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46227000000011

第11章

☆马丁·斯科西斯的新作《纽约黑帮》承袭了他一贯的风格:把所有的精力倾注于对美国社会底层场景的描述。它淡化了影片的故事性,而着力描述了1846年到1863年间发生在美洲新大陆上的移民纷争,力图向人们展现19世纪中期混沌无序和血腥的社会画卷。黑帮的火拼,儿子替父报仇等等都是背景,真正走在前台的是那些邋遢肮脏的人群、狡猾的女扒手、交易的政客、无耻的警察,甚至是那些骚乱后留下的焚埋了4天4夜的尸体……影片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美国诞生于街头”这个论点,这种不同寻常的铺排而成的历史画卷对每个影迷来说无疑是一次饕餮大餐。

星球大战

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科幻影片,开创了崭新的电影天地

科技因素与精神力量并重,追寻自由和民主的胜利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1977年出品

导演:乔治·卢卡斯

主演:哈里森·福特

马克·哈米尔

凯瑞·弗舍

·第五十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作曲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在美国一百部科幻电影排名中列第三位

科幻片《星球大战》曾在全世界引起过极大的轰动,影片中现代尖端科技的运用对未来世界做了神奇的展示,片中的科技效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制作过程有不少至今仍是不解之谜。甚至有传言说,是外星人帮助导演卢卡斯完成了这部影片。这种说法虽然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影片的制作水准无疑是超前的,它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原有的技术观念,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以“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来评价这部影片是丝毫也不为过的。

《星球大战》被誉为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它的最突出之处并不在于特技的出神入化、情节的新奇热闹或故事的曲折离奇,而在于其对玄学或者说是宗教的透彻理解和表达。影片中对“力”的描述无疑是带有东方的神秘色彩的,在高科技的背后,导演却把精神力量推到了最高的位置,这是影片观念上的一大变革,或许也可以算是西方人对物质世界的发展所做的某种反思。

《星球大战》一向被全球影迷视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我们曾广邀读者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50部电影作品,结果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全部入围,其中第1集《星球大战》(《新的希望》及续集《帝国反击战》更包办了冠亚军宝座,可见人们对《星战》系列的认同和热爱。

——英国权威电影杂志《Empire》

《星球大战》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它带给人们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它给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想像。我要承认,我的许多部科幻片都是受了它的影响。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星球大战》是一部关于太空的神话史诗,充满了强烈的英雄冒险主义色彩,它满足了我们平凡人生中无法体验的视觉高潮,孕育着正义、和平、自由、飞翔这些梦想,包含着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穿越时空的虔诚守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卡斯是一个忠实于自己梦想的导演,他让电影成为一种世俗的信仰,一扇释放梦想的窗口。

——记者连秋慧

《星球大战》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的政治、经济意图以及所谓的美国精神是这部电影立身的基础与灵魂。

——著名影评人于瑞

银河系有一个古老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武士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野心勃勃的参议员巴尔拜廷窃取了政权,改制称帝,帝国的总督和其他官吏们又用阴谋欺诈的手段消灭了星系里的正义卫士——杰迪武土,着手在星系内被暴力慑服的星球中建立起恐怖统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督们建立起了一个威力无比的终极武器基地——“死星”,用来镇压反抗者。为了使人们免受暴政之苦,奥尔德兰行星的丽亚公主准备联系其他行星的人们共同起义,她窃取了死星的构造蓝图,准备送给反抗军做分析,以便找出死星的弱点,不料秘密泄露,公主在沙漠行星附近被帝国军俘虏了。

公主的机器人伙伴R2和C3P0来到了沙漠行星,在青年卢克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杰迪族的老武士克诺比,向他求助。而卢克为了给被帝国军杀害的亲人报仇,也决心和克诺比一起行动。

卢克和克诺比一起搭乘梭罗船长的飞船来到了已被死星毁灭的奥尔德兰星球所在的星域,却被死星上的帝国军所俘虏。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卢克等人和死星上的黑勋爵展开了殊死的较量。

