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的24个悖论
46248100000012

第12章 纳什均衡危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职场中有时候同事之间如果有一方稍作退让就会促成双方双盈甚至多赢,但如果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就很难实现纳什均衡,就不能达成有益的合作。

纳什均衡的含义就是:在给定你的策略的情况下,我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同样,在给定我的策略的情况下,你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即双方在对方结定的策略下不愿调整自己的策略。由此可见,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博弈结果。有个故事能够很好的说明什么是纳什均衡:

杰克和吉姆结伴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徒步旅行,到了中午的时候,杰克和吉姆准备吃午餐。杰克带了3块饼干,吉姆带了5块饼干,这时,有一个过路人路过。过路人饿了,杰克和吉姆邀请他一起吃饭,过路人接受了邀请。杰先、吉姆和过路人将8块饼干全部吃完。吃完饭后,过路人感谢他们的午餐,给了他们8个金币,然后继续赶路。

可见,只要有一方稍作退让就会促成双方的同时盈利,但如果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就很难实现纳什均衡,就不能达成有益双方的合作。

杰克和吉姆为这8个金币的分配展开了争执。吉姆说:“我带了5块饼干,理应是我得5个金币,你有3块饼干,你得3个金币。”杰克不同意:“既然我们在一吃了这8块饼干,理应平分这8个金币。”杰支坚持认为每人4个金币,为此,杰克找到公正的夏普里。

夏普里对杰克说:“孩子,吉姆给你3个金币,因为你们是朋友,你应该接受它;如果你要公正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公正的分法是,你应当得到1个金币,而你的朋友吉姆应

当得到7个金币。”

杰克表示不理解。

夏普里说:“是这样的,孩子。你们3人吃了8块饼干,其中,你带了3块饼干,吉姆带了5块,一共是8块饼干。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块,过路人吃了你带的饼干中的3—8/3=1/3块;你的朋友吉姆也吃了8/3块,过路人吃了他带的饼干中的5—8/3;7/3块。这样,过路人所吃的8/3块饼干中,有你的1/3块,有吉姆的7/3块,所以公正的是你只能得一个金币。这样的分法符合纳什均衡的原则,按这样束分,你x6E得到一个金币。”经夏普里这样一说,杰克再也不嚷着多分了。最后杰克与吉姆达成协议,杰克要了3个金币。

经过杰克和吉姆两个人的博弈,双方的选择符合纳什均衡,因为杰克再多要一个金币,吉姆就不平衡了,而吉姆再多要一个金币,杰克也不平衡了。所以杰克3个金币、吉姆5个金币是双方的最桂选择,这就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理论被用于分析职场业竞争和工作谈判等各种现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理论的原理并不复杂,人人都能基本理解。

小文和艳丽一起在杂志社做编辑,她们被分配一起负责一本杂志,一个负责教育心理板块,另一个负责健康和其他版块,所有的栏目都是两个人独立策划、做选题,极少沟通。虽然,小文的选题很新颖,艳丽收集的作者十分多,经常遇到小文的选题找不到合适作者写,眼里缺乏有意义的选题,为此主编很是为杂志的前景发愁!

在职场中,双方都不肯积极沟通,各自做各自的,那么就会像小文和艳丽一样,小文担心自己选题给了艳丽,艳丽通过作者写出好文章,那么自己在主编眼中必然会被同事艳丽比下去,同样眼里也认为如果讲自己的作者介绍给小文,那么小文的优势明显凸显出来。可是如果双方经过协商,小文讲自己的选题分一部分给艳丽,艳丽选择一些作者推荐给小文,那么杂志的质量就会上升,市场前景就会乐观,收益的当然是两个人。双方选择合作,优势互补,就是所说的相对优势策赂的组合。

当然,这个一定是双方协商共同做出让步,如果单方面改变策赂,则双方满意程度都为0,这没有好处。所以与其单方面做出让步,不如形成优势策略组合,这样是一种稳定的结局,即“纳什均衡”。

职场中往往是需要其中的—方做出一点小小的让步或牺牲,这样另外一方也会做出让步,两个人同时让步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双方利益的最大值。但是有时候需要其中一个人做出让步才有可能双方收益,如果你希望做出牺牲的不是自己,那就应该先下手为强了。

找个优秀的对手做自己Parnter

在现代社会,那种动辄就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可是职场上不见刀光的厮杀仍然存在,那么对手就一定会存在如果你做的不好,那么在职场上,你的敌人可能会更多。

依据纳什均衡理论,互相信任的职场搭档比起互相猜疑的对手双方受益最大。“纳什均衡危机”证明,与其找个互相不信任的搭档,不如找个优秀的对手做自己的搭档。所以,职场做搭档的时候,不要猜忌,充分的信任对方,哪怕他是你的对手,既然已经是搭档了,不妨信任对手。

他们的职场: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有竞争必然有对手。积极的、良性的职场竞争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竞争中)出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有助于激发职场中人的潜能。在职场竞争中,员工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还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所以,选择优秀的对手做你的Partner,才有可能帮助你获得职场双赢。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土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埃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军,它可以抵抗时速超过4500公里、单位破坏力量超过13500公斤的打击力量。

这种M1A2型坦克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它的诞生是优秀对手合作的产物,两个对手分别是乔治·巴顿中校和迈克·马茨工程师。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坦克装甲的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优秀的对手做合作伙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个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而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马茨总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巴顿开进试验场地的坦克炸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新材料,修改设计方案,终于有—天,马茨无论想出什么办法也没有达到目的,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之一在“破坏”与“反破坏”试验后诞生了,巴顿与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对手也因此同时获得了紫心勋章。

