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46116100000008

第8章 书画(1)

中国书法和绘画,是华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书法和绘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密不可分,书画合一。所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尤其是以后的文人画,将诗、书、画、印合为一体,同时展现于一幅作品之中,集诗人、画家、书法家的全面功底智能于一纸,方寸之间,营造出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国书法和绘画,极重修养,气质和神韵,并将许多道法、哲理、禅机寓于其中,再以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技法表达出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因而书法和绘画往往成为文人们消遣或抒发情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品价值的高低也同时跟作者的修养、名气、功力有很大的关系。

一、中国当前书画市场动态正因为书画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艺术水准和审美情趣,而且又是所有古玩艺术品中最有展示效果的物品,保值和增值潜力最大,所以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中,书画作品是最受收藏爱好者青睐的“香饽饽”。

2007年10月6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专场再创佳绩,本次拍卖总交易额达到了1.62亿港元,几乎是预展时估价的两倍。加上本次拍卖会特设的“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拍卖专场拍出5300多万港元,合计拍卖总价格为2.16亿港元。其中,蒋兆和的《老父操琴岂奈何》,估价是8万到12万港元之间,实际拍到了348万港元,这个价格为这位现代人物画大家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

2007年11月中旬,中国嘉德第十一期四季拍卖会的中国书画拍卖专场,各路买家踊跃竞投,又出现红火的拍卖场面。四场中国书画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9067万多元。

而在6月份,嘉德四季第十期拍卖会上,中国书画的专场拍卖总成交额亦达到了7461.85万元。可以说,中国书画在历经2006年的调整后,2007年开始转暖走强,尤其是年中开始,更是市场人气明显复苏,资金有逐步放大迹象,行情正日趋活跃。

近现代书画当前被各家拍卖公司视为“重头戏”。近现代书画中的名家精品,在十几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运作发展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市场已有了较强的基础。

2007年适逢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嘉德推出了他的几幅不可多得的佳作,如《峡江行舟》、《万山行》、《观瀑图》、《春雨江南》、《清漓帆影》等。

而在5月份香港佳士得的中国近代画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在经过激烈竞拍后,最终以逾35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在9月的中国嘉德第十一期四季拍卖会上,李可染的《阳朔碧莲峰》以268.8万元的价格成交。

2007年也是齐白石大师逝世50周年,多家拍卖公司纷纷围绕齐白石做足文章。北京长风在3月的春拍主打之一就是《齐门艺术之京津风华》专题,其中齐白石于庚午年(1930年)所作的山水画《庚午山水册》以660万元的本场第二高价成交。北京荣宝在4月的第56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也主推以齐白石于1927年创作的《荷塘双鸭》为代表的15件精品力作,如《老少年》、《群虾》、《桃花》等。北京匡时春拍也推出了“齐白石书画印精品专场”,从书、画、印三方面全面诠释白石老人伟大的艺术成就。

此外,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大师精品亦有上拍,此三位作品的市场地位仍然很高,依然是市场中的常胜将军。受前年春拍徐悲鸿油画作品市场热的影响,其国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也将有所上升。在9月的中国嘉德第十一期四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17幅作品悉数高价成交。其中一幅《弄玉吹箫图》是张大千早年的仕女画佳作,最终以162.4万元的价格成交。另一件张大千的成扇《江村小景、书法》系张大千青绿山水精品,备受藏家追捧,成交价高达94.08万元。近几年来,国内拍卖市场上张大千的作品价格一直非常稳定,而早在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张大千一幅《泼彩朱荷屏风》已拍出2022万港元高价。专家预测,张大千作品拍卖价格的上扬,将拉动和提升以齐白石、张大千为首的一批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的整体拍卖走势。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古书画保存展示困难却赝品较多),古书画前些年有些受到冷落,有很多古代名家字画都没有卖出理想的价钱甚至流拍,远没有近当代名家字画红火,但是,近年又有些复苏,像唐寅的《行旅图》立轴成交价格为57.1万元,高出估价的3倍以上。文徵明的《山水》镜心成交价为33.6万元,列入《石渠宝笈》著录的钱维城《雁荡图》更是以2408万元成交。此卷长731.2厘米,乾隆八玺全,并有嘉庆和宣统皇帝鉴藏印,是钱维城一生最著名的两幅长卷之一,由于保存完好,属于极其珍贵的精品。而且其成交后的升值空间仍被众多买家看好。另一件精品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成交价为1232万元,超出估价约4倍。全册十开,设色纸本,每幅26.5×38.2厘米。著录于《恽寿平精品集》等十几本专业出版物中,可称“名件”。而备受藏家关注的南宋马麟的《梅竹图》以358.4万人民币价格成功易主。此外,像丁观鹏、陈善、陈枚、张为邦、戴洪等人合作的《群仙献寿》,以772.8万元成交;董其昌的《为玉检写秋山图》,以840万元成交;罗聘的《看花古佛图》,以448万元成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去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一幅国宝级珍品明代画家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元成交(据说是一国内企业家收藏),创下了中国绘画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