他们终于用巧计救出了丽亚公主,但克诺比却在与黑勋爵的光剑决斗中不幸牺牲了。卢克保护着丽亚公主来到了反抗军的基地,并参加了反抗军对死星的总攻击。在克诺比所教给他的“力”的帮助下,卢克终于击中了死星的弱点,摧毁了死星。反抗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好莱坞超级技匠:乔治·卢卡斯

远在1977年,远在现在的年轻影迷还处在幼儿时代的时候,在美国有一位电影人通过他的电影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相当绚烂、迷人的未来世界景象,也许他所描绘的未来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但这足以使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能使世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位电影人对世界的贡献就无可限量——这就是乔治·卢卡斯和他的电影《星球大战》系列。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全球影迷的至爱,影片讲述了杰迪武士的后代帮助共和国成员之一的丽亚公主摆脱帝国总督的追击,帮助击溃杀人武器死星,并最终加入到反抗军行列的故事。撇开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制作不谈,影评界对该片始终有两种评价。一方认为:该片华丽的外表掩饰不了主题的陈旧,就像是古罗马时代的宫廷争斗片,卢克代表农民阶级,黑勋爵代表邪恶的国师或大主教,丽亚公主代表善良的宫廷贵族,克诺比代表帮助反抗力量的圆桌武士。于是整个故事就变成农夫小伙子在圆桌武士的帮助下击败邪恶的大主教,帮助善良贵族登上王位的故事。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杰迪武士并没有使用激光枪等有代表性的未来武器,而是使用光剑这种复古的武器。

而另一方的意见认为,《星球大战》向我们展示了在未来科技的高度发展中,人类社会的政治、人文以及发展等却并没有质的变化,贪婪、势利、恐惧、争权夺利等种种人性的弱点都依然存在。同时影片安排正义的化身杰迪武士依靠光剑和“力”来解决问题,表明了影片编导对高科技的不信任,主张人类的问题还是应该由人类自身来解决的观点。

卢卡斯写小说很有想像力,但他更高明的绝技是能够把自己的想像力变成真实的画面呈现给观众,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了好莱坞排行榜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从特技制作的技术上来看,乔治·卢卡斯是整个好莱坞的先锋,这也就是我们将他称为“超级技匠”的原因。除了《星球大战》系列影片和20多年前的《夺宝奇兵》外,乔治·卢卡斯并没有太多的作品流传于世,他埋头于他的特技世界而乐此不疲。而我们也愿意看到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这些著名导演背后始终有乔治·卢卡斯来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我想全球的影迷都希望如此。(佚名)☆在美国网上影评人学会推选的历史上最经典的100部科幻电影中,已故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名列榜首。此片的电影剧本是由库布里克和小说家亚瑟·C·克拉克合作编写的,该片成功地表现了人类与机器之间永恒的依赖和争斗,而音乐和动作的完美结合更让人赞叹不已。

☆《夺宝奇兵》又名《印地安纳·琼斯》是一部出色的、名副其实的科幻历险片,影星哈里森·福特在其中塑造了琼斯博士这个充满智慧及冒险精神的考古学家的形象。故事讲述了印第安那·琼斯博士受雇于美国政府去追寻失落的圣约柜,据说柜中至今仍保存着传说中的“十诫”,有着神奇的力量。与此同时,希特勒的机构也在追寻圣约柜的下落,于是在从尼泊尔到开罗的寻宝途中,琼斯博士和他的助手玛丽莲躲过了希特勒爪牙的一次又一次追击……☆《星球大战前传》的故事发生在《星球大战》三部曲之前。讲述的是银河帝国准备武力进攻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和平行星——那卜星,统治那卜星的14岁女王阿米达拉派出两位杰迪武士向外求援,他们终于在塔土印星发现一名拥有强大“原力”的小孩——阿纳金,年仅7岁的他怀有平衡宇宙“原力”的使命,于是他被训练成一名杰迪武士,参与了这场正义之战。

