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46224900000011

第11章 名茶(2)

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本庙就鸣鼓召集众僧,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大小和尚被招来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来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君山银针

传说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4000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根根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

白毫银针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状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哥志刚、二哥志诚和三妹志玉。为了解救家人和邻里百姓,兄妹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碰巧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但是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就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见大哥没回来,二弟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也是因为好奇心回了头变成了一块巨石。就这样,找仙草的重任最后只得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了白发爷爷,不过这次老爷爷送了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过老爷爷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采下了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籽,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

回乡后,志玉将种子种满山坡,拿长出来的叶子解救了自己的父老乡亲们,两个哥哥也回到了家中。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传奇。

黄山毛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这种珍贵的茶叶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

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叮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此茶是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

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给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黄山名茶品质清高,茶犹如此,何况是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茉莉花茶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句歌词可谓是家喻户晓。现在就来说说茉莉花茶的由来。

传说茉莉花茶由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至于陈古秋为什么能想出把茉莉花做成茶叶,还有个小故事。

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还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一位美貌的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儿工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此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店的经历,他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那少女诉说家父去世,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

三年过去了,他又去南方住在那家店里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而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儿,大师忽然说:“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感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白牡丹茶

白牡丹茶的故乡,在福建省福鼎县。

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为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就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这天,母子俩来到了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两个人十分好奇,经探问一位老者,才知这沁人心脾的香味,原来是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

母子俩见此处恰似仙境一般,甚是美妙,实在是一个归隐的好去处,于是便留了下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终于病倒了。毛义是一个孝子,不忍母亲忍受病痛,遍四处寻药。

或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地,一天,毛义做梦,梦见了一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这一定是仙人的指点,决定去寻找这种药引。此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捉到了鲤鱼,可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要到哪里去采新茶呢?

正当毛义为难之时,那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株仙茶,枝头长满了嫩绿的新芽叶。毛义欣喜万分,立即采下来晒干,茸茸的茶叶就像朵朵白牡丹花,给人希望和温暖。毛义就用这些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仿佛神仙眷顾,母亲的病竟然真的好了。周边的人都感怀这几棵懂人心意的茶树,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都叫做“白牡丹茶”。

碧螺春茶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名叫阿祥的小伙子。虽然隔着一片湖水,但是两个人早已经认定了彼此,心里深深相爱着。

可是好事多磨,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娶了碧螺姑娘。虽然知道自己与恶龙的力量相差悬殊,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碧螺姑娘,阿祥还是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搏斗,斗了七天七夜,直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之恩,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

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它种植好。到了清明节,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姑娘采摘了一把回家泡给阿祥喝。说来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姑娘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植茶树,采制名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乌龙茶

乌龙茶的产生,也是颇有一些传奇色彩。

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等书记载,在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只因为他长得黝黑健壮,所以乡亲们又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上山采茶。结果遇到了一只山獐,经过一番波折,乌龙把山獐制服了。当乌龙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全家人见了他和猎物都非常高兴,一时间忙于宰杀、品尝野味,早已将制茶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全家人才恍惚记起昨天忘了炒制采回来的“茶青”。想到经过一夜,茶叶必定早已没有了水分,大概都不能用了,一家人很是懊悔。可是没有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些被放置了一夜的鲜叶,经过一天的时间都已镶上了一层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

而当乌龙一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这过了夜的茶叶制好时,没想到滋味却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乌龙和家人都觉得这样的茶叶,无论是质量还是冲泡出来的香味,都要比以往的好很多,于是下决心要研究出其中的奥秘。

年轻的乌龙不仅胆识过人,心还很细。经过乌龙的用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一次次地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人们为了纪念乌龙,就将这种新茶叶命名为“乌龙茶”。安溪于是成了乌龙茶的故乡。

贡茶

古人有句诗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的人却并不多。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山脚下的青衣江里有一条仙鱼,潜心修炼将近千年,能够随心所欲变化成风情万种的美女。

有一天,仙鱼化身成为一位年轻的少女,在蒙山玩耍,路上看到有几颗茶籽,晶莹剔透,觉得可爱,就随手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的香包之中。年轻的少女多怀春,仙鱼偶然之间碰见一名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

吴理真年轻俊朗,勤劳诚恳,是乡里乡外有名的好后生。好似天降的缘分,两个人一见钟情。鱼仙就从香包里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作为定情信物订了终身。两个年轻人依依不舍,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一起拜见父母正式成亲。

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每天过来浇水施肥,等待着心上人到来的那一天。第二年春天,茶籽果真发芽了。按照约定,鱼仙也羞答答地出现在了吴理真的面前。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了茶苗,茶树从此越长越旺。

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生下一儿一女,两个人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可惜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带领着虾兵蟹将,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可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

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岁,因过度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就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也因此名扬天下,从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