当然,对于初涉书画又“囊中羞涩”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古代名家或“三石两鸿一大千”的佳作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所以还是现实些,可从近当代二三线名家入手,甚至可以从当代中青年有发展潜力的书画家着手,尤其是一些有着创新观念又技法精湛的书画家。因为从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思想和观念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还可以尝试收藏油画、水彩画甚至摄影作品。

二、中国书画的作伪就古玩艺术品的作伪来说,中国书画的作假是最简单易行的了,几只毛笔、一盒国画颜料、一瓶中国书画墨再加上几张宣纸就足够了,满打满算,其总投入不会超过500元人民币。更有甚者,我甚至见到过收藏者拿着用碳素墨水笔勾墨线的《婴戏图》要求鉴别真伪,让人哭笑不得,真是名副其实的儿戏啊。

1.书画作伪自古有之书画作伪,开始时只是照原样复制出来以供收藏或流传,并不具有现在以假充真,从中渔利的性质。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画,尤爱王羲之的字。在获得《兰亭集序》真迹后,就命冯承素、禇遂良等人加以临摹复制,然后赐给皇太子、诸王亲近臣。这种复制就是一种作伪,只不过其目的在于传播和保存优秀书迹。

当然,书画作伪具体始于何时,现今不得而知,但据史料记载,书法作伪,至少始于南朝刘宋。而画的作伪则要算武则天时期,据载,则天武后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张易之奉命召集天下的画工休整内府中的绘画,他要求众画工各施才干,精意摹画,画成后照原作样式装裱起来,与原作分毫不差,以假乱真,把假画归还内府,真画自留。

在宋代,由于众皇帝宣扬文治,崇尚古物,书画临摹作伪之风渐兴,尤其到了徽宗时期,临摹仿作古书画的现象开始普遍起来,为此,还出现了专门鉴别书画真伪的专门学者。

到了元代,书画作伪现象更严重,复制、伪造书画大家如钱选、赵孟頫、元四家之事甚多,但元代作伪,多是照着真迹临习,而临本流传下来被后人当做真迹。元代作伪大都属于个人行动,尚未出现后来那种专门作假、渔利的作坊。元代书画作假手法之一是伪作前人的作品,如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李公麟款《临韩干狮子骢图》,就是元代伪作李氏的手笔。二是伪造同时大家的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孤山图》卷,后人多认为是钱选手笔,如文征明就在题跋中定其为钱选真迹,但实际上却是当时精熟钱选画法的作者伪造的,而钱选的另外两幅:《青山白云图》和《四季桃花源图》也是元人伪作。再一法就是改小名家款为大名家款。

如故宫博物院藏《十八公图》卷,款为曹知白,据考原为元人卢生所画,在画中加曹知白款,遂变为曹画。另一法是原无名款,误为大名家,如元人画《诸葛亮像》轴,因画上有赵孟頫印,即被误认为赵画,实际上是此画经赵过目。再一法是将无款画加上名家款,如故宫博物院藏《仙庄图》,本非赵孟頫所画,而因此画与赵画风格相似,故被作伪者加赵款以充赵画。

