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子,又叫小蜥蜴,全世界大约有1275种,属石龙子科(世界性分布的侧生齿蜥蜴的一个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以及北美的温带,其中以东南亚及其附近岛屿的种类最多。
石龙子的躯体是圆筒形的,头是锥形的,尾巴又长又尖。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下,最长的也有超过66厘米的。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角质细鳞。躯体背面呈粘土色,一般有3条纵向的淡灰色线。四肢发达,前肢5指,后肢5趾,指、趾端均有钩爪。尾细长,末端尖锐,易断,断后能再生。
它们栖息在地底下或者洞穴里。眼睛覆盖着一层透明的鳞片,取代活动下的眼睑,在掘洞的时候也不怕沙粒伤害自己的眼睛。
石龙子一般栖于山野草丛中,爬行迅速。但也有树栖和水栖的,它们都食昆虫和小的无脊椎动物。体型较大的种类是草食性动物。有些种类的石灰子产卵,有些则在体内把卵孵化,再生下小石龙子。
石龙子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种类最多,而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种类较少。石龙子科成员包括从热带雨林的善于攀爬的成员到沙漠中的可以在沙中游走的多种不同类型,有些四肢健全,也有些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接近半数为卵胎生。石龙子科成员多数体型比较小,但也有些较大的成员。这些大型的石龙子分布于大洋洲,其中最大的是所罗门群岛的所罗门蜥(猴尾石龙子),身长可蓝舌石龙子达80厘米,是树栖成员,有似猴子般可以缠绕的尾巴。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几内亚岛的几种柔蜥(蓝舌石龙子),最大的身长可达60厘米,体格粗壮。大洋洲和亚洲南部还有另外一些比较奇特的石龙子,如新几内亚的三棱蜥,背上有三道似鳄鱼的大鳞。下面我们就介绍两种比较出名的石龙子。
所罗门蜥
所罗门蜥又称猴尾蜥,原产于所罗门群岛。猴尾蜥是石龙子科中体型最大一种,通体长70~80公分。也是极少数纯树栖的石龙子之一,它们的四肢发达,爪子锐利,尾巴可以任意卷缠枝叶,发挥第五肢的作用,但失去了自割的能力。
猴尾蜥一般都群居,所以适合群养,但饲养也需要较大的空间,每一只都需要至少两尺缸的空间,以直立式的饲养缸为宜,并布置许多枝干供它们攀爬。猴尾蜥是夜行性动的,不需要很强的光照,但是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底材可以用无菌土或树皮屑。这种环境与变色龙的环境倒是很类似。
猴尾蜥完全以素食为主,在野外主要以无花果和藤蔓的细小叶片为食,因此人工饲养时可以一般蔬果为主食,再辅以蜥蜴饲料或面包虫就可以养得很好。大型的水盆对猴尾蜥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们喜欢泡水,特别是即将脱皮的阶段,所以必须经常保持水盆的水质洁净与充足。
所罗门蜥
在雌雄的辨别上并不容易,雄性的头部比较宽阔,泄殖腔较鼓起,多只比较会更容易辨别。猴尾蜥也是胎生的石龙子,这一点使它们可以终身不需下到地面。雌性的怀孕期长达6~7个月,因此通常2~3年才能生产一胎,每胎产下一只幼体,偶而有双胞胎的情形。幼体产下之后便能独立生活。
中国石龙子
又被称为石蜴、山龙子、守宫、泉龙、猪婆蛇、五寸棍、四脚蛇、中国石龙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海南、香港、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台湾、云南、浙江等地。
雄性全长20~30厘米,雌性全长18~22厘米,尾长为头体长的1.5倍左右。生活在低海拔的山区。平原耕作区,主要在树林下和公路旁的落叶杂草丛中及乱石堆间活动。33℃~38℃为活动觅食高峰期,以各种昆虫为食,如象鼻虫、鼠妇、步行甲等,也吃小蛙、蝌蚪、仔蜥等脊椎动物。
中国石龙子
卵生,每年5~7月繁殖,每次产卵5~7枚。卵白色,椭圆球形。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对农业有益,应加以保护。
蓝舌蜥的外型不像一般蜥蜴那样狰狞,反而有点滑稽,加上它漂亮的蓝色大舌头,更吸引人们注意了。在澳洲蓝舌蜥共有六个亚种,东部蓝舌蜥或是斜纹蓝舌蜥最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澳洲,还有很少的一些分布在印尼和新几内亚等地。蓝舌蜥很好动也非常容易驯养,只要经常耐心接触,它就很快能让你靠近,而且变得很温驯。如果饲养得当,蓝舌蜥蜴可以活上20年以上。
蓝舌蜥蜴四肢短小,不擅长攀爬。所以一般人工养殖都需要较大的空间。它的食物很杂,一般吃蔬果和蟋蟀、面包虫等。它的食量非常大,如果人工饲养还要注意,每周都要定期补充钙质。蓝舌蜥对死的昆虫或小老鼠也不忌讳,这与一般蜥蜴比较不同。
蓝色蜥蜴的雌雄差别很大,雄性蜥蜴的头部比雌性宽大。它属于胎生蜥蜴,一般在交配3~5个月后,雌蜥会产下10~15只的小蜥蜴。
1楼昵称:小雪
我想自己养一只石龙子作为宠物,有没有一种石龙子,价位不太高外形又比较特别?
2楼昵称:梅雨天
我建议你去宠物市场看看,那里有很多石龙子。你可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3楼昵称:小叶
其实石龙子中不乏一些价位不高而外型又出众的种类,火焰石龙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说火焰石龙子是石龙子科中最漂亮的种类也不为过。
4楼昵称:雨笑
3楼说得不错,我就养了一只火焰石龙子。它体侧由嘴部直到尾部连续的黑白红三色相间的花纹非常类似燃烧的火焰,因此被名为火焰石龙子。很漂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将石龙子、蛤蚧及壁虎列于鳞部“龙类”之下。这个分类不具备现代科学的标准,但富含人文的品位。天龙、蝎虎等等称谓,是壁虎投射在现实粉墙上诡异的影子;守宫,则显然是壁虎据守在迷宫当中的化身。
古人叫它蝎虎,因为它能吃蝎子。《汉书》里的东方朔传记记载,汉武帝置守宫于庭下,命令东方朔射之。朔以为是龙,但又无角;以为是蛇,但却有足,且能缘壁疾走,故为蜥蜴。《博物志》也称壁虎为蜥蜴和蝘蜒,按照《说文》的说法,壁上走的叫蝘蜒,草里的才叫蜥蜴。