说。适当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牛筋、芹菜、瘦肉等,对牙具有锻炼作用和防病效果。当然,牙齿用力不可过猛。

五是“叩”:叩齿是一种高效健牙术,为了使牙龈血脉流畅,颌骨动作灵便,防止各种牙疾,提高咀嚼功能,应坚持每晨叩齿。就是上下牙适中力度的叩击,次数可因人而异,逐步增加,最后稳定在360次左右。

六是“舔”:用舌头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9次;然后,用舌尖在上硬腭处正反各转9次。这是对牙齿内环境的一种按摩,具有健齿效果。

七是“咬”:这里特指在大小便时咬紧牙关,这样做,有利于固精、牢齿和排便。

八是“封”:古人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所以,除了吃饭、谈话之外,其余场合(包括睡眠)均应“封唇”,从而保护牙床周围的正常温度和适当温度。这是对牙齿外环境的一种保护。

“第二心脏”保健脚宜常洗洗脚是一种良性刺激,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活跃末梢神经,增强记忆力,还可预防足癣、干裂、冻疮以及下肢浮肿、麻木、四肢不温等症。同时,通过经络的作用,可防治神经衰弱、夜尿频、便秘、眩晕、失眠、关节炎等。

脚心常摩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脚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刺激脚掌能使末梢神经敏感度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得到调节,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防治疾病的效果。脚要勤动,从生理角度说,多走路不仅能健足,而且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之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跳动缓慢有力,肺活量大,特别能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同时,由于走路时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肠胃起到按摩作用,故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内分泌功能,预防感冒等多种疾病。脚应保暖人的双脚表面温度为28℃至33℃时感觉最为舒服,而降到22℃以下时,就易患感冒等疾病。脚病早治常见的脚病有胼胝、鸡眼、嵌甲、跖疣、足癣、甲癣、皲裂、冻疮、骨质增生等,这些疾病均有相应的医治方法,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力争早日痊愈。脚须适履许多足病是由于穿鞋不合适造成的,如鸡眼、跖痛等。双足往往左右不一,而且在一天之内有一定的波动,春夏秋冬四季也有异同,提足与着地承重时足的大小改变更大。

适度疲劳对健康有益疲劳是指持久或过度劳累后引起机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后,能量供不应求,于是体内肝糖元或肌糖元便分解供能。糖元分解后的废物乳酸,在体内堆积,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于是,机体产生肌肉痛、四肢无力等感觉。其实,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人认为疲劳是一种病理状态,对身体有害,这是一种误解。一般只要采取动静结合,适当休息,即可消除。

从生理和年龄方面看,女性比男性容易出现疲劳;年轻人易疲劳也易消除疲劳,而老年人则相反。

有些人害怕疲劳,惟恐疲劳会加重或诱发疾病;也有些人担心疲劳会使能量消耗增大,于是很少活动,但往往仍感到很疲劳。这正是因为减少活动而使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少,使血中的糖元无用武之地所致。这样,不仅影响食欲,而且会使糖元转化成皮下脂肪。由于肌肉缺少活动,肌肉中的肌糖元无需分解供能,从而肌内储存能量的能力减弱。所以,长期缺少活动的人,稍一活动便心跳气喘;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糖元储存量多,肺活动量大,大脑指挥协调统一,节省能量消耗,反而不易疲劳。

另外,还有一些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尤其是精神压抑或忧虑,使脑细胞耗能过度,产生各种不适,这是属于心理性疲劳。解除这种疲劳需转换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种疲劳如不清除,则会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直至发生疾病。

实践表明:人体需要适度疲劳,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活动量。适度的疲劳对人体有益无害,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还预防肥胖、神经衰弱等症。

硬撑着有损健康医学专家指出,如果硬撑着身体拼命干,是对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因此告诫人们应注意在几个方面切忌“硬撑”。

生活起居不能“硬撑”。晚上头昏欲睡时不要强用咖啡或浓茶刺激神经,以免发生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和溃疡病。经常憋尿可引起下腹痛,甚至引发尿路感和肾炎的发生。

身患疾病不能“硬撑着”。有的人工作或学习时,废寝忘食,有了头痛、发烧等不适症状,不予重视,不去就医,一直硬撑着去干,以致酿成重病。

饮食上“硬撑”更有害。经常饱一顿、饥一顿,饮食上无规律,易致胃肠痉挛、低血糖,甚至昏迷、休克,经常忍饥不进食,还可能引发胃溃疡。

身体疲劳时不能“硬撑着”。当你在劳动、工作或学习时,一旦感到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精神不振等情况时,就需要休息、休整、好让疲劳消除,以利再战。

上班族的健康术1、办公椅健康的椅子让你坐上去,脚底触地时膝盖恰好呈90度,膝盖下方的小腿要在前伸五六厘米,如果双腿长时间往内收,会造成血液循环不顺畅。为避免背部承受太大压力,不要坐得笔直,身体稍微往后靠,使脊椎骨自然弯曲,腰背部有椅背相靠可减少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