人证

一幕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一部探讨人性沦落的杰作

以反省历史来揭露世俗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1978年出品

导演:佐藤纯弥

主演:冈田茉莉子

乔治·肯尼迪

三船敏郎

·一九七八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二名

·世界侦探推理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森村诚一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想像奇特,充满了社会责任感,最著名的作品是“证明三部曲”系列,即《人性的证明》、《野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其中,《人性的证明》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被认为是日本文坛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上的一部精品。

1978年,《人性的证明》被拍成电影《人证》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风靡世界各国,在我国上映时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片所讲述的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动人的故事让人感伤不已,儿子对母亲的眷恋与失去母爱的悲哀同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杀害了千里迢迢来寻找自己的儿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剖析了不同种族之间面对亲情的尴尬人性。影片悬念丛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展示被社会扭曲的人性的同时也揭露了日本社会上层的黑暗与腐朽。影片的主题曲《草帽歌》曾携着凄厉的气息飘过大江南北,催人泪下——“妈妈,就在那个夏天,我那草帽,不知怎么啦,跌进了深渊,你还记得吗?妈妈……”

在我的小说里,我所描绘的全是人间的戏剧。我认为一个作家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以反省历史来揭露社会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我写作的目的,也是我生存的意义。

——小说《人性的证明》的作者森村诚一

《人证》可以说是日本旧电影向新电影发展的历程中的一条分界线,也正因为它是分界线,所以当时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太写实,有人说它违背了日本电影讲求含蓄的传统。现在过了很多年,这部影片在日本仍然受到欢迎,作为导演,我的心情也很复杂,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影也应该有所变化。

——本片导演佐藤纯弥

《人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单单是一部推理电影,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的主题,它反映出了许多其他电影没有反映出来的东西,不但风格富有悬念,对于人物的刻画也细腻入微,并且更深一步地注重挖掘犯罪者的精神世界,总之,这是一部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的好电影。

——日本著名评论家小泉健一郎

善恶本是一念之差,在名誉与亲情的抉择中,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亲生儿子……这是人的魔性战胜了人性。影片展现了隐藏在人的内心中最黑暗的一面,它是那样丑恶,那样鲜血淋漓。而主题曲《草帽歌》更是凄婉动人,流露出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哀怨,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网友唐离

在东京皇家饭店的高楼上,一年一度的服装设计奖展出大会正进入高潮。国会议员郡阳平的妻子、著名服装设计家八杉恭子参加了这次展出大会,也在紧张地忙碌着。这时,有消息说饭店电梯里死了一名黑人青年,据电梯服务员讲,被害人死前嘴里直用英语喊着“麦秸草帽,麦秸草帽”,在他的风衣里面还有一本《西条八十诗集》……黑人青年怎么会死在这里?杀人凶手是谁?警方紧张地展开了调查行动。

警犬从被害人的死亡地点一直嗅到了皇家饭店附近的清水谷公园,警察在草丛里发现一滩血迹和一顶草帽,说明这才是真正的罪犯作案地点。一对曾在公园里幽会的年轻人报告说,他们在公园里见过死者,而且在此之前,一个穿西装的女人也离开了公园,驾驶一辆白色皇冠轿车走了。

从海关很快查明,被害人叫焦尼·赫瓦德,是3天前从纽约来到日本的。他遗下的《西条八十诗集》和麦秸草帽,都是入境时从美国带进来的。

经过多方搜索,警方得知焦尼的父亲威尔歇·赫瓦德曾作为二战结束时的美国驻军,在日本横须贺居住过。正好同那顶麦秸草帽和那本诗集处在同一时期。而被害人临死时留下的“喀斯密”一句话,也正好在诗集的一首诗中被发现了,指的是一个叫“雾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