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说,人都有暴力倾向。我是人民教师出身,十几年来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立身立言,都须道貌岸然,哪怕装。但我特别爱看警匪侦探之类的杂志和小说,我爱人谓之“文渣”。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是他从他的图书馆带回来一本《啄木鸟》或是《警探》这样的杂志。这时不管我在干什么,哪怕正写论文,也马上放下,如饥似渴地抓过,然后往床上一躺。倘若再逢上“晚来天欲雪”的时日,那就更是幸福得无边无际了,以至许多天后,那种“拥被安坐读侦探”的境界,还让我回味悠长。出差乘火车,我则必备一本刑侦类的刊物,以此为本,便可换阅遍整节车厢。我女儿因为喜欢港台武打片,被我嗤笑为低级趣味,有一天突然反抗,说妈妈专爱看杀人的电视,趣味低下!我当时正看电视剧《黑色柔情》,编、导、演俱劣,实在是没看头,但因为是一个破案的片子,我就一边看一边骂一边骂一边看,眼都不眨。90年初,听说北京台正放《老干探》而安徽台不久也将播出,我兴奋得几天几夜不安生,有时突然向空中猛挥一拳,庆幸终于可以大看一场了。我那时还年轻。及至老干探出来,却第一集就让人一闷棍打昏,我沮丧而且气愤,大骂编导无能。所以到了武和平主演《9·18大案侦破纪实》,我就每天上午都看不进书去了,心心连连惦记着晚上的那一集电视剧,对武和平就简直崇拜的不能行。我说看看——看看!人家这公安演的,棒极了!我爱人说演什么演?他自己就是个公安局长!我爱人虽然水平有限,这句评论倒也说到了点子上。他说潘小平我不像你,只要杀人见血,管什么破片破书都看,有的简直——嗐!不说你了!
这话就含有人身攻击在里头了,不客观。若说我喜欢刑侦题材,就喜欢到良莠不分剜进篮里就是菜,那是胡说八道,一般的杀人放火,我还真不怎么稀罕。而且这一类的片子,只要播上10分钟,有时甚至是主题音乐刚一响起,我就能做出准确的等级判断。我还能说出武和平和陈宝国在细微之处的差别,因为陈宝国今年在《紧急追捕》中出演刑警队长一角,我几次想给他去封观众来信,劝他近来少接别的角色,至少在一个时期内,着力塑造自己“冷面警官”的形象。陈的面部线条很好,冷峭强硬,饰演警察极易走红。我对各国的刑侦片、间谍片多有研究,这个我懂。苏联解体,美俄缓和,冷战时代结束,世界趋于和平。这当然很好,惟一让我遗憾的是,再也拍不出险象环生动人心魄的间谍片了。工业间谍?嘁,那是小菜,不值得一叨。我叹气,说唉——冷战结束了。我爱人马上拿话堵我:你可以去看《三十九级台阶》!这是一个让他讨厌的话题,他正看球赛呢。
《9·18大案》播过了,山东台又重播了一遍;《紧急追捕》也播过了,有线台也重播了一遍。电视上尽是些哭哭啼啼声嘶力竭死去活来的港台言情剧,我看得很烦。突然电视机里有恐怖而紧急的音乐泄出,我陡然坐起,精神为之一振。但随即我就颓然倒下,大骂这广告真他妈骗人!现在也不知是怎么了,别管是皮衣广告啤酒广告冰箱广告摩托车广告,音乐全都弄得怪声怪气扣人心弦,让人以为是特警大队紧急出动!我受骗何止一次,但仍然屡屡受骗,在家庭中传为笑柄。
看书,摘卡片,写散文,写论文。日子很平静。但人是有暴力倾向的呀,特别是像我这样安定的教师职业,性恶中的暴力倾向,总得有一个渲泄口才行。犯罪是渲泄,观摩(阅读)犯罪也是渲泄,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事实,并非耸人听闻。我常常想,我这么沉迷于警探刑侦题材的影视和文学,一定是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暴力基因,我因此多次尝试这类题材的创作,终因情节能力太差,不得成功。
看了一天的理论书,晚来天欲雪,我很无聊。还好,门在响,是我爱人从图书馆回来了。他上班之前许诺,今天给我带几本《警探》或是《啄木鸟》。
我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