明代社会,商品经济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而且这一时期雅贿盛行,书画市场也日趋兴盛起来。一些古玩商家为了牟利,制造、收集和买卖书画特别是伪作的情况便日益严重,一时间古今书画的假冒赝品便充斥泛滥开来,在规模上由以往的私人作伪发展到专门制造赝品的作坊,在作伪手段上亦花样翻新,手法各异。其中常见的是改款和加款,即把原画经过改换名款伪作成古人名家或同时大家。如我馆藏有一幅署名赵孟頫的《渡海观音图》,原作右上角名款被深赭色颜料厚厚地盖住,改题上“吴兴子昂”的名款,为使画面协调,又将整幅作深色处理。另一种作伪手法,是仿造名家的手笔,抓住某画家的突出特点加以仿造,例如当时声名较显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他们的画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仿制者的伪作存世较多,古玩、书画鉴赏、选购者不可不多加留意。另外,此时作伪的另外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是代笔。即画家找别人代作书画,然后在成品上落上本人的名款,这是经本人同意的一种作伪。然而,此种作伪的原因较复杂,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名声大,求墨宝的人很多,应接不暇,所以请人代作。

明代请人代笔的大名家主要是文征明、董其昌等。如文氏给其弟子朱朗的信中就说:“今日无事,请过我了一清债。”所谓“了一清债”就是指请朱代笔作一幅画,以应付求画者。如我馆藏有一幅《童二树墨梅图》,就可能是这样的代笔画。

到了清代,作伪之风气更盛,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其一,手法全面。主要有临、摹、仿、造几种方式。临是对原本临写,多用于写意画,书法则行、草居多。此法的伪本,与原作笔法形似,但气韵、细处总有出入。摹,是按照原本勾填,多见于工笔人物和花鸟。仿,是无原本而仿古人名家的笔法大意,较多伪作者自己的特点。这种形式在清朝大量出现,有些还有相当水平。造,即凭空捏造。

其二,规模较大,具有区域性特点。清代作假规模比前朝更为扩大,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地区特征,较为著名的有:

“苏州片”,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在苏州桃花坞等地形成了集团性的造假,他们多是具有一定画技的画工,专以作假画为生,直到清代,其画工深厚,又对所仿者的风格十分熟悉,且多用同时代旧纸绢制作,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所造伪画即为“苏州片”。

“扬州片”,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扬州地区专造当地名家原济、郑板桥的画,特征是路数呆板、技法拙劣,假迹明显。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郑板桥《墨竹屏风》。

“河南造”,即“开封货”。明末清初,河南开封地区出现的假书法。所造对象多为唐宋元名书法家,如“颜柳”、“宋四家”、赵孟頫、鲜于枢等,也有岳飞、文天祥、朱熹等。形式多手卷,间有屏条。多用纸本,书写圆滑,写后揉折,用染旧法以显古旧,作假技巧很拙劣,较易识破。如我馆藏有一幅“河南造”宋苏轼《五言诗立轴》,一眼可观其伪。

“湖南造”,即“长沙货”。康熙至道光年间,湖南长沙地域伪造的书画,既有画,也有书法字条。所造对象多为明末清初的“节烈名人”和冷门书画家,著名大家很少。原料多为绢本,作假手法拙劣,没什么功底。

“广东造”,晚清至近代,广东地区的书画造假,多用绢本造明以前的大名家,并多有宋徽宗、乾隆帝等题鉴,以重彩人物为主,常将清人真品改成古人作品,以真变假。此外还有“北京后门造”等处。多仿“清四王”、吴历、恽格以及康雍乾等书画,如我馆藏有一幅《雍正六言诗立轴》就是这里出来的作品。清朝代笔书画也很多,画家有清初“四王”、董邦达、钱维城、金农等,书家有乾隆帝、王士贞、袁枚、纪呁等。2.现代作伪阵容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事业的昌盛,书画作伪发展到现在,可谓花样翻新,登峰造极。随着近当代书画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走俏,仿制这一时期名家如张大千、三石两鸿、刘海粟、何海霞、李可染、陆俨少、黄胄、关山月、潘天寿、李苦禅、吴作人、林风眠、叶浅予、范曾等大师的作品尤其泛滥,翻版、“克隆”事件层出不穷,常常会上演“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