巴顿事后说:“尽可能地找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于是我找了马茨做搭档,因为马袄是最棒酌‘找问题专家’,也是我最欣赏的对手。”

巴顿与马茨这对冤家对头的合作称得上是珠联壁合,前者的这一段经验之谈是放之四海皆适用——不管你是干大事业也好,做小买卖也罢,找个优秀的对手做搭档,你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的职场: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职场竞争,正确对待你的对手,必须注意同对手的联合协作,职场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1)从你的竞争对手身上学习

有人说竞争对手好比是你的镜子,从中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想做好职场人士就要学会分析竞争对手,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竞争对手,一方面是职场技能,看看竞争对手是不是在职场中掌握了别人所没有的技能,如果有你就可以好好学习他的技能,甚至不惜低头请教,这是职场生存的硬件;另一方面学习竞争对手的职场软件,也就是职场中的人际交往、应对上司领导的技能和人脉关系的搭建等柔性技能。

(2)和你的竞争对手优势互补

就像上面的故事所讲,一个研制防护装甲坦克,一个专门破坏,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研制出不易破坏的装甲坦克。职场中也是如此,善于公关者如果与技术能手一起联合,那么既能弥补技术能手不善推广自己的既能的缺点,又能防止公关者陷入光说不练的境地,失去说服力。与其担心公关者卖出更多的产品抢了自己的风头,不如与他合作,为他研发出更新的产品,让公关者把自己的新产品推广出去,总比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无人问津的强;同样,如果没有新产品的支撑,再强盛的风头也不能维持太久,看着新产品研发出来而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不尽力去推广,同样的自己口才再好,人脉再广,也是慢慢会让人失去兴趣。

(3)把对手变成朋友,成功加倍

上帝总是把等量的人放在天平的两边,职场中你既不能蔑视对手,也不该轻视自己,因为,竞争对手和我们自己往往拥有同样重的分量。职场中能够成为对手,至少对于职场而言拥有一样重的使用价值 , 竞争的双方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互相依存互相验证对方的价值。一旦失去对手,天平就会失衡,而自身的价值也就失掉了凭据。虽然职场中竞争对手会带来挑战,也许你会厌恶这些挑战,但还是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势均力敌并能切磋共进的人,而且竞争双方在应对的挑战的时候,共同得到了提高。所以,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当作芒刺 ,当作和你争夺利益的敌人,职场利益不是蛋糕,他分走一块你就少了许多。其实仔细想想 , 竞争对手若没有一定的能力,又怎能成为你的对手?又怎么证明你的能力?针锋相对,只能走向狭隘,损害双方利益的消极竞争;展开胸襟,拥抱对手,才有自信、自尊的风度,才能把对手变成朋友,为自己的职场赢得双份的成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强求别人

职场之中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和所站立场不尽一致,有时造成误解导致产少矛盾,更有甚者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我们能过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强求别人一定做到,那么就会为自己赢得时间,缓解矛盾。相反,如果丁点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最终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也影响了人际间的交往,以至于自己处处不是人。

他们的职场:

一个年轻员工受不了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小事对他吵吵嚷嚷,甚至打骂孩子。他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躲到办公室,不想回家。有位经验丰富的同事,见他这样,就问他最近是否与妻子争吵过,年轻员工回答说:“为装饰房间争吵过。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卧室的颜色大吵了一架,我想漆自己喜欢的颜色,她就是不同意,我也不肯让步。”

同事又问:“如果她说你的办公室布置得不好,臭骂你一通,你该如何想呢?”“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年轻员工回答说。同事接着解释说:“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以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若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和你刚才一样感受一样,感觉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似的。在布置住房上,双方意见一致最好,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既然夫妻要商量,妻子就应有否决权。”

年轻的员工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我们同事开导了我,我百分之百地错了,我不该把我的意志强加于你。现在我想通了,你喜欢怎样布置房间就怎样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只要是你布置的,我就会喜欢!”妻子听后非常感动,两人言归于好。

夫妻生活也和职场一样,对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有采取豁达宽容的态度.才能有助于矛盾的解决。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思想也都有。如果你事事要求别人按你的想法去做,那只能失去朋友,堵住自己的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豁达的境界。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职场中豁达开朗的人比较宽容别人,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

你的职场:

因为从“纳什均衡”中,还可以悟出这样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已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定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而他们也必须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奔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的情况普遍。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同理心,就是指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这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帮别人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就是同理心的直接解释。

就像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的表情和态度上看得清清楚楚。你若以诚持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步积累而成的。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凡事自己不愿去做干,不愿忍受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别人头上,因为别人和你一样原忍受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去。因为别人和你一样,对于你强加给他的东西,同样是不愿去做,不愿忍受的。

孔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即使说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家庭内,都没有怨言。同样情侣间也是一种合作策略,只有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去与你的男友交往,自己不能给予的不要强求对方给予,那么自己将来也是无怨无悔了。

如果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做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职场中的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有无偏见,能不能以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观点,一本书中这样说过。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去认识他人,必然会产生偏见。偏见往往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这种关系就无法融洽。反之,受损害的人如果能够从大局出发,这样会使原先持偏见者他转变偏见,正确待人。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产生偏见方具有很大的度量,能从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自己进一步反思,最终消除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